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解析卷语文.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331390 上传时间:2019-02-0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解析卷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解析卷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解析卷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解析卷语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解析卷语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200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 解析 卷)语文 江苏省 淮安市阳光学校 一、语言文字运用( 15 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3 分) A.调 度 /宏观 调 控 降 解 /降 龙伏虎 搪 塞 /敷衍 塞 责 B.省 视 /省 吃俭用 拓 本 /落 拓 不羁 纤 绳 /纤 尘不染 C.圈 养 /可 圈 可点 喷 薄 /厚古 薄 今 重 申 /老成持 重 D.臧 否 /否 极泰来 乐 府 /乐 不思蜀 屏 蔽 /屏 气凝神 【参考答案】 B 项“省视 /

2、省吃俭用,拓本 /落拓不羁,纤绳 /纤尘不染” 。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考查要求识记字音,不要求拼写,重点考查声母和韵母,注意读音与意义的相关性。 【解析】延续近两年命题思路,完全落实在多音多义词的辨读上,应当说没有难度。 各组每对读音分别是 A.dio/tio jing/xing s B.xng/shng t/tu qin/xin C.jun/qun b chng/zhng D.p yu/l png/bng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 3 分) A.随着全 球气温升高,飓风、洪水、干旱等极端气象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增加,气候变暖已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

3、。 高考资源网 B.对 “80 后 ”作家来说,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张扬自己的艺术个性才是他们的发展之路。 C.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蔓延,但随着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逐步落实,中国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人们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开始回升。 D.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 【参考答案】 C A 项“极端气象事件”后缺少成分“发生”致搭配不当 ;B 项不合逻辑,“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表意费解 ;D 项为滥用介词“由于”致使主语缺少。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

4、: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辨析病句主要采用客观性试题,修改病句主要采用主观性试题。 【解析】命题者还是将第 2 题留给了病句考查,这与之前出炉的诸多模考卷取向不同。可考查的成语似乎已“弹尽粮绝”,模拟卷又不停地“围追堵截”;病句可灵活采用新鲜语料,对学生表达能力考查要求又较高 ,“去成语留病句”的命题思路当在情理之中。 A 项“极端气象事件”后缺少成分“发生”致搭配不当; B 项不合逻辑,“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表意费解; D 项为滥用介词“由于”致使主语缺少。 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 “洼地效应 ”(不超过 30 个

5、字 )。( 4 分) 区域竞争的焦点更多的集中在综合环境的竞争上。这里的 “ 环境 ” 既包括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等 “ 软环境 ” ,也包括绿化覆盖率、空气质量、居住条件、基础设施水平等 “ 硬环境 ” 。谁的环境好, “ 洼池效应 ” 就明显,吸引力就强,项目、资金 、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聚集就快,发展就快。 “洼池效应 ”指: 【参考答案】 环境优势加速生产要素向该区域集聚从而促进发展的现象。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扩展语句主要考查扩充语言成分、丰富语言信息的能力;

6、压缩语段主要考查提炼内容、概括语意的能力。 【解析】定向概括是江苏卷的最爱,只是去年以“关键词”拈出,今年则采用下定义形式(全国及兄弟省市卷前几年前多有涉及):要求概括说明什么是“洼地效应” (不超过 30 个字 )。这种形式既有信 息采集的要求,也有语句组织的考查,考生恐不能轻易上手。 洼地效应就是利用比较优势 , 创造理想的经济和社会人文环境 , 使之对各类生产要素具有更强的吸引力 , 从而形成独特竞争优势 , 吸引外来资源向本地区汇聚、流动 , 弥补本地资源结构上的缺陷 , 促进本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汶川大地震过去一年了,地震博物馆已经建成。请你在博物馆的留言簿上写一段话,表达对

7、生命或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要求运用排比手法,不超过 30 个字。( 5 分) 【参考答案】 示例:生命脆弱短暂,生命坚韧 沉毅,生命绵延永续。 自然是生命的家园,自然是无情的力量,自然是人类反思的源泉。 逝去的是同胞的生命,传颂的是民族的精神,留下的是人类的警醒。 【考点】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 主要考查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手法使用是否得当,能否辨明优劣。 【解析】本题考查较去年“家长是否应接送孩子上学”那题要好要巧要活。题目是这样的:汶川大地震过去一年了,地震博物馆已经建成。请你在博物馆的留言簿上写一段话,表达对生命或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

8、要求运用排比手法, 不超过 30 个字。考点采自鲜活的现实生活,考生感同身受,当不会无病呻吟。 内容符合要求,运用排比手法。 二、文言文阅读 (19 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 8 题。 书沈通明事 汪琬 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 属 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会清军渡淮, 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是时通明杜门久矣。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 手弓矢以出,大呼曰: “ 若辈亦知沈将军耶 !” 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 引却 。通明疾驰

9、,与爱妾俱得脱。赁居苏州,变姓名,卖卜以自活。未几爱妾死,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已,复弃浮屠服,北访故人于邓州。 通明故 魁垒 丈夫也,美须髯,以饮酒自豪。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一市皆以为狂。彭公子 篯 ,其州人也,素有声望于江淮间, 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侦得通明所在,徒步往与之语,通明默不应。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公捉其手曰: “ 君状貌稍畀,必将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为鲁朱家耶 ?” 引与俱归,日夜与通明纵酒甚欢。居久之,遇赦始得 出。 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竞杀其人而还,一军皆壮之。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

10、自喜,亦如故也。 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 率 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 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 ?当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至于庙堂秉事之臣,非淫邪朋比即怀禄耽宠之流。当其有事,不独掣若人之肘也,必从而加媒孽焉。及一旦偾决溃裂,束手无策,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则概诬天 下以乏才。呜呼 !其真乏才也耶 ? 【解析】文言文阅读,取材发生重大变化,与兄弟省市卷趋向一致:关注本土文人小品。书沈通明事以简洁的叙事为主,用精当

11、的议论收尾。作者汪琬,清初三大散文家之一,其文风,一般论者认为受欧阳修影响,其文章“简洁有气,似柳子厚”,选文是其代表作之一。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 A.遂 属 其家通明 属:托付 B.皆逡巡 引却 引却:后退 C.通明故 魁垒 丈夫也 魁垒:高大 D.率 倜傥非常之人 率:率领 【参考答案】 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解析】属(托付)、引却(后退)、魁垒(高大)均正确,错误设置在 D.“率倜傥非常之人”“率”为“率领”,实同“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之“率”(都,全)。 下列句子中,表现沈通明

12、 “有情 ”“有义 ”的一组是 ( ) (3 分 ) 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 若辈亦知沈将军耶 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 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 已询 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 A. B. C. D. 【参考答案】 A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考查重点主要包括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判断信息所属的性质,根据要求提取相关信息。 【解析】抓住表现沈通明 “ 有情 ”“ 有义 ” 即可。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 A.沈通明原为明末军官,为人仗义轻财,年轻时以勇猛闻名,八十多岁时酒量仍不减当年,还像过去一样以行侠自豪。 B.入清以后,沈通明闭门不出,后来移

13、居苏州,改名换姓,靠给人 算命维持生活,后出家为僧,不久还俗,北上邓州寻访故人。 C.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 D.作者认为明末像沈通明那样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而朝廷中掌权的大臣都是些心术不正、结党营私、追名逐利的小人。 【参考答案】 C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重点考查对文章的层次、段落或整体的把握能力。 【解析】 C 项“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 放”中后半部分的分析明显不合文意。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14、代汉语。 (10 分 ) 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 ? 【参考答案】 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 (彭子篯 )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 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为什么 (什么原因 )呢 ?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 点。 【解析】第句“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重点落实在“购”(悬赏缉捕)、“妻

15、子”(妻子儿女)和“踪迹”(追踪行迹)上;第句“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主要点在“家居”(在家居住)、“异之”(认为他是奇特的);第句“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分别落在“然而”(虽然这样,那么)、“卒”(最后)和“与”(通“欤”)上。文言文材料面孔似乎陌生,但实际阅读难度并未增大,与前两年持平。 翻译: 淮安的沈通明,曾经做过前明朝的总兵官。他行侠仗义,重义轻财,士大夫都称道他。顺治二年,先前有个巡抚叫田仰的人, 一向知道沈通明的为人,很是礼待他;等看到明朝大势已去即将灭亡,于是就把家人托付给沈通明,而自己浮海远去。沈藏通明匿田仰的妻子和孩子到其他地方。 恰逢清军渡淮河,紧急悬赏捉拿田

16、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当时沈通明已经不出门很长时间了。围捕的人包围了沈通明的住所,沈通明来到卧室,饮酒几碗,撕裂束帛缚上他的爱妾,背在背上,持上骑手的弓箭出门,大叫道: “ 你们也知道沈将军吗 !” 于是上箭对准围捕的人,围捕的人都左右躲闪后腿。沈通明迅速地跑开,和他的爱妾斗得以脱险。租赁房屋定居到苏州,改变姓名,以卖卜糊口。不 久爱妾死了,很是无聊,削发为和尚。后来,又脱去僧服,去北方邓州拜访老朋友。 沈通明,是个身材高大的大丈夫,有漂亮的胡须,把饮酒作为豪爽的事情。每次喝醉之后就在邓州的街市上大呼小叫,全街上得人都认为他是个狂人。彭公子 篯 ,邓州人,向来在江淮间有声望,刚刚

17、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 (彭子 篯 )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了解到沈通明的住址,徒步前往和他交谈,沈通明默不作声。等知道是彭巡抚,才非常高兴地如实相告。彭公抓住他的手说: “ 先生的状貌稍畀,一定有物色的,不是我其谁为鲁朱家呢 ?”带着沈通明一起回家 ,日夜与沈通 明纵酒,非常高兴。住了很长时间,遇大赦才得以外出。 沈通明少年以勇力著名,曾经和强盗决斗,强盗用箭射中他的胸部,沈通明即拔箭撕开甲裳裹好他的创口,去追逐开弓的强盗,最后杀了那人才回来,一军将士都钦佩他。如今年已八十多岁,膂力稍衰减了,饮酒还不减少时,任侠自喜,还像过去一样。 明朝末年正当战争的时候,四方奇才辈出,像沈通明这样的人,

18、 全都是 倜傥非常之人,这都是我向来所听到的。其他流落淹没,不被我所听到而不能够以纪记载下来的人,又不知多少人。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为什么 (什么原因 )呢 ?当这个时候,或有这样的人而不被重用,或任用他们而不能够用尽他们的才能。至于庙堂执事的大臣,不是淫邪朋比就是怀禄耽宠之流。当天下一旦有事,这些奸臣不独掣那些人的肘,一定还要添油加醋,落井下石。等到一旦大势已去,束手无策,就会笼统地诬称天下没有贤能的人才。哎 !难道是真的天下没有贤才吗 ? 三、古诗词鉴赏( 10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 江 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

19、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注 到而 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 “万岁山前珠翠绕 ”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2 分 ) 词中写了哪些 “风尘恶 ”的景象? (4 分 ) 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 “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

20、何变化? (4 分 ) 【参考答案】 想当年,到而今。 借代。 铁骑满郊畿,士兵 “ 膏锋锷 ” ,百姓 “ 填沟壑 ” ,千村寥落。 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 “ 提锐旅 ”“ 清河洛 ” 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考点】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浅易”指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的程度。 【解析】这首词创作时代较耳熟能详的“怒民冲冠”词略早,写于岳飞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时。全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层次分明。从篇首到“蓬壶殿里笙歌作”为第一段。写在黄鹤楼之上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 故国往昔“繁华

21、”的回忆。“想当年”三字点目。“花遮柳护”四句极其简练地道出北宋汴京宫苑之风月繁荣。“珠翠绕”、“笙歌作”,极力写作了歌舞升平的壮观景象。“珠翠”,妇女佩带的首饰,这里指代宫女。“珠翠绕”当然也是夸张说法。第二段由“到而今”字起笔(回应“想当年”),直到下片“千村寥落”句止。写北方遍布铁蹄的占领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的惨痛情景。与上段歌舞升的景象强烈对比。“铁蹄满效畿,风尘恶”二句,花柳楼阁、珠歌翠舞一扫而空,惊心动魄。过片处是两组自成问答的短句。“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战 士浴血奋战,却伤于锋刃,百姓饥寒交迫,无辜被戮,却死无葬身之地。作者恨不得立即统兵北上解民于水火之中

22、。“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这远非“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新亭悲泣,而言下正有王导“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之猛志。最后三句,作者乐观地想象胜利后的欢乐。眼前他虽然登黄鹤楼,作“汉阳游”,但心情是无法宁静的。或许他会暗诵“昔人已乘黄鹤去”的名篇而无限感慨。不过,待到得胜归来,“再续汉阳游”时,一切都会改变,那种快乐,唯恐只有骑鹤的神仙才可体会呢!词的末句“骑黄鹤”三字兼顾现实,深扣题面。表示今日“靖康耻 ,犹未雪”,未能尽游兴,“待重新收拾旧山河”后,定再驾乘黄鹤归来,重续今日之游以尽兴。乐观必胜的精神与信念洋溢字里行间。从“想当年”、“到而今”、“何日”说到“待归来”,以时间为序,结构

23、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简练明快。纵观全题:题目考点实实在在,考查难度适中适度。 四、名句名篇默写( 8 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屈原离骚) ,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沧 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综一苇之所知, 。(苏轼赤壁赋) ,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 ,残阳如血。(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参考答案】 又重之以修能 吾 尝跂而望矣 蓝田日暖玉生烟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凌万顷之茫然 雄关漫道真

24、如铁 苍山如海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名句不限于教材内容,名篇篇目见附录。 【解析】今年的名句名篇默写,课外内容考查今人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中“雄关漫道真如铁”和“苍山如海”两句,一反前五年命题常态,应当说出乎绝大部分师生的预料,考生手足无措理所必然。这想必是命题者突出模拟试题重围的“灵机一动”吧,只是此举一出,来年考生的背诵更将陷入茫茫苦海了。好在高 中课内 4 分“又重之以修能”“吾尝跂而望矣”“蓝田日暖玉生烟”“凌万顷之茫然”初中课内 2 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大致还能收入囊中,差可告慰考生。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 23 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 11 1

25、4 题 上善若水 张笑天 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 “ 上善若水 ” 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 这是指水吗 ?是褒扬都江堰吗 ?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 ?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 上善是最高的善。水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所以老子认为 “ 上善若水 ” 。这种品格接近于他心中至高至圣的 “ 道 ” 了。 在喷吐着雪浪的离堆前,在散射着彩虹光芒的水雾屏幕上,我仿佛看到了重重叠叠的人影,杜甫、岑参、陆游 他们的诗篇传诵千古,历久弥新。譬如那玉垒山,

26、本非雄峰峻岭,之所以名扬天下,还是仰赖诗圣的两句诗: “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 而 2200多年前蜀郡守李冰 “ 低作堰、深淘滩 ” ,劈山引水修筑的都江堰, 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史记。河渠书 记载,李冰凿离堆, “ 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溉,百姓飨其利 ” 。 李冰靠火烧、靠水浇,切断玉垒山,开凿离堆,修飞沙堰,今天看来实在原始。然而,原始有原始的好处。它绝不污染环境,绝不危及生态;它不会像现代水库几百米的高坝那样既令人惊叹。又令人隐隐不安。都江堰不会切断鱼类洄游的线路,人们用不着把鱼捞起来,送到大坝上头的水库里去产卵,再把孵化的幼鱼捞起来送回下游。人很

27、累,鱼也很累。 都江堰是历史的遗存,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与之同时的郑国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学家考 证的遗迹,而都江堰仍旧生机盎然,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难怪道教尊李冰为 “ 妙源清君 ” ,这也暗合了老子 “ 上善若水 ” 的精髓吧。在都江堰,流淌着两条河,明的是岷江,暗的是流水孕育的文化。 伫立水边,听着震耳欲聋的涛声,望着清幽的水跳跃奔流,我的心与波涛一同律动,我被那至清的水融化了,与晶莹和透明合而为一。 一想到黄河将成为泥河、长江将成为黄河、淮河将成为黑水河,众多我们赖以生息的湖泊和近海频频告急,我仿佛是那快要窒息的鱼,无处安身。何处有生命之泉 ?何处有可供自由呼吸、

28、可供安枕的绿洲 ? 好在都江堰有。 原生态的都江堰干净、持久,李冰 “ 分四六、平涝旱 ” 的科学治水方法,使它青春永驻,从容运转,成为几千万人民的生命甘露。李冰的众多后任,总会追踪李冰的足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疏浚、修缮都江堰。诸葛亮、高俭、卢翊、阿尔泰、丁宝桢 这些确保天府之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国旱涝保收的官员们,生前也许没有立过德政碑,但后人有情。如今,他们就矗立在伏龙观前堰功道两侧,供人瞻仰。都江堰成就了他们,他们与都江堰同辉。 临别的晚上。我们在郡府楼上吃着关味的河鲜,窗外是涛鸣的和弦,真是一种久违的幸

29、福。 开头一节 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5 分 ) 文中说都江堰 “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6 分 ) 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 (6 分 ) 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 “上善若水 ”的哪几层深意。 (6 分 ) 【参考答案】 (5 分 )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 (6 分 )因为都江堰的建造 理念正确:顺应自然,符合生态,造福百姓; 方法科学:“ 低作堰、深淘滩 ”“ 分四六、平涝旱 ” ; 功效长久:至今仍在发挥灌溉、防洪的作 用; 体现了 “ 上善若水 ” 的哲学思

30、想。 (6 分 )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6 分 )以水比喻 “ 上善 ” ,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考点】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 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命题材料以散文、小

31、说为主,也可选择合适的诗歌或戏剧作品。 【解析】上善若水,作者是“宠辱不惊的传奇作家张笑天”,新浪网称“张笑天的作品着重反映当前社会生活,探索人们的思想、情操、道德、信仰、法制、人性等问题”。原文刊2008 年 9 月吉林日报,长约 3700 字,命题者将其精简为 1000 余字。但文章主旨切合江苏卷一直秉持的对现代文明的忧思。从高度发达的媒体文化可以把我们“娱乐死”( 2005 年波兹曼的诅咒 )到对关中农民勤劳朴素积极乐观生活的无限憧憬和赞美( 2006麦天);从对无限美好的农耕文明的礼赞和依恋以及对其即将消失的无限惋惜( 2007一幅烟雨牛鹭图)到对中国农村洋溢着的朴素的人情美、亲情美的

32、讴歌( 2008侯银匠),江苏高考语文卷命题者一路走向 2009 年,对“原始”“原生态”的呐喊,对“生命之泉”“绿洲”的企盼,依旧是文本贲张的血脉。 可以看出,命题延续了全国卷散文阅读(如总想为你唱支歌)的思路,考生还是可以作出基本的思考的。汶川地震,让“都江堰”理所当然成为热门话题,关注生活,着 眼现实,无疑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正轨和坦途。阅读面广的考生在考场上会收获左右逢源的喜悦。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 15 分) 甲、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17 题。 说 “ 异 ” 詹克明 你可以侧目异类,白眼异类,但绝不可

33、小视异类。 异类可以成为事物的中心。晶莹美丽的珍珠,其中心不过是颗砂粒,正所谓 “ 病蚌成珠 ” 。 降雨全靠空气中的尘埃作为凝聚中心,倘若天空绝对干净,水汽再多也不会下雨,当然就没有植物和动物,更不可能有人类。同类之物 彼此相差无几,谁也难成中心。异类的介入打破了无差异的均衡, “ 中心 ” 应运而生,有序的体系得以形成。梁山好汉一百多,各怀绝技,谁肯服谁 ?倒是文武皆不出众的 “ 异类 ” 宋公明,凭着 “ 呼保义 ”“ 及时雨 ” 的名声坐了第一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把交椅。 当液体加热到沸点之上,有时高出十几

34、度还不沸腾,就成了过热状态。一旦过热液体受到扰动,瞬时大量汽化,极易发生爆炸。工业生产中为了避免出现 “ 过热 ” ,常将几粒多孔质的沸石投入高温液体。沸石不断释放的小气泡容纳了液体的饱和蒸气,鼓成大气泡腾出,借此平稳沸腾。过于纯粹的体系在形态转化时很可能出现滞后 或过头,导致险象环生,异类的适时参与则可化险为夷。 事物需要发展,体系必然转变,异类可以成为伟大转折的突破口。 20 世纪初,正是爱因斯坦在假设光速不变的基础上提出相对论,普朗克又提出量子论,才使物理学获得了大发展。正因为他们的异类观念,才使得物理学大大创新。不过,切勿强求 “ 异类 ” ,最应警惕那种哗众取宠的故作怪异,如父亲逼着

35、体弱女童跑全国、当街裸体自我标榜是行为艺术之类,就是渴求社会认可的假异类、真恶俗。 不能容忍异类的现象,时时可见。打工者来自不同的地区,农村人与城里人衣饰的差异、 口音的不同 都可以泾渭分明地用来划分同类与异类,更不要说大的方面了。不要把一切 原因都归结为漫长的封建帝制,更深刻的原因在于我们的 “ 国民性 ” 。蜂拥而上的党同伐异和 肆无忌惮的语言暴力,正说明我们缺少起码的宽容心态。一个高度发达、受人尊敬的大国,首先要有宽宏大量的国民气度,最起码要能容忍那些并不妨碍别人、又不违犯法律的异类行为。 对于一个健全发展的体系, 异类的存在不仅正常而且必需。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 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36、 分 ) A.作者以病蚌成珠的事例说明,砂粒在特定条件下成为事物的中心,可以创造美丽的结果 。 B.作者以天空中水汽凝成雨滴的事实说明,灰尘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积极因素。 C.作者以过热现象中沸石的作用说明,在工业生产中有时需要异类的参与来化解体系突变的危险。 D.作者列举父亲逼迫体弱女童跑全国、当街裸体自我标榜是行为艺术的事例,意在批评恶俗的假异类现象。 作者指出人们往往对异类持什么态度 ?作者认为应该持什么态度 ?(6 分 ) 作者在文章结尾说 “异类的存在不仅正常而且必需 ”,为什么 ?(6 分 ) 【参考答案】 B (6 分 )排斥、打压,缺少起码的宽容。 肯定具有积极 意义和带

37、来创新结果的异类,容忍无害的异类现象。 (6 分 )宇宙万物间普遍存在异类现象,所以是正常的;异类的存在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所以是必需的。 【考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 【解析】说“异”,原刊去年 11 月上海文汇报,长约 5000 余字,经删改,现约 800字。作者詹克明,物理学家,科普散文作家,曾发表作品敬畏自然、瓦尔登湖 大地的眼睛和生物链断想等。全文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论证有力,观点新颖:绝不可小视异类。题目设计基本同 2008 年。第 16 题 “作者指出人们往往对异类持什么态度?作者认为应该持什么态度”设问清晰,较易回答。第 17 题“作

38、者在文章结尾说异类的存在不仅正常而且必需,为什么”,是对文章主体内容的概括,出手比较平和。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5 17 题。 画家黄永厚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黄永厚生于 1928 年。小时候有一次发高烧,都被父母卷进芭蕉叶里了,但又活了过来,真是命大。命大,父母寄予厚望。有一回文庙祭孔,父亲分到一块从 “ 牺牲 ” 架上割下来的肉,拿回来先让永厚舔一下,再让大家享用。这成为永厚与传统文化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哥哥黄永玉在厦门读书,念念不忘自己的弟弟,把钟爱的画册寄给永厚。好一个黄永厚, 无师自通,

39、在院子的大照壁上画起画来了,个子太小,索性爬上梯子高空作业。黄永厚十四岁时被抓了壮丁,因画了一幅诺曼底登陆就当上中尉,后来考上黄埔军校。风云变幻,还没打仗,部队起义他又成了解放军。在部队里,他还是画画。 1954 年,考上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在广州画户外广告。命运多舛, l959 年他又被迫离开广州,从此颠沛流离,过了二十多年的穷日子。直到 1980 年回到北京,做了自由画家,动荡的生活方告结束。 多难的人生反而增加了 黄永厚对生活的热爱,养成了他独特的生活态度,培育了他卓异的绘画风格。他视读书为第一生命,涉猎广泛。上了年纪后,更加关注社会人生。他说: “ 人不能在云里雾里活着,大事面前不敢表

40、态,什么玩艺儿,冷血 !” 但他又十分低调,深居简出,淡泊明志,尽人皆知。 黄永厚几乎不办画展,不肯出书。一次范曾对他说: “ 我介绍你去日本办画展吧,不过,你画李白就李白,画杜甫就杜甫,别扯远了。 ” 黄永厚不肯削足适履,终于没去。他常把拿重金前来购画的人拒之门外, “ 不看画的人,给他画有什么用 ?” 但又可以把画随便塞进一个信封,寄给熟悉的或是 陌生的朋友。当前,靠市场确立自身价值的画家比比皆是,他对此不屑一顾。但他认为人各有志,不必:非议。他的孤傲中,有一种顽固的自信。 黄永厚的人物画独具一格,他笔下的魏晋人物,长发纷飞,衣裾飘扬,袒胸露腹,粗砺怪诞,一副孤高傲世的架势。了解黄永厚的人

41、都说他画的是自己,刘海粟给他的条幅是 “ 大丈夫不从流俗 ” 。 冰炭同炉,这就是黄永厚。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 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 A.黄永厚幼时大病不死、舌舔文庙祭品,与他日后成为画家没有直接联系,但这些记叙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 B.黄 永厚认为没必要给不看画的人看画,所以最终没有接受范曾让他前往日本办画展的建议。 C.黄永厚坚信自己创作的价值,但他对现在越来越多的画家靠市场确立自身价值的做法 ,也不作批评。 D.黄永厚画的历史人物,不论是魏晋还是唐代,均独具一格,不从流俗,不求形似,重在表达自己的情怀。 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形成黄永厚独特画风的主要因素。 (6 分 ) 从

42、全文看,黄永厚的 “冰炭同炉 ”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6 分 ) 【参考答案】 B (6 分 ) 对绘画艺术的毕生追求和热爱, 丰富、传奇、坎坷的人生经历, 涉猎广泛的阅读, 对社会人生的关注与思考, 独特的生活态度。 (6 分 ) 既关注现实、褒贬是非,又淡泊宁静、低调处世; 对懂画的朋友慷慨相赠而把重金购画者拒于门外; 将自己对现实人生的态度借历史人物的孤高傲世表达出来。 甲乙两篇选做文本,感觉难度基本相当,比 2008 年两文的等值性要高,这也较好地体现了国家性考试的公平和公正。 【考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实用类文本包括传记、新闻、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

43、未来!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解析】实用类文本画家黄永厚当是根据广见于网络的祝勇撰写的近 5000 字的人物特写黄永厚:冰炭同炉改 编的,现长近 800 字。命题者设计的“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形成黄永厚独特画风的主要因素”和“从全文看,黄永厚的冰炭同炉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两题,立足点都在概括提炼信息上。 七、作文 (70 分 ) 时尚表现为服饰、语言、文艺等方面的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模仿和流传。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其间美与丑、雅与俗、好与坏,交错杂陈。创新与模仿永不停息地互动,有些时尚如过眼云烟,有些时尚会沉淀为经典。 请以 “品味时尚 ”为题写一篇不少

44、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 角度自选; 立意自定; 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解析 】 “品味 ”: 根据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旧: 尝试滋味;品尝:经专家 品味 ,认为酒质优良。 仔细体会;玩味:他经过细细 品味 ,才明白了那句话的含义。 (物品的)品质和风味:由于吸收了异味,茶叶 品味 大受影响。 新 : 同 格调和趣味; 品味 高雅。 认真 地 观察生活,体会其中的意义和乐趣,这就是 “品味 ”。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一书一文。都会使你有所领悟。只要你认真去观察,细心去体味,就会发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一件事的深刻意义,就会发现自然景物也蕴含着人生道理,一书一文都会是你获得享 受和启迪。 “时尚 ”: 当时的风尚 ; 一时的习尚 仿照当时宫廷妇女服装的样式和时尚 “品味 +时尚 ” 品味时尚 时尚是时下最流行、最新颖、最前卫的生活方式,它应具有丰富深邃的内涵。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各种时尚层出不穷。面对时尚,应取何种态度呢?应该走近时尚、鉴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