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业绿色发展十三五规划.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332889 上传时间:2019-02-0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工业绿色发展十三五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上海工业绿色发展十三五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上海工业绿色发展十三五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上海工业绿色发展十三五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上海工业绿色发展十三五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上海市工业绿色发展 “十三五 ”规划 “ 十三五 ” 时期,是上海工业创新驱动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克难攻坚期,也是形成绿色空间布局和绿色生产方式的战略机遇期,根据工信部工业绿色发展规划( 2016-2020年)、上海市制造业转型升级 “ 十三五 ” 规划,为加快推进本市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 “ 十二五 ” 发展回顾 (一)发展成效 “ 十二五 ” 期间,上海工业以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生态环境健康发展为目标,聚焦 重点行业、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产品, 以末端治理向过程控制、源头预防转变 为主线, 健全节能 标准体系、实施重点能效提升工程、加大淘汰力度、优化用能结

2、构、扩大清洁生产覆盖面、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完善节能管理方式、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取得显著成效 。全市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由 2010年的 0.912 吨标煤 /万元下降至 2015 年的 0.742 吨标煤 /万元,累计下降 22.8%,超额完成 “ 十二五 ” 节能目标。 2015年全市全口径工业用能总量为 5815.6 万吨标煤,工业用能总量占全市比重约 51.1%,较 2010 年降低 5个百分点,对我市工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1、源头预防,推进供给侧结构调整 出台国内首份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及能效指南( 2014 版),制订差别化电价实施办法, 以强制性、

3、约束性标准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生存空间。 “ 十二五 ” 期间,累计实施产业结构调整项目 4208 项,减少能源消费 435 万吨标煤 。加大高耗能落后设备淘汰、替代力度,推进 21081台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淘汰更新,完成替换 11530 台 S7 及以下系列变压器。全面削减分散燃煤,完成 5153 台分散燃煤(重油)锅炉和工业窑炉的清洁能源替代或关停,减少分散燃煤约 300 万吨、重油 10 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 171 万吨,相应的,工业天然气消费占 比从 3.8%快速上升至 7.6%。大力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成立 “ 上海市分布式光伏产业联盟 ” ,在本市工业企业屋顶累计推广光伏约 2

4、00MW。大力推动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累计推广节能灯 796.2万只、节能家 电329 万台,推荐 5661 个型号高效电机、 1670 个型号节能工业产品入围国家推广目录,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 2、过程控制,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 “ 十二五 ” 期间,组织实施重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 398项,项目投资 57.8 亿元,节能量 99.43 万吨标煤,主要用能产品能效全面提高, 10 项产品单耗指标达到国内外行业先进 水平,本市列入 “ 万家企业低碳行动 ” 的工业企业完成国家下达节能量目标的 132.7%。在钢铁、石化、电力等 12 个重点行业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完成 1304 家企业清洁

5、生产审核,实施清洁生产方案 7753 项,节能 50.77 万吨标煤,节水 1446.48万吨,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 90.6%,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相比 2010 年下降 42.4%,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氨氮、化学需氧量等主要工业污染物相比于 2010年分别下降 63.8%、 55.7%、 50%、 27.9%。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保持在 97%以上, 利用 水平、研发能 力国内领先。完善上海市工业能效监控平台,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上报制度,完成 420家工业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审计,挖掘节能潜力 98 万吨标煤。累计制定产品能耗限额标准 70项,产品能效等级标准 17 项,管理类

6、标准 58 项。 3、培育能力,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 十二五 ” 期间,认定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 29项,项目投资额 3.14 亿元,认定使用环境保护、节能节水设备企业 224 家,设备投资 31.36亿元。超超临界发电机组、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高效照明及智能控制系统等节能环保技术产品在国内具有明显竞争优势。节能环保领域上市企业 35家,产值(主营业务收入) 20 亿以上企业超过 10 家。国家和本市备案合同能源管理企业由 “ 十一五 ” 末的 52 家增至2015年的 427 家, 388 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获得市财政奖励,节能量 19.72万吨标煤。上海临港再制造产业园区成为目前唯一

7、一个同时获得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环保部、国家质检总局等部委批复支持的国家级再制造示范基地,浦东张江建设了上海国家半导体照明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依托虹口、杨浦、宝山等生产性服务业园区,形成了一批以花园坊节能环保园为代表的服务业集聚区。 (二)困难与问题 要进一步推进本市工业绿色发展,当 前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 新项目能效水平有提升空间, 大型项目通常在开工前几年完成项目设计,用开工当年的节能技术和水平来衡量,存在节能潜力。 二是 企业实施节能改造动力不足。节能改造成本上升快, 单位节能量的节能成本从 2007年的 2700元上升至 2015年 5800 元。同时 节能监察队伍相对薄弱,节能

8、 监察覆盖面还不足。 三是 工业固废利用面临挑战。本市 75%左右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分布在 104 工业区块外,企业面临调整淘汰压力。同时,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涉及废弃物回收、分类处置、回收利用、产品销售等多个环节,导致废旧资源的回收以 个体 “ 游击队 ” 为主,无序竞争和环境不良挤压规范企业的发展空间。 二、 “ 十三五 ” 发展环境和趋势 “ 十三五 ” 时期,本市工业绿色发展面临调整转型挑战不断加大、环境质量要求持续提高、资源能源约束更加趋紧等新环境、新要求和新动力、新契机。 从国际来看绿色壁垒越筑越高。 全球能源和环境危机推高了国际竞争中的绿色壁垒, 一是 作为碳排放总量世界第一的大国,

9、我国承受着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节约能源的巨大压力。 2015年 6月 30日,我国递交的国家自主贡献方案明确,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于 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 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年下降 60% 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0%左右。 二是发达国家纷纷开始施行 “ 领跑者 ” 计划、环境能效标识、低碳标识、节能型产品销售商评价等制度,在国际贸易中设置绿色壁垒。 三是 通过技术创新占据产业竞 争力制高点成为发展趋势,可再生能源、新材料、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 的技术突破,引领了绿色制造的发展趋势。 从国内来看绿色发展成为潮流。 国家提出 “ 创新、协

10、调、绿色、开放、共享 ” 五位一体的 发展理念 和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使得工业绿色发展需求凸显。 一是 政策引导作用逐渐显现,大气、 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实施,能源高效利用、土壤修复、黑臭河整治、海绵城市建设等将带动万亿投资。二是 资本市场对绿色发展推动作用日益明显,节能环保新兴技术快速涌现,环境风险投资、合同能源管理、碳排放权交易等市场都孕育着巨大商机。 三是 中国制造 2025明确把工业绿色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提出了涵盖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用水强度、固废综合利用率等方面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 为深入推进工业绿色发展和培育节能环保产业带来新契机。 从上海来看绿色管理持续深化。

11、 “ 十三五 ” 时期是本市经济转型升级、创新突破关键期,对工 业绿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一是 工业发展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空气、水、土壤专项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更高环保要求,主要污染物控制种类不断增加,控制指标趋紧。 二是 碳排放峰值目标的设置给工业绿色发展增添了新压力,本市提出 “ 2025年前后本市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 ” 的目标,工业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及能源消费总量的关键领域,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总量控制任务艰巨。 三是 节能环保投入维持高位,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政府环保投入维持高位,园区绿色循环化改造、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能源资源高效利用、污染集中治理等将拉动节能环保技

12、术装备新一轮投资。 三、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坚持 “ 五位一体 ” 发展战略 ,把绿色作为工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贯彻 “ 智慧节能、清洁高效、循环耦合、绿色发展 ” 方针 , 持续推进工业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 以能源消费强度下降为统领、能耗总量控制为优先、完善市场机制为基础、 健全法规标准为保障、 科技创新应用为驱动, 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体系,努力实现工业绿色化、低碳化、循环化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监管相结合。 持续构 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基础的工业绿色发展推进机制。通过

13、进一步完善法规和标准体系,落实用能主体责任,完善能效监控管理,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工作格局。 2、坚持能效提升与污染减排相结合。 坚持节约优先,实施能效提升工程,聚焦高载能行业和工业园区节能降耗,整体提升本市工业能源利用效率。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深入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再制造产业链,减少污染物排放。 3、坚持技术创新与结构调整相结合。 推动建立有利于节能降耗的科技研发、推广和应用体系,充分发挥新兴技术对结构转型的柔性助推作用。贯彻国家 产业政策和本市工业发展规划,控制增量、调整存量、淘汰落后,加强节能评估、产业准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 4、坚持两化融合与智慧

14、节能相结合。 深入推进两化融合,探索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技术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变革性推进作用。以能源大数据平台、能源互联网为手段不断创新优化管理模式,加强对能源数据的分析挖掘与预测,精准定位、精确考量、精益施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节能减排。 (三)发展目标 实现工业绿色发展 “ 双控三优 ” 目标, “ 双控 ” 即 “ 控总量、控强度 ” , “ 三优 ” 即 “ 优结构、优产业、优管理 ” 。2020 年的主要 目标包括: 总量和强度实现双控。 本市 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比“十二五”期末同比下降 180 万吨标煤;相比 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 15%左右。重点排

15、污企业( 320 家)污染物排放量比 2015 年下降 30%。 工业用能结构不断优化。 工业占全市用能比重下降至 48%以下;工业能耗中高载能行业用能比重下降 5 个百分点左右;清洁能源、非化石能源占比继续上升。 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 节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达到 1800 亿,关键技术与融资服务体系取得重要进展;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达到 97%以上;单位工业 增加值用水量下降 20%以上;重点行业实现清洁生产审核全覆盖。 能效管理水平持续提高。 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绿色产业园区;主要耗能产品单耗达到国内外行业先进水平;推进一批企业建立能源在线监控系统,推广能源管理体系;着力修订制定一批能效

16、标准。 表 1: “ 十三五 ” 工业绿色发展 “ 双控三优 ” 指标体系 序号 指标名称 2020 年目标 目标类型 1 规模以上工业用能总量 下降 180 万吨标煤 约束性 2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率 15% 约束性 3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碳排放强度下降率 17% 约束性 4 工业用能占全市比重 48% 预期性 5 高载能行业占工业用能比重 降低 5% 预期性 6 重点排污企业污染物排放削减量 30% 约束性 7 节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 1800 亿 预期性 8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97% 约束性 9 规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84% 预期性 10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

17、率 20%以上 约束性 四、主要任务 (一)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 对接工信部绿色制造工作要求,制定上海市绿色制造体系实施方案,按照 “ 示范一批,推广一批,覆盖一片 ” 的模式,推 进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建设。 一是积极开发绿色产品 , 聚焦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实现产品能源资源消耗最低化、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可再生率最大化。推进产品绿色设计试点示范,从源头综合考虑有毒有害材料替代、可回收、材料优化等各因素,开展典型产品绿色设计水平评价试点,实现 2020 年试点范围内评价全覆盖 。 二是引导创建绿色工厂 , 以厂房集约、原料无害、生产洁净、废物资源、能

18、源低碳为目标,制定重点行业绿色工艺、技术和装备推广方案,支持企业实施绿色战略、绿色标准、绿色管理和绿色生产。 三是大力创建绿色产业园 区, 强化绿色产业园区建设推进机制,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园区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按照 “ 绿色、智能、金融创新 ” 融合理念,搭建产业园区绿色监控平台体系,根据园区实际情况,分类分批推进分布式光伏光热、绿色照明、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改造、园区循环化改造、立体绿化等绿色重点工程,整体提升园区能源资源效率和绿色化程度。 专栏一:绿色产业园区创建工程 1、推进能源、环保在线监测网络建设。 建立园区和园区内重点企业能源监控中心建设和环境监测网络,实现能源、环境指标实时监控、预警

19、预测、在线评估、专家诊断、解决方案等系列功能。 2、建立园 区绿色管理制度。 强化产业园区组织管理职责和建设推进机制,健全园区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支持体系和统计体系,加强园区节能宣传教育和培训;建立园区循环化改造和绿色产业园区创建评价体系。 3、推进园区产业结构优化。 围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资源产出率,优化园区产业布局,制定入园企业、项目的准入标准和招商引资指导目录,实行产业链招商、补链招商,通过企业改造和引进,产生产业集聚和循环链接效应,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高效利用。 4、 推进园区公共设施道路绿色照明。 在满足照明质量需求、保护环境的情况下,采用效率高、寿命长、 安全和性能稳定的照

20、明电器产品,实现节能、舒适、安全、经济的照明。 重点 推进园区 道路、 公共设施实施 LED 照明及智慧照明控制应用。 5、推进园区绿色低碳交通。 大力发展园区绿色交通,规划建设一批充电桩,鼓励园区职工使用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等新能源车辆;优化园区集疏运物流体系,降低单位重量货物每公里油耗,促进园区交通低碳化。 6、推进可再生能源利用。 大力推进园区既有建筑太阳能光伏、光热技术应用,推广地源、水源热泵的使用,全面实施新建建筑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工程。 7、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治理。 在石化、化工、汽车整车制造 、船舶制造等行业集聚的产业园区开展 VOCs排放削减工程,对企业生产、输送和储存过程挥

21、发性有机物泄露进行监测监管,实施输配及储存过程的油气回收和挥发控制,开展敞开有机废水处理装置加盖及废气处理等工作。 8、推进节水与中水回用工程。 推进园区节水与中水资源利用,提高园区非传统水源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值水耗量,全面实施节水工程、雨水回收、中水回收工程,坚持园区建设、运行全过程节水。 四是推动构建绿色供应链, 以行业龙头企业为核心,全面推行绿色采购,打造绿色供应链试点。鼓励企业选用符合环保、节能要求的原材料,从物料环保、污染预防、节能减排等方面对供应商进行绿色伙伴认证。 (二)优化绿色技术产品选推制度,推动产研融合发展。加大对高新节能技术的研发力度,健全本市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遴选和推

22、广应用制度, 一是加快绿色制造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研发。 与市科委联动,实施绿色制造核心关键技术与产品创新工程,研发储备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重点研发纳米红外线圈电热、烟气余热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纳米孔绝热材料等节能技术、大型垃 圾焚烧设施炉排系统、无烟柴油和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等环保技术、无损拆解、零部件疲劳剩余寿命评估等再制造技术。 二是支持工业绿色发展共性技术研发。 开发一批高性能、轻量化、绿色化新材料,突破绿色原料选择、创新设计和应用技术。开发、应用和推广一批符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要求的新型绿色包装。开发、应用一批模块化、仿真化、集成化、易回收和高可靠性等绿色设计工具,拉动绿

23、色研发设计和绿色工艺技术一体化提升。 三是创新节能环保产品推广机制。 建立节能环保产品评审推广负责制,由节能环保产品评审单位会同相关企业负责产品的推广。搭建节 能环保产品线上线下推广平台,通过推介会、展示会,搭建节能环保产品生产企业和用能单位对接平台,示范、推广一批节能环保先进技术装备。搭建 “ 绿品慧 ” 等节能环保产品线上推广平台,扩大节能环保税收优惠政策覆盖面,疏通节能环保产品流通渠道。 (三)强化 “ 互联网 +” 智慧能源管理,打造绿色发展大数据生态系统。 深入推进两化融合,运用大数据平台、能源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有效推进绿色制造。 一是推进企业能源管理智慧化。 建设工业重点用能单位能

24、耗信息在线采集和动态监测系统,大力推动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可视化用能监控系统建设,加强能源数据的 深度挖掘和利用。推广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建立绿色数据中心创建指标体系和运维管理体系,建设 10 家绿色数据中心示范企业。 二是推动园区绿色在线监控。 针对能源消费、污染物排放、环境质量、节能环保设施运行等不同要求布局实时监测点位,实现数据实时监控。鼓励园区对已有监控平台进行系统功能改造和升级,积极引进第三方机构参与园区监控平台建设和管理运行,促进监测数据互联共享。 三是搭建全市绿色工业大数据服务平台。 开发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绿色工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开发潜力诊断挖掘、能耗环保对标、绿色指数评价等功能,促进

25、企业、园区和政府能源 环境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 四是创新资源回收利用方式。 鼓励发展 “ 互联网 +回收 ” 模式,支持回收行业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开展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流向监测,鼓励再生资源企业与互联网回收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电商业务向资源回收领域拓展以及智能回收机向互联网回收延伸。 (四)聚焦重点领域,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加大绿色装备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一是 提升发展高效节能产业 。 推广应用高效节能产品,支持发展大容量高压变频器、非晶合金变压器等节能机电产品,支持高端 LED照明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应用, 发展满足建筑 节能要求的新型节能建材。 培育发展专业节能服务业,鼓励创新合同能源管理运营模式,扩展至新建项目和运营维护领域。 二是提速发展先进环保产业。 推进 电厂 超低排放改造设备及袋式除尘核心配件、生活垃圾焚烧及其烟气处理系统成套设备,机动车尾气微粒过滤器等 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