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我国军民结合体系的建设 摘要 :冷战以后 ,如何既利用已有的军事科技资源 ,又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国防建设 ,成为各国面临的新课题。文章通过对几大要素的分析 ,对如何创建中国特色的军民结合创新体系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军民结合 ;体制改革 当今世界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和知识社会的演进 ,社会对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的需求不断加强 ,国家创新体系这一概念得到制度经济学和创新研究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 ,建设创新型社会也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具体到国防领域 ,如何既利用以有的军事科技资源 ,又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国防建设 ,成为各国面临的新课题 ,“ 军民结合 ” 则应时而
2、生。自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最早提出 ,“ 军民结合 ” 这一创新体系为美国的国防工业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一体系的出现和建立 ,现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建设新型国防工业的理论依据 ,对这一体系的 研究 ,也就越发显现的重要。本文拟根据创新理论的新发展 ,对我国军民结合的构建和运行进行浅要分析。 一、我国军民结合体制建立的理论依据 目前大多数研究创新系统的学者认为国家创新系统是社会各部门的创新网络和交互关系。 应用这个理论具体到军民结合体系 ,其既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一部分 ,也是建立军民结合的国防经济体系的一部分。由此 ,可以把军民结合体系定义为 :一国境内由不军工和非军工企业、科研机构、
3、中介机构、金融机构和政府之间围绕着科学技术发展及应用所形成的一种相互作用的网络体系。与国家创新体系 不同的是 ,军民结合体系主要涉及的是在国家创新体系的大环境下 ,军工企业和非军工企业如何有机结合。所以 ,军民结合体系的构建 ,不是简单的军转民或是民转军 ,而是包含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一个新体系的建立。 二、关于我国建立军民结合体制的几点思考 我国经济目前正处于战略性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 ,大力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是我国 21 世纪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 ,因此 ,建立适合自身情况的军民结合创新体制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 )深化军民结合的战略认识 ,积极进行体制改革 由于历史原因 ,
4、我国国防科技和民用科技都有自己独立的体系 ,在市场经济和自由竞争体制下 ,两者的技术转移和交流往往会遇到一定的障碍 ,因此需要党和国家时刻清醒认识到政府行为对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的深刻影响 ,要敢于进行法制和国防管理体制改革 ,积极对科技创新和整个创新体系的运行进行宏观调控和引导 ,逐步消除建立军民结合体系的法制性和政策性障碍 ,营造有利于竞争的体制环境 ,为企业 (包括军工企业和非军工企业 )实现自主创新创造知识交流的基础。 (二 )积极推进科研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发展进程 ,使企业应当成为科技创新的核心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要
5、充分发挥国防科技工业人才和技术优势 ,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促进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优化。要从技术创新获益 ,多数情况要求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和销售之间的密切配合和协调。因此最有效的体系改革倾向于在一个完整的 ,互相作用的国家创新体系中来实现其全部过程。 1、对于军工企业来说 ,要积极参与民品市场竞争。改变过去为军事目的而开发的高新科技完全禁锢在军事领域的做法 ,在军用技术开发之处就考虑它的民用前景 ,以便尽快将其转化为生产力 ,推动 国民经济发展。 2、在民用企业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 ,许多企业已经改变以前靠降
6、低成本赢利的传统做法 ,越来越注重科技创新能力。在创建军民结合体系过程中 ,民用企业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首先 ,民用企业直接面对外部市场环境 ,结合自身的资金、技术、资源和能力 ,可以充分发挥军事科技的效益 ;其次 ,民用企业经过多年发展 ,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机制的锤炼下 ,有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市场意识 ,在技术开发与合作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 ,这一点在新技术的开发中 尤其重要。 3、技术转移中心应成为军民结合体制的一个桥梁。现代企业在应用科学技术时往往面临着技术选择的问题 ,特别是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的相互转移过程中 ,单靠企业间点对点的交流合作很难满足需求。通过专业的技术中介机构 ,对各类
7、军民两用科技成果的技术优势、市场潜力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 ,使投资方清楚成果的市场前景 ,研发人员熟悉市场服务对象 ,减少科研工作的盲目性。这样不仅在信息覆盖领域、信号刺激强度等方面有突出优点 ,而且在增强目标的针对性、促进成果的持续开发和提升技术成熟度 ,以及提高工作的专业化水平等方面均有巨 大的优越性。 (三 )大学和科研机构应成为军民结合体制的基础性力量 大学等科研机构在基础性研究中有独特的优势 :一是具有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充裕的时间 ,为基础性研究提供了所需要的场所和环境 ;二是拥有众多的实验室和先进设备 ,汇集了大量的专家人才 ,这都是基础性研究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因此 ,大学和科研机构
8、在军民结合体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方面作为教育机构 ,它们为社会和企业提供未来进入产业界的人才 ;另一方面一部分技术创新是在大学和科研机构中诞生的 ,特别是大部分的理论创新、知识提炼和积累 ,都是通过大学和科研 机构来完成的 ,而这些引发技术飞跃和技术变革的源泉的研究成果往往具有通用性。 (四 )建立现代金融制度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现代金融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下适应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的制度。技术创新及其成果转化往往具有高风险性 ,在军民结合体系中 ,无论是军事科技转民用、民用科技转军用或是开发新的军民两用技术 ,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对高新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扶持 ,往往也要
9、通过金融机构来落实。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科技开发速度加快 ,产品升级换代迅速 ,已经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格 局。投资主体多元化可以有效地改变经营机制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最大限度地分摊投资者的风险。企业可以在更广的范围内获得更准确的市场信息 ,及时有效地调整企业发展方向 ,使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更趋合理 ,促进民品产 业高速发展。 三、构建军民结合创新体系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 第一 ,建设军民结合体系要符合我国整体的经济科技实力的现实。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 ,使得我国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个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是一个制度和政策的逐渐建立、企业实力不断
10、增强、市场逐步活跃 和成熟的长期过程。 第二 ,军民结合体系不是在孤立的环境下形成和发展的。在整个体系的建设上 ,国外尤其是美国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和做法 ,都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 ;体系中各要素形成的技术需求和产生的新技术 ,在不妨碍国家安全利益的前提下 ,应当积极利用国际市场 ,既能提高科技资源的供给渠道 ,又能开拓市场。 第三 ,建设军民结合创新体系在各个地方应该因地制宜地来展开。在经济比较发达而且军工企业也比较集中的地区 ,军民的双向交流就可能比较活跃 ,取得的效益也就比较明显 ;而在经济不太发达而军工企业比较发达的地区 ,军工企 业在军民结合中就可能起着相对主导的作用。 第四 ,建设军民结
11、合创新体系应该积极探索有效的手段和途径。比如 ,在有条件的地区 ,可以借鉴高科技工业园区的办法 ,建立国防高科技工业园。园区采用市场化操作 ,吸纳军民两方企业、科研和中介服务机构的入住 ,既可以推动入住军工企业的市场化改革 ,又能有效地整合资源 ,实现军民兼容。当然 ,与之相配套的还需要有规范的管理制度以及涉及军事机密时的保密体制。 参考文献 : 1、高红卫 .再造长城的基石 ,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趋势分析 J.中国国防科技信息 ,1997(8). 2、甘志霞 .建立军民结合的国家创新体系的知识产权激励机制 J.科技管理研究 ,2006(9). 3、赵建元 .国防产业领域建立军民结合创新体系的理论探讨 J.中国军转民 ,2006(8). (作者单位 :军事经济学院研究生二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