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我国电影产业的竞争力 基于对票房收入的分析 【摘要】文章结合近几年来我国票房收入的状况来分析我国电影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通过分析,提出要提高中国电影产业的竞争力,就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通过深化改革,建立起充满生机活力的电影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起完善的电影市场体系,从而推动我国电影业的发展壮大。 【关键词】票房收入;电影产业;竞争力电影业是大电影产业,电影经济是大电影经济,电影产业作为文化主体产业之一,电影是整个文化工业的创意核心。它为明星经济、唱片产业、广告业、演艺业、服务业等提供内容资源和经济动力,如何构建大电影产业观、如何培育和健全电影市场、如何提高电影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这一点
2、,不仅对于我国电影业,而且对于中国整个媒介产业、文化产业的转型、整合和发展都可以带来冲击。本文拟从票房收入来分析我国电影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一、我国电影产业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电影产业近 几年来的票房收入状况 2003 年我国票房收入 10.5 亿元左右。 2003 年,国产影片总票房已首次超过了进口影片的票房,把全国的前十名国产影片与进口片的前十名相比较,国产片票房超出进口片 2100多万元。中国电影产业的总收入在 2004年达到了 36 亿元,在这 36 亿人民币的总收入中,只有 15 亿元是电影票房收入。 2005 年底,电影局公布的 2005 年中国电影数据,中国电影产业总
3、收入达到 48亿元,票房收入为 20亿 绝对数字增长了三分之一,票房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原地踏步。迄今全国已发展 37 条院线,加入院线的影院达1300 多家,拥有的银幕超过 2500 块。 (二)以票房收入为例分析我国电影产业的竞争力 我国电影产业总体竞争力不强。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2005 年的中国电影市场肯定更加让人乐观。当然,票房水平与韩国相比,与我国的人口规模相比,仍然令人相当悲观。 2003 年以前,内地电影市场的盈利的比例 60%来自好莱坞大片, 30%来自香港电影,仅有 10%来自国产电影。随着电影产业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2004 年、 2005 年国产电影继续取
4、得了良好的票房成绩。除少数几部国产影片以外,多数国产影片的市场现状 仍然是惨淡经营,能够上千万票房的影片屈指可数。应该说, 200 部国产电影的票房收入难以超越 20 部进口影片的票房收入。 190 多部的国产电影的票房收入不如 4 5 部国产大片的收入,这种严重的市场不平衡,一方面说明中国国产电影的制作与营销观念、水平、能力的不平衡,也说明中国电影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这对于中国电影市场的全面繁荣,仍然相当不利。 中国电影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在于电影本身 电影市场产品仍然不够丰富。电影的题材范围比较狭窄,类型也比较单一,武侠、爱情占据了商业电影的绝大多数。具有市场影响力的电影导演、 明星、制片人
5、等仍然严重匮乏。导致中国电影产业活跃程度不足,市场规模也难以扩大。面向市场、面向群众的多样化电影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英雄七剑十面埋伏等影片都以其充足的商业元素和娱乐元素受到青睐,丰富的想象力、强大的高科技手段和明星化阵容使得它们创造了一个个骄人的票房业绩。国产电影的海外竞争力不断增强。从上面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国产电影在海外的票房收入是逐年上升,而且幅度挺大。这些海外票房成绩客观上提升了国产影片的海外影响力,有助于提高国产影片海外发行的议价能力,也有利于增加海外发行合作模式的多样性 和灵活性。 二、我国电影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面临的挑战 入世给中国电影业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形成了巨大的
6、冲击。这不仅指在设备等硬件方面,更多的还在 “ 软件 ” 电影从业人员素质、电影的管理机制、全国电影市场的宏观规划和电影产业的营销等方面。近年来,国内生产了一批优秀影片,体现了与国际接轨的尝试,在国际电影节上享有较高的声誉。但国产电影的总体现状却不容乐观,据业内人士估计,从 20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每年仅有 10% 20%的影片盈利,约一半亏损,而这一阴影至今仍未有散去的迹象,一大 批影片由于缺乏吸引观众的手段而难觅 “ 知音 ” ;另外,由于资金短缺,一些年生产能力可以达到 30 部影片的制片厂,一年才拍摄七、八部影片,而且其中仅一两部是自己投资拍摄,其余则靠社会投资才得以完成;已有的
7、片子在市场上资金难以回收,又没有新的资金来源,于是就少投产,进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与此同时,引进的外国大片近年来又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电影市场。总之,国产电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二)面临的机遇 从经济基础上看:由于中国的社会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因而电影的生产和管理成 本远远低于西方电影,这种低成本生产和流通作为发展中国电影产业一种积极的经济策略。从文化上看:全球化环境下东方文化提供了一种参照性的 “ 还乡 ” 意义从而逐渐被西方人关注,中国电影因而具有一定的文化优势;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澳门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华语地区,日本、韩国等亚洲其他泛华文化地
8、区,以及世界各国的华人群落等则构成了一个具有共同性的接受中国电影的文化交流空间,中国电影具有市场潜力的优势。从西方电影来看:近年来由于片面地走上数字虚拟化、大制作、单纯追求商业价值最大化的道路,电影的人文意味和社会公益品质 都明显下降,为其他国家电影文化的乘虚而入带来了契机,中国电影也具备了时机优势。 从政策方面看:为进一步吸纳外资, 2004 年 11 月广电总局和商业部联合发布了电影企业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 43 号令)和中外合资、合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企业管理规定( 44 号令)两个文件,由此不难预测,今后势必将有更多的国际资本被引进来参与影视合资制作(包括由外资合股的电影院线组建)
9、,文化开放的空间势必越来越大,这就为中国电影产业在全球化市场上的主体性拓展带来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三、对提升我国电影产业竞争 力的几点思考 (一)积极培育和发展一个成熟的电影市场 国家应该制定一系列完善的电影法规、政策来保证电影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提供进入电影产业的优惠条件和激励机制,规范电影市场,促进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政府主管部门应当更多地在法制框架内管理电影,多些宏观调控、少些具体干预,通过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遵循市场规律和电影规律,加快体制机制改革,重塑市场主体从而提高电影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采取多种措施,培养、选拔和使用一批适应世界电影艺术、电影市场需要的创作人才、管理人才、经营人才
10、和研究人才,克服中国电影 人才老化的瓶颈,推动中国电影人力资源的整体升级。鼓励电影产业的竞争性和多样化,努力培育几个具有先进的制作生产能力、完善的发行放映网络以及较强的后电影产品开发经营能力的现代电影企业集团,以使它们在市场上相互竞争,形成较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以激活整个电影市场,从而使电影业成为系统的文化产业。 (二)高度重视消费主体和消费客体的作用 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善于从蓬勃发展的社会实践中发现创作的主题,从平凡的社会生活中挖掘深刻的思想内涵,从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中明确创作的 方向,努力创作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优秀
11、作品,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少年儿童和农村题材作品的创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中国电影的繁荣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要做到以消费者为中心,不断改变影院的硬件和软件条件,提高服务设施和服务态度,如建立综合性影院和多元化、多层次的票价系统。 (三)不断加快电影产业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要利用电影产业其他产业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千丝万缕的关系,以资本为纽带,为电影业的多元化经营开拓思路,打造真正 意义上的大电影产业 不仅要开放电影产业,而且还开放媒介产业,以发展数字电视、新媒体为突破口,促进以电影产品更新换代为核心的大媒介产业链条的纵向和横向整合,像时代华纳、迪斯尼一样,
12、逐步形成跨领域、跨媒介、跨行业、跨地域的综合媒介集团。要走信息产业和娱乐产业相结合的道路,形成有商业价值的品牌,特别要和信息传媒产业中的网络部分紧密相联系,使中国电影保持高度的新闻性、文化性与时尚性,成为 “ 新闻富矿 ” 、 “ 大众话题 ” 、 “ 社会时尚 ” 、 “ 娱乐先锋 ” 。 (四)不断改革电影发行和放映市场 要打破电影生产、发行、放映业 目前存在的脱节和对立状态,应该继续鼓励和支持电影业各个环节相互渗透、共同发展、形成制片与发行、放映利益共同体,逐步实现 “ 影、视、录一体化,制作、发行、放映一条龙 ” 的目标。不断推进院线改革,培育现代市场体系,强化中国电影的发行能力。政府
13、应该逐渐有限度地向外资开放发行领域,改变进口影片的垄断发行方式,鼓励形成多元投资的以发行为中心的大型投资 制作 发行一条龙的电影企业或者媒介集团,提高中国电影海外市场发行和多媒体渠道扩展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中国电影产业链条中的 “ 腰 ” 的硬度。 (五)不断加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 场的联系 要积极创造和培育国内市场,扩充市场容量。要抓住国际社会渴望了解中国的历史机遇,扩大中国电影的海外宣传力度,开发海外电影市场,积极争取电影二级市场,包括复映市场、电视播映、音像制品和其他附属产品的开发,同时注意把握国内电影与国际电影竞争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巴里 利特曼 .大电影产业 .尹鸿等译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祁述裕 .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孙献韬,李多钰 .中国电影百年 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孙安民 .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 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5. 张虹远 .对外开放 ,对内放开 中国电影繁荣发展之路 J.中国电影市场,2005,( 9) . 边涛 .数字电影在中国呈燎原之势 J.综艺, 2005,(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