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维特根斯坦的反私人语言论证 摘要:文章在对维特根斯坦及其著作哲学研究进行分析和理解,结合相关的资料和评论的基础上,将维特根斯坦反对私人语言的论证总结为三个方面:私人感觉的不存在、私自遵守规则的不可能、检验标准的的缺乏,最后阐述了该论题在哲学中所产生的意义。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私人语言;感觉;规则 一、维特根斯坦的基本情况概述 路德维希 ?维特根斯坦 1889年 4月 26日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一个富有的家庭。他 14 岁前在家中接受教育, 1908 年首次到英国入曼彻斯特技术学院学习航空工程, 1921 年转入剑桥拜哲学家贝特兰 ?罗素学习哲学和数理逻辑,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
2、返回维也纳,应征入伍,却没有停止关于逻辑和语言的思考且完成了逻辑哲学论这本哲学巨著。 1920 年至 1926年在奥地利一所小学任教。 1929 年春,在拉姆塞的劝说下维特根斯坦重返剑桥,次年任三一学院研究员, 1939 年当选为这里的讲习教授,同年被授予英国国籍。第二次世 界大战期间,他曾担任一家医院实验室实验员一职。1946 年继续在剑桥授课, 1947 年从剑桥的教授讲席上退了下来。 1948 年起开始了隐居和漂流的生活, 1951 年病逝于英国牛津。 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大致以 20世纪 20年代末 30年代初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思想强调以逻辑构造世界,用逻辑分析的方法澄清命题的意义
3、,代表作为逻辑哲学论。后期思想发生重大转变,抛弃了用逻辑分析的手段建构世界和命题的逻辑结构的理想,从对命题意义的静态的逻辑分析转向了对语言用法的动态分析,代表作为哲学研究。 维特根 斯坦在其后期著作哲学研究中提出了反对私人语言的论证,那维特根斯坦所说的 “ 私人语言 ” 指的是什么,维特根斯坦是如何对其进行批判的以及这个论题的意义是什么。本文将试着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维特根斯坦关于私人语言的论证 (一)私人语言的含义 在哲学研究第 243 节, “ 但是否也可以设想这样一种语言:一个人能用这种语言写下或说出他的内心经验 他的情感、情绪、等等,以供他自己使用? 用我们平常的语言我们不就能这样做
4、吗? 但我的意思不是这个,而是:这种语言的语词指涉只有讲话人能 够知道的东西;指涉他的直接的,私有的感觉。因此另一个人无法理解这种语言。 ” 这就是维特根斯坦私人语言论题的标准出处。由此可以看出, “ 私人语言 ” 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它指的是个人的感觉经验;二是它具有绝对不可交流性,即除了使用者个人之外,任何人都无法理解它。第一个特征是说,存在一些 “ 私人感觉 ” 在现有的整个日常语言框架内是无法被穷尽和传达的,是非主体间性的,这些感觉和人经验是完全个人的,只有感觉和经验的主体自己知道。私人语言的 “ 不可交流性 ” 是指这种语言只有说话人才知道,只供其个人理解和使用,它必须是任何其他人都
5、无从 知晓的。 (二)反私人语言的论证 1、私人感觉的不存在。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第 243 节定义私人语言是明确地提到了私人感觉 “ 这种语言的语词指涉只有讲话人能够知道的东西;指涉他的直接的,私有的感觉。私人感觉的维护者坚持 “ 别人不可能有我的疼痛 ” (同上,第 253 节),我的疼痛只为我私自拥有,别人不可能和我具有相同的疼痛,所以,私人感觉是存在的。私人感觉的维护者将疼痛描画为只是具有它的那个人所拥有而且只能被他所接近的某种东西,描画为它只是通向将其注意力向内转向只有他能直觉到的东西便可识别或知道 的某种东西。维特根斯坦以这样的问题对这幅图像做出回应: “ 哪些是我的疼痛?这里有什
6、么可作为同一性标准? ” 对话者怎么知道哪些是他的疼痛呢?他能否仅仅依靠凝神关注他所感觉到的东西而知道这一点呢?但这并不能确立下一条同一性标准;它并不能确定内向窥视的动作应加以识别的是什么。我们对用于疼痛的某条同一性标准的把握,依赖于我们对疼痛概念的用法的掌握,尤其是对 “ 同一种疼痛 ” 这一表达式的用法的掌握。所以,没有任何独立于这种语言游戏的东西 没有任何仅仅通向内窥视所确定的东西 可为疼痛确立一条统一标准。是通向是我们意识到我们 是如何使用 “ 疼痛 ”“ 我的疼痛 ”“ 他的疼痛 ”“ 同一种疼痛 ” 等词的,我们才得以明确疼痛的同一性标准的,而不是通向内窥视并说 “ 就是这个 ”
7、。由此,维特根斯坦得出结论: “ 一种内在过程需要外部的标准。 ”(同上,第 580 节),那么只要我们遵守正确的语言规则,有关私人感觉的问题也就消失了。 2、私自遵守规则的不可能。维特根斯坦的反私人语言的论证是与遵守规则的讨论联系在一起的。他认为语言必须能用于交流,而交流就必须遵守规则,而私自遵守规则是不可能的,因此私人语言也是存在的。他认为规则不是如铁轨一样一旦确立就可以无限 延伸下去。哲学研究第 218节,“ 这种棋法是从哪里来的 一个系列的开头部分仿佛是一条铁轨的可见部分,而铁轨一直延伸,见不可见直到无限?好,我们可以不想规则而想想铁轨。无限长的铁轨相当于规则的无限应用。 ” 事实上,
8、维特根斯坦认为规则运用不同于铁轨的应用,是因为规则本身就是不确定的。哲学研究第 201与 201节, “ 我们刚才的悖论是这样的:一条规则不能确定任何行动方式,因为我们可以使任何一种行动方式和这条规则相符合。刚才的回答是:要是可以使任何行动和规则相符合,那么也就可以使它和规则相矛盾。于是无所谓符合也无 所谓矛盾。我们依照这条思路提出一个接一个解释,这就已经表明这里的解释有误;就仿佛每一个解释让我们至少满意了一会儿,可不就我们又会想到了它后面跟着的另一个解释。我们由此要表明的是,对规则的掌握不尽是对规则解说;这种掌握从一例又一例的应用表现在我们称之为 “ 遵守规则 ” 和 “ 违反规则 ” 的情
9、况中。于是人们想说:每一个遵照规则的行动都是一种解说。但 “ 解说 ” 所称的却应该是:用规则的一种表达式来替换另一种表达式。因此 “ 遵从规则 ” 是一种实践。以为自己在遵从规则并不是遵从规则。一次不可能 “ 私自 ” 遵从规则:否则以为自己在遵从规则就 同遵从规则成为一回事了。人们对规则没有一个终极解释 在遵守规则的同时又在打破它、修改它。这样维特根斯坦就把遵守规则的问题引向了实际生活中的实践活动,在日常的实践活动中人们并不是一成不变地遵守规则。譬如足球运动的规则就是在不断地修改中完善的。 3、检验标准的的缺乏。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的第 258 节是这样论证的, “ 我们来想象下面的情况。
10、我将为某种反复出现的特定感觉做一份日记。为此,我把它同符号 E联系起来,凡是有这种感觉的日子我都在一本日历上写下这个符号。 我首先要注明,这个符号的定义是说不出来的。 但我总可以用指物定义的方式为机子给出个定义来啊! 怎么给法?我能指向这种感觉吗?在通常意思上这不可能。但我说这个符号,或写这个符号,同时把注意力集中在这感觉上 于是仿佛内在地指向它。 但这番仪式为的是个什么?因为这看上去徒然是仪式!定义的作用却是确立符号的含义。 而这恰恰通过集中注意力发生了;因为我借此给自己印上了符号和感觉的联系。 “ 我把它给自己印上了 ” 却只能是说:这个过程使我将来能正确回忆起这种联系。但在这个例子里我全
11、然没有是否正确的标准。有人在这里也许愿说:只要我觉得似乎正确,就是正 确。而这只是说:这里谈不上 “ 正确 ” 。 维特根斯坦的这个证明表明:我们用一个记号 “E” 来指称某种感觉,但我们无法从以后的感觉中确认以前命名为 “E” 的感觉,因为我们没有用以对比验证的客观外在标准,只能凭借主观记忆。来看维特根斯坦的例子:哲学研究第 265 节, “ 例如我不知道我当时是否正确的记下了火车的发车时间,于是我在记忆里唤起列车时刻表里相关的图画以便检验。 ” 而 “ 查火车时刻表 ” 的记忆却无从验证和训练,这如同一个买了多份一样的报纸来确定上面的消息是真假。再看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第 267节列 举的
12、类似的例子, “ 假定为了要辩白我在想象中建造的桥梁的尺寸,我在想象中对桥梁材料进行负荷试验。 ” 这些显然都是空中楼阁,永远无法检验。 (三)小结 由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得出维特根斯坦 “ 私人语言 ” 论证的正面结论:语言超出个人,先于个人,不存在绝对不可交流和言说的东西,一个人无法抛开已有的语言系统,确立一种规则,并且只有自己去加以遵守,从而从正面肯定了语言与 “ 生活形式 ” 的一体性。 三、维特根斯坦私人语言论证的意义 (一)对传统哲学观念的批判 传统哲学观念的重要特 征就是认为只有每个人自己的思维或语言才是最直接、自明和无可怀疑的。笛卡尔的 “ 我思故我在 ” 就是把个人的意识状态看
13、做最确定无疑的存在;在康德那里,主观的知觉判断(即私人语言)如何成为客观的经验判断(即公共语言)是他哲学的中心问题;在现代经验论那里,物质被解释为 “ 感觉材料的构造 ” ,即用私人语言来建构公共语言。总之,承认私人语言的存在是近代哲学的前提之一。维特根斯坦对私人语言的攻击正是否定了近代哲学的前提。 (二)对唯我论的反驳 唯我论为了达到对外在世界的认知,首先承认某种自在主体存在,进而对客 体的外在世界产生作用,因而得出世界存在的结论,其核心在于确立主体在认知过程中的决定作用。而维特根斯坦在私人语言论题的论证中,强调了外在现象和整个生活世界,内在过程只有与外在现象和生活世界联系才有可能性,完全打
14、破了独立的 “ 我 ” 的主体中心性的地位。他的私人语言论题有力地反驳了唯我论,打破了唯我论者建立一个完全的唯我世界的企图。 (三)对语言哲学的影响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启迪了一大批日常语言哲学家,以牛津学派的赖尔、奥斯丁、哈特、厄姆森和剑桥大学的威斯顿姆为代表。后期,维特根斯坦转向日常语言, 促使了日常语言学派占据了主要位置。日常语言哲学家与后期维特根斯坦一样反对把语言理想化,反对重建理想化的人工语言,尊重人类目前使用的日常语言。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中的私人语言论题,将语言哲学的研究运用于心灵哲学的研究当中。私人语言论题对内在过程的讨论,意犹未尽,人的内心过程究竟是怎么样一回事,这引起了语言哲学家对该领域的探索,促使后来心灵哲学的产生及发展。出于对维特根斯坦在私人语言论题中对内在于外在关系的思考与探讨的启发,语言哲学家们转而注意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探讨,推动了语言哲学发展的另一个新趋势。 参 考文献: 1、刘放桐 .新编现代西方哲学 M.人民出版社 ,2006. 2、 (英 )麦金著 ;李国山译 .维特根斯坦与哲学研究 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3、 (英 )路德维希 ?维特根斯坦著 ;陈家映译 .哲学研究 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4、涂纪亮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研究 M.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