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投资经济学策略研究 摘要: 20 世纪 80 年代兴起的行为金融理论研究了人的心理、行为所造成的投资失误和市场异像。在分析了投资者心理、行为特征的基础上对投资策略进行了探讨。 简历大全 关键词:金融 投资策略 投资心理 一、行为金融学概述 传统金融理论是建立在市场参与者是理性人的假定的基础上。在此基础上 ,传统金融学的核心内容是着名的有效市场假说 (EMH)。该假说认为 ,相关的信息如果不受扭曲且在证券价格中得到充分反映 ,市场就是有效的。根据这一假说发展起来的各种金融理论 ,包括现代资产组合理论 (MPT)、资本资产定价理论 (CAPM)、套利定价理论 (APT)、期权定价理论 (OPT
2、)等一起构成了现代金融理论的基础 ,也构成了现代证券投资策略的理论基础。然而 ,随着金融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 ,传统金融理论和金融证券市场的现实不断发生着冲突 ,大量的实证研究发 现 ,人的行为、心理感受等主观因素在金融投资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人们并不总以理性的态度做出决策。在现实中存在诸多的认知偏差和不完全理性的现象 ,证券投资行为中会表现出各种偏激和情绪化特征;在证券市场上则表现出股票价格的各种 “ 异象 ” 。 二、行为金融投资决策的心理、行为特征 思想汇报 1、过度自信 De Bondet 和 Thaler(1995)认为过度自信或许是人类最为稳固的心理特征 ,他们列举了大量证据显示
3、人们在做决策时 ,对可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概率的估计过于自信。资金管理人、投资顾问和投资者都对可 能自己驾驭市场的能力过于自信 ,在投资决策中过高估计自己的技能和预测成功的趋势 ,或者过分依赖自己的信息而忽视公司基本面状况从而造成决策失误的可能性。这种过度自信完全有可能导致大量过度交易的产生。 2、反应过度 反应过度描叙的是投资者对信息理解和反应上会出现非理性偏差 ,从而产生对信息权衡过重 ,行为过激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投机性资产的市场价格与其基本价值总会有所偏离。过度反应的另一种表现是 ,当没有出现需要采取某种行动的事实时 ,投资者由于主观判断失误 ,以为事实已经发生并采取行动而导致投资损失。
4、3、反应不足 当市场上有重大消息发布时 ,股价通常未见波动 ,但在没有任何消息的时候 ,股票市场却有时会出现异常的波动且幅度较大 ,这表明股价对信息反应的滞后。与个人投资者对新信息往往反应过度相反的是 ,职业的投资人以及证券分析师们更多的表现为繁衍不足。他们通常会因为过分依赖过去的历史经验作为判断的参照依据 ,而对市场中出现的新趋势和新变化反应迟钝 ,从而错失赢利的良机。 4、非贝叶斯预期 行为金融理论认为 ,人们在具体决策过程中 ,并非按照传统金融理论中的贝叶斯规律来不断修正投资的预期概率 ,而是对最近发生的 事件和最新的经验给予更多的权重 ,在决策和做出选择时更注重近期事件的影响。 5、
5、后悔厌恶 投资者在发现自己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之后 ,通常会感到伤心和痛苦 ,而为了避免这种痛苦 ,投资者会非理性地改变自己的行为。 “ 损失厌恶 (Loss Aversion)” 是后悔厌恶的直接原因 ,正是因为损失所带来的痛苦才使得人们会感到后悔。如果某种决策方式可以减少投资者的后悔心理 ,对投资者来说 ,这种决策方式将优于其他决策方式。比如很多投资者具有从众心理 ,积极购买市场中受追捧的股票 ,而一旦股价下跌 ,投资者考虑到还有大量其他投资者也 同样遭受了损失时 ,自责和不快会相应得到减轻。 三、行为金融投资策略 任何理论都是为应用服务的 ,行为金融学也不例外。行为金融学不仅是对传统金融学理
6、论的革命 ,也是对传统投资实践的挑战。如行为金融学的大师Richard Thaler,他既是理论家 ,又是成功的实践者 ,他和 Russell Fuller 一起发起成立的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 FullerThaler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着 15亿美元资产。他认为他们的基金投资策略的理论基础是 :利用由于行为偏差引起的系统性心理错误。投资者所犯的心理错误导致市场未来获利能力和公司收益 的偏差期望的改变 ,并引起这些公司股价的错误定价。发现投资者心理上的系统性偏差 ,是基金获利的基点。其基金业绩似乎也在证明着这一点 ,从 1992-2001 年 ,其基金的报酬率高达 31.5%,而同时期的大盘指数收益
7、仅为16.1%。总体而言 ,行为金融的理论和实践之间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还没有成为投资专家们广泛而普遍的制导理论。有两个原因 ,一是行为金融理论本身并不完全成熟;二是利用这些理论测定各种各样影响价格的心理变量时 ,会遇到很多操作难题。当然 ,任何理论都是有缺陷的 ,在金融市场中没有人也没有任何投资策略可以一直获得超额回 报。行为金融投资策略让投资者具备了战胜市场的可能 ,但永远也无法具备打败市场的保证。 投资者将现金投资于股票时 ,通常总是按照预定的计划根据不同的价格分批进行 ,以备不测时分摊成本 ,从而达到规避一次性投入可能造成较大风险的策略 ,即成本平均策略。它与投资者的有限理性、损失厌恶
8、及思维分割有关。时间分散化策略是指承担股票的投资风险的能力将随着投资期限的延长而降低 ,投资者在年轻时应将其资产组合中的较大比例用于投资股票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则逐渐减少股票投资比例增加债券投资比例的策略。成本平均策略和时间分散化策略有很 多相似之处 ,都是在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中普遍采用并广受欢迎的投资策略 ,同时却又被指责为收益较差的投资策略 ,而与现代金融理论的预期效用最大化原则明显相悖。 自 20 世纪 80 年代起至丹尼尔 卡尼曼 (Daniel Kahneman)的行为经济学获2002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行为金融理论迅速崛起 ,对现代金融理论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 ,可以说行为金融理论已经成为金融理论领域最为引人注目的研究主题之一。当然 ,行为金融理论远非一个完全成熟的理论 ,其对投资实践的指导能力也因时因地而异。 参考文献: 1、杨奇志 .证券投资者行 为偏差研究及在我国证券市场中的应用 J.现代管理科学 , 2004(3) 开题报告 t 2、魏李翔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投资策略分析 J.江淮论坛 ,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