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 【摘要】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资金管理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向服务型政府职能的转变而更加公开和透明,会计监督对于以财政拨款为主要资金来源的行政事业单位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来说意义尤其重大。然而随着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资金使用等方面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体制对于预防贪腐、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探讨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所面临的问题、原因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对于改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深化财 税体制改革有所裨益。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监督 预算
2、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有关法律规定及现状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会计法等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作出了相关规定,如会计账簿设置、会计资料真实完整、财务会计报告是否合规、人员是否具备从业资格、资产管理、资金使用效率等,从法律法规上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问题作出了规定。当前单位内部会计部门、审计部门以及社保中介机构是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进行监督的主体,监督的内容主要是资产负债、收支、结余结转、预算等方面的 管理。如收入管理监督主要集中在收费权限是否履行得当,单位是否依法上缴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是否纳入各级预算等。会计监督应为专项和日常相结合方式,可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种监督方式。
3、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1、单位支出合规性问题突出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思想意识落后,人员纪律松散,巧立名目公款消费,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应该说这也反映了单位财务人员没有很好地执行其监督职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支出数额和用途方面尚未严格制定标准,财务管理制度尚有待完善,单 位人员钻制度的漏洞、无限额报销各种费用,滋生浪费行为的同时不利于会计监督。 2、预算编制欠缺合理性、预算执行有效性不足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预算编制首先由政府进行而后经立法机关审批后实行,在实践中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往往欠缺合理性和有效性。 在预算编制方面,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欠缺科学统一的
4、预算编制基础,自 90 年代预算改革推行以来,零基预算成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主要的编制基础,多数单位在应用零基预算时通常是在前若干年度预算的基础上增加相对稳定的一定预算金额后编制而成,这样零基 预算编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较大的误解和歪曲,由此编制而成的预算往往脱离实际且合理性不足。 在预算执行方面,部分单位不能按规定用途在规定项目中恰当使用资金,由于监督力度不足,在安排年度预算收支时存在短视情况,偏离实际,盲目执行。部分预算审批部门对每笔资金的用途不甚清楚,导致资金分配欠缺合理性,项目之间挪用资金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原预算批复与实际执行不一致。另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在监督款项支出方面错误地认为只
5、要根据单位领导的意愿对资金使用进行审批即可,导致很多项目缺少资金投入而其他不必要项目则资金充盈 ,不能较好地实现其监督职能。 3、单位预算外资金使用规范性有待加强 尽管一系列关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管理的规定已陆续颁布,但单位预算外资金在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凸显。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尚未包含预算外资金,多数与预算外资金有关的工作权力过于集中,无须经财政部门批准,支出随意性较大,尤其是多数收费项目都不在人大监管范围内的基层单位资金管理状况较为混乱。诸如行政事业性收费等的一些预算外资金往往缺少法律文件支撑,部分单位的收费项目地方色彩浓重,力图最大化自身利益 而不受相关
6、法律约束。 4、单位资金使用依赖领导意识现象普遍、资金使用效率有待提升 由于领导层在资金使用效率方面不甚重视,没有将其同资金使用人的绩效考评挂钩,缺乏相应的资金使用效率考核和绩效评定指标,有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因此而忽略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性,其对自身职能的定位存在一定偏差,工作局限于收支审批程序上的合法合规性,一味地遵循有关领导的意愿行事,造成各项目之间分配资金存在严重不均衡现象,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甚至存在巨额财政存量资金,年底突击花钱,如此巨款闲置于银行 账户,不能很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 三、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1、会计监督人员良莠不齐,良好的监督文化氛围尚未形
7、成 会计人员综合素养的高低是其能否发挥监督作用的决定因素,然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整体专业素养偏低,专业能力参差不齐,部分人员甚至不具备从业资格,能力合格的会计人员无持续学习新会计准则的意识或能力,工作中对会计监督的新情况、新问题缺少专业判断,必然影响监督效果。另外,行政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形成的照章行事和上下级领导关系的文化亦是会计人员在履行监督职能时一个难以 调和的矛盾,甚至有的人员为迎合领导意思或避免得罪他人而选择渎职。 2、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缺陷 ( 1)部分单位财务人员对自身定位仍停留在会计核算上,忽略事前预算的合理预测和事中预算的执行控制,而将全部重心置于事后记账上,监督意识不足。
8、 ( 2)在现行会计体制中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人员及机构高度依存于单位的统一领导,制约了会计监督人员的独立性,其监督职能弱化,在单位利益与国家利益存在冲突时往往选择维护局部利益。 ( 3)单位会计监督人员权责利划分不明晰,内部控制、资产清查、财务数据核对稽查、财务会计分析等制度尚未健全完善,账务处理系统科学性不足,领导层过于集权,监督工作流于形式。 ( 4)单位管理部门决定着会计人员编制、薪酬福利及绩效考评等,会计人员从自身利益出发也会屈从于管理层的意志,监督职能弱化。 3、单位会计定期监查及运行机制缺失 会计监督检查机制并未得到与会计核算一样的重视,监查制度松散、监督范围和期限无明确规定使得
9、会计监督人员积极性不高。同时,由于缺少法律层面的支撑、对单位会计人员监督职能履行的绩效考评、不相容职务未能分离等,许多单位现有的监督制 度、监督人员及机构等往往形同虚设,即使发现有关问题也并未按原则行事,会计监督及运行机制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违法违规情况的发生。 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强化的对策 1、提升单位财务人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 1)加强单位全体人员尤其是领导层的会计监督意识。单位负责人是否重视会计监督对于财务人员的会计监督工作而言至关重要,他们需要以身作则遵守会计法律法规,对会计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负责。具体实施会计工作监督人员应将监督情况及时反馈给有关负责人,争取及时解决发
10、现的问题。 ( 2)加强单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恪守职业道德是切实履行其监督职能的基本前提,提升财会人员监督意识,系统学习财务知识,遇到违法乱纪现象应坚定自身立场,利用专业能力进行判断,保证单位财产安全。对关键岗位执行定期和不定期轮岗制度,提升单位整体会计工作水平的同时有利于相互监督。建立科学的会计人员选拔机制和绩效考评制度,使财务人员对自身岗位职责有充分的认识,在履行其会计监督职能的过程中发挥自身价值,并辅以相应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其监督的积极性,加强财务人员的相互沟通,促使财务人员从单纯的核算职能向管理职能转变。 2、建立健全单位预算编制及执行的有关制度 ( 1)针对现有预算编制的不足,
11、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应由其主要领导牵头,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预算编制方式,汇总层层上报的各职能部门的预算至由财务部门负责的预算编制委员会,严格遵循零基预算的有关要求,根据单位结转结余及实际工作任务情况,细化每笔预算支出,层层分配至各有关部门及个人。完善预算考评机制,保证预算执行人员的权责利统一。为保证预算支出的科学合理性,各部门主要领导和项目负责人应对其资金使用涉及的每笔预算支出签字负责,并作为日后考核预算执行的有关依据。预算的调整也应随财政部门资金用途的调整而相应进行。 ( 2)对预算的执行情况相应建立起跟踪考评制度,切实保证预算支出的用途恰当合理。严格控制预算支出标准,科学评估预算支出
12、的合规合法性,制定项目支出的实施进度表,按步骤推进预算收支。经济分类预算须详细制定,及时终止那些违反预算支出规定的行为,会计人员应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不仅要重视事后监督,事中控制和事前预防同样重要,随时纠正预算使用不当行为。 ( 3)建立预算资金使用效率考评制度,形成以预算为源头、以预算执行为终点的封闭式预 算执行管理体制。单位财务人员也应就预算资金使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进行评价,追究使用效率低下人员及部门的责任,将相应的奖惩落实到有关责任人的福利薪酬、晋升等自身利益上。 ( 4)通过会计专家监督。对会计进行持续监督需要的专业知识较多,只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持续的实践才能在会计监督中切实发挥
13、作用,这对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非常高。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咨询具备一定会计监督能力的专家的方式,定期对其财务情况进行全面监督。通过设立会计专家委员会,吸收具有相当审计和会计经验的专家,聘请其为行政事业单位找出会计隐患并 提供相应建议,有利于提升监督效率,节省监督成本。 3、创新单位会计监督方式方法 单位各部门应相互协助,在单位内部建立一个闭合式监督机制,形成集执行、监督和反馈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机制,有力地约束各有关会计行为。同时也应寻求外部监督力量,如媒体、群众、司法等方面的监督,切实发挥外部监督的作用。最后,会计监督制度虽好但若得不到执行其最终也会沦为形式,通过执行过程中发现监督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完善才能使其更好地发挥实效。 【参考文献】 王秋华、吴琪:关于强化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 思考 J.中国外资, 2013( 4) . 闫凯:浅议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使用管理 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 20) . (责任编辑:陈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