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马克思主义异化劳动理论 摘 要: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问题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人本观正是在对资本主义博学关系的批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1844 年经济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正式提出 “ 异化劳动 ” 理论的重要文献,对它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马克思关于异化问题的思想发展历程。同时对我们从中寻找解决异化问题的途径提供了借鉴意义,对当今建设和谐社会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异化劳动;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费尔巴哈 1 手稿异化劳动理论分析 19 世纪 30、 40 年代 正是欧洲大动荡、大改组时期。拿破仑帝国的解体,法国大革命余波未息。相较英国已经
2、完成了政治革命与产业革命,大陆上的诸多后起之秀正在加快工业化的步伐。资产阶级对封建贵族的反动,促进了各国封建势力的解体,推动资本主义向全世界扩展的步伐。 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必然需要大量的工人,而资本家逐利的本性与资本积累的需要又必然导致工人遭受剥削与压迫。可以说,资本主义市场愈是繁荣,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愈是激烈。这种遵循经济理性的制度,使工人阶级的存在和劳动生产相异化。 当劳动者发现,机器与技术的改进并不 能改善他们的工作与生活状况,无产阶级的处境愈发艰难,阶级矛盾不断激化,工人起 ?x 频发,如 1830 年和 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两次起义, 1838年起持续达 10年之久的英国工
3、人的 “ 宪章运动 ” 和 1844 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马克思的手稿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通过透视工人的劳动条件现状,为表达和满足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实现人的解放的需要而产生的。 2 手稿关于异化的主要内容 1、劳动者同他的产品相异化 即 “ 工人对自己的劳动的产品的关系就是对一个异己的对象 的关系 ”( 52)。工人劳动的结果竟表现为这样: “ 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 ” ( 51)马克思区分了“ 对象化 ” 和 “ 异化 ” :一切劳动都是对象性关系,劳动结
4、果都要对象化为劳动产品。只有劳动者创造的东西反客为主,成为在他之外,与他敌对、支配他、压制他时,对象化才表现为异化。在资本主义社会, “ 工人在他的产品中的外化,不仅意味着他的劳动成为对象,成为外部的存在,而且意味着他的劳动作为一种与他相异的东西不依赖于他 而在他之外存在,并成为同他对立的独立的力量;意味着他给予对象的生命是作为敌对的和相异的东西同他相对立 ” ( 52-53)。就是说,工人的劳动不仅是对象化的而且是异化的劳动,工人劳动的特殊性表现为异化劳动。 2、劳动者同他的生产活动本身相异化 “ 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 ” ; “ 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
5、,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 ” ; “ 他的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的劳动。 因此,这种劳动不是满足一种需要,而只是满足劳动以外的那些需要的一种手段 ” ( 54-55)。就是说,劳动不属于工人,工人在劳动中也不属于自己。 3、劳动者同他的类本质相异化 马克思认为: “ 一个种的整体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 ” 。 “ 异化劳动,由于( 1) 使自然界,( 2) 使人本身,使他自己的活动机能,使他的生命活动同人相异化,也就使类同人相异化; 对人来说,
6、它把类生活变成维持个人生活的手段。第一,它使类生活和个人生活异化; 第二,把抽 象形式的个人生活变成同样是抽象形式和异化形式的类生活的目的 ” ( 57)。由于 “ 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 ” ,劳动就是人和自然界之间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的过程,它展现人的活动的自由自主的特性。异化劳动从人那里夺走了他的生产的对象即自然界,把人的自由自主活动贬低为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从人那里夺走了他的类生活。 4、人同人相异化 马克思继承了费尔巴哈 “ 人是对象性存在物 ” 的思想,认为人对自身的关系,只有通过他人才得以表征和确证。 “ 人的异化,一般地说,人对自身的任何关系,只有通过人对他人的关系才得到 实
7、现和表现 ” ,因此,“ 当人与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 ” , “ 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 ”( 59)。工人与资本家的阶级对立,是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相异化最全面、最典型的确证和表征。资本家与工人的异化完全不同: 资本家在异化中感到自己的满足和保证,工人则感到受压迫和受屈辱。 3 异化的扬弃 (一)异化劳动的根源 马克思认为: “ 考察分工和交换是很有意思的,因为分工和交换是人的活动和本质力量 作为类的活动和本质力量 的明显 外化的表现( 138)。 ” 分工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物: “ 劳动只是人的活动在外化范围内的表
8、现,只是作为生命外化的生命表现,所以分工也无非是人的活动作为真正类活动或作为类存在物的人的活动的异化的、外化的设定,因而,分工是关于异化范围内的劳动社会性的国民经济学用语。 ” 并且分工推动了异化现象的发展,马克思揭示了分工与异化劳动之间的关系:“ 这种分工使人成为高度抽象的存在物,成为旋床等等。直至变成精神上和肉体上畸形的人 ” ; “ 因此人的社会的本质只在自己的对立物的形式中、在异化的形式中获得存在。 ” 由此可见,虽然在手稿 中有明确的认识,但是还没有给出详细的阐述。 另外,和分工相关的交换也是推动人劳动异化的因素。因为 “ 一旦有了交换,就有了超过占有的直接界限的剩余产品。但是这种剩
9、余产品并没有超出利己的需要。相反,它只是用以满足这样的需要的中介手段,这种需要不是直接在本人的产品中,而是在另一个人的产品中对象化。生产成为收入的来源,成为谋生的劳动。 ” 因此,只要劳动还只是满足自身生存需要的手段,那么它就还是异化劳动。 劳动的异化,剩余劳动产品的出现,必然导致私有财产的诞生。 (二)异化劳动的扬弃途径 “ 自我异化的扬弃同自我异化走的是一条道路。 ” , “ 问题的这种新的提法本身就已包含问题的解决。 ” 这些话为我们探索异化劳动的扬弃指明了关键所在,即异化劳动的扬弃跟异化劳动的产生和发展是同一条途径。 正是私有财产和旧式的社会分工才造成了异化劳动,因此,要扬弃异化劳动,
10、就必须扬弃私有财产和旧式的社会分工,体现出异化劳动产生的现实性就意味着异化劳动扬弃的必然性。 “ 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 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 ” 参考文献 刘旭东,马克思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劳动理论研究 D,东北大学, 2012( 05)。 马克思,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0。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9)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22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6:488。 卢梭,社会契约论 M,北 京:商务印书馆, 2003: 10。 张奎良,论异化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形成中的历史地位 J,学习与探索,2000( 01)。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 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9: 23。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 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9: 24。 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 M,上海:三联书店, 1992:52。 马克思,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