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中国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与粮食供给安全 摘要 :粮食供给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稳定和国家前途。但是 ,近年来中国耕地持续减少 ,自然灾害时常发生 ,粮食供给安全备受影响。如何才能使粮食生产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从中国人口增长、农民增收、耕地保护和土地整理四个方面展开讨论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粮食 ;可持续发展 ;供给 ;耕地保护 ;措施 中图分类号 :F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291X(2010)19-0157-03 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也是当前应对各种困难的重要基础。在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推进阶段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
2、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 ,粮食供给安全仍然面临严峻挑战。在受耕地、水资源、气候、人口等因素变化影响下 ,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下将长期存在 ,粮食继续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 ,如何建立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长效机制的任务艰巨。 一、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粮食生产的 现 状 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合理利用和维护资源与环境的基础上 ,通过技术革新和政策实施 ,以生产足够的食物和纤维来满足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 ,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全面发展。它是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的永续供给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与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条件相比 ,中国粮食生产的现状令人担忧。有
3、关的测算表明 ,到 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最高峰的 16亿 ,为保障粮食安全所需要的耕地面积大体上为 19 亿亩左右。 1998 年中国粮食播种面积为 17.1 亿亩 ,而2007 年减至 15.84 亿亩 以下。粮食产量连年下降。 1998 年粮食总产量曾达10 200 亿斤以上 ,降到 2006 年 9 950 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也由 1998 年的825斤 ,降到 2006年的 758斤。保持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进而保证粮食供给的安全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 二、粮食供给安全的重要性及影响粮食生产可 持续发展的因素 在 20世纪 80年代 ,邓小平同志就曾谆谆告诫全党 :中
4、国如果出现问题 ,可能出在农业上 ,主要是粮食问题。并提醒我们 ,要很冷静地考虑过去 ,也要考虑未来。江泽民同志则从全球战略高度的角度 ,强调指出 :“ 我们这样一个拥有 12 亿人口的大国 ,粮食必须立足自给 ,供求必须基本平衡。我们必须从政治上、战略上认识粮食问题的特殊重要性。 ” 如今 ,政府也采取了诸多措施来解决三农问题。在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中国的粮食供给现在和将来都应基本立足于自我解决 ,这样就涉及到与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的而且中国当前所面临的三大问题。 1.人口问题。俗话说 “ 人多好干活 ,人少好吃饭 ”, 而前面一条已被历史实践证明是错误的 主要取决于人口的质
5、量和人的素质。后面一条倒是不折不扣的事实。中国自从实行计划生育后人口的 快速增长得到遏制 ,但由于基数太大 ,中国人口还是以每年几千万在递增 ,到 2030 年左右将达到最高峰的 16 亿。坚持抓计划生育将是长久的话题。但是现在有些地方超生、躲生现象严重 ,特别是比较贫穷的地方。甚至有些地方政府打着计划生育的幌子 ,以罚代生 ,如此歪风刮起来 ,人口能得到控制吗 ? 2.农民增收的问题。中国政府致力于农民增收已多年 ,但效果不是很明显 ,城乡差距还在拉大。许多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干了一年 ,年终细算还亏本。为了谋生 ,大批农民涌入城市打工也就不足为奇了 ,毕竟有些人在城市打工一个月的收入甚至可
6、以当务农 一年所挣。曾有这样一个笑话 :到农村去看 ,如果谁家的地上庄稼长的好 ,那这一家肯定比较穷 ,而地上庄稼长的差的甚至荒芜的 ,这样的人家可能还是较宽裕的。因为前一家只能靠地里的庄稼收入维生 ,而后一家肯定有另外的谋生手段 ,他们不屑于田地里的收入。由此也可大概看出务农的可赢利性太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农民经济意识的提高 ,还有谁会守着那入不敷出的田地生活呢 ?如此下去 ,出现大片良田荒芜的情况随时可能发生 ,甚至现在有些地方已存在田地大量被抛荒的现象。因此 ,农民增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耕地保护的问题。目前 ,中国人 均耕地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 40%。耕地总量的逐年减少 ,进
7、一步加剧了土地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大 ,城市化的提高 ,城市建设将占去许多良田 ,工业的发展、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水土流失、人为的浪费都无不时地在蚕食着耕地。据统计 ,中国耕地退化率已超过 40%。如何最大限度地控制可耕地的减少 ,保有合理的耕地数量 ,也是保证粮食产量需要考虑的问题。 4.土地整理问题。现今 ,中国土地整理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整理目标过分强调数量的增加 ,而忽略了质量的提高。由于受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制约 ,许多地方开展土 地整理的目标变歪了 ,整理后多出的耕地是为了折抵建设占用的耕地。造成许多不能增加耕地面积而能提高耕地质量的整理项目如中低产田的改造难
8、以开展 ,甚至整理后的耕地质量也难以保证。二是土地整理的效果难以确定。土地整理后的耕地能否取得预先设定的效果 ,是否取得了社会、经济和生态的效益统一 ,目前缺乏严格的检查监督和评价机制。三是项目运作缺乏市场手段 ,主要以政府行为为主 ,大量存在政府寻租行为。四是项目的资金筹措还是以国家为主。以政府有限的土地整理资金来解决日益严峻的人地关系和粮食压力 ,无疑是杯水车薪。 三、解决中国 粮食供给安全和粮食生产可持续 发展的建议 人口问题、农民增收问题和耕地保护是粮食生产和供给的瓶颈 ,如解决不好中国将面临粮食供给的严重困难 ,20 世纪 60 年代的饥荒中国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 ,历史的悲剧不应该在
9、我们这一代和后代身上重演 ,因此 ,为实现中国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 (一 )严格控制人口数量 1.巩固基础教育 ,推行免费的九年制义务教育 ,特别要抓好农村的基础教育 ,加强高等教育的质量 ,提高人口素质 ,通过延长受教育时间来推迟婚期。这应该作为长远的国策来抓。但 是不和谐的事情到处可见 ,随着高校连年扩招 ,农村孩子上大学的几率增大 ,这是一件好事。但可曾想过昂贵的学费给农村学生和家长带来了多大的负担 ,每到开学前期报纸上充斥着求助的呼声 ,在全国农村普遍不富有的情况下 ,可曾有人想过大学生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相当于一般农家多少年的收入呢 ?有些学生家长为了让子女上学
10、而做的各种感人事情真是催人泪下。国家虽加大了助学贷款力度 ,但相对需求总体来说还是杯水车薪。相对昂贵的学费必然会阻碍一些人在高中阶段 ,甚至在初中就退出学校 ,素质教育又何从谈起呢 ?现在农村高失学率与此不无关联。而且在市场经 济冲击下 ,大部分地区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也只是流于形式而已 !现在多少农村孩子在初中还没毕业就辍学加入打工大军中 ,原因何在 ?这应该引起有识之士的反思 !因此 ,九年制义务教育要落到实处 ,政府部门应加大投入和加强监管 ,不要把学校当企业来办 !人口受教育水平提高 ,婚期和生育自然会推迟 ,生育观念也易改变 ,对抑制人口快速增长将大有益处。 2.大力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11、和一些相应的社会福利制度。中国的养老保险几乎是城市人的专利 ,这种恩惠还没有普及到广大农民 ,中国农民过去、现在都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得到的待遇却 和城市人相差甚远。近来中央虽然采取了一些减税及补助农业的积极举措 ,但力度还是远远不够的。农民最朴素的想法也就是老有所养 ,老有所靠 ,靠养难以依上政府和社会 ,那只能靠自己的后人了。所以自身再苦再累也想多生几个后人 ,这其中有社会敬老风气恶化的原因 ,还有就是父母为期望将来子女有出息增大成功概率。如此也导致了越穷的地方越多生 ,生的越多就越穷的恶性循环。我们不能一味的指责农民的无知 ,跟我们的政府导向也有关。试想如果我们能完善社会保
12、障体系 ,使得老年人、特别是孤寡老人晚年能生活的幸福 ,不会体现出膝下无子生活孤苦伶仃的现象 ,给年轻人树立良好的典范 ,还会有多少人超生躲生吗 ?所以中国要想控制人口规模就应该在全国大力推广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让农民没有后顾之忧。 3.加强计划生育的执行力度。计划生育工作应该抓住农村这个关键 ,坚持执行一胎制 ,越是贫穷偏远地区越要加大贯彻力度。人口问题解决了 ,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 ,而且要调整现行计划生育政策 ,少数民族也应实行一胎制 ,中华民族要一视同仁。据有的学者研究 ,在汉族和大陆总人口已进入成年后期时 ,少数民族大多已进入生育高峰的成年期 ,55 个少数民族中 ,年轻型25 个 (
13、其中年轻后期 21 个 ),成年期 30 个 (其中成年初期 25 个 ),可见中国应该对各民族的生育政策一视同仁了 ! (二 )提高粮食价格、增加粮食产量、减轻农民负担 1.加大科研力度 ,研究出高产的粮食作物品种并推广应用。政府应引导制定出和实施一些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 :如建立农户主动吸纳科学技术的运行机制 ,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调整农业科技管理政策 ,以服务农业发展为基点 ;调整农业技术创新政策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 ;加强 “ 产、学、研 ” 结合和区域农业科技试验中心的设立 ,鼓励农业企业和涉农企业建立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等。据统计 ,二系化杂 交水稻可增产 10%15%,
14、转基因水稻增产 30%。但是中国现有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发达国家的 50%,每年被束之高阁的应推广成果占 2/3 以上。高新技术的应用更是凤毛麟角 ,这些不得不应该引起政府重视。 2.积极稳妥地改革目前的土地分配形式和经营方式 ,逐步实行适度规模经营 ,以利于产生规模效益 ;合理布局 ,建立多种类型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加速产业化进程 ;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 ,促进农业结构升级转型 ;突破以种植业为中心的农业发展思维模式 ,突破传统农业生产模式 ,实行多项农业发展 ,拓宽农业的发展空间 ,建立新的农 业增长点。增加复种指数 ,改造中低产田 ,提高耕地利用率。目前全国平均复种指数为 156%
15、,最高省份达到246%,如果能提高 3%,就等于扩大粮食播种面积 4 500 万亩 ,至少可增产粮食90 亿斤。 3.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中央三令五申减轻农民负担 ,但 “ 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 ” 致使令行不止 ,甚至变本加厉。为何会 “ 下有对策 ”, 难道上级政府不应该自我检讨吗 ?疏于形式的监督甚至放任自流 !农民身上是唐僧肉 ,能管的都想吃一口。这就难免会出现有些地方集体抗税的现象。而且有些地方政府的土政策使农民不堪重负。某市曾有这样的政策 :规 定按家庭人口的多少定交生猪数量 ,生猪被要求集中卖到政府指定的收购站 ,收购价自然要比市场价低很多。由于农村养猪周期长和成本大 ,大部分农家
16、都不愿养猪 ,该市的变通手法是少交一头猪折现金 40元上交政府 ,农民反映强烈。这种政策合理不合理 ?明显是变相增加农民负担 ,而且政府出面的事大多上诉没门。所以 ,减轻农民负担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 ,而是要切实落到实处 ,监督是重中之重 ! (三 )严格耕地保护制度 1.开源节流 ,扩大农业发展空间 ,使中国耕地稳中有升。据统计 ,中国现有可利用荒山荒坡荒沙地 30 亿亩 ,可利用草地草 原 47 亿亩 ,还有内陆水域2.6 亿亩 ,浅海滩涂 1.8 亿亩 ,只要科学发展 ,合理利用 ,后备耕地的潜力是巨大的 ,这需要科学的规划并纳入法制化轨道。 2.严格控制占用良田陆地的审批权。考虑到目前中
17、国的实际情况 ,土地批租权应控制在省一级人民政府。前几年全国一窝蜂地搞经济开发区 ,有些地方一圈就是几百甚至上千亩 ,荒了几年也没建成 ,明显体现出盲目性 ,现在应该清理整顿了 ,及时退还耕种。 (四 )以提高耕地质量为核心 ,落实整理效果 1.加强土地整理项目的立项管理。政府要加强对土地整理项目的立项尤其是对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管理 ,规划部门提出方案 ,经各业务部门、相关专家学者讨论 ,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注重公众参与 ,群策群力 ,经修改后再形成正式的土地整理规划。本着为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数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的宗旨开展土地整理。 2.引入竞争机制 ,推动土地整理
18、运作的市场化。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提高土地整理的工作质量和水平 ,打破政府或部门的垄断行为 ,可以降低成本 ,缓解政府筹资的压力。从项目运作的不同阶段有区别地引入不同的竞争方式 ,如招、投标等。同时加强监管 ,在保证项目顺利实施、运行的前提下 ,防止和杜绝部分企业和个人为追求私利而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行为。 3.建立和健全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投资收益是社会和个人投入土地整理产业的根本动因 ,也是土地整理项目得以持续运作的基本前提。按照 “ 谁投资、谁受益 ” 的原则 ,合理界定投资后政府、企业和个人的收益分配比例及办法 ,明确各方的责、权、利 ,并通过法律或经济手段如合同等切实保障投资人的权益。
19、 4.重视对土地整理成果的检查验收 ,健全相关政策法规。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 ,才能杜绝某些地方政府的短视行为。除起督促推动作用外 ,还可以不断总结经验 ,从而 避免或减少损失 ,有利于以后的土地整理工作的开展。但是目前中国的土地整理仍处于探索阶段 ,国家对土地整理市场化发展还缺乏比较健全和完善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是实施土地整理的重要保障 ,通过法律来规定土地整理的内容、目标、程序、规划设计、资金来源以及处罚办法等 ,解决土地整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以保障土地整理的顺利进行。 四、结束语 中国要实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保证粮食供给安全 ,必须充分认识和做到 :第一 ,经济建设必须
20、始终真正把农业放在首位 ,并且真正把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始终摆在农业的首 位 ,切不可粮食生产状况一有好转 ,就忽视和削弱粮食生产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基础之基础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第二 ,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粮食产量齐头并进 ,有效地保证粮食供给安全。第三 ,严格土地管理制度 ,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做到真正占补平衡且质量对等 ,坚守 18亿亩耕地红线的基本要求 ,切实保证耕种面积。第四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第五 ,依靠科教兴农 ,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科技进步。总之 ,实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还是要 “ 一靠政策 ,二靠科技 ”, 两者要有
21、机结合起来 ,只有这样才能安全 面对 21 世纪中叶的中国人口最高峰。 参考文献 : 罗必良 .广东科技发展研究报告 M.广州 :广东高教出版社 ,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 (2008)K.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8. 李希光 .饥饿会重新叩响中国的大门吗 M.北京 :改革出版社 ,1996. 陶信平 ,等 .陕西省土地整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陕西农业科学 ,2006. 中国人口信息网 ,http:/www.省略 .cn/in 中国粮食网 ,http:/www.省略/inopment and the Supplying Security of Grain
22、in China YANG Jie1,2,CHEN Zhong-hua2 (1. Land Development Reserve of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075, China; 2. Land Price Appraisal Center of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510075, China; 3.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Business College, Nanchang 330013, China) Abstract: The safety
23、grain supplying is related to nations econom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social stability and country futlling off in our country, natural calamities often happens, the safety grain supplying is doubly affecvelopment road? The text discusses it from four aspects of Population growth, the peasant increase collection,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and land arrange, have submitted several solving suggeste supplying; the protection of cultivated land; meas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