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窑洞的冬暖夏凉谈起一种居室温度调节的节能前景 冬暖夏凉的窑洞窑洞,是我国西北部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广泛分布于陕北、山西、陇东、宁夏南部以及豫西等地。早在古代,我们的先民就有“凿穴为居”的习俗,至今居住人口仍达四千万以上。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为什么选择窑洞这种居室形式呢?黄土的直立性为开凿窑洞提供了保证。黄土高原被众多的沟豁切割得支离破碎,在沟豁的岩面上开凿窑洞是十分方便的。对于在黄土高原塬面保存较好的平坦地区,人们就凿掘出方形或长方形平面的深坑,沿着坑壁开凿窑洞,称为地坑窑或天井窑。其间的生活被描述为“上山不见人,入村不见村,平地起炊烟,忽闻鸡犬声”。除了上述因地制宜、能够和易于建造的优点外,窑洞的另一显著特点是保温隔热、冬暖夏凉,其温度和相对湿度的稳定性好,有益于人们的健康。住在窑洞里舒适,能延年益寿,难怪它深受人们的喜爱。窑洞的冬暖夏凉,古人就已清楚。在明人陈继儒所著的销夏部中就有不少古人利用天然洞穴的凉爽以避暑的记载。其中有一则说:“巨鹿金乡山北有石洞口,清凉,深十余丈。内凿四小阁,阁外一堂,陛高三尺,堂外两门,门外两大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