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与发展 【摘 要】本文从内部控制的定义及作用出发,结合事业单位的特点,分析了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在内控意识、内控制度、会计基础工作等方面实行内部控制的现状,并从加强领导意识、内控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推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完善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资金的来源与使用也在发生着变化,部分事业单位由原来的自收自支变为全额拨款,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也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建设完备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事业单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护资产完整,防范规避风险,更好地完成相应职责。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及其
2、作用 1972 年,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 ASB)所做的审计准则公告对内部控制提出了如下定义:内部控制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单位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管理目标,而在单 位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程序和方法。具体到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为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保护国家资产安全完整,规避财务风险,同时预防经济犯罪,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事业单位业务活动有效进行,提高经济效益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制度和程序。其作用具体为: 1.确保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行为合法合规 通过对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执行、收支采购、资产管理、合同订立等各个业务环节编制相应的
3、控制制度,使每一项业务归口到相关部门和相关审核人员,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迹可查,从根本上 杜绝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2.确保事业单位资产安全,不断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通过内部控制系统统筹安排和使用资产,合理配置资产结构,对购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资产等各个环节设置相应的控制手段,保障资产安全,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3.规范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行为,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近年来,国家要求事业单位预决算等会计信息需在网站向社会公众公开,有效的内部控制能确保单位会计信息真实准确,防止弄虚作假行为的发生。 4.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 错误及舞弊行为,促进事业单位加强内部风险防控
4、与廉政机制建设 通过内部控制建设,重新审视和梳理现行的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创新管理机制,强化、优化管理措施,提升管理水平,防范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 二、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现状 1.领导层的认识不足 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是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完善和有效运行的基本前提,但一些事业单位的领导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把内部控制看成仅是财务部门的事,内部控制工作只停留在 “ 纸上文章 ” 和应付检查层面,甚至有些事业单位认为内 控成本过高,造成单位办事手续繁琐,不利于运行效率提高,因而对内控的执行缺乏积极性。 2.没有设计完善、运行流畅的内部控制体系 许多事业单位不是没有制度,而是制度太
5、分散,缺乏一个完整的体系将所有这些制度融合起来,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发挥效用。在实际工作中,单个的制度无法覆盖所有业务流程,容易形成空白区或漏洞,增加财务风险。 3.缺少评价、监督机制 有的事业单位没有单独设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而财务部门只注重事中监督,忽略了事前预算和事后评价,形成了有 ?A 算却无法严格执行、超预 算甚至无预算支出比比皆是的局面,使预算变得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应有的控制作用。 4.相关从业人员职业素质不高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所有职工都身处内部控制体系之中,每个人都要树立起风险防范意识,个别从业人员的内控意识不强将影响到整个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导致 “ 千里之
6、堤,溃于蚁穴 ” 。 三、如何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1.加强领导层的内部控制意识 单位负责人是事业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 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财务负责人应多向单位领导层宣传国家有关内部控制的新政策法规,或组织相关培训学习,使领导层真正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在单位内部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找出单位业务的控制薄弱环节和空白区域,完善内部控制体系,通过不相容职务分离、业务归口管理、分级授权审批制度、预算控制等手段,使内部控制制度覆盖单位所有业务流程,形成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充分发挥内部
7、控制的作用。 3.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夯实会计基础工作 人员 是内部控制的基础,要增强全体职工的内部控制意识,通过宣传、培训、考评等方法使内部控制内化为职工的自觉行动,对新法规、政策要及时组织学习,实行定期轮岗制度,在同一个岗位任期不得超过 3年,一方面使职工对现任工作不可产生轻忽敷衍之心;另一方面也是对前任工作的检查与提升,对工作中的风险点保持敏锐的防范,避免内部控制工作变成一潭死水。 4.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完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事业单位应设立独立的内审机构,用于监督本单位的内部控制的运行与自我评价,对于业务较少的事业单位,可以设置独立的内审 专职人员。设立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机制,对内部控制的运行有效与否予以监督,对起不到作用或效果薄弱控制的环节及时加以改进,帮助有关控制部门逐步加强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使内部会计控制起到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费开胜,朱小军 .我国事业单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要点分析 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1,(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