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土地征用与权利保护.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37530 上传时间:2019-02-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土地征用与权利保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土地征用与权利保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土地征用与权利保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土地征用与权利保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土地征用与权利保护 【摘要】本文试图从土地征用的权利保护角度说明我国土地法律规范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土地征用;权利保护;农民利益 目前 , 我国经济社会呈平稳快速发展的态势 , 城市化进程迅速展开。而一些地方把 “ 圈地 ” 当 “ 发展 ” , 违法批地 , 滥用征地权 , 层层克扣征地补偿费 , 侵占了农民利益 , 引发大量社会矛盾。农民失去土地 , 生产和生活无保障 , 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土地不仅具有自然属性,经济属性,社会属性还具有重要的法律属性,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日益剧烈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也日益受到普遍的重视,对土地的利用,开发固然要借助于法律予以规制蕴含在土地

2、经营开发过程中的巨大经济利益更是进行土地管理,完善土地立法的动因。 1 土地法律规范与土地法律关系的性质比较 土地法律规范泛指调整土地权益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相关的行政规定包括从国家宪法到乡镇一级政府的所有调整土地的文件, 而不仅仅是指狭义上的法律规范,理由在于在法律规范并不完善的状态下一些行政性文件具有类似于法律规范的实效由于土地法律调整的利益关系归属不同而产生的差异,这些文件从大类区分为公法类规范和私法类规范 受计划经济观念,制度深刻而持久的影响我国的土地法律直到今天仍然是以管理为主 突出国家对土地的绝对性支配地位和不恰当地强化了国家对土地的权力,正如有学 者指出的那样中国的土地法律不适当

3、地忽视甚至否认社会成员的个体利益和当事人意志 “。致使土地法律被定位于土地权力法 “ 从而形成土地权利法的萎缩状态,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土地法律规范文件不下上百件从立法主体、立法内容权利义务配置规范结构到法规名称都可以看出其对行政权力的强化, 而对具有私益性质的土地私法类问题则多半是一带而过语焉不详这种立法局面强化了土地管理部门的权力以及与此相关的土地管理权力意识, 而对土地管理部门作为行政机关应有的服务意识没有必要的促进作用“深层次的原因是漠视土地法律关系的多元性从法律关系所指向的 利益看 土地法律关系分为公法性质的法律关系和私法性质的法律关系两大类具有公法性质的土地法律关系包括土地管理法律关系

4、指的是国家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与各类土地管理之相对人所发生的行政法律关系,包括宏观管理关系和具体的土地行政法律关系土地管理法律关系狭义上仅仅是指以土地为媒介在管理者与受管理者之间直接形成的管理权力义务关系但是广义上的土地管理关系还包括以土地为媒介间接形成的土地规划关系土地征用关系土地利用关系土地整治关系与土地保护关系 。土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永久性资源规划利用整治和保护是国家的职能 “在法律上是国家 的一项行政权力。这项权力根源于国家作为政治实体的领土主权 “ 是从国家土地管理权派生出来的管理权力土地税收行政法律关系 ! 这是指利用土地从事商业或者类似商业的经营性行为时,依据法律规定 “在土地使

5、用者与国家税收行政机关之间所形成的专业经济关系。 是同土地管理关系密切联系但又是独立的公法性质的土地法律关系,具有私法性质的土地法律关系,一般来说是由民法的物权法调整的 “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类一是土地所有法律关系 指土地所有者与其他一切所有者以外的主体之间就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能依法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我国实行 土地公有制故土地所有者只能是国家和集体 2 是土地使用法律关系 土地使用者因使用国家或者集体的土地 而与国家或者集体经济组织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是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分离的法律表现和结果土地征用补偿法律关系:土地征用是政府的公共管理权,而征地补偿是对政府合法损害的一种补

6、救 “土地征用补偿是具有私法性质的土地法律关系是被征地之利益相关者的一项请求权 ,也是政府的一项民事义务土地征用需要详细的法律规范土地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客观存在 !必定发生土地所有权转移而随着经济建设 用地急剧增加,必然大量发生不同所有制的土地移转问题理论上可以有国有土地转换为集体土地 ! 和集体土地转化为国有土地两种转移形式我国由于计划经济一大二公 $观念和制度的影响 !土地移转历来就是只有集体土地向国有土地转移的情形 ! 而从来未发生过国有土地转换为集体土地的例子 这种状况在法律上就称为土地单向转移制度。我国现行法律只认可集体土地所有权向国家土地所有权单向转移,广大农村集体

7、所有的土地从新中国建立以来就被以正式或者非正式的方式被征用征收 !农村的土地资源日益枯竭和萎缩集体所有的土地资源,其所有权主体实质上被剥夺了 对土地的支配权由于禁止土地买卖集体土地无从流转相反,只要国家具有名义上形式上的需要就可以动用国家行政权力将集体所有的土地征用,转化为国有土地 “无形中使得作为公有制的集体土地所有制,其所有权主体对土地丧失了实质意义上的支配力。 3 我国土地征用存在的问题 根据以上的理论分析可推测土地征用中存在的根本问题主要是由于公共利益的扩大化导致的征用权滥用以及对被征用人不合理的补偿。我国的土地征用制度形成于建国初期,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征地难以及由此引发的

8、一系列社会矛盾要求我们仔细分析当 前土地征用中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改革中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认为根本上存在着如下问题:滥用征用权土地管理法规定: “ 国家为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征用。 ” 也就是说,农用地征用的目的性很明确,即为了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国家为了进行经济建设也可以动用征用权,将经济建设也归为公共利益的行为,广义化了公共利益的涵义,导致了土地征用权的滥用。我国征地制度脱胎于计划经济时代,带有计划经济的浓重色彩,目前我国的土地征用补偿存在征用补偿范围窄,补偿标准低的现象。新土地管理法确定的农用地征用补 偿范围主要包括:土地补偿费、劳动力安置补助费、地

9、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补偿的范围仅限于与土地有直接联系的一部分损失,残地损失和其它间接的损失没有列入补偿的范围。与补偿范围窄同时存在的问题是补偿的标准低。新的土地管理法规定,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 3倍。土地补偿费以农地收益来计算,并没有反映农地转为非农地的预期收益,失去土地的村集体及村民受益程度低,被征用人的利益在土地征用补偿中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我们在苏南的调查显示,土地征用费用仅相当于出让价格的最低。这样 的补偿标准,属于市场外的产物,未得到市场的检验与认同,完全是政府行为的结果在征用过程中,不尊重农民的财产所有权,给农民很低的补偿是产

10、生征地难的主要症结。补偿项目设置不合理,劳动力安置困难我国土地征用补偿项目设置主要包括土地补偿费、劳动力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土地补偿费是对土地所有人的投资以及土地所有权转移的一种补偿和 “ 购买 ” ,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是对土地投资的一种补偿,而劳动力安置补助费的设置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其实质是一种实物补偿的异化。在计划经济时代,劳动力的就业安置是确保农民生活水平 不下降的有效措施。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有了较大的用工自由,土地征用安置的劳动力容易面临下岗失业的威胁。另外,劳动力安置成功与否,取决于企业的经济效益,如果企业在竞争中被淘汰,则劳动力的生活将面临困难,这

11、与劳动力安置的初始设计目标相背 4 地方政府征地与农民利益之博弈模型构建 4.1 严格规定土地用权行使的范围 土地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但对公共利益范围的界定宽泛模糊,对于 “ 公共利益 ”的把握基本上属于行政机 关的自由裁量权,使地方政府和官员有更大的可能与更多的机会以此为名来实现自身利益。为此,应完善有关法律和政策,可参照日韩等国采取列举加概括的办法严格限定 “ 公共利益 ” 。国家应尽快制定出详细征地目录,只有进入征地目录的用地项目才能启动征地程序。其它非公益性用地,政府不能动用征地权, 可以让土地需求方与集体土地所有者进行谈判和交易,地

12、方政府作为组织者、协调者以及监督者参与其中,国家通过税费和土地总体规划进行调控。 4.2 实行土地征用协议制度 我国现行的土地管理制度虽然确定了 “ 两公告一登记 ” 的程 序,但征地补偿安置主要是由市、县地方政府单方面拟定的, 缺乏与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组织或者农民的沟通和协调,因而导致征地过程中时常发生冲突。实行和健全政府与被征地农民的协商机制,扩大征地行为透明度和广大农民的参与程度, 将土地征用过程中的一次博弈转变为多次博弈,可以减免政府与农民冲突的产生,达到共赢的局面。为此,可以在征地程序中增加征地协议环节,政府制定征地补偿方案前应与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组织或者农民进行沟通,并召开村民代表会议

13、广泛征求村民代表意见的内容,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利益,使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了相应保障。 4.3 建立土地仲裁纠纷机构,保障农民在征地过程中的合法民主权利。 按照目前法律规定, 在征地过程中发生补偿费用争议的,应有县级以上政府协调,协调不成的则有批准征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决。由于农地征用主体是地方政府,因此地方政府实际上既是 “ 运动员 ” 又是 “ 裁判员 ” ,在征地博弈中农民处于弱势地位,缺少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和渠道。因此可以将土地纠纷问题引入司法程序,建立独立于政府的仲裁机构来裁决征地纠纷和对农民进行司法救济。一方面既可以降低农民抵制政府违规征地的成本,又可以提高抵制成功的可能性 ;另一方

14、面相应地是对地方政府违规征地的一种 “ 威胁 ” ,弱化违规征地的力。其次,经仲裁机构裁决后,对于有些农民恶意抵制的可以申请强制执行,保障征地的顺利进行。这样,有利于推动政府与农民的博弈达到理想状态可以有效的保护国家、集体、农民三者的权益。 5 结语 综合上述分析,土地所有者的民事权利和利益,土地使用者的在先权利和土地上的他项权利,因为土地被征用所引起的损失或者预期的收益,应当给予及时有效和充分的补偿。 不能以其他任何理由限制甚至剥夺相关各方的民事权利。不得以土地规划利用关系代替土地征 用民事法律关系,掠夺被征用地之民事权利和利益。上述土地法律关系概括表明,土地法律关系区分为私法关系和公法关系,由于土地公有制分为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形式,由此产生了国家对集体的土地进行征用的问题,并进而影响到被征用的土地之使用者的利益,土地法律规范确认的土地所有权单向转移制度和土地征用中忽视土地私法关系和权利保护的弊病,需要通过立法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鲁金萍 ,浦春玲 .土地征用储备中地方政府与农民的博弈行为浅析 J.农村经济 ,2006,(1). 柯小兵 ,何高潮 .我国土地征收 制度的博弈路径选择分析 J.资源与产业 ,200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