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我国商业银行息差管理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受存、贷款基准利率多次下调、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等市场和政策性因素影响,存贷款息差收入持续大幅走低。从 2017 年初起,中国人民银行多次上调政策利率,如:中期借贷利率、逆回购利率等,不少人认为央行这是在变相的 “ 加息 ” ;同时为了合理调控市场流动性总量和结构,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央行还出台了 “ 降杠杆、限错配、去通道、抑套利 ” 等一系列监管政策;此外,央行今年首次把商业银行表外理财业务纳入到广义信贷指标管理,监管更为严格,使得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进一步趋紧,负债 成本明显上升。 在上述背景下,商业
2、银行广义信贷的增长和与信贷相关中收的增长都受到了显著影响,凸显了息差收入对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还将面临更大的利率风险挑战,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亟待研究出切实加强息差管理的新策略新方法。 二、息差管理的目标 息差管理涉及商业银行的各个经营管理层面,包括:业务规模、资金运用能力、资产定价水平、筹资成本、风险管理、客户产品结构等,是商业银行在战略定位、风险定价、客户结构、资产配置等方面的全方位体现。息差管理与资本规划、资产负 债配置、规模增长、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流动性风险等各方面息息相关,商业银行进行息差管理需要从战略高度统筹兼顾。息差管理不单是某个管理部门的职责,也不仅
3、仅是经营单位的责任,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部门互相沟通协作,共同推进,同时要深刻理解息差管理是银行的资产负债配置、客户结构、产品服务、营销渠道等多方面经营策略长期综合作用的效果,而不仅仅是依靠管理息差本身来提升息差空间。 随着客户综合金融服务需求日益普遍,商业银行需要转变经营思路,将着力点从产品转向客户,从单一推销产品到发掘和满足客户需求,存贷款定价不但要获取非利息收入,同时还要兼顾实现客户长期综合收益的最大化。总而言之,息差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在适度的资本水平和风险水平等约束条件下,追求经营效率的提升,保持良好而较为稳定的息差,进而实现净利息收入和银行经济利润的最大化。 三、商业银行业务、产
4、品及客户结构现状及对息差的影响 1、业务结构 业务结构主要从资产端和负债端两个维度分析。本文以交通银行为例:资产端, 2016 年末交通银行资产规模达 8.40 万亿元, 同比增长 17.44%, 其中贷款余额为 4.10万亿元,同比增长 10.24%;负债端, 2016年末交通银行负债规模达 7.77 万亿元,客户存款规模达 4.73 万亿元,同比增长 5.44%,其中:活期存款占比达 51.77%,同比增长 6.54%,同业存款规模达 1.25 万亿元,同比增长 3.28%,净息差和净利差分别为 1.88%和 1.75%,同比分别下降 34bp 和 31bp。在资产和低成本负债规模不断增长
5、的情况下,息差空间却在进一步收窄,究其原因,不外乎就是资产端的议价能力减弱和高成本负债所致。 2、产品结构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在创新能力、市场敏感度以及灵活性上存在一定程 度不足。比如个人消费贷款品种比较少,贷款期限较短,担保条件较严格,审批较为困难,与外资银行相比缺乏竞争力;对公存款定期业务品种期限结构较为简单,为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二年、三年、五年,新增大额存单业务,但总体存款业务期限结构仍然不连续;中间业务产品单一化、同质化严重,缺乏市场竞争力。 3、客户结构 从我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客户结构来看,五大行的共同特点是:大型企业客户数量占比少,但业务量占比高;中小型企业数量占比高, 但业
6、务量占比小。随着利率市场化放开、直接融资渠道的发展、各种金融工具创 新和非理性竞争的加剧,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大企业客户逐渐流失的风险,因此在息差不断收窄的背景下,优化客户结构显得尤为重要。 四、加强息差管理的应对策略 1、加强息差管理要从加快业务调整入手,努力降低经济资本占用,在存贷款总量规模合理扩张的前提下,更多地向资产负债结构优化要效益,向提高定价水平要效益,向大力发展理财、资产转让等中间业务要效益,在规模、质量和效益平衡中,探索更加集约、更可持续的资产负债业务发展模式,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具体建议如下: ( 1)深入发掘高定价资产业务客户,摒 弃只做大客户的老思维,在实质性风险可控情况下,
7、大力发展营销中小型公司客户、个人经营性贷款客户,提高贷款议价定价能力。 ( 2)大力拓展结算结算性客户,拓展低成本负债业务,减少阶段性非实质存款客户。通过日常结算,形成结算资金有进有出的持续性循环,通过结算来留存客户的低成本存款,逐渐形成低成本资金沉淀。 ( 3)辩证对待高成本负债,持续探索 “ 高来高走 ” 模式。在保证息差的情况下,各商业银行可以探索 “ 高来高走 ” 的模式,在落实高效益资产的前提下,可以相应配置部分高成本负债,提升资产负债配置效率,同时巩固大宗存款。 2、建议根据不同公司的企业规模、产品特点、经营状况、风险大小以及个人客户的性别、年龄、职业、收入状况、教育背景等因素,同
8、时紧跟市场趋势,创新金融产品,针对收益敏感型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金融产品,满足不同客户不同层次的需求,实现市场多元化。 3、大型客户是各大商业银行的支柱,中型客户是基石,小型客户是关键,制定以中型客 ?粑 ?核心的发展策略,梳理客群标准,制定产品策略和配套策略,根据客户的存款日均贡献及低息存款占比等准确识别自身的核心客户群体,实施差异化优惠政策:对于大型优质客户 给予更多的灵活定价空间,立足于提升客户综合收益,通过灵活定价实现对客户业务的全方位渗入;对于优质中型客户,总分行要加大支持和指导力度,增加优质中型客户的授信份额。银行对小企业客户虽有较强的议价能力,但同时也面临着较高的违约风险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因此,大力拓展中型客户是银行夯实经营基础的内在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做好息差管理的必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