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37872 上传时间:2019-02-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摘 要:当今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团队合作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任何工作的进行,靠个人单枪匹马是不可能完成的,都需要一个和谐而默契的团队,才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而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们,习惯了十几年的独立学习的教育模式之后,团队合作精神是他们相对薄弱的一个环节。对此,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加强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大学生团队与团队精神内涵的探讨与研究,开展各式各样的集体活动,全面提升大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与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大学生;团队合作;团队精 神 课题基金: 2015 年校级教改课题团队合作式教学方法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

2、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 2015-JG-X-04 1 引言 1.1 团队合作精神的内涵 所谓团队精神,就是团队成员共同认可的一种集体意识,是显现团队所有成员的工作心理状态和士气,是团队成员共同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体现,是凝聚团队,推动团队发展的精神力量。从这一概念出发,大学生团队精神则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 首先是团队的凝聚力。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强烈的归属感和一体性,每个成员都能强烈感 受到自己是团队当中的一分子,自觉地把个人与团队目标联系在一起。 其次是团队的合作意识。团队成员间相互帮助、互相关怀,大家彼此共同提高,在一个团队中,只有每个成员都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并在共同目标的基础上协

3、调一致,才能发挥团队的整体威力,产生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的协同效应。 再次是团队的高昂士气。它体现了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态度,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尽心尽力及全面投入。 1.2 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研究现状 为了正确分析当代大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状况,我们随机对 学校不同年级的男女学生做了问卷调查,以下是本次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对于团队精神的协作的调查中,大部分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团队协作精神一般。只有 33%的学生经常参加团体活动,少数都不参加, 73%的同学认为团队中的任务应当团队成员共同完成; 60%的学生当队友有困难时会经常给予帮助;在团队活动中, 54%的同学会偶尔因为太喜欢表现自己而忽略其

4、他人;在参加的团队活动中 55%的同学对于团队精神感受不明显,还有 6%的同学根本感受不到团队精神;当团队有新任务时,他们的处理方法是, 59%的学生会说服队友一起做, 25%的自己默默的完 成工作,然后心里抱怨,少部分会选择自己也不做;在团队中, 67%的人选择了谦虚的和人共同探讨, 26%的会选择直接告诉他该怎么做, 6%的会自己解决了;当意见与其他成员意见有冲突时 89%的同学都会选择跟大家一起商量交换意见。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统计和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还是具有团队精神的,合作意识也比较强,与他人交往沟通的意识不是很强烈,有些同学就是自己干自己的,参与意识不够,只有少数同学经常参加活动

5、,很多都是偶尔参加,很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的溺爱和娇宠中长大,这使得他们从小就以自我为中心, 集体观念淡薄,缺少互相帮助及协作精神,没有团队合作意思。这些大学生在毕业后往往很难融入社会,缺乏社会竞争力。虽然如此,但大多数大学生已经意识到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这为进一步做好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有近四分之一的大学生对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团队合作精神是一种不承认个人利益、抹杀个性的精神。因此,我们还需要加强在校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的教育。 2 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 2.1 大学生自我意识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好坏,是合作精神缺 失与否的首要

6、原因。自我意识,亦称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自我意识实际引导着个体行为。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自我意识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进入了探索和确立真正自我的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大学生自我意识往往带有不协调性。不稳定性等特点,容易产生以自我为中心、从众心理、逆反心理、自卑感和自负感等自我意识偏差,导致大学生缺乏合作心理和合作精神,不能正确地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个人与友谊等方面的问题。 2.2 学校因素 大学生合作精神缺失并非一蹰而就 ,学校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首先,长期的应试教育给学生的思想上带来巨大冲击。 “ 以分数决定成败 ” 、 “ 以分

7、数衡量优差 ” ,类似的观念和经历使得学生无法正确面对合作与竞争之间的关系。当集体利益、他人利益与自身利益相冲突时,大学生们也就很难做出抉择。其次,缺乏系统而有效的教育管理。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合作精神的教育培养工作关心重视程度不够,即便对大学生进行相关教育,也是照本宣科,方式老套陈旧,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第三,教师没有起到榜样作用。一方面,教师队伍自身的合作精神不足,在科研、教学等方面表现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 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少,师生关系疏远、冷漠甚至对立,这不利于大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教育工作。 2.3 社会因素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上也存在

8、着一些不良思潮和不良现象:一方面,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等西方不良思潮对大学生合作精神的形成产生了负面作用。另一方面,诸如追名逐利,不劳而获等不良现象也对大学生带来了冲击。面对这些不良思潮和现象,部分大学生缺乏正确的辨别能力和有效的抵御能力,纷纷效仿,造成了集体观念淡漠,合作精神 差的局面。 3 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策略 近几年来,社会各界都在关注团队合作精神,进而注意到团队合作精神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同时,这也加大了团队精神研究和培养的力度。目前,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已形成共识,而各大高校应应采取有力措施,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评分体系和课外活动内容等各个方面着手

9、,全方面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对此,我们给出以下建议: (一)全面改造教育模式,营造团队合作氛围。 首先,营造客观公正,公平竞争,谦虚礼让的校园环境范围。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具有巨 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它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高校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民主、平等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合作型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合作,在合作中学习。第三,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要贯穿于学校教育管理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教育和育人的全部活动,贯穿于每个教育管理者的心中。 (二)打造合作平台,在实践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10、增加合作机会,打造合作平台,是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的关键。即坚持校内教育与 校外教育相结合,通过各类团体教育和活动促进大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一方面,重视校内教育。在课堂上,任课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学习小组、科研团队等方式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交流与合作。在课堂外,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如篮球赛,辩论赛,联欢晚会等,使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合作,在活动中不断成长。另一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校外教育方式,比如,社会实践、就业见习、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促使大学生在与社会的接触中得到锻炼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作用。 (三)共同努力,在合作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大学生团 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

11、社会系统工程,单纯依靠高校的教育管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充分调动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合作,共同做好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教育工作。 4 结束语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由学校进入社会的重要纽带,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对民族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高校教育管理者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合作精神培养的新理论、新思路和新方法,为向党和国家输送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叶清 .大学生团队精神现状及对策研究 J.江西教育科研, 2005( 11) . 傅如良 .当前大学生合作精神的几点思考 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2006( 1) . 王春玺 .大学生和谐精神与集体主义合作精神的缺失及对策 J.湖北社会科学。 2005( 6) . 李玉洁 .当代大学生合作精神培养研究 D.郑州大学, 2007. 桑新民 .从个体学习到团队学习 当代学习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新趋势J.复旦教育论坛, 2005( 3) . 马凌 .大学生 “ 团队学习 ” 中社会 心理和行为 吴云,范禀辉 .论对非正式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 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 5) . 作者简介 刘静荣( 1988-),助教。 杨玺博( 1982-),助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