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性趣的培养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科学课的重点不在科学知识的学习上,而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因此,在教学中应侧重于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中保持或发展儿童的探究兴趣。我们还要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关心生活,热爱科学,并善于把科学应用到生活中去的一代新人。几年来,通过科学教学的不断实践,使我深切地认识到,要使学生应用探究式的学习,取得良好的效果,不能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 ,也应重视学生学生探究式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创设问题情境
2、,引发探究欲望。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产生兴趣。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可探索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越贴进学生的生活,可见度越高,激活思维的过程就越好。例如:在生物的启示这节课中,我创设问题情境,请同学们欣赏一段电影中飞行员驾驶飞机在夕阳中自由飞行的画面,在优美的画面欣赏中,我问学生 “ 你们想飞吗? ” 学生都回答“ 想 ” !于是我告诉同学们人类从古至今 都没有停止过飞翔的梦想。接着又讲述了飞机的发明史,提到更早时候古人从飞鸟身上得到启发而发明飞行的最早雏形工具,引导同学观察飞鸟和飞机哪些地方相似,古人为什
3、么能从飞鸟身上得到启发?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你知道鲁班是怎样发明“ 锯 ” ,瓦特怎样发明 “ 蒸汽机 ” 的吗?你从哪些生物上得到启示等等?通过创设这样情境,启迪学生对科学事物的关注和热爱,引发学生探索、研究科学事物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喜欢科学的思想感情。在讲雷电这课时,在我摇动起电机前,我让学生先猜想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有的同学说,会使两个小球相撞;有的同学说,会使 两个小球相排斥;有的说会出现火花;更有的同学说会发生爆炸等等很多我所没有想到的假想,等我做完实验,结果正确的同学像是战胜的将军,不顾我的课堂,大声欢呼 “ 耶 ” ,那种表情,那种喜悦,会让他们对探究科学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在以后
4、的学习中,会更加积极,形成一种无形的动力,推动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创设游戏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 “ 游戏是由愉快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 ” 游戏是儿童的天堂,游戏可以使儿童在体力、智力、交际、能力、感情等方面得到发展。尤其是 小学生,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使他们能够兴致勃勃地观察、探索和研究问题。例如:在教科学在我们身边一课时,在学习了用摸的方法认识东西之后,我设计一个摸袋子游戏,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个纸袋,里面装有铅笔、橡皮、糖、小刀、硬币、花生、黄豆等东西,要求学生不准看,只能用手
5、伸进去摸,比一比谁摸出的东西最多,最后把东西倒出来看,究竟摸对多少,摸对了的学生开心得不得了。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加深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习科学的兴趣。又如:在教三年级下册镜 子的教学,上课前教师让学生猜谜语: “你哭他也哭,你笑他也笑,你问他是谁,他说你知道。 “教师话音刚落,学生便争先恐后地竟猜,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就在学生为猜中谜底而兴奋的时候, “让我们一起玩镜子吧! “我的一句话语把学生激扬的情绪带到 “镜子 “的教学中。象这种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的游戏中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三、组织实验活动,体验探究乐趣 “ 我听说了,就忘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
6、;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这句名言突出了 “ 做 ” 的重要性,深刻地揭示了 “ 探究的意义在于经历 ” 。作为教师要把 “ 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结果 ” 转向 “ 关注学生学习的活动 ” ,将科学学习的过程看作是学生 “ 再创造 ” 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氛围、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养成动手实践的习惯、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在自己的认知发展水平和以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获得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各方面素养。如:在教太阳和影子一课的时候,我将课堂设在学校操场上,他们四人一组,观察自己的影子的变化。学生一面观
7、察,一面做着记录。那些平日里注意力不集 中、不守纪律的的学生此刻也都静下心来,聚精会神地观察。学生兴致盎然,乐在其中,也在乐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陶冶了情操,受到大科学的熏陶和感染。又如:在教学 “ 光是怎样传播的? ” 我首先让学生观看烟火现象、手电筒在黑夜中照明、汽车的探照灯夜晚行走的情境图。让学生猜想光到底是沿怎样的路线传播的呢?学生说了好几种。有的同学说: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没有即刻做出回答,而是让学生做一个实验。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在三张长方形卡纸的同一位置打一个洞,把这些卡纸分别用夹子夹住横立在桌上,每张卡纸之间间隔 15 厘米,排成整 齐的一列,使卡纸的小孔在同一直线上
8、。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 15 厘米的地方,再放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作为屏。把手电筒放置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一定距离,让手电筒的光射进小孔。让学生说说在屏上发现什么?并在记录纸上试着画出光的前进路线。然后移动第二或第三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 5 厘米,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离自己最近的卡纸的小孔,让学生说说这时在屏上看到的情形,再用箭头标出光前进的路线,让学生说说两次实验的不同现象,并试着解释看到的现象。学生通过看一看、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的活动中真正体会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事实。又如我在 讲燃烧与灭火这一课时,学生做把火柴放在铁片上,用酒精灯加热,一会儿火柴的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自燃起来了。做完后,有
9、个学生问我,把纸放在铁片上加热能不能也着火?我在课前根本没有想到这个问题,为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我又让他们把纸放在铁片上加热看能不能也着火。最后,纸也燃烧起来,我认为这样做很有必要,让他们敢想,敢做,敢探究学习,这样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培养,探究欲望得到了加强,想信他们对于科学课也会感兴趣,只要是学生想探究的问题,教师都应感兴趣,只有这样,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兴趣才能够得到培养。 总之,新课程 理念下的科学教学,要以探究活动为核心,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探究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探究,教师注意适时指导,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大胆猜想;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自主探究的机会,使学生在亲身探究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获取科学知识和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才能使小学科学向着更有益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方向健康发展。只有把学生探究学习兴趣的培养放到重要的位置来抓,科学课的效果就会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