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建立健全建设行业人才培养和保障机制 摘要:建筑业发展既面临大好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就当前形势下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企业经营面临的困境进行了讨论,重点是如何建立健全建设行业人才保障机制,为政府加大对建筑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提供借鉴。 关键词:建设人才 培养机制 一、建设人才队伍基本状况 近十年期间,泉州建设事业发展迅速,建设行业全面贯彻人才工作方针,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激励机制,搭建干事创业平台,为各类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使建设人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泉州民营经济发达,建筑业以闽南的风格特色在全国各地享有盛誉。现有建筑业企
2、业 590 家,从业人员 25 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约 5 万人、占 20%。 二、建设人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建设人才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目前建设人才工作还存在着制约建设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主要体现在: (一)高素质建设类人才跟不上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步伐。 目前高素质的建设专业技术人才远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整体技术素质有待提高。技术人员占全部干部职工人数比例偏低 ,技术力量不足 ,且初级职称人员占了较大的比例 ,技术力量、整体素质跟不上城乡建设的发展。存在较为普遍的定编人数较少、高级专业人才设置少、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引进无法实现等弊端。 (二)规划、路桥、市政、
3、机械、安全工程及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数量不足。 思想汇报 从目前看,我市现有的规划、路桥、市政、机械、安全 工程专业人才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数量偏少。同时,高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提升素质。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高超的管理能力、开阔的国际视野、丰富的实践经验、卓著经营业绩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数量不多。只有极少数企业推行了职业经理人和现代企业制度等一些现代经营治理的理念,而更多的企业则仍然实行传统的治理模式;部分的中小企业仍以家族式经营为主。 (三)各类职业技术人才短缺,培养模式有待改进。 受传统择业观念的影响,仍然有不少人轻视职业技术教育,不愿当一线技术工人;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机制不够灵活
4、 ,与企业生产实际的结合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学校、企业和培训机构之间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方式、实习培训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 (四)专业技术人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人力资源中高级人才比例不高,建筑施工、园林绿化、给排水等各专业专家、学者、技术权威人数不多、年龄梯次结构不尽合理,高层次、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不足;尚有不少初中、高小学历的职工,亟需实施继续教育和从业技能、执业资格培训。 (五)人才资源环境有待优化。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结构和配置不够合理,高层次人才特别 是高级研发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匮乏,自主研发能力薄弱;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产业和城市聚才功
5、能不足;人才创业创新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人文环境、学术环境和服务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六)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滞后。 伴随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加速,大量农民工投入建筑业生产一线。相比之下,生产一线操作人员培训和鉴定工作却相对滞后,具体表现为农民工文化程度低、缺乏有效的职业培训、流动秩序混乱,技术工人、熟练工人出严重不足,建设行业特殊工种人才缺口大等。 (七)现行职业资格制度 与市场需求的矛盾。 证书管理不到位,人证分离现象时有发现,从业人员标准体系需进一步完善,职业资格证书与实际岗位能力是否名实相符不够重视。 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一)大力加强建设系统领导干部培训,未来几年里,要把分管城建工
6、作的乡镇长、县(区)建设局长普遍轮训一遍,要在开展法律法规等综合培训的基础上,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重点开展城乡规划、城市建设、建筑市场监管、房地产市场管理等内容的培训。 思想汇报 (二)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加快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工 作体系,改进继续教育工作,加大继续教育投入,推进专业技术职称和职业资格制度改革,促进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的成长。 (三)大力开展以农民工为主的生产操作人员培训。进一步改进农民工技能培训方法,进一步改进农民工技能培训方法,根据建设行业操作人员队伍高级技能人才短缺的实际情况,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建立人才培养基地,采取校企合作、产教
7、结合、定单式培养等多种方式,加快培训培养行业急需的生产操作人员。 (四)加大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对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的需求预测和发展规 划,定期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调整优化泉州地面高等院校学科专业结构,依托高等院校和各类培训机构,培养规划、路桥、市政、机械、安全工程及经营管理等紧缺人才。加强协作,共同引导建设类人才培养方向、促进职业技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五)把握海西建设机遇,推进泉台教育人才交流与合作。 强化泉台教育交流合作。研究制定泉台两地高校交流合作战略规划,利用台湾高科技应用方面的优势,加大泉台高校科技应用方面的研究。依托台湾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研究调整建设行
8、业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联合举办行业发展的紧缺 专业,为行业升级改造培养急需的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和熟练工人。 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一)营造良好环境。要坚持以人为本,真正把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落到实处。引进急需专业的高级建设类人才时,能不拘一格,不受单位编制等问题的束缚。建立和完善事业成就人才、行业凝聚人才、环境留住人才的激励机制,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行业环境。 (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素质教育,完善教育、科研与产业领域的协调合作 机制,强化产学研人才培养。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通过委托培训、定单
9、培训和合同培训等方式,大力培养实践技能强的建设行业实用人才。完善在职人员教育培训制度,鼓励在职人员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参与学习,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建立人才引进机制。以实际能力和业绩为主要标准,着重引 简历大全 进高层次人才和城市建设发展中急需的紧缺人才。积极从知名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广揽人才,继续通过公开招考、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形式,挑选引进高素质人才。进一步深化改革,打破岗位、专业界限,根据工作需 要进行灵活整合,形成齐心协力干城建事业的合力;选派有潜力的年轻人到城建建设第一线,为各类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 (四)保障培训经费。将人才教育培训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
10、收入增长逐步提高,保证培训工作需要。建立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和个人出资相结合的培训经费投入机制。根据行业领域发展需要,对重点培训项目和非公企业专业人才培训项目给予支持。加强专项经费管理,提高培训经费使用效益。 (五)强化激励保障机制。制定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办法。推行股权、期权等 中长期激励办法,重点向创业创新人才倾斜。建立健全体现人才业绩与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 (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建立以公开、公平、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有效机制。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建立按需设岗、按岗聘
11、任、竞争择优、优胜劣汰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实行评聘分离。加大职称评审为经济发展、为基层工作、为建设事业发展服务的力度,对建筑企业尤其是重点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要本着重贡献、重效用和快出人才、早出人才、多出人 才的原则,加大破格的力度。 作文 (七)推进建设行业执业资格制度。 凡属应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工种(岗位)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取得职业资格证书,逐步实行对建设重要岗位的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建立准入控制体系,完善建造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师等执业人员的信用档案建设,加强执业人员注册后的管理,规范执业人员的执业行为,保证城建重要岗位人员的基本素质。引进、录用、交流到行业管理部门的人员必
12、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八)发展建筑劳务企业,建立民工培训和保障机制。 鼓励本市建筑劳务企业联 系省内外建筑农民工集中输出地有关部门和企业,在当地合作建设劳务基地,为本市建筑业企业提供稳定的劳务来源。加大建设领域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农民工培训经费由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共同承担。鼓励企业开办民工学校,提高建筑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重点抓好建筑业八大工种的培训、鉴定与发证工作,进一步完善和拓展安装、装饰、燃气、市政、园林、环卫、房地产开发和物业管理等工种的技能培训鉴定工作。 五、结语 未来十年,是推动泉州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和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面临中央支持海西建设 的重大战略机遇,泉州的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经济建设将保持快速增长,由此推动城市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泉州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要的建设人才队伍。把建设行业从业人员数量优势转变成人才资源优势,提高行业的竞争能力,保证建设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科学规划,改革创新,重点突破,统筹推进,加快构建人才资源支撑体系,确立区域人才竞争比较优势,以人才优先发展支撑引领泉州建设事业跨越发展。 参考文献 泉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泉州市公务员局关于服务型政府教育培训工程的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