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摘要:进行项目成本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合理补偿施工耗费,保证企业再生产的进行,促进企业不断挖潜,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本文对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措施。 作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措施 项目成本管理是我国建筑行业生产经营的重要部分之一,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因此,加强成本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积累财力 .物力及人力的必然之路。但目前,我国多数建筑企业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中还存在较多问题,对此,为使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得以有序开展,应对其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
2、应的改善措施。 一、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1.成本管理意识不强 许多企业采取粗放型的生产成本管理方式,只懂得按经验在施工过程中尽量节约材料, 根本不能形成科学的预测和决策,对成本的影响因素考虑也欠周全,根本起不到控制成本的作用 。而且在管理当中,诸如经济数学建模本利分析法等先进的成本管理理论极少运用,再加之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部门之间协调沟通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成本管理的效果。 项目经理的成本意识薄弱,对人才的管理往往重技术 .轻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整个项目造价。技术人员更偏重于选择方便施工的技术方案,而不对项目成本加以重视,同样也是造成成本浪费的原因 。 2.人员素质不高,
3、责任心不强 有部分具有施工管理和 组织经验的人,成本管理能力有限,文化水平及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不高;具有理论知识水平的大学生经验又不足;具有理论知识 实践经验及成本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不多,尤其是项目没有责任制,没有目标成本分解,责任权利落实不到人,则更滋长了项目部人员的消极怠工情绪,加上现场人员流动较频繁,工作不连续,干多干少收入差不多,造成责任心不强。 3.材料管理不严,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材料费用占整个工程造价的 60%70%,材料费用的盈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盈亏,有些项目部没有严格执行领料用料制度,从仓库领料有数,但余 料又没有回收,失窃浪费较严重,尤其是计件承包只包工不包料,工人班组只
4、顾出产值,材料 .物资过量消耗,机械设备过度磨损;小型手动工具更无人爱护,有时借出有手续,返还无验收;或下料计算不准确,损耗率超标 . 钢材看管不严,遗失时有发生;材料型号不对,造成闲置浪费,材料供应量与实际不符;监督机制不健全,出了问题往往追究不到责任人,这也是造成成本失控的主要原因。 4.成本核算流于形式 一般来说,每个项目虽配有预结算员,但其所从事的工作也只是按图按现场指令算量,作为结算依据之一,在施工过程中没将成本预算和 成本核算结合起来,由于项目没有阶段成本分析,没有分部分项成本分析,没有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计划成本的比较,因此,对项目施工指导意义不大,加上奖励机制不健全,奖罚办法不落
5、实,成本超支与大多数人的个人收入无直接挂钩,因此,管理人员对情况并不十分关心,不少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所负责工程部分的计划成本 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情况,只要进度跟得上,总体感觉就很良好。由于没有分阶段分项目的成本控制,所以最后项目完工后成本也就没有有效控制,有时甚至到结算时才知道项目亏损。 二、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措施 1.构建 完善的项目成本管理体系 完善的项目成本管理体系是实现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基础。针对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针对自身的管理结构以及工程情况构建项目成本管理体系。以往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体系多是照搬 .照抄其他企业或项目的成本管理体系,造成
6、了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由于成本管理体系不能适应项目的实际情况造成了管理过程中体系与实际情况不符,进而阻碍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 .结合项目特点构建属于企业自己的成本管理体系。该体系应能够根 据项目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完善,以此促进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 2.进一步完善成本管理方法 ,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要使成本控制达到预期的效果 , 除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管理体制外 ,还必须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和考核办法。 ( 1)优化施工方案 。不同的施工方案使用不同的施工方法 .施工机械 .施工工艺,就会产生不同的工期,相应的成本投入 .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就会不
7、同。施工方案的优化是控制工程成本的有效手段,是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的重要工作。因此,在制定施工方案时要综合考虑工程项目的规模 .难易复杂程度 .现 场环境情况 .人员和设备等资源配置情况,还要充分考虑施工的连续性 .平行性 .协调性和均衡性的相互关系,制定出多个施工方案,然后进行对照比较,选择技术先进 .工艺合理 .组织精干的施工方案,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成本,均衡的安排各分项工程的进度。 简历大全 ( 2)做好成本计划 。成本计划的编制主要分为两步。一是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成本测算,编制项目初步成本计划,预定完成工程任务所需要的费用支出和成本降低的任务指标。二是要根据内部承包合同和施工进度计
8、划安排进行成本计划分解,确定施工项目月份 .季度的成本计划及 总成本计划,对项目总成本水平和降低成本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预测,提出项目的成本目标,以此成本目标为尺度,对各方面的管理提出要求,使得项目从开始就进入良性的成本管理状态,为以后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打好基础。 ( 3)加强成本的事中控制。成本的事中控制是加强成本管理 ,降低工程成本的关键环节 , 除了建立成本控制责任制外 ,项目部应根据成本的主要费用项目 ,从以下四个方面实行控制 . ( a)人工费的控制。重点是定额定员的控制 ,做到提高劳动生产率 ,合理调拨配置劳动力 ,使劳动力占用比例尽可能降到最低水平 ,避免管理上 造成的窝工现象。 (
9、 b)工程材料的控制。项目部必须做好材料的现场管理,制定好责任成本计划。 项目材料人员必须职责分工明确,杜绝一人包揽,严禁采购兼保管。 责任落实到位,项目经理应同项目部材料负责人签订责任目标成本,比如:钢材节约 2%,木材节约 3%水泥节约 1%砂节约 3%等,目标成本直接与兑现挂钩,充分发挥材料员的主观能动性。 应给项目材料人员配备验收工具,进 作文 场的材料应进行数量验收和质量检验,所有的材料在使用前必须经过认证,未经过认证的材料严禁使 用。 4 建立健全材料使用限额领料制度,项目部应根据施工预算,材料消耗量定额或技术部门提供的配合比等,编制限额领料计划,施工时严格把好限额领料关,制定奖罚
10、制度,结算时兑现,充分发挥每个操作人员的积极性。使成本降到最低点。工程要严格执行材料消耗定额 , 严格按定额发料 , 凡超出定额用料 ,必须查明原因 , 追究责任。 ( c)机械使用费的控制。一是工程根据自己的施工生产特点 ,向公司或项目经理部申请配备必须的施工机械 ,对那些特种施工机械 ,可以采用从外部租用的办法 ,这样可减少折旧 . 维修保养费在工程成本 中的开支 ; 二是加强对机械设备的日常性管理工作 , 平时编制好机械设备运转 . 维修 . 保养计划 , 做好设备管理保养工作 ,保证机械设备正常运转 ,提高设备完好率 .利用率和使用效果 ,减少大修费用的支出。三是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
11、 。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可以大幅度节约器材周转 .设备租赁的费用。 ( d)加强工程质量控制。改善质量和降低成本是相容的。质量是成本的基础。要打破提高质量增加成本 .降低成本损害质量的旧观念,改进质量,事实上会带动成本的降低,减少废品损失 .减少工作 .减少重复工作时间 .减少资源耗用,从而降低建设总成本。项目部一次性完成合格的建筑产品也是降低成本的重要环节。项目部应把工程质量管理当作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来抓 , 在施工生产中严把质量关 ,从施工前的测量 ,组织施工中材料投入以及施工后工程质量养护 ,必须严格按工程质量要求作业 , 努力减少不必要的返工损失。 (e)加强安全控制
12、严格按照安全作规程施工,减少和消灭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各种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3.认真组织成本核算与成本分析。 通过成本核算,一方面可以显示前一阶段的具体成本管理效果,更 重要的是通过成本核算将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对照找出偏差,为下一步的成本监控 .成本纠偏提供依据。同时,通过成本核算,为施工生产 .施工技术提供可靠的成本报告和相关资料,促进项目改善管理,提高技术,降低成本。 要搞好成本核算与成本分析,就要做到在项目管理中随时掌握成本信息,随时进行成本分析,并通过分析及时找出成本偏差,采取有效措施纠正不利偏差,发展有利偏差,使工程成本被控制在预定的目标范围之内。如果成本控制中引起目标偏差的原因没
13、有及时被发现,就不能及时进行纠偏处理,也无法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4.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大力开展专业培训和岗位培训 ,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严格遵守财会纪律 ,使企业的成本管理始终处于制度和纪律的约束之下 ,以适应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成本管理的要求。 总之 ,项目成本管理在施工企业经济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工程项目部的成本控制 ,对降低工程成本 ,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工程质量 ,确保安全施工 ,提高项目收入乃至整个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等具有深远的意义。加强项目工程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向科学管理要效益的具体举措 ,是使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完善 ,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张艳 . 论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 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1,(12) . 郭慧骥 .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之我见 J. 陕西建筑 , 2011,(09) . 林彦 .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策略研究 J. 企业技术开发 , 2012,(01) . 马建锐 ,张慧 . 论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策略 J. 科技致富向导 , 201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