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江市“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0 -目 录第一章 规划基础和面临形势 . 3 第一节 规划基础 . 3 第二节 面临形势 .9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12 第一节 指导思想 .12 第二节 基本原则 .12 第三节 发展目标 .13 第三章 重点任务 . 17 第一节 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7 第二节 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供给 . 21 第三节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 27 第四节 推进计生服务管理改革 .30 第五节 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 . 32 第六节 实施健康扶贫攻坚工程 .34 第七节 推动与创新健康服务业 . 35 第八节 加强卫生人才科
2、技建设 .38 - 1 -第九节 推动全域智慧卫生发展 . 40 第四章 保障措施 . 42 第一节 加大组织领导力度 . 42 第二节 全面深化体制改革 . 43 第三节 完善多元筹资机制 . 44 第四节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44 第五节 加强规划监测评价 . 45 “十三五” 期 间卫生计 生重大项目和工程 . 46 - 2 -内江市“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十三五” 时 期是我市同步推 进全面实现 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全面落实“健康中国 ”战略的开局时 期。为推进“健康内江”建设,不断提高全市人民健康水平,根据内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四川省“ 十三五”
3、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和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实际,编制本规划。第一章 规划基础和面临形势第一节 规划基础“十二五” 时 期,全市 卫生计生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 领导下,省卫生计生委的指导下,紧抓历史机遇、经受改革考验,在提升医疗和公共卫生体系服务效能、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增进人民健康和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十二五” 医药卫生和人口发展规划主要目标任务胜利完成。一、健康水平全面提升,主要指标持续改善全市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人均预期寿命从“十一五” 期末的 73.4 岁上升到 76.89 岁,婴儿死亡率从 4.64下降到 4.0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 6.65下降
4、到 6.44,孕产妇死亡率“十二五”末为 23.4/10 万,均 实现“ 十二五”规划目 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3 -二、两项改革纵深推进,改革红利惠及全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新农合参合率从 95.3%上升到 99.8%,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从 140 元提高到 470 元,门诊统筹支付比例、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达到 79.51%和 77.35%以上,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初步建立;基本药物制度覆盖所有政府举办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有县级公立医院均实现了药品零差率销售;实施医疗卫生服务价格改革,价格结构日趋合理,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城市公立医
5、院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医师多点执业快速推进;社会办医取得积极进展;分级诊疗工作扎实推进,分级诊疗服务模式不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逐渐提高;家庭医师签约服务全面启动。“ 十二五” 末,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低到 27.03%,群众就医负担有所降低。单独两孩政策稳妥实施。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保持生育水平总体稳定,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十二五” 末,人口出生率保持在 11.5以内,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5.6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年均 80.59%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下降,“十二五” 末降至106;利益导向机制不断完善,家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流动人口
6、卫生计生均等化服务试点、社会融合示范试点、婚育新风示范工作取得可喜成绩。三、体系建设快速推进,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4 -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十二五” 期间,安排专项建设资金 17.84 亿元,支持 754 个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截止 2015 年底,全市医疗机构达到 3195 个。优质资源不断提升,三级医院数量从3 所增加到 6 所,对全市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不断增强。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大病不出县的目标基本实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率均为 100%,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全面落实,基层首诊格局基本形成。以市级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为龙头,县级医院为枢
7、纽,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服务末端的医联体建设快速推进,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正在形成。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十二五” 期间市疾病控制中心达到三级甲等标准,县级疾控中心均达到二级甲等水平。计划免疫工作有效推进,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维持在 95%以上。全市甲乙丙类传染病从“十一五” 末的 389.91/10 万下降到263.69/10 万,无脊灰状态、碘缺乏病消除成果得到巩固,跁子病消除目标如期实现,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性病各项指标全面完成。农村井水监测工作在全省率先启动,成为全省第一家具备生活饮用水 106 项全分析检测能力的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现“ 零” 发生。慢病防控
8、成效 显著,市中区 创建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妇幼一体化管理得到加强,妇幼保健和优生优育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率分别达到96.05%、95.78%。卫 生计生监督执法不断规范高效,内部运行机制- 5 -不断深化完善,社会影响与效益显著提升,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支队一直保持“市级 文明单位” 荣誉称号, 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荣誉 20 余项。采血总量从 5.47 吨上升到 8.46 吨,平均每年增长12.5%,血液成分品种从 5 种上升到 10 种。卫生城市创建取得可喜成绩,城市卫生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四、卫生人才不断发展,事业发展更具活力卫生人才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市卫生
9、人才总量大幅提升,2015 年底,卫生计生人员总量达到 23495 人,较“十一五” 末增长28.09%,其中卫生技术人员 17019 人,增长 42.45%。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医护比由 1:0.85 提高到 1:1.07;儿科医生、妇幼保健队伍,药剂师、精神科、老年病医师等紧缺人才稳步提升。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升,卫生技术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由 2010年 13%提高到 2015 年 15%,全市卫生计生人员有博士 4 人、研究生 302 人,卫技人员有正高职称 189 人,副高职称 1133 人,中级职称 3031 人,人才队伍正金字塔结构正在形成。重视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专业公
10、共卫生机构人员数达到每万人 4.1 人。基层卫生队伍保持稳定,通过基层卫生人员定向培养、强化全科医生培训,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全科医师 0.09 人,加强村级卫生队伍建设,农村每千服务人口有 0.79 人乡村医生。卫生领军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正在形成,有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9 人,市级学科带头人 25 人,市卫生计生委学科带头人 21 人。五、中医事业快速发展,特色优势得到发挥- 6 -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市中医医院建成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所有县中医医院均建成二级甲等中医医院,100的乡镇卫生院和 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了中医科(室),34.39的村卫生室和 66.53的社区卫生
11、服务站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建成中医馆 30 个,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量占比 43%,较 2012 年 33%提升 10 个百分点。中医适宜技术得到普遍推广,中医药“简、便、验、廉” 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中医“ 治未病” 健康工程建 设不断推进,县级以上的中医院均设立中医治未病科。中医药在养生、康复和食疗等领域的优势日益显现。中医药传承项目顺利推进。经典验方和中医疗法的收集整理工作正在推进。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进一步强化。中医药示范项目取得新进展,“千草村 ”中医药康养文化产业园正申报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市中医医院正申报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项目。六、
12、信息建设加快推进,便民惠民亮点纷呈市、县(区)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基本建成,初步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将内江市、县(区)平台纳入省上统筹建设,率先成为全省市域内互联互通的市州。成功打造四川省医疗信息化应用示范试点县。建设一批预约挂号、远程会诊、就医导航等惠民、便民信息系统,实现健康医疗信息跨机构共享。覆盖城乡的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网络全面建立,以临床应用和电子病历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数字化医院建设取得重要进展。60%以上的二级(含)- 7 -以上医疗机构达到四川省数字化医院建设标准。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推广步伐加快,居民健康卡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信息标准落
13、地工作有序推进,信息安全体系日益完善。开展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试点网络医疗服务,已有 2 家三甲综合医院 48 名医生上线省政府牵头的“巴蜀快医” 医 疗健康服 务云平台,即 时咨询问诊量达 200 余人次,信息惠民工作成效突出。专栏 1 “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序号 指标 2010 年 “十二五”规划 值 2015 年 完成情况1 平均每千人口床位数(张) 2.2 2.8 5.44 完成2 人口平均期望寿命(岁) 73.4 75 76.89 完成3 婴幼儿死亡率() 4.64 8.5 4.04 完成4 孕产妇死亡率(10 万) 19.23 30 23.4 完成5 法定传染病甲乙类发病率(/
14、10 万) 232.32 280 168.31 完成6儿童国家免疫规划基础疫苗接种率(%) 99.46 95 99.89 完成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 95.3 95 99.8 完成8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51 60 75.83 完成9 总和生育率 1.64 1.5 1.43 完成10 人口总量(万人) 438.6 452 432.9 完成11 人口自然增长率() 3.11 5.6 4.49 完成第二节 面临形势一、面临的机遇(一)“健康中国”战略为卫生计生发展指明了方向- 8 -“健康中国” 、“健康四川”战略从大健康、大 卫生、大医学的高度出发,将健康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融
15、合,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拓宽了发展领域、指明了新方向,提供了新思路。未来五年,我市卫生计生事业将围绕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 5 个方面推进“健康内江”建设,发展健康事业。(二)供给侧改革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发展卫生与健康事业是国家供给侧改革中调结构的重要内容,是把产业结构引向高技术和高端服务业的重要举措,国家政策和社会资源向健康领域倾斜,必将增强卫生计生事业的发展动力。此外卫生供给侧改革也为自生发展创造新动力。补短板将针对卫生计生事业中的薄弱环节导入新资源,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创造新供给、满足新需求,将为卫生计生事业赢得新的发展空间,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三)健康服务业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国家大力引导和支持发展健康服务业,使之成为推动宏观经济发展的一片新“蓝 海” 。健康服务业 70%以上内容与卫生计生事业相联系。这就要求卫生计生行业在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基础上,利用资源优势,推动旅游医疗、健康养老、医养结合、健康体检咨询、互联网医疗、健康管理以及多层次医疗服务等新业态建立。这必将为卫生计生事业的发展拓展新空间、开辟新领域。(四)信息技术和医药科技为健康服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