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其原因 摘要: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主要由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决定。我国国际收支模式非常特殊,自 20世纪 90 年代,除个别年份外,呈现出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 “ 双顺差 ” 。我们接下来就要讨论下我国国际收支出现 “ 双顺差 ” 现象的原因以及对策。 关键词:国际收支;现状;双顺差;原因 一、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 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在一定时间内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居民所发生的国际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其的定义,它包括货物服务和收
2、益,对世界其他经济体的金融债权债务的收益,以及转移项目和平衡项目等。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主要由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决定,而经常账户的盈亏取决于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金融账户则主要决定于金融市场的利率、风险、投资报酬率与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变动。 我国国际收支状况非常特殊,自 20 世纪 90 年代 以来,除个别年份外,呈现出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 “ 双顺差 ” 。国际收支双顺差是指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在理论上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是互补的,所以不可能同时出现顺差。但我国却出现了双顺差现象,这对我国国内经济正常运转和与国外的经济交往产生了不利影响。 2008 年我国
3、的国际收支状况可以很清晰的表现出我国国际收支“ 双顺差 ” 的特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 2008 年国际金融市场报告指出, 2008 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 4261 亿美元,同比增长 15%。其中,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项目顺差 3607 亿美元,服务项目逆差 118亿美元,收益项目顺差 314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 458亿美元。 2008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 190 亿美元,同比下降 74%。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 943亿美元 ,证券投资净流入 427亿美元,其它投资净流出 1211亿美元。总的来说 2008 年中国国际收支仍保持双顺差格局,但总顺差由快速增长转为趋于平稳
4、,总体状况良好。 二、我国国际收支持续 “ 双顺差 ” 的原因 我国连续的、长期的、大幅度的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的 “ 双顺差 ”已明显表现为经济的外部失衡。这既有悖于传统的国际收支结构理论,又是各国 国际收支结构实践中罕见的,其之所以能够维持十余年之久,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和国内特殊的管理体制与鼓励政策,但其本身也潜伏着一定的风险,引发诸多矛盾和问题。这种局面是由一系列客观复杂的原因造成的,其中既有国际的原因,也有国内自身的原因。 从国际上来看,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紧密联系,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为了寻求优化的资源配置,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产业和产品向国外
5、的转移。而我国为了适应国际形式的发展,日趋完善基础设施和优惠的法律和政策,同时不断加大对外开放的步伐,再加上我国具有廉 价的劳动力成本,使得我国逐渐成为国际制造产业转移的一个主要目的地,连续数年位居世界前列。同时由于我国国内金融市场比较不发达,国内企业往往借助境外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从而增加了资本的快速流入。而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也促进出口的增长。 从国内来看,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了我国的持续大额顺差。 ( 1)储蓄率过高 我国经济增长失衡的根本原因是储蓄率过高。尽管投资率在此期间也有所增长,但储蓄快于投资的增长,扩大了经常帐户顺差。中国储蓄率高主要是因为个人储蓄欲望强烈和企业和政府的储蓄率高。
6、此外,国内储蓄转 化为投资渠道不畅,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导致企业不得不更多地依赖自有储蓄。 ( 2)加工贸易占主导地位 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劳动力密集、技术含量低的产业和领域,以加工贸易出口为主,而加工贸易出口方式与贸易出口数量的增加呈明显正相关的关系。 ( 3)非对称性的国际收支政策长期以来,我国采取鼓励出口和鼓励外资流入的非对称性国际收支政策。这些政策使得资本流出受到管制,流出渠道少,导致资本项目净流入大于净流出。外资的大量涌入拉动了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较为理想的国际收支结构是:贸易项 目逆差,经常项目保持平衡,资本项目顺差。而目前的国际收支失衡、巨额的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我国应改变政策,放弃非对称性的国际收支政策以改善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具体的政策可以降低我国过高的储蓄率,调整进出口产业结构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及提倡 “ 走出去 ” 战略。 参考文献: 1 于淑静 探析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成因及对策 J;北方经济 ;2007 年 02 期 2 邱兆祥 ;王海南 为什么我国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会失灵 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6 年 11 期。 3 刘光溪 中国转型经济的复杂性决 定人民币汇率改革作用的局限性 客观冷静地对待国际收支 “ 双顺差 ”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6 年 0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