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股权分置改革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治理 影响 论文摘要 股权分置从根本上违背了股份制同股同权的基本法则,导致了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之间利益的扭曲,并由此产生了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当前随着中国股权分置改革进度的推进,加强上市公司法人治理已经成为资本发展的必然要求。 股权分置改革是为了赋予股权应有的流通转让权,从根本上实现股权的同股不同权问题。同股不同权不符合国际惯例,不利于入世后我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不能很好地体现市场公平原则。从而影响资本市场定价功能的正常发挥,不能有效发挥资本市场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通过股权分置改革促进上市公司自身发展,解决上市
2、公司遗留问题,推动国企改革和战略调整,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从根本上实现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高整个市场经济效率的目的。 一、股权分置影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原因 现代产权认为,企业的所有制形式与其 产权结构的安排是相互影响和牵制的。西方股份制企业的集体产权结构安排是借助于股票来塑造企业制度的,虽然剩余索取权是外在于企业的,但这一权力是可转让、可出售的,从而排斥了政府的特权,并可以借助于外部资本市场和内部董事会等程序机制有效地监督和限制拥有决策权和监督权的经理们的相机选择余地。而我国上市公司,虽然在产权结构上借鉴了西方股份制企业的集体产权结构安排,由于非流通股股东的剩余索取权不可以转让出售,这样就
3、无法借助外在资本市场的接管、竞争机制来监督和限制高层人员的相机选择。这一制度漏洞必然会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和 上市公司的治理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二、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影响 公司治理是一系列有关公司利益公司治理是一系列有关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制度安排,而股权结构是这种制度安排的基础。公司治理的实现主要通过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来发挥作用。股股权结构正是通过影响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发挥正面或负面作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治理的有效性。股权结构正是通过影响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发挥正面或负面作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治理的有效性。股权分置改革后股权结构的变化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
4、机 制也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股权分置改革后控制权、所有权的交易降低。相对自由流动的资本市场治理功能会促进上市公司加强治理。股权分置改革后会逐渐培育一个可以自由竞争的资本市场,形成一个有效的外部治理。股权分置格局下,国家暂时不允许发起人股份上市流通,只能通过协议转让,控制权、所有权的交易面临高昂的交易成本。股权分置改革后除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所有股份外,基本可以自由流通,这样的制度安排,无疑会使交易成本降低,从而产生一个相对自由流动的资本市场,这样会使经营不善的上市公司管理层面临来自资本市场被接管、 兼并、收购的危险,从而从外部增加对管理层的压力和监督,来自资本市场的外部治理功能发挥作用。同
5、时上市公司可以较低的交易成本在资本市场通过兼并、收购等资本运作手段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家可以根据宏观发展局势及行业的竞争特点,及 WTO协议的规定,通过资本市场的兼并、收购、出售功能灵活地实现资金的进退,从一些竞争行业中退出,主要转向国家重要战略行业和部门,推进市场的民营化进程。同时还可以为社保基金的筹集提供新渠道。 (二)股权分置改革后实现了非流通股与流通股 股东同股同权,使其目标趋于一致,从根本 上减少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公司治理问题。股权分置时代由于非流通股股权不能转让,其不能获得股票在二级上价格上涨带来的好处,只能通过在股份公司中净资产账面价值的提高实现其利益,从而致使非流通股
6、与流通股股东目标不一致。居控股地位的非流通股股东不通过改善经营业绩来从根本上提高公司价值,而是通过虚假披露、包装上市、偏好股权,通过溢价发行股票,从而达到提高净资产账面价值的目的,但小股东却因再融资后股票价格的下跌而饱受损失。股权分置改革后实现了非流通股与流通股股东同股同权,使其目标趋于一致,从根本上减少大股东侵占中 、小股东利益的公司治理问题。控股股东也会理性选择资金较低的债券融资和内部融资方式,融资结构趋于合理,减少上市公司过度偏好股权融资的行为。 (三)控股大股东控制问题得到抑制。在股权分置时代,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利益机制的割裂,导致了两类股东之间严重的冲突,即流通股股东的收益依靠
7、公司绩效改善、竞争力提高,进而促使股价上涨实现,而非流通股股东的资产增值与股票市场价格涨跌基本无关,只与高溢价融资相联系。这是中国上市公司存在严重的控股大股东控制问题的内在原因。股权分置改革后,在全流通的格局下,中国上市公 司最基本的变化是各类股东利益机制趋于一致,也就是各类股东能从公司的绩效改善、股价提升中获利;再加上股权结构逐渐分散,控股大股东控制问题将得到有效制约。一方面,中小者可以运用他们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加大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控股大股东由于对股价的重视也会日益尊重中小股东的意志,从而抑制 “ 控股大股东控制 ” 现象。同时法人、机构投资者以及境外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逐渐介入及持股比例
8、的提高,会使 “ 一股独大 ” 格局有所改变,形成多个大股东的制衡局面,从而通过改善股权结构,形成一个合理的董事会格局,从内部增加对大股东的牵制和对经理 层的监督,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四)内部人控制问题有可能进一步恶化。中国的上市公司绝大多数是国有控股公司,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最大的股东是 “ 全体人民 ” ,但是 “ 全体人民 ” 对控制权没有控制力,这就造成了有效投资主体缺位的现象,这也是我国上市公司委托代理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而股权分置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上市公司委托代理问题。因此,在越来越分散化的股权结构里,任何一个股东都缺少监督层的足够激励,再加上对股东利益的保护长期不足、公司控制
9、权市场市场缺位等因素,中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有可能进一步恶化。股权分 置改革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股权分置改革并不是万能良方,要使股权分置改革的积极意义得到有效的发挥,需要一系列配套举措,主要包括:运用法律的手段保证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完善多重交易制度;建立有效的公司控制权交易市场;建立基于全流通格局下经理人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国有出资人管理制度,解决全流通格局下国有资产权益保护、大股东随意减持、责任大股东缺位、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机制等。 三、股权分置改革后公司治理中应配套解决的其他问题 改革要取得预期的成功,公司治理水平要有实质 性改进,必然要在其他方面推
10、出一系列配套措施,以配合改革的顺利进行。 (一)完善公司治理的制度,培育合格的机构者。股权分置改革只是为改变“ 一股独大 ” 问题提供了可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股权高度集中的问题。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需要逐步建立一个完善的法制保护环境,降低内部控制人的租金收益。同时从外部培育合格的机构投资者,随着法律环境的不断完善,成熟机构投资者的介入形成多个股东制衡局面,从而改善股权结构,形成一个合理的董事会格局,从内部增加对大股东的牵制和对经理层的监督,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二)加 强公司的内部治理和监督。由于法律制度的完善及实施效果的改善需要一个长期过程,我国目前所有权高度集中的现实不会在短期内改变,因
11、此公司治理的主体思路还应以所有权结构和控制权集中为前提展开。在资本、经理人市场、产品市场等外部治理机制和治理环境不完善的前提下,必须加强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完善和加强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建立和完善内部董事制度,加强监事会的监 督作用,并进一步设计和实施有效的经理人激励计划等。 (三)加强执法的力度,重视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保护。建 立有效的法律制度并付诸于强有力的实施,对于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在一个交易者的利益得到合法保护的市场环境中,才能进行有秩序、高效率的交易活动,形成有效率的所有权结构,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我国目前的法律制度体系不够完善,其执行力度
12、不够。证券市场中发生过 “ 红光实业 ” 、“ 银广夏 ” 、 “ 亿安科技 ” 等因为层或大股东出于私利进行虚假陈述,最终导致股价大跌,中小投资者损失惨重的案例。只有建立起包括证券民事赔偿制度在内的一系列重要的规范市场交易、保护合法交易者正当利益的法律制度体系,并使其得到真正的执行,使违规、违法者承担 应有的和惩罚,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大股东和管理层出于私利损害中小股东的行为。 参考文献 杜玉明,我国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J,西北科技大学学报 (科学版 ), 2006; 6(6) 张晓农,我国股改对股权结构的影响 M,开放导报, 2006; (5) 张海霞,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J,商业时代, 2006(16) 王颖,对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思考 J,财会月刊, 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