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茶叶对外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45394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茶叶对外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浙江省茶叶对外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浙江省茶叶对外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浙江省茶叶对外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浙江省茶叶对外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浙江省茶叶对外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浙江省在中国的茶叶出口市场上拥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在茶区面积、茶叶产量以及出口量等方面一直位于全国的前列。随着茶叶市场的开放,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浙江茶叶出口呈现的是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为了了解近年浙江茶叶贸易的状况和趋向,从浙江茶叶出口现状着手,并分析了 2009 年以后浙江茶叶的出口贸易量、出口额、出口品质、出口茶类结构和出口地区市场,同时分析了影响浙江茶叶出口的国内和国际因素。经过对这些要素的判断和剖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要想提升浙江茶叶出口数量和浙江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力,质量因素是关键 。最后,从浙江茶叶出口现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浙江省

2、;茶叶出口;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74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9311/j.c 引言 中国有句古话, “ 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 ” ,由此可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茶叶有着极高的地位。浙江作为传统的茶叶生产和出口大省,从中国对茶叶的出口全面开放以来,浙江省茶叶出口态势良好, 2015年前三季度,浙江茶叶出口数量和金额分别为 11 万吨和 3.5 亿美元,均排在全国第一位,所以不难得出结论,茶叶是浙江省最具代表性和可持续发展 的农产品之一。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贸易的变化,浙江茶叶产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压力。在中国,首先,浙江省茶叶出口本身存在的质量问

3、题是影响浙江茶叶对外出口贸易和浙江茶叶声誉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其次,浙江茶叶的地位面临着许多中西部茶叶大省的挑战,例如湖南、江西、安徽等省。在国外,绿色贸易壁垒越来越高,非常注重对茶叶质量的要求,这无疑给浙江省内的企业带来不小压力。因此,对浙江茶叶的出口现状,问题和对策的分析研究对浙江茶叶经济的产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浙江省茶叶的出口现状 2.1 浙江茶叶出口概况 据海关统计, 2013 年,浙江茶叶出口数量为 17 万吨,同比增长 11.08%,金额为 5.7亿美元。同比增长 20.77%,出口平均价格为 3358美元 /吨。 2014年的上半年,浙江省出口茶叶 7.4 万吨,出

4、口值达 2.39 亿美元,分别上升了 2.8%和 6.2%,茶叶出口贸易保持着较好的势头。上半年辖区输欧茶叶数量 4385.6 吨,出口值 1801 万美元,同比分别降低 1.9%和 5.7%。 2015 年的前三季度,浙江茶叶出口数量和金额分别为 11 万吨和 3.5 亿美元。 根据最近 几年的数据不难看出,浙江省茶叶对国际茶叶市场输出数量基本稳定。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茶叶原料价格的上涨、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以及运输费用的增加都将是影响我省茶叶出口的主要因素。 2.2 茶叶出口质量提高 1999 年 7 月至 2004 年,由于 ?W 盟标准明显下降,中国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问题从 1999年下半

5、年起重新开始显现,但从 2001年起迅速回落,到 2004年,茶叶中农药残留水平降至 80%,已经低于欧盟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减少农药残留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 2005 年以后,欧盟和日本再次提高限量标准,农 残问题再一次等待着人们去解决。 2009年 4月 11日,浙江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的省级绿茶标准浙江绿茶正式开始实施。标准从绿茶的定义、出产加工、产品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和贮藏等方面进行了统一的规范,新的浙江绿茶标准定义为以灌木型中、小叶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以杀青 -揉捻(做形)-干燥为基本工艺,在浙江省行政区域范围内生产、加工的具有 “ 色绿、汤清、香高、味醇 ”

6、 品质特征的绿茶。 2.3 出口茶叶种类 绿茶是我国茶叶出口的主要茶类,出口量占全部茶叶的 70%。 2012 年绿茶出口量为 12.92万吨,相比去年下降 8.62%,出口额为 4.52亿美元,同比增长 009%。 2013 年,出口绿茶 16 万吨,同比增长 9.92%,出口额 5.5 亿美元,增长 21.04%;分别占全国绿茶出口总量和总额的 62%和 58.71%。出口红茶 0.4 万吨,出口额 828 美元,分别增长了 279%和 166%;出口乌龙茶1285 吨,出口额 783 万美元,下降 29%和 10%。除此之外,浙江省也出口许多与茶叶相关联的产品。 2.4 出口茶叶地区 浙

7、江茶叶主要的国际出口市场是摩洛哥、毛里塔尼亚等国家, 本文把浙江茶叶的几个主要市场归纳为非洲市场、欧盟市场和日本市场。 非洲是浙江省绿茶出口的传统市场,亦是中国茶叶出口首要市场。其中摩洛哥是非洲最大的茶叶进口国,主要进口的是绿茶、眉茶等茶类。 2013年,浙江对摩洛哥出口茶叶达到 5 万吨,与 2012 年相比,出口数量增长了21.9%。除摩洛哥之外,非洲的其他国家,如加纳、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阿尔及利亚和尼日尔等国家和地区也是浙江茶叶的主要市场。 众所周知,欧洲人对味道浓郁的红茶情有独钟,数据显示, 2013 年浙江局辖区输欧茶叶 9781.7吨,货值 3600余万美元,出口量占中国输欧茶

8、叶的40%。而欧盟作为茶叶消费高端市场一直是浙江出口茶叶转型升级的方向。除了红茶和绿茶以外,乌龙茶,名优茶,有机茶等特种茶的出口也是趋势良好。虽然欧盟对进口茶叶中的农残检验要求愈来愈高,但浙江省的政府和企业都在为提高茶叶质量去采取有效的方法,以适应欧盟标准。欧盟是个有着无限潜力的市场,只要我们的企业采取适当的措施,我们对欧盟的茶叶出口将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由于日本国土面积小,茶园种植面积非常有限,茶叶的生产成本较高,本国对茶叶的消费需要远远大于其茶叶产量,所以 进口茶叶需求特别地强烈,是浙江绿茶、乌龙茶的主要销售市场。 2013 年,浙江省对日本出口茶叶 4300 万吨,虽然比 2012 年

9、的数值下降了 15%,但是日本市场依旧是浙江省茶叶出口中非常重要的市场。近年来,日本对茶叶的需求量都非常大,但对茶叶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包括之前实施的 “ 肯定列表制度 ”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市场出口的门槛。 3 浙江省茶叶出口的优势和影响出口的因素 3.1 浙江茶叶出口的优势 3.1.1 规模优势 众所周知,浙江省是产茶的大省,据统计, 2015 年浙江省内的茶园 面积高达 295 万亩,总产量 17.5 万吨,产值 166 亿元,同比增长 83.43%,居全国首位。在茶叶出口方面,浙江是茶叶出口的大省,连续几年的出口量都排在全国第一位。 2015 年中国茶叶企业百强中,浙江有 10 家。

10、由此可见,浙江茶叶各规模庞大,产量和产值高。 3.1.2 区位优势 浙江省气候条件舒适,生态环境优越,是各类名优茶栽培生长的优质地区,另外浙江茶叶出口运输有着良好的条件,包括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当地完善的交通设施。对外,浙江许多优良的运输港口,在内部,公路铁路贯穿南北运行。在茶叶出口贸易中 ,由于绿茶不容易保鲜,在出口中往往不远销绿茶,但是浙江省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交通系统为绿茶的出口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3.1.3 良好的科技和先进的技术 除自然资源和品种外,科技创新和生产加工技术进步也是提高国际茶叶出口竞争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浙江,有许多的科技创新型队伍,他们研究茶树品种选育、栽培、加工和深加工技术

11、,以及茶叶生产、供应和销售过程中的新理念、技术、方法等,变革和创新十分活跃。在科研方面,不仅有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省茶叶学会等专业机构,研究茶叶生产的先进技术,举办技术培 训,还有浙江大学茶学系、浙江林学院、浙江树人大学等高等院校参与浙江茶学的研究和教育,为浙江茶叶培养优秀的茶学人才。 3.2 影响浙江茶叶出口的主要原因 3.2.1 生产成本提高 茶叶生产成本在不断地增加。一方面,为了满足国际市场需求,应对绿色壁垒,提高产品质量,茶叶生产企业必须增加成本去改变茶叶生产方式、完善加工环境,加大对卫生质量安全的检测等,从采摘、匹配、加工、包装到储存和运输,这些过程无疑会加大对资金的投入。

12、在另一方面,茶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也有所增加,再加上 农业生产、燃料、化肥、土地成本和检验费等费用开支,省内的茶叶生产企业必须去抬高茶叶价格,可是茶叶涨价会降低销量,所以尽管茶叶价格在上涨,但是茶叶企业的效益并没有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浙江省在茶叶上的生产和销售。 3.2.2 质量与卫生 浙江茶叶出口的质量问题主要体现以下四个方面:农药残留超标,重金属,有害微生物和人为掺杂虚假。一方面,由于审查不严和技术限制,农残、重金属和有害微生物等问题比较明显,早在 2005 年,根据国家的监督抽查,浙江省的产品合格率均为 100%,分别比全国的平均水平 高出 10%和31.4%,但是在最

13、近几点的抽查中,合格率下降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质量等级和茶叶品质与标准差距很大。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竞争过于激烈,少数企业出现了人为掺假的情况,虽然这只是极小部分企业的行为,但却是导致了一些企业的茶叶被拒收、退货甚至要求赔偿,在经济上造成巨大损失,并严重损害了 “ 浙江茶叶 ” 在国际上的口碑和形象。 浙江省的主要贸易国把食品安全作为非关税贸易壁垒,对质量与安全的要求很高。日本 2006 年实施了 “ 肯定列表制度 ” ,严格审查进口食品。而欧盟标准更是严苛,不断升级对茶叶的质量检查 ,不管是产品还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条件,都是严格审查的项目之一。相比较于国外对茶叶质量标准的日益提高,浙江

14、省内一部分出口茶叶的加工企业生产环境条件较差,卫生意识不足,加工技术条件相对落后,使得茶叶出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解决茶叶质量安全问题已经是当务之急了。 3.2.3 出口企业信誉度不高,龙头企业少 目前浙江的茶叶出口企业模式多种多样,规模大小不一,能力差异较大,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中小型贸易企业、加工贸易型企业、一般规模贸易企业和专业规模化贸易企业。一些在国内规模比较大的公司, 例如浙江省茶叶进出口公司、浙江华发茶叶有限公司、浙江省诸暨绿剑茶业有限公司等茶叶公司,其规模与国际上的大型茶叶企业并不能相提并论,市场占有率比较低,整体竞争力不强。以 2012 年为例, 2012 年浙江茶叶企业累

15、计销售额 4.76 亿美元,远低于联合利华的销售额。而且有些茶叶生产企业卫生情况糟糕,生产设备简陋,管理水平较低,严重影响了企业形象和信誉。企业规模小,各企业之间会形成相互竞争关系,导致互相压价,市场过于分散,无序竞争愈加明显。浙江省内缺少具有领导竞争的龙头企业,大多数企业为中小企业,对于某个地区来讲,没有区 域性的龙头企业,就不能够发挥规模化生产的效应,使资源的发生分散,不利于去树立品牌。加上国际市场的变化和其他国家茶叶产业的兴起,绿色贸易壁垒标准的提高,企业的生存发展将变得格外艰难。 4 浙江茶叶出口贸易对策研究 4.1 构建茶叶产业的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 浙江想要建设茶叶强省,促使茶叶产业

16、化、规模化经营发展,科技是内在推动力,发展现代科技是重中之重,必须要随着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重视现代农业的建设和新产品的开发,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在 2008 年,浙江正式开启了茶叶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 台,该平台投入数额巨大,项目涉及广泛,旨在促进改造传统茶产业的升级和产品的更新,以提升浙江茶叶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促进浙江茶产业的发展。在该平台的主持下,浙江省加大了推广良种面积,增加了茶叶生产新技术,提供出口茶等产品检测服务,并使浙江省茶产业产值达到 7.2亿元,为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4.2 加强茶叶基地建设,推进产后处理加工 加强茶园和茶叶出口基地建设,完善基地基本设备,提高整体实力,克

17、服规模小、布局不集中的局限性,把茶叶生产、加工、贸易集为一体,实现企业的区域化和规模化。到目前 为止,浙江已经拥有安吉、武义、嵊州等多个茶叶基地。如武义的有机茶园,茶园形成了产业链条、相互相关的发展模式,并飞速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在浙江做出了一定表率。 4.3 建立质量安全体系,积极应对贸易壁垒 为了能消除质量安全隐患,必须在收购茶叶和化肥推广实施上做出优质化调整。与此同时,国内制定和检测的卫生标准应 ?c 国际相接轨,建立安全质量和茶树病虫害测报体系,并且去匹配一批具有实效的防治技术的病虫害防治专业服务队,以有效地控制农残问题。 2007年 1月 1日,茶叶正式收录进食品质量安全

18、市场准入制度。这将有利于增加优质茶叶的市场竞争力,减少劣质茶叶的掺杂,使整个茶行业的水平更上一步。 5 结论 综上所述,目前浙江省茶叶发展现状有着生产稳定增长、茶叶结构不断优化产品化进程加快、产品质量提高的特点,但也呈现出对市场的控制力还不成熟,效益偏低,国外技术壁垒是阻碍茶叶出口的重点,并且省内缺少自主品牌。所以提高出口茶叶质量和打造自主品牌成为浙江省茶叶对外出口的关键。 参考文献 郭燕茹 .我国茶叶质量安全现状、问题及保障体系构建 J.林业经济,2014,( 07) : 98101. 朱金国 .出口茶叶生产加工中有害微生物危害分析 J.现代农业科技,2014,( 02): 304307. 赵洁,邱祥贵,刘燕娜 .中国茶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J.中国茶叶加工,2012,( 02): 0912. 沈能斌 .绿色壁垒对浙江省茶叶出口的影响分析 J.中国商贸, 2011,( 03): 3043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