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砖混结构建筑的通病及其解决对策.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46230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析砖混结构建筑的通病及其解决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简析砖混结构建筑的通病及其解决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简析砖混结构建筑的通病及其解决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简析砖混结构建筑的通病及其解决对策 摘要:砖混结构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种结构型式,设计人员往往认为其结构型式简单,重视不够,计算不认真,以致引起一系列问题,甚至酿成严重质量事故,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砌体结构通病对策基础设计 一、砌体结构的主要通病及其对策 1、砌体结构质量控制要点及对策 对砌体表面平整度、垂直度、灰缝厚度、砂浆饱满度控制。 上述 “ 四度 ” 是影响砌体质量的重要因素,平整度、垂直度偏差大会改变砌体的受力状态,影响结构安全。砂浆饱满度、灰缝厚度是影响砌体强度的重要因素。 要从根本上控制 “ 四度 ” ,就要督促施工单位建立随砌随检查的岗位责任制,检查要贯彻自检和专检相结

2、合的原则,特别强调改正和处理的及时性,平整度和垂直度较正应在砂浆初凝前进行,最迟不超过终凝,否则就会影响砌体质量。 内外墙要同时砌筑 ,否则要大大影响墙体整体性 ,影响砌体结构抗震性能。 对临时施工洞要严加控制。由于楼层施工平面运输需要和过人需要,常在分隔墙上留临时洞口。封口接槎往往不好,造成该部位整体性下降。故要求少留临时洞口,留设洞口顶部应设置过梁,并予设水平拉接钢筋。 合理留设脚平眼,脚手眼封堵按隐蔽工程验收,以防封堵不密实影响砌体质量及渗水。 严格控制砖、砂等地材质量。 2、外墙渗漏 外墙渗漏一般发生于脚手架洞眼和空调管留洞处,对于脚手架洞眼的堵塞稍有不慎即发生渗漏,空调管洞只要保证预

3、埋角度就可以确保不倒泛水。 对 脚手架洞眼的堵塞,监理应严格控制按以下操作方法:清理除尘,浇水充分湿润,布浆(有条件采用膨胀水泥砂浆、砖四周均应满布砂浆),填砖(填砖要注意外墙面凹入 20mm 勾缝一周后粉刷 10mm,留 10mm 一外粉同时进行。 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在外墙粉刷砂浆中掺加防水剂,为减少业主投入,可在基层粉刷完成后,在面层留出 8mm二次粉刷层,在二次粉刷时增加防水剂砂浆粉刷,可解决外墙面渗漏。 3、外墙窗户渗漏 外墙窗户渗漏一般从窗下,窗周边形成倒泛水或流水不畅或填塞材料收缩形成缝隙等原因造成渗漏 ,解决方法是窗塞缝采用软填料,确保其热胀冷缩系数基本与砂浆一致。 窗框线

4、粉刷时上边留出滴水线,下边留泛水,确保上框边水顺滴水线流下,下边顺泛水流出。 4、厨、厕给排水管后浇砼渗漏 厨、厕给排水管后浇砼渗漏是由于新老砼施工接缝处不好,产生施工缝,造成渗水和砼与给排水管接触处由于两种材料热胀冷缩系数不一而产生裂缝造成渗漏,对于后浇裂缝处理应在砼施工时严格控制施工程序,对洞口采取打毛、接浆、膨胀砼和振捣密实控制措施,确保该处不渗漏,对给排水管施工,目前因采用 PVC和 PPR等新型材料施 工,施工时将两管连接管节(伸缩节)置于楼板现浇砼中,(常规做法是在板上或板下 0.5m 0.7m 处)因伸缩节管径大于排水管,此处相当于形成一个止水带,有效防止水的渗入。 二、某工程基

5、础设计 某 5层坡屋面砖混结构住宅楼,层高均为 3m,另架空层层高 2.2m,基础埋深 H 1.5m,地基承载力 Rk 150kN/m2. ( 1)基础宽度设计问题:砖混结构条形基础宽度在设计中一般是根据各墙段在基础顶面的竖向荷载和已知的地基承载力沿基础长度方向取 1m 长来计算确定的。这种常规设计方法虽简单方便,但 由于基础纵横交叉处底面积重叠,用上述方法确定的基础宽度所构成的基底面积将小于实际所需的基底面积。当地基承载力较低,基础宽度较大时,问题更加突出,应该对基底宽度进行合理的调整。 ( 2)按常规方法分析计算基底宽度:将纵横基础交叉点定义为节点,每个节点的范围为开间方向相邻墙体中心线间

6、的距离及进深方向相邻墙体中心线间的距离。假定条形基础的中心线与各墙体的中心线重合,并把节点分类为角节点 1、边节点 2、中节点 3,则按常规方法求得各墙段的基础宽度分别为 B1 1.39m, B2 1.88m, B3 0.31m, B4 0.88m 和 B5 1.48m. 对于边节点 2:由 B2、 B4 构成的节点基底面积 A1 B2( 2.25 B4 2) B4( 1.8 B2 2) 2 1.88 ( 2.25 0.88/2) 0.88 ( 1.8 1.88/2)2 6.57m2;边节点范围内基础顶面荷载合力 P 1.81062 2.25226 890.1kN; P 作用下边节点范围内实际

7、所需的基底面积 A P/f0 890.1/120 7.42m2.因此,按常规设计方法所得的基底面积与实际所需基底面积相比缺少 A A A1 7.42 6.57 0.85m2,即有 A A0.85/7.42 12%. 根据类似计算方法,对于中节点 3,可得其 A1 8.59m2, P 1227kN, A 10.23m2,因而 A 1.64m2, A A 16%;对于角节点 1,可得其 A14.71m2, P 566kN, A 4.71m2,因而 A 0.由此可见,角节点的基底自然增补面积与重叠面积相等,所以按常规设计方法所得的角节点的基底面积与实际所需基底面积相等。在考虑基础宽度调整时,只需调整

8、边节点和中节点即可。 ( 3)基础宽度调整方法:由于条形基础纵横交叉 处面积重叠,按常规方法计算的基底宽度所构成的基底面积比实际所需的基底面积减少了 A ,应对基底宽度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砖混结构条形基础按地基反力均匀分布进行设计,且在设计中假定 “ 基底总面积的形心与基底总荷载合力的重心相重合 ” ,因此,不必考虑荷载偏心的影响,只需考虑力的竖向平衡。所以在 A1 中补足 A 时,可根据竖向静力平衡的原理按节点各墙段的竖向荷载的合力与节点荷载总合力的比值将 A 分配到各个墙段相应的基底面积中去。 设边节点各墙段应补足的基底面积分别为 A2 、 A4 : A2 ( 2.25226 ) A P

9、( 2.25226 ) 0.85/890.1 0.486m2, A4 ( 1.8106 ) A P( 1.8106 ) 0.85/890.1 0.182m2;设上述补足的面积 A2 、 A4 转化为各墙段原有基础增加的宽度相应为 B2 、 B4 ,则 B2 ( 2.25 B4 2) A2 ,得 B2 0.27m,故 B2 B2 0.27/1.88 14%;( B4 2) ( 1.8 1.8 B2/2) A4 ,得 B4 0.14m,故 B4 B4 0.14/0.88 16%.在用上述方法计算时,小黑块面积被重复计算 ,由于值很小,对工程设计影响不大,可忽略不计。调整后,边节点基底宽度分别为:

10、B2 B2 B2 1.88 0.279 2.15m, B4 B4 B4 0.88 0.14 1.02m. 边节点计算结果表明:缺少面积 A 占实际所需面积的 12%, B2 增加幅度为 14%, B4 增加幅度为 16%.调整后边节点的基底面积 A 2.15 ( 2.25 1.02/2) 1.02 ( 1.8 2.15/2) 7.413m2A 7.42m2,即调整后基底面积与实际所需的基底面积很接近。 用同样方法可分别求得中 节点各墙段应补足的基底面积 A2 0.68m2,A5 0.43m2, A3 0.10m2.将补足的面积转化为各墙段相应的增加宽度:B2 0.45m, B2 B2 0.45/1.88 24%; B3 0.08m, B3 B30.08/0.31 26%; B5 0.34m, B5 B5 0.34/1.48 23%.? 结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