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交通运输类高职院校实验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模式.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50361 上传时间:2019-02-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交通运输类高职院校实验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模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试论交通运输类高职院校实验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模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试论交通运输类高职院校实验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模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试论交通运输类高职院校实验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模式 【摘要】面对当前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环境,考虑到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类人才逐渐上升的需求,交通运输类高职院校需要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加以思考。在原有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基础之上,对交通运输行业当前的人才需求趋势进行充分的研究。由于实验工程技术专业需要掌握很强的操作能力,并且该专业的实践性也比较强,因此其培养模式的建立应当更加具备交通行业的特色与需求。 【关键词】交通运输,高职院校,实验工程技术,培养模式 想要使高职院校交通运输行业的人才培养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就需要对专业人才进行综 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的全面培养与提升。将人才市场的需求作为导向,

2、对各种具有优势的资源进行整合,打造出一个具有交通运输特色的专业优势平台,使人才培养体系能够是现今优化,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加强培养,实现个性化与多样化的专业人才培养。进而使不同规格以及不同层次上用人的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同交通运输在科技发展上的需求相适应。 一、技术人员培养模式现状 职业能力尚不明确。没有对实验工程技术专业在毕业后需要面对的素质要求、岗位要求以及职业能力进行明确的分析,并且各个学校之间也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使得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上以及人才培养的质量上均受到了影响。 课程体系没能与教学内容实现统一。在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比较冗杂,教学内容并没有根据课程体系中规划的要求进行设置

3、,课程教学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都缺乏科学合理性的思考,缺乏同工作生产一线相贴近的、系统性比较强的项目化教材。 缺乏清晰的专业定位。一般来讲,设置了实验工程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很大一部分出发点都是放在生源的扩展上,对于设计课程体系、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毕业生在毕业之后的就业岗位选择问题等方面存在很多盲目与不明确的问题。 二、交通运输实验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 由于交通运输这个方向的专业都有着明显的工程性特征,存在较强的实践性,同运输生产活动之间存在极其紧密的关联,所以说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增加对动手能力、专业技能、创新能力以及适应能力等的培养与训练。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虽然不断地

4、对交通运输专业进行了传统教学内容上的更新,但是依据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教学的效果都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一)教学形式较为单一 传统的实践教学在形式的设置上通常都是课程设计、毕业 设计以及实习设计,模式比较简单,形式也较为单一,而且还要求仅能在一些课程或者是固定的学期结束以后才能进行实践。因为设计出的实践教学体系缺乏明确的目标以及丰富的内涵,使学生在时间能力上很难得到全面的提升。 (二)过于注重理论教学 传统的时间教学对理论教学的解释、验证以及简单地延伸过于重视,大部分教学内柔都是对理论教学的一种服务;不能使学生对交通运输在专业应用方面的背景产生充足的认识,没有对学生按照培养

5、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的方向实施对教学拓展,对于能够使理论教学得到支撑的实践教学体系而言,当 前并没有进行相应的建立与完善。 (三)内容不够集中。传统的实践教学仅仅是将课程最为一个依托的对象,内容上不不够集中,不能使交通运输在生产活动方面的知识在综合性与关联性方面得到充分的体现,也没建立出层次分明并且系统化的体系。 三、交通运输工程技术人员培养模式的建构 (一)对实践教学进行定位 该定位应当是将交通运输行业在发展上对人才产生的需求作为方向,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工程实践的能力作为目标,同等的对待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从工程实践与科学研究、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这两个 方向的高效结合中,建立出一个能够将

6、能力贯通递进教育培养凸显出来的开放式教育体系。也可以搭建出一个能够令学校人才培养得到支撑的教育平台,针对大部分的人才形式设计出特色的教育模式,进而使培养出的人才能够具备综合运输系统方面的思想以及研究性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对实践教学体系框架的建立 在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框架时,应当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方面出发,从个性化以及创新型实验的开设上,使学生能够得到专业技能训练的加强,进而实现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最终使交通运输专业工程技术人员 在技能上能够达到国家相关方面的先进技术水平。如图 1 所示即为交通运输实践教学体系的框架。 该体系的核心就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实

7、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同等对待,能够展现出综合的运输系统思想以及个性化、模块化以及层次化与开放性的特点,令理论教学同实践教学实现有机的结合、使大众化的教育同个性化的培养实现有机的结合、实现课内实践、课外科技还有校外实践的有机结合,能够使人才的培养实现由贯通式的实践教育向专业技能在创新研究能力方面的改进。 结束语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了 解到面对当前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环境,考虑到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类人才逐渐上升的需求,交通运输类高职院校需要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加以思考。对此,高职院校相关人员应当根据交通运输专业技术人员培养的现状,设计出合理的实践教育体系,将人才市场的需求作为导向,对各

8、种具有优势的资源进行整合,打造出一个具有交通运输特色的专业优势平台,使人才培养体系能够是现今优化,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加强培养,实现个性化与多样化的专业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颜姣姣 .交通运输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重要性指标研究 J.教师, 2014, 26: 26-27. 俞荟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方式的创新与探索 以高职交通运输类专业为例 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01: 85-87. 郭荣梅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突出行业特色 以交通高职院校为例 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01: 97-100. 袁炎清,夏新海 .我校交通运输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 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 C, 2012: 101-102. 程玲,游金梅 .导入 行业精神的交通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对策思考 J.电子制作, 2014, 21: 168-16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