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摘 要:公司采用会计记账的方式,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明晰的账目及财务报表有助于公司管理者了解公司目前的营运状况,明确公司的生产销售水平,债务负担和资金流向,从而能够对公司今后的发展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制定更为高效的公司战略,同时,也可以使得投资者了解公司的真实处境,从而对自己的投资计划做出合理的安排。但虚假的会计报告却可能误导管理者和投资人,使其作出愚蠢的决定,危及公司的生存和发展,甚而至于影响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因此,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尽量采取措施,有效地避免会计造假行为,加强市场监管,稳 定经济秩序。 关键词:会计造假;职业操守;法制体系 中图分类号:
2、F23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291X( 2015)07-0124-02 前言 所谓会计造假,指的是企业的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擅自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准则,编制虚假的财务报表,伪造虚假财务信息的一种违法行为,一般分为会计事项造假和会计报表造假两类,前一种是指,通过欺诈等不法手段,将公家财产变为自己的私有资产,后一种则是指,利用虚假的财务指标,发布虚假会计报告,使人们产生一 种公司具备获利能力的错觉,从而欺骗股东等与公司有密切利益关系的人。 作为世界性的企业监管方面的难题,发达国家对于会计造假的问题也颇为头痛,一些国际性的大公司也不时会出现会计造假的现象,
3、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干扰正常的市场秩序。而就我国目前的情况看来,也并不是很乐观,由于法律监管机制的不完善,企业内部高层管理人员对下级的压力及部分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高,缺乏良好职业操守等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很多企业,也是频频出现会计造假的情况,给企业和国家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一、会计造假原因 ( 一)会计人员本身缺乏职业道德 社会经济发展,使得物质的极大丰富,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各种不良利益的诱惑,而最易被其所触及的,便是工作在财务管理领域的会计人员了,能否抵御住变化多端的利益诱惑,考验着每一个会计人员的内心。 不幸的是,有部分的企业会计工作者,被享乐主义、利己主义蒙蔽了双眼,置会计工作的职业操
4、守于不顾,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肆意瞒报、谎报公司真实的财务数据,编造假账,私自挪用公司资产,服务于自己的丑恶私利,毫不在意虚假财报的恶劣影响。在相关职能部门到公司查询账目时,还利用一些技术手段 对不实的账务记载进行遮掩,更有甚者,与稽查人员开展钱权交易,通过金钱、美色等无耻手段,腐蚀公权力机关工作人员,无视法律的职业道德,在损害企业投资人及其他员工合法权利的同时,更加有损国家的公正、公平形象。 (二)企业内部高层管理人员给予下级压力 在企业的实际运营当中,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与会计人员的关系是很明确的,就是领导与被领导。会计人员作为下属,对于财务账目的处理,很多时候并没有太多的自主权,尤其对于一些
5、重大事项账目的记录和处置,必须要上级领导拍板,才能去做,否则一旦账目影响到公司的发展, 比如公司最近要扩大融资规模,但因财务报表不好看,而被投资人拒之门外;又或者公司计划上市,但因一些有关盈利能力的会计科目未达上市标准,而延迟计划;再比如公司近年来发展不顺,有退市风险,又恰恰是在这时,会计报告显示公司已无上市融资资格,导致退市,那么,公司的会计人员在类似上述情况中,因上级主管的压力,很有可能违背会计所应遵守的“ 实事求是、公平公正 ” 的职业精神,对所记录的账目进行适当的 “ 技术处理 ” ,以满足公司高层管理者的要求,否则,在这种从属关系中,没有多少话语权的会计人员,极有可能被公司辞退,丢掉
6、饭碗。 (三)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在上岗之前,没有系统的法律知识的培训,对相关法律规范知之甚少,在实际工作中,出现违反法律的处理方式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加之,现在企业的财务人员多以内部提拔为主,有部分的财务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会计知识的学习过程,甚至连基本的会计从业证件都不具备,使得其专业素质低下,在记录账目时频频出现漏记、错记等不规范现象,使原本应当清楚明晰的账簿变得混淆错乱。其次,存在着一些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不思进取,不求进步,缺乏与其他部门的有效沟通,以至于不能及时地反映企业真实的 会计信息。 (四)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善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陆续出台了很多项关于会计工作的法律
7、法规,法律约束体系看似完备,实则不然。会计行业所用的这些法律法规大都属于方向性的指导,是对会计工作人员在实务中的意见和建议,缺乏现实的可操作性,其次,正是的法律对于会计造假的处罚力度不大,使得很多的会计人员和企业因犯罪成本的低廉,铤而走险,最后,是国家公权力的不集中,监督机制不够完善,财政、税收等监管部门无法产生联合效应,公共监管的不力,使得会计造假行为有了更大的犯罪空间。 二、会计造假 的防范与治理措施 (一)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要改善会计造假的情况,首先就应当从思想上着手,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使之明白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责任,正如当年朱 ?F 基总理给国家会计学院的
8、题字一样 “ 不做假账 ” ,这条最基本的准则,现在看来,却成了最难坚守的防线。 每一个企业人都应懂得,企业的责任并不仅仅是追求利润,至少还应当履行社会交托的使命,对财务的处理,要本着 “ 实事求是、公平公正 ” 的态度,切不可因贪图眼前的利益,而忽视社会的责任,弄虚作假,欺骗投资者和社会大众 ,对企业的会计人员要定期进行 “ 诚信 ” 教育,用真实的案例来讲解编造假账的危害,使之自觉树立诚信观念,时刻保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对外部的种种利益诱惑,敢于说不,始终坚守道德的底线,不越雷池一步。 (二)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运营工作,应该来说,还是比较封闭的,单靠外部监管,理论上很难对
9、其实行及时有效的控制。这就需要健全企业内部的监管体系,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联动关系,特别是在管理上存在密切联系的部门之间,加强沟通交流,打通曾经封闭的渠道,实现管理监督上的无缝衔接,从而建立一套严密 的内部控制体系。而内部监管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对企业的财务工作进行 “ 全方位,全天候 ” 的实时监控,及时纠正会计记录时的疏漏和错误,杜绝徇私舞弊的情况,将会计造假现象扼杀于萌芽之中,降低监督的总成本,同时又提升了监管的效果,保证了会计工作的纯洁性。 (三)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是企业日常财务工作正常进行的核心,财会人员的专业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财务工作的质量,因此,在研究如何改善会计造假
10、现象时,有必要考量财会人员本身素质的提升。 首先,在公司招募财会人员时,就应当尽量寻找有一定 责任心、做事认真踏实并具备会计专业知识的人,来公司任职,这样从源头上,防止财会人员素质的低下;其次,对于已经上岗的财会人员,要进行定期的课程培训。由于我国的会计制度尚处在完善的过程中,因此,某些会计记账方式在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变动,公司必须让财务人员掌握最新的会计方法,与时俱进,去除掉一些原有的错误观念,保持其专业的水平,减少因知识储备的落后,而产生的账目方面的疏漏,提升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再者,由于会计工作与法律,尤其是税务、审计等法律的关系密切,因此,有必要让财会人员经常关注一些相关法律文件的
11、变动, 据此对自己的账务处理作出相应的调整,知法懂法才能不违法。 (四)完善法律监督机制 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会计法为核心的、约束财会工作者的一套法律体系,但其中还有许多地方有待进一步完善,就其现实的可操作性和管控的范围而言,也远远未及西方发达国家的法律体系,对一些看似违法的行为,并未作出明确说明,使得法律在对待这类灰色地带时,显得软弱无力,无法对其进行应有的制裁,助长了不良习气。因此,国家须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扩大约束的范围,甚至可以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事例法的形式,通过某些具体案例 ,对会计法条做适时地增减或出台修正案,使得会计领域更多的灰色地带被纳入正式的法律文书中,强化法律的权威
12、。 其次,要加强处罚力度,很多情况下,企业或个人就是因为犯罪成本低廉而产生造假念头的,因此,法律应当给予这些人应有的、超过其承受能力的制裁力度,对于事件的当事人,要严肃处理,其中情形恶劣的,追究其刑事责任,使这批人因畏惧制裁而断绝犯罪的想法。 最后,法律要保障会计人员的利益,因为很多时候,财会人员是受制于高层的压力,才不得不造假,如果其基本权利能得到有效保护,他们就可以更有底气地对这种行 为说不,从而减少造假事件的发生。 结语 总之,会计造假行为并非短时间内出现的弊病,因此,对它的预防和治理也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实现,这需要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人们需要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起自己那丢失已久的
13、“ 诚信 ” ,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地去做生活中的每件事,法律也要在这期间表现出更为强硬的姿态,以保证与我们渐行渐远的坏思想又死灰复燃。一个不弄虚作假的经济社会,才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而国家的安定有序又会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给予企业更大的创造空间,如此良性循环,才是上善之策。 参 考文献: 邢瑞宇 .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2,( S1) . 张广维 .会计造假的原因和对策 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2,( 4) . 丁欣 .会计造假的成因及对策探析 J.中国证券期货, 2012,( 8) . 王勃 .简述会计造假来源与应对措施 J.经营管理者, 2012,( 13) . 于宏生 .治理会计信息造假 提高企业诚信度 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 24) . 魏建双,于春光 .如何避免会计造假 J.中小企业管理 与科技(上旬刊),2010,( 3) . 责任编辑 吴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