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论低碳经济语境下政府能力建设 摘要:把发展低碳经济转变为社会共识和全民自觉行动,则需要结合中国国情,大力推进政府能力建设。低碳经济语境下政府能力建设,应该从以下几个纬度展开:提高政府的社会价值引导能力,营造良好的低碳社会氛围;提高政府的发展规划能力,推进低碳经济有序发展;提高政府的政策保障能力,推进低碳产业体系的形成;提高政府的城市管理能力,建设资源循环型城市;强化政府的监管能力,完善低碳经济评估体系。 关键词:低碳经济;政府能力;建设 “ 低碳经济 ” 是指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 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减缓气候变化。其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
2、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不仅对经济发展,也对政府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它与中国的科学发展观不谋而合,作为人类的共同主题和世界潮流,它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维护人民生存权利。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与低碳经济相应的政府能力,完善相应的管理体制,是中国在全球经济新一轮竞争中争取主动权,获得更多发展机会的关键。 一、提高政府的社会价值引导能力,营造良好的低碳社会氛围 创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生产和消费方式,政府需要通过价值引导,在全社会树立 “ 低碳理念 ” ,营造重视节约能源资源、减少碳排放的良好社会氛围。 首先,结合科
3、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在社会上树立低碳意识。低碳经济转型中最重要的基础因素是人,政府应在城乡社区、机关、厂矿、学校等,通过教育、宣传和培训普及低碳经济知识,使全社会认识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 “ 高碳经济 ” 对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人类生存条件将产生严重威胁,使 “ 循环经济 ” 、 “ 低碳生活 ” 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规范社会道德与环境行为,增强全民低碳经 济发展意识。其次,鼓励、倡导和培育健康的低碳生活方式,逐渐形成绿色消费、低碳消费和节约型消费模式。在全社会推行低碳生活准则,促进公民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念的转变,提高对低碳生活方式的认同度和参与度,使公众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使用消
4、耗能源多的产品,优化消费过程。最后,帮助企业树立低碳经营理念,让企业积极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投资清洁项目,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企业决策层尤其要认识到低碳经济事关企业利益和未来生存,必须把低碳放在企业发展战略方向上,将低碳意识、环境保护理念植入企业决 策中,发现低碳蕴藏的商机,增加产业盈利潜力。 二、提高政府的发展规划能力,推进低碳经济有序发展 将社会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共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政府首要的是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求,制定低碳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技术路线图。具体说,就是政府应统一制定低碳经济发展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以及为
5、实现目标所采取的实施步骤和方法;制定操作性强的低碳排放强制性标准及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明确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职责,以及政府间、各职能部门间的资源整合和措施联动等。 把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目标结合起来,使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一致,统一指挥、分步实施,确保低碳经济发展获得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三重收益。 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规划能力,还体现在结合实情上,即要考虑中国处于经济快速增长期的具体国情,它决定了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模式与发达国家有所不同。当前,中国贫困面还很大、技术相对落后、低端制造产品和产业比重大,既要快速发展经济、减少贫困,又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产业转型和环境保护,这是任何一
6、个发展中国家都可能面临的难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与美国、欧盟、日 本等成熟的经济体相比,低碳发展的压力更大,任务更重。这需要政府本着 “ 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 ” 原则,透彻分析中国的优势劣势、困难挑战以及不同区域的特点,因地制宜,制定既承担国际责任又符合国情与实际能力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和实施步骤。在政府统筹下,采用 “ 试点 总结 完善 推广 ” 这一在中国屡试不爽的政治经验,先行试点示范,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减少低碳经济发展对中国经济引发的震荡。 三、提高政府的政策保障能力,推进低碳产业体系的形成 政府承担着建立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框架,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政策保障的 重要职能。低碳经济是以
7、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由于中国目前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比重大体为 “154” ,碳排放较大的第二产业仍居首位,而产业结构对碳排放会产生较大影响,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就是最大的节能减排。因此,改进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交通和建筑三大部门的能耗状况,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扶持创建低碳、高增长企业,建设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是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政府应制定相互协调的配套政策和激励服务政策,通过从上到下的政策主导,规范、指导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引导新型低碳农业 、低碳工业的发展和低碳消费模式的形成。具体地说:一是通过税收、财政补贴等经济手段和政策,扶持、激励低碳经济产
8、业链的发展。低碳经济产业链即在低碳产品的科学研究、生产、市场交易、消费等方面建立的完整产业链,政府对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采取预算投入、国债投入、财政贴息贷款、税收减免、政府采购、财政补贴、 “ 以奖代补 ” 等方式给予支持。政府搭建产学研、官学研相结合的低碳技术研发、示范和推广合作机制,加快低碳科技成果向新产品和服务的转化。通过加大低碳经济相关研究的投入,引导企业创新产业技术和加快技术升级, 淘 汰落后产能,促进社会资源向循环经济领域和现代节能项目配置。二是实施价格调节政策,以价格杠杆和机制引导低碳消费。也就是以提高价格的方式增加能源使用成本,限制高碳行为、浪费行为。如实行阶梯式水价政策、用电差
9、别定价政策,对超过能源效率、能耗限额标准的企业或个人实行超耗收费。三是制定鼓励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如物流、金融、软件信息、科技研发、创意、商贸、生态旅游,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种植高效经济林、发展花卉苗木、中药材产业等。四是强化农村低碳经济政策的制定。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进程中,应特别重视农村低碳系 统的建设,引导农村开发低碳产业,进行资源的循环利用,鼓励农村使用沼气等生活物质能源,建立农村发展低碳经济的长效机制和保障机制。 四、提高政府的城市管理能力,建设资源循环型城市 作为消费活动最为集中的地域,城市消费了全球能源的 75%,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 80% 。建设资源循环型低碳城市
10、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它是以城市空间为载体,实施绿色交通和建筑,转变居民消费观念,创新低碳技术,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政府提高城市管理能力,促进低碳经济发展,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建立城 市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及综合利用机制。在生活污水处理方面,强化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要引入市场机制实现污水处理产业化,对污水处理收费进行科学的成本核算和合理征收,有效利用中水,防止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城市水系,造成江河湖泊水质恶化和地下水污染。二是建立城市绿色交通体系。绿色交通是一种低污染的交通运输方式,建立城市绿色交通体系,就是要鼓励公众采用步行交通、自行车交通、
11、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出行,降低对小汽车的依赖,减少污染。作为城市建设的内容之一,政府应做好各种保障措施,让市民低成本到达目的地。 三是推广绿色建筑节能措施。政府对城市住宅项目的审批,要注重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合理设计采光、通风等,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减少能源使用。鼓励公众充分利用太阳能,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减少空调的能耗,既满足人的舒适和健康需求,又使人与自然环境相和谐。四是积极创建绿色社区。建设包括绿色建筑、社区绿化、垃圾分类、污水处理、节水节能等设施在内的绿色社区,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城市建设规划中要根据社区居民的需要和人口居住密度,设置学校、医院、商城等,使居民能就近就便满足日
12、常生活需要,减少乘车外出。 五、强化政府的监管能力,完善低碳经济评估体系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就低碳经济发展而言,强化政府的监管能力,需要做好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政府应构建低碳环境监测机制,开展社会经济发展碳排放强度评价,并组成由相关职能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联席的监测机构,对监测对象定期以信函、上门走访、检查等形式进行碳排放监测,及时向被监测对象反馈情况,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对不进行整改的,采取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进行惩处,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二是建立 “ 低碳化 ”生产标准 和技术规范指标,引导企业在规定范围内进行生产。三是建立和完善产品
13、的市场准入标准、环境标志和能效标识的认证体系,没有绿色认证的产品,不能进入市场交易,保证产品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碳排放量不超标。四是建立低碳经济信息披露制度和举报制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对企业生产和社会消费展开全面的监督和舆论指导。 低碳经济是一次新的技术变革和产业革新,它将带来新一轮的全球竞争。我们只有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才能避免在这场全球竞争中错失良机,才能增强中国经济竞争力。等待和观望只会让我们付出更大的发展成本 ,承担更大的发展风险。只有行动起来,实施绿色新政,进行政府管理的适应性变革,大力建设和提高政府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使全体国民更好地享有发展带来的幸福和尊严。 参考文献: 庄贵阳 .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 J.太平洋学报, 2005,(11). 低碳经济转型的国际经验与发展趋势 EB/ontent_1905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