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论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 论文摘要:总结了不同学者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把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分为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其中宏观因素从政治、经济、市场、文化四个方面来分析,微观因素主要从农户层面、推广层面和技术层面进行分析。为农户技术推广和采用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 论文关键词:农户 ;技术推广 ;技术采用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坚持重点发展农业科技,我国也是目前世界上少数农业研发投资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持续上升的国家之一。政策的制定者和学术界都已经充分的认识到农业技术作为生产力对农业生产的巨大贡献。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从粗放型农业向集
2、约型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虽然很多新技术在农业中已经被农民广泛使用,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不得不承认还存在大量农业技术创新成果未能得到有效的推广应用,从而阻碍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生产结构的调整。 本文在阅读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现有 的研究成果做一个系统的回顾。分析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可以准确把握农户对于新技术的态度,找出原有推广模式的不足、原有政策的偏差,为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技术的推广和采用提供有力的依据。 2 影响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因素分析 影响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因素很多。在这里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大的方面进行分析。 2.1 宏观因素 宏观因素主要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
3、、以及社会发展状况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这里主要从与农户技术采用关系比较密切的一些因素的进行分析。 政策因素:农户在采用一些农业新技术的时候通常会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例如:( 1)国家的信贷政策,当国家以低息或者无息给农户提供一些涉农贷款,通常会鼓励农户更多更大胆的采用新技术。( 2)财政补贴的政策,国家为了鼓励农户采用新品种,购置农机具,通常会给予农户一定的补贴政策,这也是农户采用新技术的驱动力因素。( 3)农业科技创新奖励政策,创新奖励政策通常会激发科研机构,农户,以及相关的金融的资本,市场积极的行动起来,发明创造更多对农户经济效益高的,便于使用的新技术,同时奖励政策也会更好的激励
4、创造者加快新技术的推广 传播,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只有技术最终被农户广泛采用,才能诱导创新源源不断的发展。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反映的是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主要是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往往是当地市场经济发展,商品流通速度的一个风向标。同时也能反映一个地方的农村接受新事物,新技术,追求更高经济价值的程度。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农村地区由于信息流通方便,市场开放度,透明度较高,农户思想更加活跃和开放,也更容易接受采用新技术。由于市场发达,技术产生的成果,例如新的农产品品种,果实也能更迅速的实现商品价值,让技术 采用者有较为稳定回报;农户由于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也能够承担技术采用失败
5、带来的风险。 文化因素:由于传统农村很少参与市场,通讯设备也比较差,农村的信息来源也相对短缺,农民本来受教育,接受科技知识程度少。农民思维习惯,行为方式,以及对新事物的态度很多是当地传统几千年发展的结果。这里用 “ 地方性知识 ” 来表达特定地区农户价值观念。可以说一个地区农村的面貌包括其种植方式,农作物品种,日常生活习惯,对外来新事物的接受程度都受制于这种地方性知识。在新技术的采用过程中农户的态度和行为同样受制于这种地方性知识。 所以在新技术的推广传播的过程中,要仔细研究当地的文化特征,找到合理的宣传推广方式。 市场因素:市场由于交易的不断进行,促进商品,信息的不断流通,同时由于市场竞争的优
6、胜劣汰的,导致了新产品,新思想,新技术的不断产生。同时也为新产品,新技术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了场所。在一个农村市场或者农产品流通市场中,往往会让农户解除采用新技术后产生成果不能有效的实现其经济价值,收回去其成本的担忧。同时市场为农户在采用新技术过程中出现问题进行有效的管理,咨询提供方便;也为农户能够因自身或者外部因素及时转让新技术提 供有效途径。 2.2 微观因素 微观因素对农户技术采用有影响的很多,不同学者基于自己的观察角度的不同进行了不同的分析。在这里把影响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微观因素按照其来源分为四个的层面:( 1)农户层面主要包括农户的年龄、性别、职务、家庭规模,家庭收入消费水平等;
7、( 2)推广层面:主要有推广宣传的力度,技术指导培训的次数,进行推广的主体,采用性技术的奖励政策。( 3)技术层面:技术层面主要是由于技术本身的原因对农户技术采用的影响,主要包括技术的初始投入、技术的采用难度、技术的使用的风险和技术 的预期收益和效用等。 2.2.1 农户层面 费德( Feder, 1985)认为农户选择(采用)行为主要受农户自身特征和技术诱导因素的影响。 Adestina( 1993)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农户技术采用决策的模式,他们认为采用新技术的决策是基于农民对此项技术的认知情况。在年龄这个变量研究上, Adesina( 1993)认为农民的年龄和新技术的采纳成反比
8、例关系,即年龄越大,由于风险因素等的考虑越倾向于采用传统技术。相反,年轻的农民倾向于采用可持续农业技术。Taylor( 1982)也认为教育 是农户变量中的最重要因素,它可以增加农户采用可持续农业技术的可能性。我国学者林毅夫( 1994)对杂交水稻品种采用的研究中发现农户的受教育水平对农户采用此技术具有显着的统计效应。 何子文,李鹏玉( 2006)认为政治成份及社会公职和每年外出本县次数对农户新技术的采用有影响。张林秀等( 2002)利用江苏省 300 个农户 1993一 1999 年的历史资料,通过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农户生产性投入行为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农户的非农就业比例、借贷的可获性、
9、土地规模、房屋资产以及农村基础设施等是主要决定因素。曹建民等 ( 2005)通过对水稻氮肥适地管理技术的农民参与式研究意愿的实证分析,研究了农民参与科学研究的意愿及其决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技术信息显着地影响农民参与科学研究的意愿 ;农民的个人特征中,是否为户主、性别、教育水平、农民是否经常参加农业劳动以及农户的土地规模等因素均显着地影响农民参与科学研究的意愿。 2.2 推广层面的因素分析 Azhar( 1991)和 Adestina( 1993)强调推广人员的信息交流程度在技术采用过程中的重要性。张云华等( 2004)认为农户与涉农企业和农业专业技术协会的联系是影 响农户采用无公害及绿色农药
10、的主要因素。非洲高原农业发展项目( AHI)和国家农业研究中心( ICRA 卫)结果表明 :农户与农业技术中心的联系程度是影响其参与积极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学者朱希刚( 1995)对鄂西贫困山区的 289 个农户技术采用的行为研究表明 :与农业推广机构的联系、政府对采用新技术的鼓励与农户采用新技术的意愿呈正相关关系。付少平( 2003)认为在技术方面有创新成就的农民,许多人都曾经获得过院校、科研机构专家、技术人员的帮助。这些农民通过各种社会关系与专家、技术人员建立了联系,专家、技术人员为农民进行技 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人际扶助条件。赵龙群等( 1997)认为 ,影响农户采用技术的因素有 : 基
11、层农业科技服务人员工资低、人员少、队伍不稳定 ; 农业科技服务人员内部结构失调 ; 农民自身的影响因素。 2.3 技术层面的因素分析 技术层面的因素主要包括采用技术的投入产出效益、技术风险、技术掌握难度。雷杰克里斯娜关于印度旁遮普邦棉花种植者对供给反应的研究,以及秘鲁高原上的印第安人对新马铃薯品种的采用行为分析,认为有利性的差别是解释农业生产要素接收速度的有力解释变量,而不用求助于人性、教育和社会环境方面的差别。决 定有利性的因素主要有 :绝对而不是相对的产量增加、产量和价格的波动以及由此导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罗杰斯( 1957)同样认为技术使用者对技术接受倾向的不同受科技信息、风险及市场供需
12、条件的影响。欧马拉( OMara , 1980)和林德钠( Lindner, 1987)研究了风险因素对农户技术选择(采用)行为的影响。我国学者朱希刚( 1995)的研究也表明技术采用后产出的增加与农户采用新技术呈正相关关系。 3 相关的总结和政策含义 农户的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在宏观方面更多的是一些定性的理论意义上 的分析,具体原因可能是衡量宏观因素的指标难以用数据进行度量,但是并不能够排除其对农户技术采用的影响。在中国 ,公民社会发展程度不高,农村的组织化程度更是偏低,单个农户在信息来源、对信息处理以及抗风险能力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的差距,农户对新技术的信息更多的来源于政府,具体的推广
13、也更多依赖于政府。宏观因素对农户的技术采用行为影响是不能忽视。 微观因素对农民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更多的用实证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农户层面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政治成分等,这些因素在不同的地区对不同 的技术显着程度是不一样的。相关的政策制定和推广方式的实行一定要结合具体地域和技术。推广层面主要是从推广人员自身的素质、农户与推广人员或者相关专家的接触程度、相关的推广政策进行分析。提升推广人员的素质;加强农民与推广站或者专家的接触;及时有效的激励政策都会对新技术的采用起到积极的作用。技术层面主要是技术的难易程度,技术的风险和技术对农户有利性,对农户技术的采用有显着影响。可见开发操作简单,风险程度低,盈利性高的农业性技术更能够赢得农民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