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校企知识转移研究定位分析.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51147 上传时间:2019-02-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我国校企知识转移研究定位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试论我国校企知识转移研究定位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试论我国校企知识转移研究定位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试论我国校企知识转移研究定位分析 论文关键词 :校企知识转移自主创新区域创新体系研发能力 论文摘要 :在介绍我国目前校企知识转移活动与相关学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当前我国校企知识转移处于活动频繁而相关学术研究不足的失衡状态,提出基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校企知识转移研究定位,并分析了 3 个主要问题,即 :高校知识转移效率分析、利用校企知识转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及校企知识转移对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作用。 0引言 2006年 12月底,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 :中国的竞争力排名从 2005 年的第 48 位跌落至 2006 年的第 54 位,。在全球经济融合的背景下,我国依靠走工

2、业化道路经济 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单纯依靠相对成本优势无法保持持续的竞争力和高增长率,提升企业的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Etzkowitz 于 1983 年首次提出 “ 创业型大学 ” 。在随后的 20 多年时间里,各国高校逐渐意识到其职责必须从传统的通过研究与教学活动完成知识创造与传播,延伸到与地方企业的直接联系。一方面,知识经济环境下的竞争压力要求企业进行不断的创新 ;另一方面,日益减少的政府资助迫使学校寻求资金来源。因此,高校响应企业要求提供前沿的核心知识、企业同各类外部知识所有者密切联系,导致高校与 企业间的知识转移越来越频繁,并出现了多种转移途径,如

3、专利授权、合作研发、高校科技园以及高校新创 /衍生企业 77。与此同时,国际学术界掀起了高校企业知识 /技术转移研究的热潮。 本文在分析我国目前校企知识转移活动与相关学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当前我国校企知识转移处于活动频繁而相关学术研究不足的失衡状态,提出基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校企知识转移研究定位,并分析了 3 个主要问题,即 :高校知识转移效率、利用校企知识转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及通过校企知识转移构建区域创新体系。 1 我国校企知识转移活动与相关研 究状况 这里从业界和学术界两方面阐述我国校企知识转移状况 : 1.1 我国校企知识 /技术转移活动状况 目前,我国高校在政府的指导下,

4、与企业建立了多种形式的知识转移途径,校企知识 /技术转移活动空前频繁。现有国家技术转移中心 9所、国家大学科技园 50家、国家高新区 53个、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 135 家。此外, 80%以上的国有大中型企业 (集团 )都与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 2005 年高等学校用于 RD 活动的经费为 242.3 亿元,比上年增加了 41.4亿元。其中 133.1 亿元来自政府, 88.9 亿元来自企业, 16.3 亿元来自国内其它机构, 4.0 亿元来自国外。来源于政府和企业的资金分别比上年增加了24.3亿元和 14.4亿元,来自于企业的增长率最高。 2005年,高等学校在技术市场签

5、订的技术转让合同为 4.2万项,比 2004年增加 0.28万项,合同成交金额达 122.6亿元,比 2004年增加 6亿元,其中 68%的转让技术被各类企业购买。 2005 年,大学科技园内企业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发展取得的成果数达到 1998 个。人驻企业共申请专利达 3213 项,比上年多 729项,年增 29.4%;其中申请的发明专利有 1211 项,比上年多 495 项。已授权的专利有 1936 项,其中授权的发明专利 760 项,比上年多 412 项。 1.2 我国校企知识转移研究状况 与我国校企知识 /技术转移活动相比,学术界对其所做的研究工作显得比较薄弱,主要的成果有

6、:章淡认为大学技术转移是一个双重过程,即技术知识态的展现与转化过程、技术嵌人态的剥离与重构过程 ;并分析了网络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力,将大学技术转移分为大学主导、企业主导、政府主导 3种形式一。李文波从宏观层面上分析了我国大学和科研院所技术转移效率的影响因素,包括国家政策、国家经济环境 、研究机构、企业的特点以及技术转移中介机构。叶桂林一川对比中国与美国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的运作模式,利用技术转移与技术商业化的相关理论,提出了一个技术转移中心理想的运作模式。王小平等 ,研究了我国大学技术转移的衍生企业模式,并为我国大学科技产业的发展与转型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陈安国等 1.137提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

7、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模式,并在制度保障上提出了建议。 2 我国校企知识转移研究的不足分析 通过分析我国校企知识转移活动和相关研究工作发现,当前我国校企知识转移处于活动频繁而相关学术研究不足的失衡 状态。这样必然导致一方面我国高校科技成果流失的现象严重、许多知识资产未能被 “ 激活 ” 、专利实施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一 ;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研发能力不足,在与高校的合作中只能充当技术的消极接受者,而非积极的参与者。 可见,目前我国校企知识转移研究定位不明确,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 多数大学与企业的技术转移研究还停留在简单的描述性层面上,模型研究和实证分析较少,缺乏系统性和专题性的研究 ; 知识转移的理论

8、研究较多停留在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 (特别是企业战略联盟 ),而对校企知识转移的特性及理论研究很少,基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 校企知识转移理论研究就更少,国内研究几乎没有 ; 我国校企知识转移研究多是大学和企业之间,把科研院所排除在外 ; 对校企知识转移的研究多是规范的描述性分析,实证研究很少,尤其是我国校企知识转移对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实证工作几乎没有。 3 基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校企知识转移研究定位 我国国家 “ 十一五 ” 发展规划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 年 )指出 :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主要是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高校和科研院所相

9、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 发展中国家构建 国家创新体系采取两个战略 在创新体系中大力引人外资企业,推动知识和技术进步 ; 支持大学和科研院所,改善他们对区域技术需求的响应能力,提升本国知识资源和自主创新能力。然而,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 (诸如吸收能力的有限性、本土政策的低效性以及创新体系的不连续性等 )成为采取前者策略的主要障碍,因此通过后者探讨自主知识生产成为当今国际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RIS 建设讨论的热点。与此同时,大学和科研院所已被认为是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的知识来源和企业创新过程主要的合作伙伴。 因此,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出发点,从 理论上探讨高校和科研院所知识转移对企业的影响及

10、转移效率的研究显得非常必要,也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 /区域创新体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迫切需要。 具体而言,基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校企知识转移研究需要解决如下 3个问题 : 3.1 高校知识转移的效率分析 以高校的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工程 (技术 )中心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我国高校的知识贡献能力进行分析。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转移中心 /工程中心的知识、技术转移活动进行考察,分析影响知识、技术转移的因素,诸如 TTO机构设置、信息流、高校知识转移策略、激励系统 、共享价值观、职业道德、个人目标与态度以及经验知识等 ;分别采用带参估计和无参估计的统计分析方法,建立高校知识转移绩效评价的数

11、量经济模型,并从组织层、体制层和个体层找出影响知识转移效率的关键因素 ;与国外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的绩效评价进行对比分析,为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校实施知识转移战略,和有关校企知识转移的激励措施提出意见和建议。 3.2 校企知识转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 建立基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校企知识转移的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 ;分析企业在校企知识转移过程中的知识、技术吸收与重用能力。将大学 科技园企业、高校衍生企业、高校合作研发企业的 RD 特性、 RD 能力和存活力与一般企业进行对比,找出校企知识转移对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分析,探究企业利用高校的转移知识和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经,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3.3 校企知识转移对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作用研究 对我国高校知识、技术转移活跃和滞后地区进行比较,分析高校知识的溢出效应。找出校企知识转移对不同地区校企合作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直接影响因素,和无校企直接联系,仅由高校、科研院所知识溢出营造的知识环境给企业自 主创新带来的间接影响,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 ;探讨校企知识转移的区域特色和行业特色 ;为我国落后地区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提出对策和建议,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