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小气候的建设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内化和外化的集合与转变,内化之于外化的本源性意义,决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形成以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内化方式,创造良好的学习小气候,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小气候;主体化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291X( 2010)34-0307-02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内化和外化的集合与转变,从更为基础的角度来讲,任何内化都是外化的前提和基础,外化是内化的结果和表现,强调内化的作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本源性的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立足于内化的实现,积极形成以教师为主导
2、、以学生为主体和辅导员为辅助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小气候,以实现学生爱听和终身受用的有机结合。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地位,是教师主导型教学模式的必然选择。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为党和国家培养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劳动者的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社会主义大学的一项主要工作,承担着培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代又一代接班人的艰巨历史使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地位,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是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传播者,是党的创新理论宣传的骨干力量,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承担着 “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 思潮,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特殊任务。高校是青年学生从懵懂少年到放眼世界的初级阶段,是形成社会观的关键时期,是人生中关键的那么几步的阶段。青年学生社会价值的懵懂意味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点在于帮助青年学生 “ 树立 ” 和 “ 塑造 ” 价值观的过程。这个树立和塑造的主导性就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主导性体现在为青年学生构建一个认知世界的科学的方法论,为青年学生建构一个反映社会健康发展要求的主旋律的价值体系,为青年学生营建一个符合社会主流道德伦理的标准体
4、系。这个主导性 是方向的选择和指引,是建构和引领的过程;这个主导性不仅意味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言传和身教,还意味着它应是巨人的肩膀,一个能够托起理想社会明天的臂膀。这个主导性不是对青年学生的颐指气使,不是对青年学生的求全责备,也不是对青年学生简单的道德判断和价值认定。这个主导性是和青年学生主体性共融共建的过程,是两个主体性的相互激发和内在张力平衡的过程;教师主导性愈发挥,青年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愈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愈突出有效。主导性的教师和主体性的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的关键所在。 第二,青年学生 的精神特质,决定应以青年学生为主体,加强内化形式的深化。青年学生的人生经历、心智
5、模式决定了他们思想的不成熟和求新求异的特质。他们对 “ 存在 ” 合理性的质疑,对 “ 成人 ” 说教的些许不满意甚至反叛,都带有强烈的自我色彩,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自己的思考,强烈地体现出他们的主体性要求。他们的主体性要求是他们青春的坐标而不是青春的负担,更不是人身的堑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青年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在于和教师主导性的互动,在于教师建构的思想空间的转换和延展。如何善于引导和留给他们思考的方式和空间,不仅意味着再造思想政治教育空 间,亦意味着是对青年学生主体性要求的回应。当前,对思想政治教育关于灌输方式的理论争论和探索就是对青年学生主体性要求的最好回应。灌输理论是共产主义运动早
6、期实践特别是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革命所倚重的教育方式。它的运用是建立在生产力的落后以及资产阶级的残酷剥削导致广大无产阶级受教育不足、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较低,缺乏革命的自觉性和自主性以及不能科学运用革命理论作指导的现实基础之上的。因而,强调灌输意义重大。当前,中国科技文化教育活动的发展和普及,广大群众尤其是广大青年学生基本都受到了良好的系统教育,因而灌输方式的运 用就要因材制宜、因地制宜,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当然,需要指出的是灌输不是简单的满堂灌,它应建立在深厚的学养、严谨的逻辑、严肃工作态度和丰富资料的基础上的叙事和说理。就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采用灌输这种教学方式,可使青年学生对各知识点理解
7、深刻,逻辑线索缜密,但也存在固化和封闭青年学生思维,思绪难以延展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侧重灌输逻辑线索和关键知识点,对于浅显易懂的知识点给青年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的空间并佐以感性材料供学生阅读交流总结,更多地让他们释放思考的力量和放飞思想的翅膀;教师的责任则在于对他 们的总结进行逻辑分析、归纳和升华,导引更为深层的内涵和逻辑联系。灌输的问题不在于要不要灌输,而在于 “ 如何灌,灌什么 ” 。灌输的灵活运用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激发青年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勤于思考的热情和培养民主讨论的习惯,达到在教学活动中,真正从 “ 要我学 ” 转变到 “ 我要学 ”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发挥学习
8、的主体性。 第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的辅助作用,是实现青年学生从学习内化到外在践行的保障力量。思想政治教育是个多层次、多环节的社会教育过程,不仅有学校的正式教育,还有社会的非正式教育,尤其是青年学生深 居期间的学校社区教育。青年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意味着进入了一个他们自己的社区,社区中有班级正式组织,也有同乡会等非正式组织以及共同价值追求而形成的自组织。这些组织能否健康的发展会对青年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这些组织或多或少的与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生活具有一定的交集,这就为辅导员发挥影响力提供了广大的空间。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是青年学生践行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基本场所,尤其是班级社区的构建、班级社区
9、组织活动的开展。从一定意义上说辅导员就是班级社区的一员,这种与青年学生的天然亲近性以及工作交集,可以更好地让辅导员“ 近 距离 ” 的观察和指导青年学生的社会活动。如果辅导员能够主动融入班级社区而不是外在对于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从我校 “ 学风先进班建设活动 ” 开展以来,有大量的资料表明班级的学风好坏与辅导员是否尽心竭力,认真负责以及主动融入班级社区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这也可以从本课题调研活动开展以来通过与青年学生的访谈中得到印证。辅导员对于班级社区建设和学风建设之所以影响大主要原因在于青年大学生在经过高中三年苦读和黑色六月后进入大学,普遍存在着些许松懈,如果所上学校和专业不
10、太符合他们 “ 理想 ” 的状况,极易使他们就此懈怠。这时辅导员如果尽职疏导、正确引路,促使青年学生较快转变认识,就能使其很快端正学习态度,这种作用尤其表现在一二年级。不过,值得忧虑的是,近几年由于一些单位不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有些教育政策,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如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和辅导员地位不高、待遇不好,科研经费没有着落,对外交流活动无从开展的情况,由此而使一些教师、辅导员心态不稳,工作不尽心,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滑坡比较明显。 第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与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促使青年学生在对国情的基本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深入思 考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历史含义
11、和现实意义,强化他们对于 “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 , “ 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 , “ 需要什么样的发展,怎样科学发展 ” 的国策、党性认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是他们能否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思想保障。对于他们,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通过三尺讲台给他们灌输这样一些思想,还应在课外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与实践活动,深化他们的理论认识,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用他们自己所搜集到、体验到的第一手资 料来固化他们所掌握的既有理论知识。因而,在教学实践中积极运用渗透教学法,鼓励他们用课外的研讨和实践来发现
12、现实中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激发他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的主动性,转变他们在学习中的被动地位、强化他们的主体性,使整个学习过程由以往的单纯灌输理论和认知,转变为他们养成 “ 问题意识 ”和 “ 主体思考 ” ,由他们自己来解决他们所提出的问题,而作为教师则是给他们把脉目标、引路、划线,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学习过程转化为主体性学习过程和认知过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简单总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青年学生学习马 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阵地和教育阵地,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坚强堡垒。对于青年学生,我们应根据他们所具有的群体特征和共性 “ 因人施教,因材施教 ” ,应从 “ 内化 ” 和 “ 外化 ” 这一矛盾出发,形成以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和辅导员为辅助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小气候,使教育过程适时转变为 “ 主体化 ” 过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责任编辑 陈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