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52258 上传时间:2019-02-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摘要: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增长最有活力、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也是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一极。 “ 十一五 ” 期间长三角的发展趋势呈现以下特点:区域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深化;区域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区域内的分工更加完善合理;苏浙两地的经济增长速度仍快于上海,上海在长三角的经济比重会进一步弱化;世博会对长三角的经济产生明显的拉动效应等。 关键词: “ 十一五 ” 时期;长三角;区域经济;趋势 一、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长三角及其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一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 一体化背景下的长三角 1.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全球化作为生产社会化和分工

2、高度发达的产物,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并最终实现全球资源的最优配置。长三角地区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素质较高的劳动力资源、较为雄厚的综合科技实力、较好的投资环境,成为近年来中国吸引跨国公司投资的战略区域。根据这一总体趋势,未来长三角将继续接受国际产业转移,并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2.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 区域经济一体化 ” 指按照自然地域经济内在联系、商品流向、民 族文化传统以及社会发展需要形成的经济联合体。全球化是必然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接轨全球化的必由之路。从自身发展需求看,以构筑现代化大城市群实现经济一体化,是长三角区域各方的

3、客观选择。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上海构筑国际大都市的必由之路,是江浙融入全球化的不二选择。 (二 )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对我国的战略意义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对我国的战略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这一区域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定会对国内其它地区产生示范作用,对国家现代化建设产生积极影响;第二,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区域内 部结构的变动、功能的完善以及整体性整合将产生新的能量,使这一地区逐步成为新的经济高地,对国内其它地区特别是沿江经济带产生强有力带动作用;第三,这一区域的经济迅速发展将改变东亚地区经济格局,提升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对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发挥重大支撑作用。 二、长三角区域经济

4、发展现状及 “ 十一五 ” 时期对我国经济发展作用的预测 (一 )长三角在我国发展格局中的现状 1.现状概况。经过十几年的经济快速发展,无论从经济规模、人口数量和质量,还是市场化和国际化等体制因素衡量,长江三角洲已经 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表 1 显示 2000 年 2004 年长三角占全国 GDP 的比例是逐年上升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巨大。 2003 年,长三角地区在全国1.0的土地上创造了 20.27 (2003年末为 22803.31亿元 )的国民生产总值,同时养育了占全国 5.9的人口。长三角人口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6 倍,经济密度是全国的 19.5 倍,人均 GDP 是全

5、国水平的 3 倍。 2003 年长三角地区的各项经济指标全面提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达到 14.4,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 5.3 个百分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上年增长 38.8,外贸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 50.1,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比上年增长 49.5,三者分别占全国同期份额的 19.2、 31.6和 47.8。此外,长三角地区汇集了全国 1/6 的科技人才,集中了全国科研机构 1/5、高等院校 1/3 和大中型企业 1/4 的科研经费。 2.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比较。从地域面积看,京津唐地区的地域范围最广,为 184, 957 平方公里,是珠三角的 3 倍;从人口规模上看,长三角人口最多,

6、 2003年末总人口达 7, 608.08万人,是珠三角的 2倍多,长三角人口密度高达 759.5人平方公里 ,其次是珠三角,为 568.5人平方公里,最小的是京津唐地区, 323.5 人平方公里。从城市分布密度看,长三角与珠三角相当,每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分别有 1.5 1.6 个地级以上的城市,京津唐地区城市分布密度较低,仅为前两个地区的 1/3。从经济发展总量水平看,长三角具有明显的优势, 2003 年实现 GDP22803.3 亿元,占全国 GDP总值的 19.45,珠三角与京津唐地区 GDP 分别为 11453.1 亿元和 10373.5亿元,占全国 GDP总值的 9.1、 6.3,分别

7、约为长三角的 1/2和 1/2弱。2003 年长三角实现社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别为 6923.8亿元和 10589.1 亿元,位于三大城市群之首。 2002 年长三角实际利用外资为 255.8 亿美元,珠三角为 169.3 亿美元,而京津唐为 48.5 亿美元,均低于长三角。 三大城市群中,长三角的总体实力最强,其次是珠三角,京津唐地区最弱。长三角无疑为全国经济社会最为发达的地区,人均 GDP全国第一,开放度、创新能力名列前茅,基础扎实,发展潜力雄厚。 (二 )区域内江浙沪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1.城市规模比较。 2003 年,上海市以全国 1的人口、不足全国 0.1的土地面积,

8、提供和创造了全国 5.3的国内生产总值和 13.2的外贸进出口额,人口和土地面积仅占长三角地区的 17.6和 6.3,而上述指标却占到长三角地区的 27.4和 41.1。 2.经济状况比较。 2003年,上海单位面积 GDP产值为 9857.8万元,约为江苏地区的 5倍、浙江地区的 7倍。而同期上海的财政收入远大于江苏和浙江。 2003 年,江苏地区 8 个城市实现国民生产总值 10055.55 亿元,占长三角的 44.1;浙江地区 6个城市实现国民生产总值为 6496.95亿元,占长 三角的比重为 28.5,总量上低于江苏地区。江苏地区为每平方公里产出2077.3 万元,高于浙江地区的 64

9、6.9 万元。人均水平看,浙江地区的人均GDP为 28094万元,高于江苏地区 2602.5元。此外,上海的产业结构已开始呈三、二、一结构,而江浙两地的产业比重分别为 7.7: 52.9:39.4 和9.1:53.4:37.5,均呈二、三、一结构。整体上看,很明显上海处于 “ 领头羊 ” 地位,是区域的核心城市。江浙两地区的经济实力相差不大,江苏地区略显优势。 3.发展现状分析。长三角目前已形成以沪宁、沪杭、杭甬交 通沿线为城市密集带,产业集中带和生产力发展主轴线的格局。初步形成沪宁、沪杭甬铁路沿线的产业轴、苏南临江产业轴和苏北沿江产业轴线,这些产业轴线也成为经济的扩散轴线,以沿铁路扩散最为重

10、要。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分布呈 “ 之 ” 字型,恰好与主要交通线的 “ 之 ” 字型分布吻合。位于扩散轴线死角的舟山市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南通、泰州和扬州虽 然沿江,与上海距离较近,但由于长江阻隔,接受上海辐射少,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三地的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严重,浙江与江苏的产业结构更是高度趋同,投资和生产分散,各地区不能发挥比较优势,重 复建设导致生产能力闲置和资源的浪费,降低了整体经济效益。目前长三角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增速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总体上说与宏观调控、行业环境、原材料、用工等成本增加有关,但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有效转变,技术投入低、创新步伐慢,产品结构转换和升级滞

11、后。 (三 )“ 十一五 ” 时期长三角区域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预测 1.“ 十五 ” 时期长三角区域经济占我国经济总量比重的预测。从长三角GDP 占全国 GDP 的比重可以看出,其时间序列具有明显的线形递增特性,因此,选择时间回归模型对长三角 GDP占全国 GDP的比重进行时间序列外推预测。由模型可以预测 2005 年长三角 GDP 占全国 GDP 的比重为 20.96,到2010年 GDP占全国的比重为 25.05 “ 十一五 ” 长三角经济占我国经济总量的地位将会稳步提高,拉动作用也会相当明显。 2.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未来五年,江浙将继续抓住国际分工和产业转移的机遇,提升产业

12、水平并成为全球制造业高地,优化产业布局,形成一个有机分工的产业群落和良性的产业链,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产业集中和集聚的现象会更加明显,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这种趋势 也更需要上海成为世界性的市场和服务中心之一,服务功能越强,各城市越能获得持续发展。上海对内服务于一个庞大的城市群,使地域中的资源配置趋于优化,对外沟通世界经济,甚至起到国际经济中心的作用。 三、 “ 十一五 ” 时期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 长三角经济圈已处在向工业化中后期发展的阶段,根据经济发展的规律,今后五年,城市化进程将明显加快。未来 10 年内,长三角必将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并有可能成为亚太地区经

13、济发达地区之一,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经济示范区。通过高新技术对传统支 柱产业的改造,一个世界性的新型制造业基地有望在此崛起。 城际间轨道交通、杭州湾跨海大桥等重大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极大地促进内部各要素流动的通畅性和流通速度。 2010 年的上海世博会也将是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上海向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不断迈进,会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区域整体效益的全面提高。江浙两地将依托产业的分工不同,继续完善各自的产业链并加快外向型产业的发展。 通过以上对长三角 “ 十 ” 五期间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和 “ 十一五 ” 期间长三角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预测 之后,本研究认为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在 “ 十一五 ” 时期将呈现以下特点:区域一体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区域综合经济实力将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动力继续由内资带动向内外资并举转变;人力资源、技术、知识等的集聚优势进一步凸现;区域内的分工将更加完善合理;苏浙两地的经济增长速度仍快于上海,上海在长三角的经济比重会进一步弱化;上海依然面临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服务功能的提升;世博会对长三角的经济产生明显拉动效应;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性依然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