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陕西民间秸秆编织工艺产业化经济发展模式初探 摘 要:民间传统文化的出路要从 “ 经济 ” 入手去寻找。陕西民间秸秆编织工艺一方面应作为文化遗产予以保护,另一方面要与现代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寻求其在当代产业化进程中的经济价值。三秦大地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编织技艺历史久远且分布广泛,产品做工精美,但内容及作品形式相对单一。近年来,伴随着传统文化热潮,编织工艺在产品开发领域有一定创新和拓展,但产业支撑和宣传推广严重不足,缺乏规模化、系列化、品牌化的生产方式和经济营销模式,工艺传承后继乏人,陕西秸秆编织处于缓慢发展状态。目前,国内研究陕西地区秸秆编织工艺产业化经 济模式的材料极为有限,亟须以高科技、快节
2、奏经济发展环境中行之有效的民间秸秆编织工艺产业化经济发展模式为切入点,探索陕西民间秸秆编织工艺产业化的经济发展策略。 关键词:秸秆编织工艺;产业化;经济模式 中图分类号: F30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291X( 2017)14-0033-02 引言 秸秆编织艺术凝结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包含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积淀,体现了低碳环保的设计理念、极巧的实用功能及卓越的艺术价值。当代民俗学者张道一说: “ 未来的工艺美术,将是向多元化发 展的。 ” 目前,陕西民间秸秆编织艺术品多为个体家庭作坊式生产和销售,过度依赖旅游业,产品的消费人群比较局限,多为国内外旅游人士和艺术收藏者。同时,在
3、民间工艺产业化发展中还存在着传承乏人、消费者认知度偏低、政策扶持力度不大、缺乏有效的产业链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应明确产业发展目标,鼓励传统工艺技术和产品的自主创新,制定相应扶持措施,强化政策引导,加大宣传力度,在宏观环境优良的条件下,通过创新产品、改善生产、改革企业的机制管理来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大潮,这样才能使其经济价值延续与发展。 一、现状与不足 经过市场调查发现,在陕西秸秆编织工艺品的发展中,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以家庭作坊式生产为主,经济模式逐渐呈多元化态势,产品有创新意识,但经营缺乏监管,工艺传承人才匮乏、理论研究相对薄弱 这些情况反映了陕西秸秆编织工艺产业化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不
4、足。在民间工艺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不仅产品本身的研发、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且产业规模化发展更是如此。综观我国各地民间艺术产业投入,各地财政支出中用于文化产业的资金只占非常小的一部分。陕西民间秸秆编织工艺发展的资金主要是政府拨款、企业投资、民间资本等,数 量微乎其微。资金的匮乏是民间艺术产业化的最主要制约条件。陕西秸秆编织技艺地域面积较大且分散,以家庭作坊式的民间小规模生产居多,且通常由一个掌握技术核心的熟练艺人为主,其他家庭成员做辅助工作的形式构成,这种手工艺的原始运作状态保持了很长时间。目前也有以公司名义的成立的家庭作坊式运营方式,集设计、制作、包装、展示和销售于一体,自负盈亏。这种新型
5、家庭作坊式手工艺生产,规模小、成本低廉,具有个体创新的风格和一定市场竞争力,但不利于发展和推广。民间秸秆编织工艺品的产业化尽管已形成蓬勃发展的基本态势,但就整个行业的产业 化水平来看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生产方式陈旧落后、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经营模式单一、品牌不具竞争力、产品市场营销落后、没有形成相关支撑产业链等问题,个别品种甚至已经出现恶性竞争、产品微利化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陕西民间工艺美术产业的良性发展。 在物质资源极其丰富的今天,一方面,人们缺乏对传统编织品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人才匮乏、工艺传承困难重重。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离不开传承与创新,以师带徒是传统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
6、秸秆编织艺术也不例外,竞争的压力,快节奏的生活,各种新鲜事物的诱惑,年轻人 已经很难静心学习编织艺术。培养人才是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关键因素,应从政府扶持、培训传承、授徒传承几个方面共同抓起。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并将它作为重要特色经济支柱进行发展,促进农民创收,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二、陕西秸秆编织艺术产业化经济发展路径探索 (一)政策扶持、技术支持、产品创新、人才培养是关键 随着经济文化建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和欣赏能力的提高,传统民间艺术将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产业化不仅是对传统民间艺术潜在经济价值开发的一种尝试和发展,也是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在产 业化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作用非常重要
7、,政府应做好对民间文化产业的科学引导,给予政策扶持,在加大产业投入的同时,主动与国内外知名文化公司和大型投资企业合作,引入资金,推动这一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要通过立法对各种抄袭、仿造等不良行为和恶性竞争进行严惩,建立保护民间工艺的措施。要不断更新技术,加强产品创新力度,技术结合科学,提高民间工艺的水平,提升秸秆编织产品的价值,既要传承编织文化精髓,又要结合现代人们的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所需,加快产业化进程。传统工艺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如科学家李政道先生所比喻的那样,就像一 个硬币的两个面,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具有创造性和生动性的民间工艺,会对现代技术产生启发与促进的作用,特别是民间工艺独具的工艺形
8、式和审美形式可以为现代技术注入新的活力;在人才培养上,通过设立机构、培训传承、名家指导、授徒传承几个方面抓起。从政策上支持年轻人发展手工艺产业,号召年轻人回乡创业,不仅解决农村打工者的生存问题、减少留守儿童和老人的感情缺失问题,还能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并将它作为重要经济支柱进行发展,同时经过专业培训的人才和具有较高艺术素养的人才,能更好地将艺术审美和传统文化结合,能更好地促进民间秸秆编 织艺术产业化发展。秸秆编织工艺品是时代的产物。它的出现和发展包含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思想、传统观念、艺术审美,是生产技术累积的演变。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只有走产业化发展之路,才能真正促进民间工艺的发展。 (二)树立
9、品牌,形成特色民间企业规模化、多元化产业集聚,促进经济发展 陕西民间秸秆编织工艺在创新与发展之路上,坚定打造具有陕西本土文化特色的产品品牌,才是其行之有效的经济发展思路和策略。很多经典的案例告诉我们,良好的企业形象能够快速有效地帮助企业塑造形象,拓展市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品牌 是产品品质、企业信誉和服务的旗帜,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有着极强艺术感染力和极佳实用功能又低碳环保的秸秆编织产品,是有极强竞争力的,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是产业化发展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企业借助于陕西特有的厚重文化底蕴,定能助力陕西秸秆编织文化的传播;陕西秸秆资源丰富、选材易得、无污染、编织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且产品能将地域文
10、化、生活习惯以及民俗特色巧妙融合。在发展的角度考虑,如果能够将秸秆编织资源进行整合,规模化生产,规范化管理,比如专业合作社模式、区域共营模式、旅游开发模式等,不但有利于民间秸秆工艺的发展,还能推 动与其相关的产业的发展。近年来,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地均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工艺美术合作社、区域共营模式等形式,这为产品的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品质基础。由陕西工艺美术大师贺兴文先生创办的兴文工艺专业合作社就是模式成功的典范。合作社以 “ 民办、民营、民受益 ” 为宗旨,实行 “ 合作社 +加工厂 +成员户 ” 的运作模式,引进人才、定期培训、聘请名师,使得麦草工艺画成为蒲
11、城重要的文化支柱产业。另外,乡村手工艺发展的区域共营模式也非常可取,宝鸡六营村的泥塑工艺、长安北张村的造纸工艺、三爻的灯笼工艺、 凤翔泥塑、耀州窑瓷等都是工艺家与商家资源整合、工艺体验服务推进的品牌营销。这些不仅发展了传统工艺,也构成了区域文化特色,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陕西作为文化旅游大省,如果秸秆编织艺术品能在游客、旅游纪念品开发企业、游览地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达到旅游者满意、游览地提高知名度的效应。通过秸秆工艺品与旅游业相联系,推动经济发展,最终形成自己的品牌,才能创造出更多具有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品,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发。 (三)加强宣传与经营监管,产业链条纵深化延伸 通过
12、广泛的信息化渠道增加传 统民间艺术的传播面,拓展生存空间。民间工艺产业化经济发展的前提是宣传教育。企业或各种形式的作坊、组织可以和高校或科研机构联手,名家讲授技术和学生实践为主,开设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培养新型人才,通过民间工艺展览、旅游纪念展览、特色传统文化展览的方式提高大众对秸秆编织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在 “ 互联网 +”的新时代,陕西民间秸秆编织艺术应借助互联网的平台,通过开阔视野、思路创新,科学合理地进行应用和推广,不断提高编织艺术水平,使编织艺术得到传承、发展和壮大。在经营销售上,当地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通过加强经营监管,保障商家 和消费者利益,强化销售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秸秆编织艺术产业
13、化,不仅需要生产、制作的相关企业,也需要包装、产品运输、广告印刷、宣传销售等相关行业,这些产业随着民间工艺也得到了发展壮大。深度挖掘陕西民间秸秆编织品的应用范畴并推广,才能保障传统工艺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只有科学合理地整合资源,在政策扶持、技 ?g 支持、经济支撑、产品创新、加强人才培养的前提下,塑造产品品牌,形成特色民间企业规模化、加强产品宣传与经营监管,使产业链条纵深化延伸,多元化产业集聚,不断探索有效的民间工艺产业化经济发展模式,才能促进 陕西民间秸秆编织工艺传承和创新发展。打造具有陕西本土文化特色的产品品牌,才是行之有效的民间工艺产业化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李砚祖 .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 J.科学时报, 2007,( 1) . 苏立丁 .民间艺术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J.剑南文学( 经典教苑), 2011,( 1) . 孙信茹 .互联网时代的民间艺术文化传播 J.民间艺术研究, 2006,( 3) . 张苇,杨雪睿 .论数字时代背景下的品牌形象数字化设计表达 J.包装工程, 2015,( 6): 5558. 赵金阳 .绥化民间手工艺品市场营销渠道模式 “ 企业 +专业户 ” 的博弈分析 J.绥化学院学报, 2010,( 6): 36-37. 责任编辑 兴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