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校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互联网时代下新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诈骗事件层出不穷,网络诈骗不但破坏了社会网络交流正常的公共秩序,还侵犯了大学生财产安全以及自身的权利。鉴于此,本次调查对网络诈骗事件进行深入探讨,主要以广州民办高校为例,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调查 1008 名高校大学生,从中寻找出高校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的原因,分类并总结出网络诈骗手段的类型,归纳各种类型自身的特点,提出合理化建议,寻求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网络诈骗;网络安全;对策 中图分类号: D9 文献标识码: Adoi: 10.19311/j.c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 研究背景 2016 年 11
2、月 7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发布针对目前网络交流信息诈骗等新型网络违法犯罪的频发态势,增加了诸多严格惩治网络诈骗等新型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的新规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反复地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 1.2 研究意义 网络诈骗实际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来进行诈骗,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与高速发展,网络诈骗形式特 ?c 都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新变化,如今诸多诈骗分子把社会阅历浅、涉世未深、经验不足的学生群体作为目标,而高校大学生更是受骗的重灾区,应对网络诈骗已是迫在眉睫,我们应该更多地给高校大学生科普众多
3、预防网络诈骗知识以及各种举报途径,为了更好地保护大学生的财产安全以及自身权利。 2 实证分析 2.1 样本的基本情况 本文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主要面向广东培正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广东白云学院、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共 5所广州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发放问卷共 1008份,回收 1008份, 有效问卷共 931份,有效问卷率为 92.4%。基于对广州市 5 所民办高校 931 份有效样本分析,寻找出高校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的原因,从而为预防网络诈骗寻找相应的对策并更好地保障他人的财产安全及权利。 表 1 显示,在有效样本 931 名大学生中 14.29%表示对网络安全以及网络诈骗
4、手段应对措施非常了解, 71.43%表示一般了解, 14.29%表示不了解,100%的大学生表示有接收过关于网络诈骗方面的信息。 2.2 遭受网络诈骗后的反应 在 931 份有效样本中, 575 名大学生表示自己或自己身边的亲朋 好友遭受过网络诈骗,占了 61.76%。针对这 61.76%的大学生再次调查他或他身边的亲朋好友遭受网络诈骗后的反应。 575 名大学生表示自己或自己身边的亲朋好友遭受网络诈骗后的反应,保持沉默,花钱买教训的占了将近一半的人,并不懂利用自身教训更好地向他人宣传,不懂寻求帮助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利以及他人的权利。故积极向大学生宣传预防网络诈骗方面相关信息为当下之急。 2.
5、3 高校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的主要原因分析 本次调查归纳总结出 5 项引起网络诈骗的主要原因。通过下面的频率分析,归纳总结出网络诈骗频发的 主要原因。 如图 1 所示,在 931 份有效样本中网络诈骗频发的主要原因中大学生自身防范意识不足占了 38.36%,大学生贪图便宜、存在侥幸心理占了 24.33%,网络系统的不安全占了 8.83%,诈骗手段形式多样且周密占了 25.33%,数据网络的不断发展占了 3.75%,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占了 3.00%。 其中网络诈骗频繁原因中网民自身防范意识薄弱占比最高,因此我们要从根源出发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积极向他们宣传预防网络诈骗的相关知识从而有初步以及更深入
6、的了解,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和养成良好的网络习惯。诈 骗手段形式多样且周密占比也很大,因此要在宣传网络安全的同时也宣传各种新型的网络诈骗手段,让大学生在面对网络诈骗形式的轰炸之前足以让这些普及的知识建立一道属于自己的坚固防御体系,此时自身的防范意识也在不断地提高。 2.4 网络诈骗的主要类型特点及预防对策 针对上述网络诈骗手段形式多样且周密的情况,根据一些官方数据统计和调查情况,总结出五种主要的网络诈骗类型及特点,为人们更好地保障自己的权利提供帮助。目前网络诈骗类型主要的有:兼职刷单诈骗、冒充亲朋好友借钱、网络购物诈骗、伪造中奖信息进行诈骗、 积分兑换诈骗。 2.4.1 兼职刷单诈骗 诈骗分子以
7、代刷票数、网络兼职等幌子欺骗受害人,谎称有巨额奖励,让受害人加入如 QQ,微信等社交群,以兼职刷单赚返等借口实施诈骗。 对策:不轻信网络上的 “ 先垫付后返还 ” 、 “ 巨额奖励 ” 等兼职工作;寻求工作交流过程中注意提高警惕保护隐私,不透露任何个人身份信息、各类账号密码及短信验证码,以防违法分子利用你的个人信息。 2.4.2 冒充亲朋好友借钱 诈骗分子利用木马程序病毒盗取 QQ、微信等聊天软件的账号及密码,冒充成亲朋好友借钱或 要求汇款转账,达到骗取钱款的目的。 对策:转账前一定要跟对方电话联系或当面亲自确认准确无误后方可进行汇款;同意添加亲朋好友推荐的 QQ、微信之前,切记辨清事情的真伪
8、;手机和电脑都安装安全级别高的安全软件; QQ、微信等聊天软件要及时开启设备锁及账号保护。 2.4.3 网络购物诈骗 诈骗分子建立虚假购物网址或创立淘宝店铺,一旦你下单购买就会出现订单有若干问题、系统故障等借口表明需要重新激活。借此发送虚假链接,只要填写好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密码及验证码等相关个人信息后,支付软件及银行卡 上的资金即将被清空。 对策:当别人称订单出现问题、系统故障需重新激活等类似这些话时,记得不要放松警惕,及时保护个人信息以免遭受诈骗,从不轻易向他人泄露任何个人相关信息;手机和电脑进行定期杀毒。 2.4.4 伪造中奖信息进行诈骗 诈骗分子以热播节目组的名义借助网络、短信、邮件
9、、电话等媒介向受害人发送虚假的中奖信息,利用人们投机致富的虚荣侥幸心理,谎称被抽选为节目幸运观众并有高额奖励,诱导受害人转账汇款到指定的银行账号。 对策:提高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意识,不轻易点开不明链接;勿 轻易相信中奖信息,尽管内容多么逼真诱人;严格保密自己的个人隐私,遇到事情保持淡定的心态去分析,可向有关机构求证,当不能确认时可立即报警。 2.4.5 积分兑换诈骗 犯罪分子冒用运营商、银行等客服电话号码发送短信给被害人,以积分兑换奖品、现金、智能手机等为理由,诱骗被害人点击木马链接。若点击,犯罪分子可在后台获取用户的银行账户及密码等相关信息,进而盗取其账户资金。 对策:个人资料严格保密,不明
10、来电多警惕;收到 “ 银行卡密码升级 ” 、“ 积分兑换 ” 等方面含有链接的短信时,要通过银行、运营商 的官方网站或客服电话进行核实,不轻易点击短信中的链接。 3 打击网络诈骗最有效的对策 如图 2 所示,在 931 份有效样本中,大学生认为打击网络诈骗最有效的方式中网民自己警惕、注意个人信息不外泄占了 31%,学校相关教育媒体多宣传网络诈骗的形式及预防对策占了 26.%,完善网络监管体系占了 10%,有关安全软件的技术升级占了 21%,国家加强法律法规提出新律例,从严处理占了 10%,其他占了 2%。 由此可知,被调查的大学生认为打击网络诈骗最有效的方式中,网民自己警惕、注意个人信息不外泄
11、的占比最高 ,其次,学校相关教育媒体多宣传网络诈骗的形式及预防对策与有关安全软件的技术升级的占比较高。因此,在注意个人信息不外泄,提高自身防范意识之外,学校等相关教育媒体在高校大学生打击网络诈骗中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学校更应大力加强预防网络诈骗的宣传力度,开设多种网络安全教育课程旨在不断提高高校大学生自身防范意识,也可创立网络安全教育社团等第二课堂活动不断地去吸引更多的学生去了解相关的网络安全知识。 4 打击网络诈骗的重要性以及意义 ( 1)对高校大学生而言,打击网络诈骗不仅让大学生学会如何保密个人信 息,更是对高校大学生预防网路诈骗提供宝贵的建议 ?c 对策。打击网络诈骗有利于引导高校大学
12、生培养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培育良好的网络道德风尚,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到网络诈骗的主要手段,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更好地保障大学生的财产安全以及自身权利。 ( 2)对高校而言,高校安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网络安全教育,高校更应与时俱进,在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上不断更新及改进推广,加大宣传预防网络诈骗的相关知识,联系社会实际,实事求是,积极打击网络诈骗,为构建和谐、安全、稳定的高校网络环境做准备。大学生是高校的主要群 体,而积极打击网络诈骗对于高校构建和谐校园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高校要积极宣传预防网络诈骗,从而提升大学生自身防范意识及防骗能力。 ( 3)对教育而言,当今时代下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
13、络诈骗事件的频发,应把网络安全教育列入学生工作重要的一部分,这是一种推广网络安全教育创新的一种新形式。打击网络诈骗,在教育方面可提出诸多新的形式,如举行一些校园法制知识比赛、创建网络安全教育社团、网络诈骗主题微电影比赛等方式,当这些寓教于乐的活动变为理论教学的第二课堂的形式时会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 4)对社 会而言,网络世界纷繁复杂,具有开放性、不确定性、交互性和超越时空性等特点并具有巨大的信息量和广泛的受众性,这些特点为网络诈骗的迅猛发展提供了温床。处于这个复杂社会里的大学生参与现实和网络频繁,极其容易在不经意间将个人信息泄漏。打击网络诈骗更是时代的要求,在与时俱进的今天,也更加提高了高校大学生的防骗意识。 ( 5)对网络诈骗分子而言,积极打击网络诈骗会打击网络诈骗分子的作案信心,阻断诈骗分子网络传播的途径,无疑可以让网络诈骗分子不再那么猖獗,构建文明、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欧阳慈航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 D.武汉:武汉纺织大学, 2013. 王叶星 .如何预防网络诈骗侵袭大学校园 D.马鞍山:安徽工业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