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便民警务工作向社区警务工作延伸的思考 摘 要 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在区、市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1 年 10 月,在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同志亲自倡议、亲自主抓下,在首府城市拉萨率先创建便民警务站。拉萨市公安局党委遵照区、市党委政府和主要领导的指示,在市区主要街口,重点部位、复杂区域等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就建成了 154 个便民警务站,并于同年 11 月中旬正式运行。便民警务站的建立可以讲是各级领导重视程度之高、政府财力投入之大,速度之快,在拉萨公安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区、市党委、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靓点工程、点睛之笔,是一项全新的警务 机制改革。便民警务站搭建起了便民
2、服务的便捷平台,更布下了治安防控的天罗地网,筑起了维护稳定的钢铁长城,让犯罪无处遁形。课题组全体成员作为便民警务站工作的亲历者,近一年时间,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便民警务站建设对我市公安工作带来的巨大变化,感触很深,体会也很多,近期,我们课题组对拉萨市部分 110便民警务工作进行了调研,对 110便民警务工作向社区警务工作延伸作分析和思考。 下载 关键词 拉萨市 110 便民警务 社区警务延伸 中图分类号: D631 文献标识码: A 一、便民警务工作赢得了广大 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 便民警务站主要担负治安巡控、接警处警、交通管理、受理求助、动态掌控、法制宣传、备勤处突等七项职责,实施 “ 全时空打击
3、犯罪、零距离服务群众 ” ,广大人民群众拍手称快。 便民警务站填补了动态社会环境下治安防控工作的 “ 瓶颈 ” ,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得到了提升。前几年,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大力推进社区警务室建设,社区治安防控工作全面加强,发案率大幅下降。但是,随着社区犯罪空间的不断挤压,街头多发性侵财犯罪开始逐渐攀升,街区治安防控压力陡然增大。建立便民警务站,目的就是针对社区、街区警务资源配置失衡这 一 “ 软肋 ” 、旨在提高城区整体治安防控能力而采取的重大举措。警务站民警直接屯于街区,街面警力数占市区总警力数近三分之二还多,对街头违法犯罪构成强大震慑。警务站民警全天候巡逻防控,在市局、支队指挥中心 “ 两级警务
4、指挥 ” 模式下,“ 垂直式 ” 接受指令, “ 空降式 ” 区域用警,接处警时间从原来的 5至 8分钟缩短为现在的 3至 5分钟,甚至一、两分钟就可抵达案发现场,警务效率大增,人民群众时时处处都能感到公安民警就在身边。 警务站搭建了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群众工作 “ 舞台 ” ,人民群众感到了实实在在的方便。警务站受理求助、暂 住人口、出租房屋等业务的咨询和部分业务办理,群众在上下班的路上,闲暇逛街之余,顺便就可以把事情办了,省去了到派出所、分局甚至市局来回的奔波。警务站 24 小时安排民警值守,群众可以随时求助。比如,不熟悉公交路线的人到警务站问询,执勤民警可以帮其指示公交站牌;在公园游玩
5、或散步的老年人拿着水杯到警务站,执勤民警热情地帮其倒水等等。虽然为群众服务的都是一些是举手之劳的小事,但这里面更多流露的是群众对公安民警的信任与感情认同,是实实在在的群众工作。警务站为我们搭建了与群众零距离打交道,为群众直接办实事的平台,面积虽小, 但供我们做群众工作的舞台很大,警务站就是推进 “ 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连接器 ” 。 各级党委政府只有在思想认识上把稳定置于压倒一切的位置来定位;在政策制定上,把稳定置于压倒一切的内容来谋划;在工作成效上,把稳定置于压倒一切的政绩来追求,才能做好维护稳定工作。尤为深切感到,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直接接触人民群众,群众是我们的服务主体,作为公安民警,必须时
6、刻筑牢 “ 民生警务 ” 理念,把群众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唯有如此,才能体现我们工作的价值。特别面对影响和制约社会管理工作的体制机制保障性问题,既不能畏首 畏尾、停滞不前,也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必须大胆探索、大胆实践,以改革的力度、创新的思路,合力攻坚、强力推进,才能走出一条与经济发展相配套的社会管理模式。 二、便民警务站工作触角必须向社区延伸 便民警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认识到,警务站运行才一年多,还是新生事物,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特别是街区防控与社区防控之间的工作衔接问题,应该引起高度的关注和重视。 “ 站和室 ”(便民警务站和社区警务室)工作衔接层面
7、的问题,主要源于现行警务资源配置下街区治安防控对社区治安防控的影响与 冲击。一方面是直接冲击。大批警力屯于街区, 365 天驻扎在主要路口、商场周边、公园附近、出入市口、重点区域、复杂场所, 24 小时活动在大街小巷,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到处都有巡逻的警察、闪烁的警灯,对街头违法犯罪可谓是 “ 大兵压境 ” ,极大地压缩了街区作案空间。这样一来,街区与社区两相比较,在动态社会环境条件下,违法犯罪分子势必会把作案目标更多地转向社区,致使社区警务趋于 “ 单薄 ” 与 “ 空虚 ” ,治安防控工作压力不断增大。从掌握的情况看,有的社区发案量已经有所反弹。另一方面是间接影响。警务站隶属于拉萨市便民警
8、务支队,配备的 警力中,大部分都来自基层所队。虽然从派出所抽调民警时,往往优先考虑治安警和社区民警,触及社区警的数量相对少一些,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大程度上对社区警务工作造成了影响。这种影响虽不是直接的,但引发的间接作用绝对不能忽视。警力少了,派出所的任务总量并没有减少。特别是在治安警 “ 缺位 ” 的情况下,派出所为维护日常办案的正常运转,社区警往往就会充当治安警的角色,加之在上级机关部署开展 “ 严打整治 ” 、 “ 清网行动 ” 、 “ 打四黑除四害 ” 等专项行动,以及各类应急执勤的情况下,社区警力更是捉襟见肘,甚至有的社区警务室开始 “ 只挂牌、不营 业 ” ,社区治安防控工作受到的影
9、响与冲击不是间歇性的,将是长期的。在目前情形下再从派出所抽调 1至 2名正式民警,所内日常工作开展势必会难上加难。综上所述,把工作触角向社区延伸,缓解因警务站建设带来的社区警务力量不足的问题,警务站责无旁贷,这既是社区治安防控相对薄弱的形势所迫,更是街区社区整体治安防控的任务所需。 三、综合警务服务站的工作触角必须向社区纵深延伸 确保综合警务服务站的工作触角向广大社区延伸并取得实实在在成效,我们认为,需要把握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工作触角向社区延伸,要延 伸到城区治安防控 “ 一盘棋 ” 思想上来。这是警务站工作触角向社区延伸的首要。动态社会环境下,城区治安防控是一场整体仗,既不能厚此薄彼
10、,重社区管控、轻街区巡控,更不能顾此失彼。动态社会环境下,城区治安防控是一场运动战,唯有建立一套真正符合 “ 警力跟着警情走 ” 要求的现代警务机制,才能确保在人民群众最需要我们的时候,以最快的速度把警力投送到事发现场。也就是说,无论是社区防控能力强、街区防控能力弱,还是街区防控能力强、社区防控能力弱,都构不成治安防控的闭合体系,达不到治安防控的整体成效。当前,缓解社区治安防控警力不足带来 的一系列问题,必须树立城区治安防控“ 一盘棋 ” 思想,坚持街区 “ 反哺 ” 社区,街区警务 “ 支援策应 ” 社区警务,把警务站的任务目标向社区转移,把勤务力量向社区倾斜,把工作触角最大限度地向社区延伸
11、。这就要求,各级公安机关要进一步教育引导广大基层民警树立城区治安防控的 “ 一盘棋 ” 思想。 2、工作触角向社区延伸,要延伸到广大群众身边去。这是警务站工作触角向社区延伸的根本。群众工作,是社区治安防控工作的基础。要想把工作做到社区去,在社区 “ 扎下根 ” ,警务站民警必须首先取得社区群众的信任,与他们打成一片,这是警务站民警面 对的 “ 第一堂课 ” ,也是决定警务站工作触角向社区延伸成效与否,乃至成败的关键。要俯下身子、迈开双腿,经常到社区走一走、转一转,与群众拉拉家常,切实做到体察民情,主动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走访群众不能流于形式,特别是对那些社区工作经验不足,更要作为每次上岗执勤活动
12、的常规内容。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在自身职责和能力范围内,帮助他们办理一些诸如暂住证、实有人口证明、出租房屋,以及孩子入学、老人就医、申请低保、再次就业等方面的实事、小事、难事,进一步赢得群众的认可。要主动与群众交朋友,每名警务站民警都要结交几个退 休干部、退休教师、困难群众、沿街商铺等方面的朋友,培养一批社区治安防控工作的 “ 眼睛 ” 和“ 耳朵 ” ,从他们那里了解掌握更深层的社情民意,及早排查调处存在的治安隐患与敏感问题,从而更快更好地做好群众服务工作。区党委政法委在全区政法系统部署开展了 “ 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 ” 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广大政法干警的宗旨意识、群众观念
13、和群众工作能力,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升,既促进了队伍建设,又推动了政法工作,更赢得了群众满意。此项活动为广大民警提供了群众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广大民警一定要把它作为 “ 常规课 ” 、 “ 必备课 ” ,一如 既往地坚持下去。 3、工作触角向社区延伸,要延伸到对接联动的警务工作机制上来。根据社区和街区治安状况,建立健全对接联动的警务工作机制,是确保警务站工作触角向社区延伸并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的关键。一是建立健全警务资源共享机制。对社区治安形势和社情民意,警务站站长与辖区派出所所长、社区警务室警长每周分析研判一次,警务站带班长与驻社区民警每日分析研判一次,警务站执勤民警每次进社区,都要与驻社区民
14、警互通有无,共享治安信息。警务站内部对所辖社区治安形势,也要定期进行分析研判,以期实现各类警务资源效用最大化。二 是建立健全综合巡逻防控机制。警务站执勤民警在做好街区治安巡逻防控的同时,要主动把巡逻路线向社区内部延伸,选定一些主要路段、重点部位作为必巡线、必巡点,根据易发案节点确定必巡时间,加大巡逻防范频率,提高巡逻防范实效。根据各自工作任务,警务站与驻社区民警要科学划分巡控区域与巡控时段,切实构建警务室管社区、警务站控街区,相互渗透延伸、相互支援策应,覆盖“ 站与室 ” 、无缝衔接的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三是建立健全快速反应处置机制。对社区发生的治安案件或矛盾纠纷,警务站执勤民警要纳入接警处
15、警范畴,及时跟上措施,或先期直接 进行处置,或协助驻社区民警开展好工作。 4、工作触角向社区延伸,要延伸到适时互动的警务资源配置上来。警情是动态的,警务资源配置也应该是动态的。追求警务效益的最大化,必须时刻倡导和践行 “ 警力跟着警情走 ” 。几个月来,拉萨市社区和街区治安防控态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可以肯定,不远的将来还会有新的变化。这就要紧跟治安形势的发展变化,科学调整配置警力。总之,警情不是一成不变的,警力也要随着警情的需要进行科学配置,形成警力与警情的适时互动,社区警力与街区警力的适时互动。 本文为西藏警专校级重点课题 “ 我区 公安干警野外生存能力研究 ” 部分成果。 (作者:邓泽波,西藏警专党委副书记、校长、课题组负责人;佘毓惠,西藏警专基础部副主任、副教授,课题组成员;刘 斌,拉萨市公安局德吉北路便民警务站副站长) 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 . 公安教育, 2012.10.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