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般过去时态在科技语篇阅读理解中的人际功能研究 摘 要:英语时态被看作是除语气和情态之外的另一种实现人际功能的手段。语篇中时态选择的主观性会产生不同的人际功能。科技语篇作者在撰写科技文章内容的同时与读者产生交流。时态在科技语篇中的选用有一定的限制,但能体现作者要传递的主客观信息,具有人际功能。文章主要以韩礼德的人际功能为理论基础,对一般过去时在科技语篇阅读理解中的人际功能进行研究。 下载 关键词:人际功能 一般过去时态 科技语篇 阅读理解 中图分类号: F2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4914( 2015) 04-248-03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科学技术决定一个国家的发展前
2、途,我国对科技人才的需求也逐年增大。我国对科技人才的培养从高校本科教学开始,各高校在大学生的本科学习期间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科研能力。大学本科教育普遍会选用相应的科技语篇教材,通常是专业性、学术性比较强的文章。我们知道科技语篇是科学技术的载体,用以传播知识、传递信息,有其特定的信息知识模式和语言特点,具备客观性、严谨性和科学性等特点。研究科技语篇的阅读理解是为了更好地使读者认识科技知识的基本特点和操作过程,从而有助 于指导实践。李洪儒指出, “ 说话人与话语同在。人具有目的性。因此,作为语言的现实存在方式,话语必然具有说话人的目的意向。 ” 换言之,科技语篇作者都有目的性,是与读者之间进行的交流
3、。在科技语篇客观性和科学性的背后却蕴藏着至关重要的人际交往动机和目的。从读者角度探索科技语篇如何反映社会现实和表达人际意义尤为重要,它有助于读者掌握作者的理论思路和发展。时态在科技语篇中的使用普遍比较简单,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其发挥的概念功能上,对人际功能的研究没有深入开展。通常来讲,时态与时间应该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但是在科技 语篇中我们发现时态不一定与时间一一对应,同一形式可能生成不同意义或不同形式含有同一个意义。因此,当这种现象发生时,就会产生感情色彩上的变化,生成出丰富多彩的情感意义和复杂细腻的语用含义,我们称为“ 隐性信息 ” 。这些隐性信息是动态的,影响语言交际的进行。从这
4、个意义说,对时态的人际功能的分析能帮助读者在阅读中更好、更全面掌握作者所传递的全部信息结构。 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索一般过去时态在科技语篇阅读中所发挥的人际功能,以期通过研究提高大学生的科技语篇阅读理解能力。 二、国内外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时态的研究比较丰富,从不同方向展开,如哲学研究,逻辑学研究以及语言学研究。学者对各方面研究都有大量的成果。但在历时的研究过程中,存在很多争议,并没有形成共识。哲学与逻辑学研究者认为时态与时间联系紧密,是命题真假的必要条件。而语言学研究者则认为时态是基本的语法范畴,是动词屈折变化的一种形式。近年来,语言学家也逐渐开始关注时态的功能性,有人认为时态的功能仅限于
5、概念功能,但也有人认为时态的功能远不止此。逻辑学家最初对时态的研究从逻辑学的创始人 Aristotle开始。他认为时态是命题真伪的一个必要条件 。如果没有时态,命题也不能称为命题。英语早期时态传统模式认为时态有 5种:过去完成时、现在完成时、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这一模式在后期研究学派中产生分歧。如缩减派认为只有两种时态,即过去时和现在时。对于将来时,缩减派一直持否定态度。 M.A.K.Halliday 将时态分为首要时态和次要时态,体现主观时态,时态时间结构之间是序列关系。语言学家不仅关注时态的形式构成问题,对时态的意义功能研究也是没有停止步伐。有的学者认为时态就是反映客观时间,与时间有一
6、一对应关系,也有学者认为时态与时间虽有联系,但也有不一致现象, 可以是主观世界的表达。M.A.K.Halliday 在陈述语言的人际功能时提出,实现人际功能的手段主要有两种:语气和情态。而语气包括两个部分,即主语和限定成分(属于动词词组的一部分)。这里,限定成分又分别指时态或情态的助动词。所以,时态间接的具有人际意义。系统功能语法学家加的夫模式的创始人 P.Fawcett对时态所呈现的人际功能进行过描述,他认为时态可以表达很多人际意义,如礼貌性的交际,或者与事实相反的事件,或者是虚拟想象的情形等。 国内学者对时态的研究也不断丰富起来。李洪儒在对语言的分析中指出,“ 语言研究与人的探索可以并且应
7、该联系结合起来,人在语言中的存在方式主要是主观意义,也就是说话人意义 ” ,并且还提出 “ 语言中既有世界因素,又有人因素,是这两种因素的有机结合 ” 的观点。可见,国内语言学家对语言的主观意义、人际意义开始感兴趣,并有序地开展起来。时态作为语言中的语法范畴自然也是学者们研究的对象。何伟也提出将来时的标志词 will 和 shall 也有情态用法,并详细地区分二者进行时态和情态用法。何恒幸( 1999)就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重要的是他还针对不同的语篇类型提出时态的不一致现象,提出不同的时态语篇类型可能 具有特定的语用功能。而这种语用功能的背后隐藏的是人际功能。 三、时态与人际功能 根据系统功能
8、语法的理解,我们将时态归属于语法范畴,实现元功能中的概念功能,使小句或语篇更加具有逻辑性。从这一点来看,时态似乎与人际功能没有任何关系。然而,从对系统功能语法的研究中发现,时态与人际功能不是没有任何关系,而是有着紧密的联系。 首先,实现人际功能的手段有两种,即语气与情态。前面我们探讨了时态的情态用法,从中可以看出,时态在某些小句中完成人际功能,实现人与人或人与世界交往的目的。用 M.A.K.Halliday 的理论讲,就是作为交换的小句实现人际功能。而交换过程中产生的言语的 4种功能也不能简单地用词汇堆砌就能实现,需要小句中的内部构件共同完成。 其次,语气由主语和限定成分两个部分组成。而系统功
9、能语言学家提出后者,即限定成分是时态或情态助动词。限定成分为主语服务,缺少限定成分的主语,就没有意义产生。时态在小句构成中具有逻辑关系,既可以表述现实也可以包含主观意义。系统功能语法将构成小句的语气附加语区分为时间、情态和强度 3个范畴,指出时间情态与限定成分中的时态关系密切。可见,时态多次提到,在 语气与情态中研究,这都体现时态与人际功能的密切关系。 另外,根据前面所述,时态与时间的不一致性也产生特殊意义。时态已经不再是单纯构成小句的语法手段,时态也是一种交际手段。在作为交换的小句中,交换实施步骤的选择具有主观性,那么时态在实现交换信息或物品与服务中的人际作用就会凸显出来。说话人(作者)对动
10、作、事件或状态的看法和判断,一定会通过小句有所体现,因此小句里时态的主观选择就蕴含着丰富的人际意义。我们认为,时态与人际功能之间关系密切,不可分割。 四、科技语篇总的常用时态:一般过去时 除一般现在时以外,科技语篇常用的时态还有一般过去时。从用法上说,一般过去时主要描述在参照点之前发生的动作或状态,简单说就是过去所做的动作或存在状态。然而,在英语虚拟语气中,一般过去时就不再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失去该时态本来的含义,表达与事实相反、不可能实现或难以实现的动作。例如: ( 1) Prior to this dimensions of pillar were largely determined b
11、y experience based on trial and error.(在这之前的房柱尺 寸大都取决于反复尝试得出的经验。) ( 2) Bieniawski ( 1981) represented very good classic approach to pillar dessign, and advantage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available methods and then represented a logical, step-by-step approach to determine the coal pillars dimensions
12、in room and pillar mi 提出了非常经典的房柱设计方法。他首先描述了设计中的存在的问题,以及现有方法的优缺点,最后提出了房柱式采煤中房柱尺寸测量的逐步方法。) ( 3) In coal seams, when a coal seam was mined first, the surrounding strata shall be deformed and disturbed to a certain degree under the effect of mining.(在地质煤层中,当开采 发生时,周边的地层在某种程度上会发生变形。) ( 4) If it were poss
13、ible to divide the magnets until we reached the molecules, we should find each molecule to be a magnet.(如果能把磁铁分割到分子那么小的话,我们会发现每个分子也是一块磁铁。) 例( 1)和例( 2)中的一般过去时表述在参照点之前发生的动作。如例( 1)中说 “ 在这之前的 ” ,这是参照现在时间描述过去的动作或状态。例( 2)也是比较典型的过去动作的发生, Bieniawski 提出的这种设计方法的动作发生在过去,并且是结束的动作。所以,时态使用一般过去时。 而例( 3)和例( 4)中一般过去
14、时的使用并不表示过去时间,有虚拟该动作发生时会有什么结果或影响的含义。例( 3)中说 “ 当开采发生时 ”就会产生后面的影响:地层会变形。而这一动作并不一定发生在过去,这是作者给读者提出的一个假设。例( 4)也是如此,磁铁分割到分子那么小的这个动作能否实现,几率有多大,这都不是很清楚,因此是虚拟这些动作的发生,这是英语语法中虚拟语气的应 用。所以,科技语篇如果表示虚拟动作发生,一般会采用一般过去时。 五、一般过去时态在科技语篇阅读中的人际功能 科技语篇常用的时态是一般过去时,通常表示过去已经完成的动作。如果是科技语篇,就常常表示某一研究活动已结束,取得相应成果。从这个角度看,一般过去时体现概念
15、功能。然而,一般过去时的意义很丰富,又称为距离性时态,表示心理距离,因此在特定语境和搭配结构里表达不同情感意义,甚至引起读者的心理联想,提高语篇的礼貌程度,促进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因此,从这一角度看,一般过去时又具有人际功能。例如 : ( 1) In the course of preparing the report and this paper, we noted that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ways to develop CMM is to adopt all kind of methane drainge methods comprehensivel
16、y.(在本论文研究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开发煤矿瓦斯资源的一个有效方法之一是采用综合的瓦斯抽采。) ( 2) The exploration in this area was considered recently to shift strongly towards CBM.(这一领域的探索近期被认为转向煤层瓦斯。) 一般过去时常用来描述过去发生的动作,呈现概念功能。但在以上两个例子中,一般过去时不仅仅陈述过去时间的概念功能,在阅读理解中还能察觉作者通过这一时态展现的人际功能。如例( 1)中作者说, “ 在准备论文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 ” 这里的 noted虽然发生在过去,是过去的动作,但其影响持
17、续到现在。作者之所以选用过去时,是因为要拉近 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引起读者的联想,是一种礼貌表达方式。而例( 2)中,作者使用一般过去时搭配时间副词 recently,虽然动作发生在过去,但这种转向已经对目前的研究产生影响。我们发现,一般过去时如果搭配一些心理活动的动词,其人际功能主要体现在让读者有一定的心理距离,接受其观点,作者从中受益,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这些心理活动的动词有wonder, hope, consider, want 等等。 六、对大学科技语篇阅读课程的启示 大学英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之一就是阅读能力,尤其是对所学专业领域 内科技文献的理解能力。而阅读理解是读者在现有的知识
18、体系中结合一定阅读技巧对所读语篇的认知过程,具有目的性、选择性和预测性。因此,一切以理解为目标,对语篇只读不理解是失败的,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与学习语言知识一样,阅读理解的要求不能仅仅局限于单词、语法或句子。大学英语的科技语篇阅读课程要以科技语篇为切入点,从语篇信息角度培养学生的整体认知能力,如背景知识、专业知识、人文关注点以及作者构建语篇留下的痕迹。 大学英语在完成前期基础英语的学习后,就进入科技语篇阅读理解阶段。这时的阅读理解也不仅仅是为了学习词 汇语法。而是从语篇出发完成较低层次对语篇的理解和较高层次对语篇的评价欣赏。要求读者读懂文字中含义。而作为大学科技语篇阅读课程,培养目标不仅仅是完成
19、较低层次的理解,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达到较高层次的理解,即对阅读语篇有能力进行分析、判断以及评价。而较高层次的阅读理解就要求读者对作者的语气、写作风格等有所掌握。无论哪种类型的语篇都会产生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形成相应的人际意义。作者势必会在语篇写作的同时完成人际功能的展示。 虽然时态这一话题已经很久远,而且科技语篇的时态使用又是比较简单,但是如果为了完成低 层次阅读理解的培养,前期的认知结构就已经足够了,培养学生理解语篇中时态完成的概念功能即可。但是这不是我们阅读课程的目标,我们要完成高级目标的培养,即让学生在科技语篇阅读理解中掌握作者对观点的态度,并做出自我判断。那么时态的人际功能这一点就是我
20、们不可忽略的。在大学科技语篇阅读课程中,如果能帮助学生培养对时态的观察能力,构建概念功能与人际功能综合体,那么对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才是全面、科学、可持续。 对一般过去时的人际功能研究仅仅是一部分研究,今后我们会从不同的时态类型对其人际功能研究进行补充。为 有效的科技语篇阅读提供更多的参考。 基金项目:黑龙江科技大学优秀青年才俊教学名师型培养,编号:Q20110108。 参考文献: Halligman, 1976 Halli: Edvard Arnold, 1994 Paling Corp, 1989 何伟 .英语时态论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何伟 .功能时态理论研究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 秦荻辉 .科技英语语法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何恒幸 .英语时态的不一致及其语篇类型 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1999( 4) 李洪儒 .论词层级上说话人意义的形成因素 J.外语学刊, 2003 李洪儒 .疑问句的目的意向 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九 J.外语教学,2009( 7) 李洪儒 .索绪尔语言学的语言本体论预设 J.外语学刊, 2010( 6)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7;作者简介:曲铭欣,黑龙江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功能语言学。) (责编 :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