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 摘要: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迅速,对传统金融模式形成了巨大的冲击。银行作为传统金融模式的代表,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变革浪潮所带来的挑战,值得我们认真的思考研究。本文首先对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及其特征进行了阐述,然后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银行业要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重视客户体验,以客户为中心进行产品创新,加大科研投入,努力培养既懂银行管理又懂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等策略。 下载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挑战;策略 中图分类号: F83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号: 1001-828X( 2015)002-000-02 一
2、、引言 近年来,电子商务在国内异军突起,发展迅猛。 2013 年 6 月,天弘基金与支付宝合作推出余额宝,一上线就在业内掀起一阵热潮,一时间, “ 互联网金融 ” 成为了人们茶前饭后热议的话题, 2013 年更是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 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定义,目前国际上尚无机构做出权威的界定。从理论上解释,金融即资金融通,是指资金在各个市场主体之间的融通转移的过程。那么,互联网金融应该是指资金依托于互联网的方式进行融通。而市场上 关于 “ 互联网金融 ” 和 “ 金融互联网 ” 这两者的定义也是不同的,前者是指由互联网科技企业从事的金融行为,后者则是指金融机构将自己的业务拓展到互联网上。本文所讲
3、互联网金融指的是互联网科技企业利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既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也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将会对传统金融消费模式带来极大冲击的一种金融服务。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从 20世纪90 年代中期到 21 世纪初,这一阶段出现了网络银行、网络证券以及网络保险等。第二阶段主要是指 21世纪 10年代以来,以云计算、 社交网络等互联网现代科技的发展为起点,先后出现了网络支付、网络借贷、金融搜索和网络金融超市等。 互联网金融模式是一种既不同于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运行体制,我们把它称为 “ 互联网金融模式 ” 。在经典的一般
4、均衡理论中,如果市场无摩擦,即可达到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此时是没有交易成本的,自然也就不存在金融中介。在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下,市场信息的不对称程度会非常的低,这便使得一些传统的金融中介机构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互联网金融最根本的核心就在于信息处理,获取供需方尤其是需求方的信息显得 特别重要,因为这是后续风险管理和金融资源配置的基础。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所有资源配置都可以直接在互联网上发布,这就使得要实现供需匹配以及供需双方的信息交换变得相对容易,从而可以极大程度的降低交易成本,这样就解决了企业融资和个人投资渠道在没有金融中介参与的情况下的供需对接问题。 二、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的挑战 互联网金融的交易成
5、本和信息处理机制与传统商业银行是完全不同的,它的交易成本更低,信息更容易获取。从长期来看,商业银行的所有业务都将面临互联网金融的挑战,二者之间是互斥的关系,但是互联网金 融对商业银行的替代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从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互联网金融主要是在三个方面对商业银行产生影响,即支付、小微信贷和中间业务。 (一)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替代效应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金融替代效应越来越明显,这主要表现在资产业务竞争加剧、中间业务收入受到挤压、客户严重流失等。从根本上讲,这一风险是因为互联网金融凭借其自身的平台优势,形成了对客户 “ 三流 ”信息的垄断,从而使得银行无法获取客户信息,也就无法根据
6、客户的需求变化来作出针对性的创新。长期以来,传统银行一直拥有资金成本 、信用成本、交易成本和政策红利这四个方面的绝对优势。而互联网金融采用的是虚拟的运作方式,不依赖于实体网点,这极大的节约了固定成本和人工成本。另外,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交易双发可以直接通过平台交换资金和个人信用等信息,而不需要通过金融中介,这就避免了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损耗和由此引起的失真;而在有了搜索引擎对信息进行处理后,人们可以很容易的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这便可以使交易的双方更加了解彼此,从而减小信用风险;除此在外,在网上进行交易会留下交易信息和交易痕迹,这些信息和痕迹将直接与个人的信用 状况挂钩,就相当
7、于银行金融业务中的担保和抵押,通过这些可以有效的规避交易双方的道德风险。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可以有效的避免信息不对称情况的出现和降低信用成本。最后,一旦这些新金融势力取得了金融牌照,具备了政策红利,那么就算他们没有吸收存款的权限,仅仅只凭借于第三方支付平台里的资金沉淀,就足可以实现他们资金成本上的优势。 (二)支付领域的挑战 支付是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在银行所有业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组织的出现,商业银行开始面临着被边缘化的风险。截止 2013 年 9 月,中国人民银行一共为 250 多家第三方支付组织颁发了第三方支付牌照,它们所涉及到的业务包括银行卡收单、互联
8、网支付和预付卡发信与受理。图 1为我们展示了从 2007年到 2013年我国互联网支付业务的规模变化。 图 1 2007-2013 年中国互联网支付业务规模 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网上支付本来应该是由商业银行来实现,现在却成了第三方支付组织的强项,而第三方支付组织又凭借其在支付领域的强大优势,迫使银行给予其更低的支付手续费。 (三)小微信贷领域的挑战 商业银行一般很少涉足小微信贷业务领域,但是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入,传统利差收入将进一步减小,小微信贷具有相对较高的收益,所以大力发展小微信贷必将是商业银行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互联网科技企业凭借其强大的技术优势和平台已经率先进入了小微
9、信贷领域,如果商业银行还不及时作出应对的话,留给他们的将是残羹冷炙。阿里小贷是我国互联网金融小微信贷的突出代表,截止 2013 年 5 月,阿里小贷服务的小微企业已经达到了 25万家,仅是 2013年第一季度发放的贷款就达到了 120亿之多,且其公司规模还在不断拓展。 另外,近年 来网络贷款 P2P逐渐兴起,它同样以普通工薪家庭和小微企业为服务对象。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 2013 年我国网络借贷市场规模达到 1100 亿元,网贷平台达到 800 家,这无疑是商业银行的又一挑战。 (四)中间业务领域的挑战 随着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逐渐开始把目光由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转向了中间业务
10、,因为中间业务不需要占用自有资金,风险较小,且能给银行带来丰厚的手续费收入。然而,即使在这一领域商业银行也不得安宁,商业银行在开展中间业务上具有网店分布广、信用度高的优势,但是这些优势如今 却正在被互联网金融所取代。 2013 年,支付宝和天弘基金共同推出了余额宝,它是一种货币市场基金,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其收益率甚至已经超过了银行定期存款的利率,而且还能像活期存款一样存取方便。余额宝的推出正是互联网金融参与基金代销业务的最好说明,而基金代销恰好是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中的重要一项。 三、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在合作中寻求共赢 互联网企业来势汹汹,银行不可小视,当然也不必
11、过于惊慌,既要把它看作是竞争对手,同时也可以把它当成合作伙伴,尝试与其建立合 作共赢的途径,互相利用彼此的优势,开发出更加符合消费者利益的金融产品,实现双方的互利互惠。一是要实现客户信息和资源上的共享,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在于网络支付和电子商务,他们拥有大量的交易信息和非常丰富的客户资源;而银行经过长期的经营,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相当稳固,与众多的大型企业和机构建立了十分密切的合作关系。双方完全可以借用对方的优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形成优势互补。二是银行可以利用互联网金融平台上的交易信息和数据,来实现自己客户资金和信息的匹配,这便可以有效降低银行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而产生的成本,从而有效控制风 险。三是
12、联合互联网企业共同打造小微企业在线融资平台,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银行面临传统利差收入不断缩小的尴尬局面,如何有效开发小微贷款领域则直接关系到银行业的未来,互联网企业已经率先涉足该领域,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果,银行应该尽快探索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合作,利用彼此优势打造在线融资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在线融资服务,从而扩大银行的客户群,增加收入来源。四是银行可以借鉴互联网金融的经营模式,将多个利益相关方绑定在一起,形成金融服务联盟,实现与客户的融合与联动。 (二)以客户为中心,重视客户体验,创新产品设 计,不断开拓新的业务领域 互联网企业的优势众多,越来越多的客户被吸引过来,银行要想在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竞
13、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以客户为中心,高度重视客户体验。一是要尽量简化银行业务的操作流程,重新制定银行卡和贷款业务的审批制度,从客户的角度出发,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简单易行的服务。二是通过建立客户体验指数,把事后、零散的客户体验转向事前、系统的客户体验。并有意识的引导客户从柜面交易向网银等电子渠道转移,以此来提高交易活跃度和客户体验。三是充分利用社交网络、门户网站等互联网平台开展网络营销,以更开 放的方式与客户对接,从而更及时更高效的为客户提供服务。四是要冲破银行现在的部门布局,充分整合银行各个部门的资源和信息,并结合互联网上的信息,对客户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将不同客户的投资偏好和消费习惯进行
14、归类,从而为客户量身打造所需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五是加强支付、小微信贷和中间业务三个领域的业务开展,时刻把客户的利益作为银行发展的动力,可效仿互联网金融建立自己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推出自己的互联网中间业务,如工行推出的“ 天天益 ” 正是参考了 “ 余额宝 ” 经营模式。 (三)树立 “ 科技兴行 ” 的理念,全面提升科技研 发和应用水平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是基于信息技术的进步,而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银行各项工作的开展同样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因此能否有效提升银行的科技研发能力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将直接影响到银行未来的命运。一方面银行要加大科技投入,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注重数据的积累
15、、挖掘和保护,构建银行数据服务体系并深度挖掘,不断创造并适应客户需求,在此基础上对市场进行细分并建立人性化的客户管理,力图将数据集中带来的技术优势转变成银行的竞争优势。通过技术手段来改造传统的业务经营理念,把 “ 技术先行 ” 的优势打 造成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使银行成为智慧的银行。另一方面要时时刻刻将信息安全保障放在首位,建立和完善金融信息的保密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以及更加人性化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对数据进行备份处理,制定安全标准,从检测到预警再到应急处理乃至最后的自我恢复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争取最大限度的降低系统风险,保障银行金融业务的安全稳定。 (四)加大技能培训,发掘和培养复合型人才 互
16、联网金融结合了网络和金融的双重特性,对人才的知识结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银行员工分工比较明确,一般只精通于某项特定的业务,即 纯计算机专业或者纯金融专业,很少有既了解银行业务的运作模式又有扎实计算机功底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银行在招聘时可偏重于具备这两方面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或有意识的对银行内部员工进行这两方面知识的复合培训,懂银行运作的管理人员可适当对其进行网络知识的培训,懂网络技术的专业人才要对其进行金融业务培训,并定期考核。力求为银行培养更多既懂银行管理又懂专业网络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以此来迎接充满挑战的互联网金融时代。 参考文献: 万立猛 .浅谈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J.商业流通, 2013( 8):22-27. 章连标,杨小渊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J.商业银行, 2013( 10): 31-33. 冯娟娟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 J.现代金融, 2013( 4): 14-16. 梁璋,沈凡 .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带来的挑战 J.互联网金融, 2013( 7): 47-51. 俞罡 .商业银行需高度关注并融入互联网金融发展 J.宁波经济, 2013( 6): 38-39. 作者简介:李万金( 1988-),男,汉,四川广元人,海南大 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