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日的企业文化模式与管理特点一、中国企业文化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前,受外国资本和封建官僚买办控制的企业中,劳动者处于被残酷剥削和压迫之下,他们没有自由,没有平等,有的只是愤怒和反抗。在旧中国,具有一定代理性的中国企业文化只有在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才存在,它是由老一代的民族企业家所倡导的。前面已经提到的由民生轮船公司的创始人卢作孚先生于年所倡导的“民生精神”就是一例。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主体,企业文化也如同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一样,经历了一番曲折的道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对企业文化建设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着严重的消极因素。所谓积极的一面是有利于体现企业的社会主义共性,形成注重国家利益的大集体观念和艰苦奋斗精神,如年代出现的“两参一改三结合”的“鞍钢宪法”和“三老四严”的“大庆精神”,就是这种观念和精神的代表。所谓消极的一面,是这种集权管理模式强化了“官本位”观念,管理活动行政化,职工群众的积极性未能充分发挥出来,民主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显得无力。特别是在极“左”思潮的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