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海门法治建设路径研究.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58442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海门法治建设路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海门法治建设路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海门法治建设路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海门法治建设路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海门法治建设路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海门法治建设路径研究 摘要:海门市领导班子决心坚定,始终把握鲜明的依法治市导向,多年来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建立健全执法运行与监督体制机制,及时有效化解行政争议,大力推进法制宣传教育。这一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困惑,如法制宣传不到位、针对性不强,司法干预、执法监督处境尴尬等。针对这一现状笔者的对策建议是:提升依法行政意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完善政府法制监督工作体制机制,锤炼一支业务精湛的执法队伍等。 下载 关键词:依法治国 海门法治 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 D67 文献标识码: B 党的十 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全面依法治国的决定,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

2、革的决定形成了姐妹篇,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需要深化改革。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法治学习时说过 “ 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正公开、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 依法治国落实到地方实践中,就是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和法治海门建设。多年来,海门市一直在依法治市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实施依法治市策略,推进海门法治建设中还存在一些理论跟实践的困惑。建设 法治政府不仅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施政理政新常态。 一、海门法治建设的主要成绩 2014 年以来,海门市认真贯彻落

3、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和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夯实基础、开拓创新,紧扣重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水平显著提升,法治政府建设再上台阶,为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海门市政府行政首长审理复议案件制度的构建与实践入选全省首批 “ 法治江苏建设优秀 实践案例 ” ,海门市被确认为全省首批率先完成法治政府建设阶段性工作目标市行政执法信息公开 公开老百姓关心的政府信息入选海门市首届十大法治事件,依法行政工作日益成为海门市的一张靓丽名片。 (一)领导班子决心坚定,始终把握鲜明的依法治市导向 海门市坚决贯彻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

4、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决策部署,紧扣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法制宣传、社会治理法治化等重点工作,着力推动法治思维成为执政理念、法治战略成为发展保障、法治环境成为城 市形象,取得了较好成效。 2015 年,海门市将加快建设法治城市作为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市委常委会坚持定期听取全市法治建设情况,对重大问题做出决策部署。市主要领导带头做到重要会议亲自出席、重要工作亲自拍板、重大问题亲自协调;其他市领导主动履职、协调配合,全力以赴抓好分管领域依法治市工作;市人大、政协主动发挥职能作用,每年组织开展法治建设专项视察和专题协商活动,并通过建议、决议、协商等方式,主动建言

5、献策;全市各部门也尽心尽力,把法治建设作为一项实事来抓,齐抓共管。同时,各级党委(党组)一定要始终认真坚持依法执政, 深入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不断地完善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严格执行党内各项法规制度,积极运用法律手段来保障、促进全市发展大局。 (二)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建立权力清单制度。 海门市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工作,研究出台海门市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方案,树立公布 “ 五张清单 ” 海门市市级行政许可事项目录清单、海门市市级行政权力事项目录清单、海门市核准投资项目目录清单、海门市市级行政事业性目录清单、海门市政府性基金项目目录清单和政府专项资金管理清单。研究制定海门市

6、市级行政 权力事项目录清单管理办法。出台海门市市级行政审批责任追求暂行办法,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提升行政审批效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全面开展刑侦审批中介服务项目清单审核工作。真正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三)健全依法决策体制,对行政决策进行严格的法律约束 海门市全面规范决策行为、明确决策程序、改善决策方式、健全决策机制、强化决策监督、扩大公众参与,不断提升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使得政府决策集中民智、反映民意、注重民情。一是落实重大 决策法制审核制度。每次重大决策都要经过合法性审查,没有合法性审查或审查不合法,不能进入到决策程序中。海

7、门市出台了海门市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新机制改革方案,设立 1060 万元专项资金,购买四大类、 27 项公共法律服务,为市政府领导和 23个部门 12个区镇 “ 一把手 ” 配备了 “ 一对一 ”的法律顾问。二是严格落实行政责任追究制度。一方面加强对行政首长的责任追究,自上而下促动树立依法行政理念。严格落实海门市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文件要求,加强对政府部门行政首长的监督,建立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政府。另一方面加强对一 线审批工作人员的责任追究,自下而上促动树立 “ 审批窗前人人平等 ” 的理念。三是扩大公众参与度。切实加大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行政决策的听证力度,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8、认真组织分析论证,及时向群众做出回应,争取群众理解和支持。 (四)强化社会治理法治化,畅通纠纷化解渠道 围绕群众诉求,畅通纠纷化解渠道,强化社会治理法制化,把社会治理纳入法制轨道,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利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强化依法调解,围绕专业化、法治化、社会化要求,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创出了一条符 合海门实际、具有特色、富有成效的社会矛盾钝化、解决之路。 围绕专业化,在相关区域与行业不断探索建立专门调解组织、专业调处机制及专职调解队伍,有效构筑起 “ 一综多专 ” 的大调解新格局。围绕法治化,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的法治化运行机制,探索法律援助、调解、仲裁、行政复

9、议、司法救济等工作的流程化、规范化,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大力推动律师、法官等专业人士参与调解、协助调解,宣传法律法规,积极引导矛盾纠纷当事人依法理性维权。围绕社会化,建立了由 25 名专家顾问组成的调解顾问团和 160 余名各界人士组成的群众工作团, 建立了村(居)调解协会,组建了 1.2 万名调解志愿者队伍,促使矛盾及时化解。 二、海门法治建设中的困惑 总体而言,海门法治建设成效显著,海门模式亮点纷呈。调研发现,海门在推进法治建设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的现象仍然存在。 在思想认识层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 信权不信法、信人不信

10、法、信钱不信法 ” 的错误思想倾向依然存在。在执法司法方面,社会各方面对执法司法活动的人情干预时有发生,执法司法人员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社会事务 的水平和能力还有待于提高,执法司法公信力还有待增强,违法成本相对偏低、守法成本相对偏高,法治权威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普法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不强 目前,海门市普法工作的重点在领导干部、公务员和青少年,对农民和农民工以及企事业单位的普法工作不够到位。尤其是对青少年、流动人口等重点群体的教育成效有待进一步增强。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普法虽然有计划,但方法、措施变化不大,形式还不够丰富,存在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学习相同法律知识,没有针对性的现象。 (三)

11、案件关联方利用社会舆论对 司法进行干预 据海门公检法系统同志介绍,目前案件关联方利用社会舆论对司法进行干预的现象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利用网络制造舆论试图干预司法。部分案件当事人及家属曾试图利用论坛、微博等网络媒体制造舆论对案件处理施加影响。相关人员在有关网络上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试图制造舆论干预案件处理。二是利用上访或威胁上访等手段试图干预司法。个别人存在 “ 信访不信法 ” 的观念,在诉求没有获得满足时便威胁上访或直接上访,以向司法机关施加压力。三是对办案人员进行攻击、威胁试图影响司法。公诉人指控犯罪是一项直接面对被告人的 工作,出庭公诉时与被告人面对面交锋,案件办理结果与被告人切身利

12、益息息相关,容易引起一些犯罪分子及其家属的记恨和报复,有在审查起诉、出庭公诉等工作中受到恐吓、谩骂、攻击的情况。 (四)执法监督工作处境尴尬 据海门执法监督科工作人员介绍,执法监督工作是党委政法委领导政法工作的重要平台,最主要的职责是领导政法部门最大程度实现司法的公平、公正,但是近年来,执法监督工作却仅仅停留在一年一度的执法检查、信访案件转办以及一些形式重于实效的队伍建设活动上。稍能有所见效的个案协调,也因为担心涉嫌妨碍司法公 正而处于两难境地。面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司法不公、司法腐败等问题,党委政法委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五)社会公共治理发展活力不足。 我市社会治理工作的管理色彩还比较浓

13、厚,特别是各类社会组织的数量和质量与全省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且整体结构不合理,一些行业协会、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社区和公益性民间组织规模小,数量少,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部分社会团体自身职能定位不准,造成政社不分,活力不足,发挥作用不明显。 三、海门法治建设路径探索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 : “ 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严格执法责任,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 ” ,这为推进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提供了重要遵循,为建设 “ 富强美高 ” 新海门提供法治保障。 (一)提升依法行政意识,规范依法行政行为

14、。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要健全上及市政府领导干部、下涉基层一线执法人员的学法培训制度,以法律法规的学习促动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的强化、政府部门政策法规掌握的明晰以及执法人员执法行为的规范。要完善政府的决策机制,确 保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提高决策质量,全面落实决策的评估和跟踪监督制度。加强对执法责任制度及责任追究制度的修订完善,从定岗定责出发,辅以追责监督,确保行政行为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要结合海门市正在开展的全国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试点、江苏省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试点及江苏省重大行政决策规范化管理试点工作,大力促进海门市的依法行政工作纵深推进。要

15、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进责权法治化。要切实 发挥好行政审批局的载体作用,根据国务院和省市的决策部署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三)锤炼一支业务精湛的执法队伍。 大力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队伍的锤炼。要从思想上、知识上、业务上、职业道德上等多个层面加大对依法行政岗位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依法行政工作意识,健全依法行政知识架构,熟悉依法行政业务,强化依法行政职业道德,同时要加强风险警示教育,增加违法违规成本,构建依法行政工作人员不敢违法、不能违法、不想违法的牢固思想政治防线。 (四)健全完善政府 法制监督

16、工作体制机制。 落实重大决策法制审核制度,通过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作用、政府法制机构内部审核等健全完善行政决策程序,提前防范决策风险。加强与市法院、市检察院和监察局沟通协调,联合开展执法监督工作,确保监督成效。健全 “ 两法衔接 ” 工作机制,推动行政执法和刑事执法工作相衔接,充分发挥行政执法和刑事执法的互补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整合执法力量,强化法律监督,形成打击合力,实现依法行政,公正执法,保障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继续开展每月行政执法案卷抽审活动,通过案卷抽审敦促行政执法机关规范执 法行为,严格执法程序,依法公正执法。创新旁站式执法监督方式,加强对行政执法机关的工作指导,及时指

17、正执法中发现的问题与疏漏,减少因实体和程序问题而引发的行政纠纷。切实加大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行政决策的听证力度,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认真组织分析论证,及时向群众作出回应,争取群众理解和支持。大力开展行政执法信息公开,便于公众查询以加大行政违法成本,增强政府行政管理的威慑力。依法公正办理群众举报投诉事项,客观公正调查涉案事宜,及时向举报人反馈处理结果。深化开展规范性文件管理工作,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法制审核、备案 登记、效果评估及定期清理,确保政策措施的正确、全面、有效落实。 (五)严格落实行政责任追究制度。 加强责任追究,确保权力在制度的笼子里充分履行。一方面加强对行政首长的责任追究,自上而

18、下促动树立依法行政理念。严格落实海门市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文件要求,加强对政府部门行政首长的监督,促使其恪尽职守、依法行政,确保政令畅通,提高行政效能,防止和减少行政过错,建立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政府。另一方面加强对一线审批工作人员的责任追究,自下而上促动树立 “ 审批窗前人人平等 ” 的理念。贯彻实施海门 市市级行政审批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提升行政审批效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海门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组,海门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2014 依法行政工作回顾 EB/11- 24-35.海门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组,海门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 2015 依法行政工作回顾 EB/15- 30-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N.人民日报 .2014- 10- 29( 01) . 黄学贤 .法治政府的内在特征及其实现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解读 J.江苏社会科学, 2015( 1): 1- 8. 马怀德 .法治政府建设:挑战与任务 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4( 5):21- 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