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与探索.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58501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卫生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与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公共卫生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与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公共卫生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与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公共卫生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与探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公共卫生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与探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公共卫生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与探索 摘要:课程体系是整个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与关键组成部分,但传统公共卫生学科本科课程体系愈发表现出知识结构单一、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不足、现场处置能力偏低等问题。本文以武汉大学公共卫生本科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为例,梳理总结了该课程体系 “ 三精简、三强化 ” 的改革理念、改革过程与改革特色,为兄弟院校的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提供了参照与借鉴。 下载 关键词:公共卫生 本科教育 课程体系 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自 20 世纪 50 年代初至今,我国公共卫生本科教育基本上是沿 袭 “ 前苏联模式 ” 培养人才,公共卫生教育拘泥于 “ 医

2、学教育 ” 之中,由医学院校独立承担人才培养职能,公共卫生学科课程体系主要由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以及 “ 五大卫生 ” 专业课等构成。这种课程体系为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和改革开放初期培养大批预防医学(卫生学)专业技术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诸多国内、国际新型复杂性公共卫生问题日益突出,以及新型公共卫生岗位的需要,传统公共卫生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相应的课程体系愈发表现出局限性与不适应性,如国际化视野不足、知识结构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不足、现场处置能力偏低等 1-10。 作为整个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与关键组成部分,课程体系直接为人才培养目标及能力要求服务,是解决如何将素质能力要求中的

3、众多知识素养转化为日常系统性学习过程的问题。武汉大学一直致力于公共卫生本科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既注重人才培养理念的顶天立地和与时俱进,又强调人才培养各环节的探索与创新,特别是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基于此,本文将主要介绍武汉大学公共卫生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为我国公共卫生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完善提供探索性 ?验。 1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理念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本科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主要贯彻了“ 精简简单重复、强化通识博雅、精简课堂学分、强化社会实践,精简课堂教学、强化自主学习 ”4 -5, 10-12的理念。 1.1 精简简单重复以强化通识博雅 传统公共卫生

4、课程体系按照教育模式、培养目标大一统要求,科目设置较为集中于医学课程与纯粹公共卫生科目,所培养的人才知识结构单一。毕业生可以很好地完成常规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但难以胜任与日俱增的公共卫生新职业岗位的要求。特别是为因应多元的健康决定因素,公共卫生教育要涵盖多 方面的核心知识课程,及提供跨领域课程。因此,武汉大学公共卫生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个理念就是将通识必修课程压缩,专业基础课程调整优化,加大专业课程与选修课程比重。 1.2 精简课堂学分以强化社会实践 传统公共卫生本科课程体系始终围绕 “ 医学 ” 平台,习惯将诸多复杂的公共卫生问题简单化为一般医学技术问题,不善于从大的社会系统或全球视角把握已经高

5、度社会化了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所培养的人才思维视野不开阔、社会实践意识不强,亟须强化社会实践环节。因此,武汉大学公共卫生本科课程体系改革强调精简并适当压缩课程学 分,强化社会实践,不仅实践教学学分增加、比重增大,而且实践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1.3 精简课堂教学以强化自主学习 随着全球化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共卫生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单一学科知识结构很难应对突发、重大、复杂的公共卫生实践,需要具有跨学科知识结构与多元能力的人才支撑。因此,为适应个性化教育发展趋势,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特点,开展更加自主化的学习。在这种背景下,武汉大学公共卫生本科课程体系改革致力于精简课堂教学、强化自主学习

6、,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与平台,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 与能力结构进行选择性学习、开展针对性培养。这种自主学习的强化,主要通过增加选修课程科目、加大选修课程学分比重、设计多样化的选修课程结构、让学生自主选择研读时间等方式实现。 2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本科课程体系改革历程 武汉大学原公共卫生学院 2003年招收首届预防医学本科专业学生, 2006年制订了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10年对 2006 年版进行了修改,形成了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10 年版, 2013 年对 2010 年版再次进行修 订,形成了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

7、(五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13 年版。最新版本明确了公共卫生本科专业学制为 5年,毕业生必须修满 180学分,其中通识课程 73.5 学分、专业课程 90 学分、任意选修课程 16.5 学分。 通识课程模块分为校订通识必修课程与院订通识选修课程,通识选修课程又区分为交流与写作类、数学与推理类、人文与社会类、自然与工程类、艺术与欣赏类、中国与全球类、研究与领导类共七类课程子模块,其中交流与写作类设置文献检索表达与沟通等课程、数学与推理类设置高等数学常用统计软件 等课程、人文与社会类设置社会心理学卫生经济学等课程、自然与工程类设置基础化学生物化学等课程、艺术与欣赏类设置艺术鉴赏视觉艺术与设计

8、等课程、中国与全球类设置全球健康概论全球妇幼保健老龄化与全球健康等课程、研究与领导类设置公共关系学管理学原理等课程。 专业课程模块分为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教学三个部分,其中专业必修课程设置人体结构学生理学病理学卫生统计学临床诊断学传染病学流行病学卫生事业管理卫生毒理学职业卫生与 职业医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健康教育学等科目;专业选修课程设置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人体寄生虫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临床医学概论皮肤病与性病学社会医学公共卫生法律与监督学儿童少年卫生学等科目。任意选修课程模块包括专业补充与跨院(系)、跨专业选修课程,专业补充课程。 3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特

9、色 3.1 压缩医学类课程,增加通识课程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课程体系改革举措之一,是对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类课程进行整合压缩优化。 其学分比例分别由原来的 36%和 16%调整至 29%和11%,同时增加通识课程学分要求,其学分从 2006 年版中的 47 增加到 2013年版中的 73.5;减少并调整专业基础课, 2006年版本中共设计了 24门专业基础课,到 2013 年版本中仅保留了人体结构学生理学机能学实验和病理学 4 门专业必修课程,同时将基础化学生物化学等课程调至通识选修模块;增加了社会医疗保险学表达与沟通老龄化与全球健康等课程。从学分分布来看,通识教育课程从 2006 年培养方案中的

10、 47 学分(占总学分 19.9%),增加到 2013 年培养方案中的 73.5(占总学分 40.83%),增加了 26.5 个学分。 同时,通识模块课程教学内容得到强化。交流与写作类(至少 5 学分)、数学与推理类(至少 8.5 学分)、人文与社会类(至少 6.5 学分)、自然与工程类(至少 12.5 学分)、艺术与欣赏类(至少 2 学分)、中国与全球类(至少 9 学分)、研究与领导类(至少 4 学分)七个模块成为通识选修课程内容,增加全球变化与环境导论全球健康学概论全球妇幼保健等通识博识类课程。 3.2 弱化课堂课程教学,强化社会实践教学 2006年版方案中,毕业生应取得 176学分,其中

11、集中实践教学为 20学分,占总学分 11.4%,主要实践教学形式包括生产劳动、内外科见习、预防医学现场及专题实习、或设计,共安排毕业实习 32周,其中 16周临床医学实习、8 周疾病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局等卫生事业单位实习以及 8 周专题实习。 2010年版方案中,实践教学学分为 25个,占总学分 14.2%,包括集中 ?践教学、设计和创新教育实践活动。具体而言,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设计)必修学分为 22 个,占总学分 12.5 %,实验课程、临床见习、预防现场及专题实习、等是主 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此外,还包括创新教育实践活动专业必修实践课 3学分,并且规定了可以获得这类学分的实践活动:一是

12、参加高质量学术报告会 10 次以上,并在教师指导下写出书面总结文字材料者;二是递交暑期社会实践申报书、大学生创新性实践申报书,经学院审核通过者。 2013 年版方案中,实践教学学分为 28.5,占总学分 15.8%,包括创新教育实践、生产劳动、临床实习、预防医学现场与专题实习、社会调查综合实践、实验室安全与仪器操作规范、设计等形式。 3.3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强化选修课程。现行 课程体系将原来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中的基础化学( B)基础化学实验( B)有机化学( C)有机化学实验( C)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调整到通识选修课程;将专业必修课程中的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人体寄生虫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机能

13、学实验(二)临床医学皮肤病与性病学调整至专业选修课程。 提高选修课程学分。 2006年版方案中,选修课程学分不少于 20,其中通识教育选修学分不少于 12。 2010 年版方案中,选修课程学分不少于 63,包括通识课程选修 12学分、专业基础课程选修 和专业课程选修 51学分。 2013年版方案中,选修课程有 95 学分,占总学分的 52.8%;其中,包括通识选修课程 47.5 学分,占通识教育学分的 64.6%;专业选修课程 31 学分,占专业教育学分的 34.4%;任意选修课程 16.5 学分,占总学分 9.17%。 选修课程结构多样化。在通识教育选修与专业选修的基础上,现行课程体系增加了

14、跨院(系)、跨专业选修课程,此课程模块是作为专业补充或个人兴趣爱好而由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鼓励学生跨院(系)、跨专业选修课程,学院(系)对学生的选课给予指导。 4 公共卫生 本科课程体系建设的启示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探索,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满足多元化学习动机,完善知识结构以符合公共卫生多学科知识需求,养成全球健康视野以应对公共卫生的全球健康发展趋势,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已有郑州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兄弟院校及机构 50 余人次来院考察交流,受邀到昆山杜克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昌大学、兰州大学等进行经验交流推广,美国夏威夷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参照武汉大学公共卫生本科课程体系进行

15、了课程改革探索。这些实践与探索对国内公共卫生本科课程体系建设有着启发意义。 4.1 凸显全球健康视野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面临新的历史任务,特别是随着艾滋病、 SARS、禽流感、埃博拉等传染性疾病的蔓延,疾病无国界已成为广泛的共识,诸多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需要跨国界、跨学科、跨行业的联合行动和各种力量的汇聚加以解决。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传染性疾病,还是与生活方式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抑或是因自然和人为因素导致的重大突发性事件引起的健康问题,既是影响当前国家战略的重大问题,也是全球健康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因此,公共卫生学 科课程体系的改革应超

16、越传统医学技术范畴,课程模块设计中减少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知识模块,增加全球类课程模块,强调全球健康视野,学习解决全球性重大健康问题,符合应对全球健康的国家战略需求。 4.2 构建跨学科知识体系 美国发现超过三分之二的真正死因与生活形态有关,且医疗卫生对人们的健康贡献非常小。如今,影响健康的因素不仅是生理或基因遗传等生物因素,还包括生存环境、行为模式、社会资本等社会文化因素,且所有影响因素之间相互关联,应对各种新型公共卫生问题,需要多学科理论方法和多部门合作。为应对健康决 定的多因素,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科本科课程强调社会行为科学课程、通识课程及着重跨部门合作,就是希望所培育的公共卫生实务工作者,

17、能了解多层面的健康决定因素,并且在面对健康问题时,可以提出面向不同健康决定因素的解决方案。因此,建议国内公共卫生学科的课程体系改革应重视学生的跨领域课程设置与学习,通过构建跨学科知识体系,如法律和公共卫生、传播与公共卫生、经济与公共卫生等,应对日益严重的非生理或基因遗传因素导致的健康不平等现象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4.3 完善社会实践环节 公共卫生属于实践性极强的一门应用 型学科,但当前国内公共卫生所培养的人才解决实际公共卫生问题的能力不强,面对公共卫生现场复杂的问题,缺乏 “ 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获取、处理和交流有关信息的能力 ”“ 执行、实施和评价卫生政策及卫生项目的能力

18、 ” ,以及“ 与政府、媒体、公众有效沟通表达、组织协调和政策开发的能力 ” 。因此,重视实务与社会实践的公共卫生学科课程体系改革是武汉大学公共卫生教育不可或缺的核心与特色。建议未来国内公共卫生教育应提倡重视实务的公共卫生课程体系,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不断完善社会实践教学环节。 参考文献: 袁利,王家骥,肖德生等 .我国预防医学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 10): 44- 45, 121. 毛宗福,宇传华,毕勇毅等 .综合性大学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J.武汉大学教育研究, 2012( 2): 67- 69. 邹宇量,徐勇,毛宗福等 .与地

19、方政府合作建设公共卫生综合实践基地模式探讨 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3( 4): 501- 503. 宇传华,毛宗福,肖海燕等 .新医改形势下对公共卫生教育的思考 J.西北医学教育, 2012, 20( 1): 23- 25. 毛宗福,毕勇毅,陈华等 .国际化 -复合型公共卫生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3, 17( 6): 542- 544. 肖海燕,何启强,陈年芳等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新型公共卫生人才的实践探索 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3, 30( 3): 165- 167. 靳光付,马红霞,胡志斌等 .预防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教育改革探讨 J.南京医科

20、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5): 377- 379. 陈国元,杨克敌,刘烈刚等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改革三种实验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32): 231- 233. ?w 莉,李晓松,朱昌蕙等 .反思与重构预防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J.现代预防医学, 2010, 37( 19): 3678- 3679. 肖海燕,李菲菲,向浩,等 .我国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 2014( 2): 43- 45. 陈华,马露,宇传华等 .保障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改革可持续的体会 J.西北医学教育, 2014( 4): 668-670, 703. 肖模银,王全,王培刚等 .以开放纳新的态度推动高校办学国际化 J.武汉大学教育研究, 2012( 1): 1- 4. 吴文琪,陈紫郎,陈为坚,等 .新世纪美国公共卫生教育改革之经验与启示 J.台湾卫志, 2010, 29( 6): 477- 486. Mokdad AH, Marks JS, Stroup DF, Gerberding JL. Actual causes of death in the United States, 2000.JAMA 2004; 291: 1238- 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