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司治理中的股东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摘要:本文对公司治理中的股东权益保护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下载 关键词:股东权益保护机制 1 股东权利的定义 股东,是对公司进行投资,从而拥有公司权利的利益主体。股东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各种类型的法人实体。新公司法第 4 条规定股东权利为, “ 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 ” 。宁向东在公司治理理论一书中对股东权利作了知情权、提案权、表决权、收益权、诉讼权,这五个方面的归纳。 2 股东权益被侵害类型 企业发展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直至发展到今天所呈现的繁荣景象。其中不断暴露出的有关公司治理问题和股东权益侵害问题层出不穷。按照权
2、益侵害主体的不同,我们可以将股东权 益侵害问题分为三类讨论。 2.1 大股东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侵害 2.1.1 股权集中下中小股东失去表决权和提案权 股东大会一般每年举行一次,大会上一般讨论公司的经营方针,投资计划,听取公司年度审议报告。但是作为中小股东分散在全国各地,再加上人数众多,并不能都参加股东大会。有些分散的中小股东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召开股东大会,在公司的一些重要决议上,一部分中小股东就没有提案权的表决权。 2.1.2 股权集中下中小股东失去收益权和诉讼权 上市公司大股东利用其控制权大肆侵害中小股东的现象屡 禁不止。主要表现在关联交易、违规担保、虚假出资、挪用公司资金等情况。 通过这些交
3、易手段,大股东大肆掠夺公司的利益,使中小股东权益受损。中国的证券法律制度中,保护中小股东方面的法律还不完善,权益被侵害的广大中小股东大多数保持沉默,鲜有通过法律途径提出诉讼的。 2.2 小股东对其他股东的侵害 公司治理模型下,中小股东也可以通过一些违规操作手段侵害其他出资人的利益。我们把中小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这种侵害行为称之为剥夺型公司治理问题。 当一个企业原来的投资不足以支持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在 追加投资的过程中主要有三种融资方式:内源性融资、股权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都意味着有新的投资者进入,一部分投资者可能会放弃一定的决策权或控制权。这时出现的有控制权的股东剥夺没有控制权股
4、东的情况称之为剥夺型公司治理问题。 2.3 由委托 -代理引起的股东权益侵害 2.3.1 委托 -代理理论 该理论认为投资者仅具有有限理性,同时市场信息是不完全的,并且信息的分布在不同的投资个体之间是严重不对称的。 2.3.2 委托 -代理对广大股东权益的侵害 在企业的运营中,投资 者所追求的是他投资的收益最大化,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而职业经理所追求的则是自己当前利益以及未来收益的最大化。董事会和最高经营者不愿意按照投资者的意愿来经营公司,中层管理者和普通员工不按照最高管理者所期望的目标努力。或者,管理者通过给自己定高薪、将自身亲属安排在公司管理层或运营一些低效性、浪费性的工程项目来追求自身私利
5、。极大地损害了股东的利益。 3 股东权益的保护 3.1 大股东控制结构 大股东通过在公司股东大会中的投票权优势控制了股东大会,使公司的最高权力机关受制于大股东,进而在董事会中占 据了大部分席位,使公司的经营决策屈从大股东的意志,在法律监管不严格的情况下,控股股东利用自身的表决权优势在筹资、投资、经营、利润分配等环节将公司利益据为己有,从而损害中小股东及公司其他参与主体的利益。对于中小股东的保护可以从公司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入手。 3.1.1 内部治理 从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角度看,完善的公司内部治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大股东 (包括控股股东 )对中小股东的侵害。 股权结构改革:稳妥地缩小国有股权的
6、比例。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持有的多为非流通股,而广大中小股东持有的多为流通股,由于这种 非流通股占主导地位的股权结构,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掌握在非流通股股东手中,这种局面直接导致我国的大股东无法从我国的股市市场中获得任何的好处,也不会获得外界的损失,这样的结果就会使得我国的股东之间会获得不同的利益冲突,相应地他们在经营决策中的利益判断标准也不同。积极推进银行持股。其作用在于,可以使银行与企业形成牢固的资本纽带,这就促使银行股东加强对公司经营管理的监督动机,由于银行股东有足够的能力去实施对公司的监控,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 “ 内部人控制 ” 。 保障董事会独立发挥功能:董事会是股份公司的核心领导层
7、,董事 会对公司大政方针进行决策,对公司经营过程进行监督。要使董事会能够真正代表不同类别的股东独立地行使公司治理职能,关键措施之一就是强化独立董事的职能。完善独立董事的业绩评价机制。 3.1.2 外部治理 完善有关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法律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企业董事责任制,完善企业的机制,全面实行法律赔偿责任制,我们要逐渐的鼓励企业的股东实行法律的保护机制,我们要全面的维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利。 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监管。信息经济学认为,造成市场偏离完全竞争均衡,导致价格扭曲和市场失灵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信息的不对称性,即不同的市场主体对信息的掌握程度不同,在这种信息了解程
8、度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市场机制的作用就不能全部发挥,而市场主体之间为了在竞争中占优势而不择手段的寻求信息又会进一步降低市场效率,产生腐败行为。 3.2 小股东控股保护机制 3.2.1 强调所有权结构 所有权结构的不透明性使投资者很难判断公司的投资价值,实际的控股股东可以回避必要的信息披露,做出不利于其他股东的交易。我国对上市公司所有权结构变动方面并没有做出强制性的要求。这就把金字塔结构和交叉持股结构 置于更加隐蔽的环境下。 3.2.2 增强信息透明度 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司治理状况各财务会计数据。一个强有力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对公司进行市场监督的典型特征,是股东具有行使表决权能力的关键。信息披露
9、有助于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信息的高度透明,消除内外部人士的信息不对称,促进公司治理的改善。 3.2.3 建立声誉机制 在信息透明的情况下,还应调动社会多方面的力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声誉机制,让声誉在个人和公司追求盈利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3.3 代理问题解决机制 股权结构的核心问题是代理 问题。在管理活动中各种腐败丑闻被揭露后,股东们不会坐以待毙,坐等管理人员挥霍他们投入的资金。股东们想出各种方法来有效的约束和激励职业经理人。美国在这方面经过 10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体系,被学术界成为 “ 五道防线 ” 。 3.3.1 经理报酬 针对经理人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美国的股东通过设计经理
10、的薪酬,把经理个人利益与股东的利益挂钩。这样在经营活动中经理会考虑到股东的利益,为公司创造财富。为了防止经理们通过短期行为在配置资源中占利,损害公司的长远发展,又结合了种种长期激励性报酬。 3.3.2 董事会制度 董事会是股份公司的核心领导层,美国公司的董事会是股东们推选出能够代表自己的、有能力的、值得信赖的少数代表组成的一个小机构来管理公司。 3.3.3 股东行使表决权 董事会毕竟是受托机构,而不是公司所有者,当有不尽职的情况发生时,股东在股东大会上行使表决权要求更换或者投票改选董事会,这是美国公司治理体系中的第三道防线。但是在股权极度分散的公司,小股东众多,就会出现搭便车的现象。大家都不愿意出头,依附于别人的意见。也有大股东一手遮天的现象。这都会导致正确意见不被接受,股东权益受 损会在市场上抛售股票,当抛售股票的数量巨大时会引起股价大跌,继而会引发购并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