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 A 文章编号: 1009-4202( 2012) 04-000-02 下载 摘要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在 1998年 1月 1日颁布的,该制度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事业单位会计规范体系,对提高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的整体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缺陷越来越明显迫切需要新的会计制度来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行为。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会计制度会计核算权责发生制 目
2、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事业单 位的收入和支出总额在逐年增加,在这种形势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结合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环境,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使其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 不同事业单位会计在会计科目和核算内容的设计上都有所不同 ,从而导致事业单位各部门之间的预算表报口径不一致,出现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差、可理解性不强等问题。随着各个地区文化、体育、教育等事业的发展,事 业单位之间的经济往来越来越密切,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数量有限 ,不能从
3、整体上反映事业单位的全部经济业务。 (二)会计计量基础存在的问题 我国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上一直采用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就是对于收入和费用按照收付日期确定其归属期。将收入确认为收到款项的期间,将费用确认为支付款项的期间,而不论其是否归属本期。 1、反映的会计信息不符合配比原则。采用收付实现制虽然能使事业单位的现金流量得到客观反映,但是它不符合会计收支的配比原则。事业单位在某一年度取得的收入可能是以前年度应收而未 收到的款项,本年度所发生的支出也可能是未来年度将实际分摊的费用,这样就会导致事业单位存在因跨年度收支而出现本年度收支结余不实的情况。 2、不能准确反映事业单位的结余。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
4、会计核算时,事业单位的结余就是当年实际取得的收入与支出的费用之间的差额。这样可能产生以下两个方面的误区:一是虽然从账面上看反映的事业结余比较多,但实际上该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很差,因为大量的预算被安排在由于资金短缺等原因而暂时未能支出的项目上;二是一些事业单位为实现当年的收支平衡,人为地将下期的收入或支出列入本期,也可能将本期的收入 或支出列入下期,从而使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3、不能准确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负债。在收付实现制下 ,凡属本期收到现金的收入,都作为本期收入;凡属本期支付现金的支出,都作为本期费用,在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会对发生的应收未收、应付未付等项目不予反映 ,使得单位的资产和负债的
5、账面价值不真实。另外 ,一些存在营利性附属单位的事业单位 ,这些附属单位一般会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 ,而事业单位则采用收付实现制。这两种会计核算所反映出来的资产和负债将很难在会计资料中一致。 (三)会计核算实务存在的问题 1、固 定资产的核算问题。按照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并不能得到真实的反映。该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只核算账面价值不计提折旧,通过提取基金来进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修理和维护。因此,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只反映固定资产的原值,对资产总量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磨损等导致的资产贬值不予确认,容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同时,事业单位将购入的固定资产的全部费用
6、列入当期支出,不符合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会计原则。 2、无形资产的核算问题。首先,事业单位往往会忽略对本单位无形资产的入账问题,即使有少数 单位对其入账,也仍然存在着核算方法不健全的问题,很难对无形资产进行准确的计量;其次,事业单位对现有的无形资产没有足够的价值观念,从而导致无形资产的闲置;再次,事业单位对于一些新的科研成果,既不将其转化为生产力,又没有及时的向社会投资取得投资收益,造成了对无形资产的浪费。 (四)会计报表披露存在的问题 1、不能准确反映事业单位收支情况。事业单位会计的财务报告中,只反映了各项收支业务的实际发生数,而没有反映实际发生数与预算数之间的差异,不利于信息使用者
7、了解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同时 ,收支类 项目在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中同时反映 ,形成报表项目重复列示。另外,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 ,预算外资金形成的支出应当在收支表中单独列示,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将支出划分为预算内和预算外列示,从而很难确定事业单位的净支出。 2、不能准确反映固定资产净值。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类中的固定资产和净资产类中的固定基金均反映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并且一般情况下是按照相等金额列示的。但由于受到科技进步,生产力水平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固定资产本身会发生贬值,使其历史成本高于实际成本,同时固定资产的重置成本也将会降低,从而使 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得不到准确计量,不
8、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事业单位的实际资产和净资产情况,无法合理估计事业单位资产的使用潜力 ,也不利于同类资产之间的横向比较。 (五)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我们开展反腐运动,规范市场行为,但这种制度只有在与当事人的意识形态相吻合时才能产生理想的效果。 二、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的对策与建议 (一) 健全和完善国家的会计报告体系 为更好的开展事业单位的会计活动,我们应该建立完整的会计报告体系。事业单位财务报 告是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主要承担者。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会计报告体系主要反映本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 ,不能具体反映其资金的收支结余情况,因此 ,财务报告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不完善。
9、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体系应当参照企业的财务报表体系,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三个部分。会计报表应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及基金余额变动表、现金流量表和其他附表。其中资产负债表用来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负债状况;收入、支出表及基金余额变动表用来反映事业单位的实际收支状况;现金流量表用来反映事业单位在经营过程中现金流入、流出的全貌。 (二)转变会计核算基础 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基础由收付实现制改为权责发生制,一方面,不仅与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和客观性原则相符合,还能使单位的业务收支及结余情况等得到如实的反映。收付实现制下的会计核算是以资金的实际收付为依据的,因此它所反映的会计信息仅仅是
10、资金的流动情况,并不能够全面反映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真实客观性 ,采用权责发生制计量不仅能够准确地反映本单位收入和支出的运动情况,同时对资金的预算能够进行合理的安排。另一方面,权责发生制能正确核算成本,有效计算利润,提高事业单位的经营效益。因 此,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应逐步实现向权责发生制的过渡。 (三)正确反映资产类要素的价值 首先,事业单位应该在会计报表中正确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按照企业会计中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同时取消 “ 固定基金 ” 科目,设置 “ 累计折旧 ” 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账户,在资产负债表中增设 “ 固定资产原值 ” 、 “ 累计折旧 ” 和 “
11、固定资产净值 ” 项目,采用适当的折旧方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以正确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其次,事业单位要对各种无形资产进行合理的计价和摊销,保证无形资产的价值得到充分利用和补偿 ,使其为单位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完善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 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完善 ,对增强会计资料的有效性和核算口径的一致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的单位 ,应使其领导尽快完成思想意识上的转变 ,调动财政部门的积极性 ,并尽快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相关规定 ,使事业单位的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得到统一处理。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对于我们在新形势下加强预算管理,适应国库管理制度的发展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形势下,我们应当正确估计事业单位会计的发展趋势, 积极探索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新思路,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在经济发展中的服务作用,使其更好地满足国家宏观管理和经济决策的需要。 参考文献: 王家丽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缺陷及其改进 .经济师 .2009(4). 董炳为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及其改进措施 .财会研究 .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