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62110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粤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南粤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南粤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南粤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 :广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政策和财力方面的大力支持 ,经济结构比较合理 ,劳动力培训和劳动力转移比较快的优势 ,但仍然存在外围环境严峻、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建设人才匮乏、机制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 ,新农村建设依然面临很多挑战。 下载 关键词 :新农村 农民 机制 人才 一、广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独特优势 在改革开放的前 20多年中 ,广东省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 ,在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和宝贵的经验 ,成为全国的示范省市之一 ,广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 “ 天时、地利、人和 ” 等方面因素的优势 : (一 )公

2、共财政逐步向农村延伸 近几年 ,广东公共财政逐步向农村延伸明显。一是在全国率先实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二是省安排财政性资金用于解决农村居民的 “ 一保五难 ” 问题 (一保 :“ 最低生活保障 ”,“ 五难 ”: 住房难、行路难、读书难、饮水难、看病难 ”) 。三是积极推进户籍制 度改革。四是探索社会保障制度向农村延伸 ,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率先探索建立了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开展了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试点 ,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 (二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广东位于南海之滨 ,自然资源丰富 ,气候温度适宜 ,灌溉水系发达 ,农业基础条件较好。 2008年 ,广东省全年粮食

3、总产量 1266万吨 ,全年肉猪出栏 3375万头 ,全年肉类总产量 408 万吨。全年水产品产量比去年增长 3.5%,其中海洋和淡水捕捞将与去年持平 ,海水养殖比去年增长 6%左右 ,淡水养殖比去年增长 4%以上。农村 经济打破传统农业 “ 一业独大 ” 的局面 ,呈现大田作物、新兴农业、特色农业 “ 多业并举 ” 的喜人局面。 (三 )农村劳动力转移明显加快 2008 年前三季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持续增加 ,到 9 月底 ,全省将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 38万人 ,转移就业 73万人 ,分别完成今年年度任务的 108%和 91.4%,培训在岗农民工 70万人 ,完成年度任务的 87%。农民

4、外出务工的积极性提高 ,转移就业规模和增量不断扩大 ,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 8%,农村劳动者在非农就业比例达到 50%以上。预计全年全省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 超 50 万人 ,转移就业 90 万人 ,培训再岗农民工 80 万人。 二、广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 )农业农村经济面临外围环境严峻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 ,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 ,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也不断显现。在新的形势下 ,农业和农村经济除了要发挥传统的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就业吸纳、素质改善、科技推广、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外 ,还要积极发挥扩大内需、促进稳定、保障发展的功能。扩大

5、国内需求 ,最大潜力在农村 ;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基础支撑在农业 ;保障和改善民 生 ,重点难点在农民。 (二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广东省县域经济总体上来说比较薄弱 ,城乡发展不协调、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 ,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成为广东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两大滞后点 :珠三角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极大提高 ,农村居民的人均年纯收入已在 1 万元以上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 ,村容村貌整洁 ,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粤东和粤西地区虽然这几年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但与珠江三角洲相比 ,许多乡村在农村生产组织化程度、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村镇规划等方面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6、 ,农村 居民人均收入已达到 3000 元以上 ,但主要是靠外出打工、做小生意获得收入 ;粤北山区是广东经济最落后的地区 ,区位优势较差 ,农村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 ,许多地区农村居民年均收入仅有 2000元以下 ,而且耕作方式原始 ,生产效率低下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三 )新农村建设中人才匮乏 缺乏人才是农村经济发展亟待需要克服的困难。目前 ,掌握村集体经济发展是村干部领导 ,但是这些人普遍素质不高。特别是作为 “ 领头人 ” 的村党组书记、村委会主任的综合素质与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存在着诸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他们在领导社 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方面 ,专业知识水平特别是农业科技知识水

7、平低 ,不能为发展集体经济筹谋划策 ;一部分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 ,不珍惜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村集体经济资产 ,任意挥霍 ,贪污挪用 ,使本来就不雄厚的集体经济遭到削弱。由于农村集体经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受传统观念及现实社会问题的影响 ,农村集体经济也很难吸引到外面的人才到其中创业 ,绝大多数有管理才能和科技知识的人才不愿离开大城市到人才急需的农村去施展才能。就连农村本身培养的科技和管理人才在学成后也不愿回到农村 ,为农村服务。 (四 )新农村集体经济体制机制不健全 在广东农村发展建设中主要还是以农村集体经济为主 ,但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各种原因 ,目前不利于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依然存在 ,有

8、的还相当严重 ,阻碍了集体经济的正常发展。首先 ,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会的职责不分。名义上农村经济合作社、公司、企业管理集体资产 ,实际上是由村两委班子管理 ,村集体经济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真正分开。其次 ,财务管理机构、制度不健全 ,财务纪律执行不严 ,财务人员责任心不强。时常会发生违反财会制度规定的乱开支现象 ,造成了农村中盛行的干部人人收钱、人人管钱、人人用钱以及吃喝风、考察风、送 礼风等现象 ,造成了集体资产浪费严重 ,集体经济入不敷出。最后 ,经营不善。村级集体经济大多采取对外承包的经营方式 ,村级组织每年收取承包费 ,很少关心集体资产经营状况 ,不利于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广东省

9、未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一 )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面对全球的金融海啸带来的经济冲击 ,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必须从过去的单一化经营模式 ,根据各村的具体情况向多元化经营模式转变。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 ,发展各种农业 社会化服务组织作为农村经济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在新的形势下组建的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作为市场经济的中介性组织 ,它适应了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有利于促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有利于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有利于推动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 ;有利于带动和组织农民参与市场竞争。因此 ,各级

10、党委、政府要按照本地的产业实际 ,积极引导农民按照 “ 自愿、自主、自治 ” 的原则 ,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为农业、农民、农村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 )优化农村发展环境 农村发展环境差已经成为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瓶颈 ,广东省相对落后的地域尤其如此。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合作 ,不断优化农村发展环境。首先 ,要加大农村地区环境建设力度 ,重点抓好村道路、自来水入户、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其次 ,积极筹措资金 ,整合各方可用财力 ,落实财政专项资金 ,对农村尤其是是对经济落后的地方要在财政、税收、信贷、用电、用地等各方面给予扶持 ,支农资金要向

11、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倾斜。最后 ,要积极开展环境整治工程 ,通过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和农村养殖业污水达标治理工作 ,不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三 )发挥相关部门主导作用 政府部门要积极发挥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首先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 “ 关于对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 ,应在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扶持 ,使之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 ” 的要求 ,加大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投入 ,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实力。其次 ,相关部门要认真分析本村实情 ,理清发展思路 ,本着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养则养、宜工则工、宜旅游则旅游的原则 ,发挥比较优势 ,不断

12、拓展、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模式。再次 ,通过制定人才倾斜政策 ,鼓励优秀人才到农村 建功立业。当前 ,随着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拉开序幕和逐年增加的就业压力 ,积极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可以说就是一个不错的政策。当然 ,这需要制定完善并严格落实好鼓励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 ,在政治待遇、经济待遇、激励机制、淘汰机制、评价机制等方面都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 ,让到农村就业的大学生留得住 ,用得好 ,使他们能够全心全意带领广大群众发展农村经济。 参考文献 : 戴燕艳 .广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 .现代乡镇 ,2006;12 陈祖煌 .统筹城乡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南方日报出版 社 ,2006 侯君歧 .论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与农民利益的保护 .农业经济问题 ,2003;2 广东省发改委 .广东努力开拓创新争当农村改革发展排头兵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网站 ,2008;2 (责任编辑 :张雄辉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