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探讨.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62385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探讨 摘 要:在普通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大背景下,各高校要对本校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与创新,构建以培养学生应用技术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应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标准、完善课程体系、优化专业课程内容、提高实践课时比例,多种考试方法相结合等方式,着力培养具备应用技术能力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 下载 关键词:应用技术;转型;国际贸易;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283( 2016)12-0149-02 一、应用技术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技术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应用技能运用于所从事

2、的专业工作,实践能力较高的一种专门人才,能够熟练掌握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指在生产前线的技术人才或专业人才,其具体内涵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在 2010 年的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 020)文件中指出,高等教育要 “ 构建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 ” 。 2012 年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提出, “ 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国际贸易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国情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掌握

3、国际贸易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国际贸易业务运作方式与基本操作技能,能够较熟练地运用外语进行交流,具有创新和开拓精神以及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国际商务专业人 才。 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课程体系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由相关学科知识及实践环节按照一定比例及逻辑顺序排列组合成的一整套知识系统。课程体系建设首先应能体现出本专业的要求与规格,反映出本专业的学科特点,同时也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国贸专业人才市场与时俱进的需求。目前,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存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四方面。 (一)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准,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 因为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目前我国普通本科院校的

4、教学定位普遍存在侧 重理论知识的倾向,缺乏对相应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定位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国家的培养要求和现实的国际贸易形势。培养目标定位的偏向反映到培养过程,就表现出课程体系建设上的倾向性。即在课程设置上依然沿用传统学科本位教育模式,主要从学科体系方面进行设置,以专业学科性课程为主,缺少综合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设置,教育特色不明显,对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方面考虑较多,而对学生将来就业需要的综合知识和实践知识考虑较少。要想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唯有从教学模式、教学定位、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由学科本位教育方式 转变为能力本位教育方式,才能有效解决教学与就业脱节的问题。 (二)

5、课程和课时总量偏大,课程结构不合理 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反映到课程体系上主要表现为:课程设置上贪多求全,难以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之间的关系,且专业课程主要集中在大三和大四学期开设,学生要在三个学期内学完大多数专业课程,导致学习负担较重,疲于应付,学习效果不好。部分课程的教学内容陈旧老化、更新速度较慢,跟不上国际贸易发展形势。 (三)课程之间内容交叉,重复较多 目前各普通本科院校间 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太统一,课程开设存有一定的主观性,造成了各课程的内容重叠交叉的现象。例如, “ 信用证部分 ” 的内容是整个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内容的重点,在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单证、外

6、贸函电、国际结算等多门课程中均有出现。又如 “ 国际货物运输部分 ” 在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货运代理、海关实务等课程中也均有介绍。这就导致任课教师各自为战,对此部分的理论内容重复多次。这样设置课程的结果就会导致浪费了比较有限的教学资源,同时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动手能力。 (四)重理论轻实践,实践课程占比不合理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环节大多表现为以下几种模式:一是每学年有一部分的实践课时,作为课堂理论知识的延伸和加强,主要是以在课堂上进行实践为主,实践时间较少;二是独立开设一门实践课程,脱离某一门理论课程独立存在。一般以学期为单位开设,也可以集中在几周内开设;三是综合性的毕业实习

7、实训,主要以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方式存在。由于国际贸易专业的特殊性质,学生的实践活动较为单一,大部分时间只能在校内采用软件模拟和场景模拟的方式来进行,不能接触到实际的外贸客户、产品和订单,从而达不到实践的目的,难以培养学生的应用 能力。 三、加快完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措施 (一)合理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标准 长期以来,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都较为笼统,究竟应该如何细化并合理制定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标准是应该首要解决的问题。应用型大学主要是为企业培养和输送专业技能型人才,因此,在设立人才培养标准时应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来进行。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上,要充分突出国贸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对

8、国贸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外语交流能力、外贸业务操作能力、相关国际商务礼仪、沟通协调能力等各方面都要有非常明确的要求 。 (二)完善国贸专业课程体系 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等各类课程应依据国际贸易专业的特点和专业技能的要求来进行设置和调整。通识课应开设一些基础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观和价格观。专业基础课应开设与国贸专业联系较为密切的课程,如西方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等课程,这些课程虽然较为偏向理论型,但对树立学生基本的经济观念,提高专业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是非常有好处的。专业主干课包括理论性质的课程和实践应用性质的课程,对于这部分课程,应把握好各自所占比例,达到学生既能了解掌握必备的理论

9、知识, 也能培养相关专业技能的目的。专业选修课应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相关延伸课程,并可以根据当前国际贸易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整。素质能力任选课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课程。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程中有实践类课程的课时安排,只有 20 个学分,仅占总学分的 12%,故应适当提高实践课程的学分比例。 (三)优化各专业课程内容 国际贸易专业各课程专业化程度较高,而且课程之间的联系又比较紧密,但很多课程存在相互重复、交叉的现象。教师之间应相互沟通交流,将各课程之间重复的内容进行梳理,有些课程重点讲,有些 课程简略讲或不讲,避免重复学习。另外,可根据现实情况及本校学生特点,组织专业教师编写专业课程

10、教材,统一教材内容,杜绝教材内容重复或交叉现象。 (四)提高实践教学所占比例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直接上岗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所以应注意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设置比例,应能够既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专业技能,使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这些实践能力可以在校内实训平 ?_和校外实习平台,通过专业软件模拟、参加专业竞赛、参观外贸企业、企业短期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多种方式来培养,真正实现在大学校园 内培养出掌握外贸理论知识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在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转型大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备基本外贸理论素养和外贸业务操作技能的外贸业务人才。只有顺应当前国际贸易发展

11、的大环境,从外贸企业的需求出发,以科学的教育理念,不断优化创新国贸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 参考文献 胡中应,余茂辉 .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 J.铜陵学院学报, 2010( 6): 100-101. 李玉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 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 J.商业经济, 2010( 2): 111- 112. 梅童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对外经贸, 2016( 7): 147-148. 苏航 .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改革研究 以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为例 J.时代金融, 2013( 10): 55-56. 梅童 .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J.对外经贸,2014( 8): 42-43. (责任编辑:乔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