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财政能力均等条件下的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的得到了不断提高,然而公民享有的公共服务不仅较为落后而且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差距甚大。如何调整财政政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众多学者讨论的重点。本文从当前的实际出发,分析了我国财政均等化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概念,以及基本公共服务的存在的问题,最后基于财政能力均等化的角度,对解决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进行了宏观上的设计。 下载 关键词:财政; 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 一、相关概念 (一)财政收入能力均等化。财政收入能力均等化是指 政府的财政收入能力能够在不同地区之间达到大致的相同,从而使得不同的社会
2、成员能够均等的享受到基本的公共服务。在实现财政收入均等化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比较标准财政收入与实际财政收入之间的差距,从而确定政府转移支付的大小,进而提高不同地区的财政收入能力水平。 (二)公共服务基本均等化。公共服务要实现基本的均等标准,主要就是指全国不同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能够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略高或略低于平均水平属于正常现象。按早基本均等的标准,可以使全国的不同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都能够达到一个相对平均的水平,这对于创 造公平的生产生活外部条件和提高我国公共服务的公平程度具有很大的帮助。并且,随着公共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由于,公共服务均等化有一个
3、 “ 标准范围 ” ,这就使得整体效率,不会因为地区之间的分配力度过大而受到损伤。因此,这种均等标准会得到大多数地区的赞同和认可。 (三)财政均等化与公共服务均等化关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财政能力均等化的目标。财政均等化的最总目的是提高全民的公共服务水平,保证公民都能够平等的享有基本的公共服务。财政均等化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手段。公共服务 符合实现全民的共享,如何实现公平公正,其中核心就是如何实现财政均等化,只有财政得到均衡,公共服务的均等才能够得到保证。 三、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 (一)义务教育不均等。在教育方面,城乡的教育资源配置也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农村人口的比重在人口总数的 5
4、0%以上,在义务教育年龄段的近2 亿人口中,农村人口约占 65%。但所占比重较小的城市人口却获得了更多的教育资源投入,并且农村学校在教学环境、教学仪器、师资力量、实验设备等方面普遍不如城市。 (二)社会救济不均等。我国社会救助项目覆盖 面差异较大。我国城镇地区已经普遍建立低保、灾害救助、社会互助、流浪乞讨人员收容救助制度等社会救济制度。社会救助制度覆盖的人群包括普通困难户、下岗失业人员、三五老人、流浪乞讨人员等,救助人群较为广泛。而农村地区社会救助制度覆盖人群大多仅为三无五保人员、生活极端困难家庭,受益人数相对较少,审 ?顺绦蚋 ?为复杂。 (三)基本医疗服务不均等。我国的基本医疗不均等状况不
5、仅表现在城乡之间,还在地区之间也有较大差异。例如,我国的卫生资源 80%集中在城市,其中 2/3集中在大医院,农村地区人均卫生费用不到城市人均卫生 费用的 30%。另外由于农村地区普遍经济条件和生活环境不如城市,高水平、高学历医务人员大量涌向城市,农村的医务人员在素质上都低于城市,学历低、职称低、技术低的问题较为突出。 (四)基本社会保障不均等。我国城镇地区已经建立了比较健全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 “ 五险一金 ” 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我国农村有独立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但与城市相比水平差异很大。例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以大病
6、统筹兼顾小病理赔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门诊、跌打损伤等 不在该保险范围内,这项规定使得农民实际受益没有预想的那么大,部分人群对于基本的医疗费用仍然难以负担。 四、基于财政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宏观解决对策 (一)深化改革、扩大税源。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地方之间的差距较大,在改革开放初期实现的是 “ 优先发展东部、先富带动后富 ” 的经济战略。这使得在相当一段长的时间里,东部地区在对外合作以及招商引资方面都处于大大领先的地位,中西部地区明显处于观念守旧、进度缓慢的工作状态,严重制约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在当前的局势下,中西部地区应该与时俱进,抓住发展新 机遇,提高政府 “ 服务意识 ” 的
7、同时,加强财税体制改革,吸引外来企业和外来资金。中央和地方应该汲取东部地区发展的经验,在中、西部条件比较成熟的地区开展 “ 税收优惠区 ” 建设,对于一些发展前景比较好的或者能够为当地提高就业岗位的企业,加大税收优惠力度,采取税收的支持,从而使企业发展进而带动地区经济水平的提高,最终改善地区人民的公共服务水平。 (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1、明确转移支付的目的。转移支付的目标应该予以明确,并且在实施转移支付的同时,应该建立全面的转移支付考核体系,通过程序检验与实地考察等 方式的结合,来对转移支付制度的效率进行有效评估,这样可以对转移支付的目标进行一种定性的描述和量化的规定,从而使目标的明确能够达
8、到政策法规的要求。 2、扩大转移支付的规模。解决财政能力横向不均衡问题,其中效果最明显的方法就是均衡性转移支付。但是,就现实情况来看,中央对于地方的转移支付中,均衡性转移支付的规模还是处于较小的水平。因此,需要扩大均衡性转移支付的规模。 3、加强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制定转移支付制度时,我们需要对转移支付的目标、规模以及转移支付的比例进行明确的规划和研究,这是转移支付取得效果的前提。但是一个制度能否得到切实有效的执行,转移支付的资金能否有效使用,能否实现预定目标,还需要后期强有力的监管。后期对转移支付资金的监管好坏,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有力保证。 (三)充分利用地方举债能力。新的预算法
9、将在 2015 年 1 月开始实施,其中明确规定了地方具有发行债券的权利。地方发行债券,可以根据地方的实际需要筹集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解决地方财力不足问题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可以充分利用地方力量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建设,促进地方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但是地方发行债券应该有严格的限 制,从而保证发债的有效性。(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张帆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条件下财政能力横向不均衡问题研究 D.北京:北京工商大学, 2010. 谷成 .中国应采用能力均等化财政模式 J中国财经报, 2007( 07): 1-3. 王玮 .公共服务均等化 :基本理念与模式选择 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9( 01) 55-59. 周晓雯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13. 张 启 春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 等化的财政平衡机制 以加拿大的经验为视角 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06) 29-37.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案算法的决定 EB/OL( 2014-08-31htt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