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金融安全的影响.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65220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金融安全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金融安全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金融安全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金融安全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金融安全的影响 摘要 :随着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膨胀和不确定性增强 ,国家金融安全问题日益显著。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流入给我国的金融市场以及国民经济秩序都会带来的很大的冲击。我国虽然至今没有发生金融危机 ,但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 ,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逐渐与世界接轨 ,我国的金融风险在显著增大。因此 ,对外商直接投资与金融安全关系的分析 ,以及对中国目前由于外商直接投资而导致的金融风险及其防范措施进行研究 ,都具有巨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下载 关键词 :金融安全 外国直接投资 国际收支 产业投向 由于不同国家对金融安 全涵义的界定 ,往往受不同国情、不同国家战略目标所制约 ;即

2、使是同一个国家 ,也会因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不同发展阶段的影响 ,而改变对金融安全的认识。所以 ,至今国际国内对于金融安全的概念尚未得到统一。但金融安全的重要性却毋庸置疑 :金融安全是经济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金融安全在经济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金融安全的涵义 所谓金融安全指全球化条件下 ,一国在其金融发展过程中具备抵御国内外各种威胁、侵袭的能力 ,确保金融主权不受侵害、金融体系正常运行与发展的一种态势 ,和拥有这种状态与维护能 力的信心和主观感觉以及从这种状态和能力中所获得的政治、军事与经济的安全。 通常 ,外商直接投资 (FDI)本身一般不会触发金融危机 ,FDI 引发一

3、国金融风险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大量的投资利润汇回对东道国的经常项目产生赤字压力 ,从而可能诱发一国的国际收支危机 ,FDI 的潜在风险都是必然的。 二、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金融安全的威胁 (一 )我国直接投资的整体现状 (如表 1、图 1 所示 ) 随着 2006 年 12 月 11 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五周年保护期满 ,我国进一步开放了资本金融领域。在此情况下 ,我国 的直接投资出现了新特征 ,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如下 : 外国直接投资平稳发展 ,继续保持高水平。 1992 年以前 ,我国利用外资主要依靠外债 ,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和金额都较少 ,从 1993年开始 ,外商对我国直接投资迅猛增加 ,使得资本

4、持续大规模的流入。从 1995年的 338.5亿美元到1997年的 416.7亿美元 ,外商直接投资稳步上升。 1997年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 ,外国直接投资出现了短暂外流的趋势 ,2002 年开始稳步上升。 2007年 ,净流入 1214.2 亿美元 ,达到历史新高。 2008 年 ,2009 年有所回落。 (二 )直接投资对我国金融安全具体威胁 外商直接投资 (FDI)是我国利用外资中最主要的投资形式 ,其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带动产业结构升级、解决社会剩余劳动力等方面有着巨大贡献 ,但是也还存在一系列结构性问题。 1、 “ 趋利性 ” 导致外商投资区域分布不均衡 (如表 2 所示 ) 在

5、 “ 趋利 ” 动机的推动下 ,外商往往优先选择在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好、靠近消费市场和投资收益高的地区进行投资。然而地区差距的缩小绝非自动可以实现 ,中国在经济发展上的地区差距 ,自改革开放以来呈现不断扩大之势 ,20 世纪 90 年代 以后 ,这一差距更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长期以来 ,由于国家在沿海地区长期推行的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 ,外商在我国的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 ,尤其集中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 2000年以来 ,东部地区年实际利用外资均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的 85%以上 ,而西部地区还不到 10%。外商直接投资区域的不均衡势必会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的不平衡 ,从而

6、影响国民经济的快速、均衡发展 ,不利于实现社会的平衡发展。 2、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的产业投向结构失衡 (如表 3 所示 ) 截至 2009 年底 ,我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 企业达到 68.3 万家 ,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达到 9454 亿美元。 2009 年 ,外商投资企业工业产值、税收、出口分别占全国的 28%、 22.7%和 55.9%,直接吸纳的就业达到 4500万人。投资比重占第二位的是房地产业 ,吸引外商投资 11.44%,第三位为水电煤气业、社会服务业、建筑业、贸易业 ,而投资于农业产业的只有 2.86%。其中重点投资的第二产业中 ,加工工业的数量又占了较大比重。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

7、结构失衡会直接影响国家的宏观经济产业政策调控 ,尤其是一些重点产业有可能将主动权转移到跨国公司手中 ,从而影响和制约民族产业 的发展。 3、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国际收支产生的不利影响 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一国国际收支产生的不利影响 :首先 ,由于外商投资企业的业绩普遍良好、利润很高 ,使得大部分受资国的净转移额通常为负数。投资净额的负值记在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借方 ,给国际收支平衡带来不良影响。其次 ,从外商直接投资对进出口的影响角度看 ,影响既有短期也有长期。初期 ,在资本流入不久后建立生产能力所需的资本物品相继进口 ,从而给经常账户造成压力甚至呈现负数。从长期来看 ,即投资项目建成

8、并盈利后 ,外资对进口的影响取决于外商 投资企业的出口倾向、外企所在行业部门以及东道国的政策架构等多种因素制约。国际资本流动风险研究随着来华投资的外商直接投资存量的逐渐增多 ,外资企业利润回汇的规模越来越大 ,对我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压力逐渐增大。它们对经常帐户的负面影响将日益显现。 4、外资对内资起到排挤作用 外资的大规模流入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 ,微观方面 ,外商直接投资通过技术转让和员工培训等溢出效应 ,提高了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效率 ;宏观方面 ,外商直接投资客观上对国内储蓄 (S)向有效投资 (I)转化起到一定作用 ,对我国资本形成 起到积极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大举进入 ,在实际

9、上 ,我国的储蓄投资转化渠道遇到了来自外资的冲击。 2001 年 ,我国银行存贷差3.1 万亿 ,到 2006 年达到 10.95 万亿 ,银行存款余额达到 16.15 万亿 ,而在2001 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额 496.72 亿美元 ,2006 年的实际利用额 694.7 亿美元。 从数据上看 ,巨额外资流入的同时国内银行吸收存款大量闲置 ,而且存贷出现逐年扩大趋势 ,这一现象反映出国内金融机构未能够将国内储蓄充分转化为有效投资。其中部分原因在于 ,进入国内市场的外商投资企业在资本、技术和管理上的存在 的相对优势 ,对国内企业产生了 “ 挤出效应 ” 或者使其陷入困境。在相对竞争力优势之下

10、,外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国内企业的生存空间 ,削弱了投资需求 ,也使国内金融机构相对难以寻找到收益良好的投资目标 ,从而在实际经济运作中使外资对内资的互补效应变成了排挤效应。 三、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调控维护我国金融安全对策建议 (一 )加强产业引导 ,在总量调节同时优化外商直接投资结构 在总量调控方面既要考虑到必要的招商引资 ,以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 ,又要协调金融部门控制外资对供给过剩行业的过度进入。 优化投资结构方面 ,针对目前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和区域发展失衡状况 ,要实现利用外资的四个转变 :既引资机制上从行政引资转向市场引资、引资质量上从招商引资转向招商选资、引资待遇上从外

11、资 “ 超国民待遇 ” 转向国民待遇、引资地区结构上从相对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转向中西部地区。 (二 )积极推动国内资本 “ 走出去 ” 针对外商直接投资收益的汇回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 ,扩大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 ,实施国内资本 “ 走出去 ” 战略 ,是消减这一影响的有效办法之一。目前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太小 ,即使按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的中国 2005年累计海外投资达 572 亿美元计算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别相当于全球对外直接投资 (流出 )流量、存量的 1.68%和 0.95%。这与我国的综合国力是不相称的。因此 ,在国际经济日益一体化的背景下 ,全球各种有利的资源和市场 ,企业都可以以

12、开展国际分工与合作加以利用 ,即在 “ 请进来 ” 的同时 ,要加快 “ 走出去 ” 的步伐。 (三 )协调经济政策 ,内外兼顾 必须协调好内外经济政策、内外经济服务部门及内外经济调控部门。首先 ,应完善对外资企业外债的 “ 投注差 ” 管理 ,针对外商借债回避调控的现实 ,出台相关管理措施以配合宏观 调控。其次 ,在内外资政策上 ,及时调整产业政策 ,统筹协调发展 ,提高宏观调控效果 ,缩小中外资企业的政策差距。再次 ,实施宏观调控的政府职能部门应在对外商投资调控中搞好分工协作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也要协调好调控中的利益关系。与此同时 ,金融部门应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 ,分析其成因、性质、资

13、金来源及用途 ,评估其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 ,制定科学、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 ,防范短期性国外资本流动的冲击。 (四 )完善对外商投资的宏观调控手段与方式 加人世贸组织后 ,必须将吸引外资进入建立在法制环境健全、政策规范透明 ,以及广阔的市场等基础之上。政府在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宏观调控方式与手段上应从直接调控为主转化为以间接调控为主 ,强化经济手段在调控中的主体地位。并辅之以法律以及必要的行政方式 ,灵活运用价格、利率、税收等多种手段 ,优化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 ,引导其投资总量和投向。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 ,我国政府要逐步加深对市场行为的理解 ,淡化行政色彩 ,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并与世界接轨的、有效的对外资实施宏观调控的路线。 参考文献 : 姜学军 ,刘丽巍 ,范南 .金融对外开放与监管问题研究 .北京 :中国世代经济出版社 ,2008 亚洲开发银行编著 .金融危机早期预警系统及其在东亚地区的运用 .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6 加拿大 鲍达民 ,墨西哥 罗伯托 ?纽厄尔 ,美国 格雷戈里 ?威尔逊 .危险的市场 金融危机中的管理之道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 Frank J.Fabo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责任编辑 :郭伟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