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舆论条件下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66299 上传时间:2019-02-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舆论条件下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舆论条件下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舆论条件下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舆论条件下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 摘 要:信息时代如何掌握舆情动态,了解社情民意,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让我们的社会更和谐,更稳定,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幸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的群体性事件背后的原因也是不同的,不同的历史阶段,群体性事件的处理更是有本质性区别。本文从宏观角度审视群体性事件入手,结合具体的数据和案例分析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影响及危害,提出妥善解决群体性事件的对策。 下载 关键词:信息时代 舆情 和谐社会 血房地图 Google 地图 强拆 随着信息技术的爆炸式发展,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越来越便捷,每一个人都胜似长了一双千里眼,顺风耳,不要说千里之外如同近在咫尺,就连地球任一角落之间的

2、人们之间交流沟通也易如反掌。信息时代如何掌握舆情动态,了解社情民意,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让我们的社会更和谐,更稳定,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幸福,人与人之间更和谐,社会更和谐是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乃至每一个公民都要认真思考和为之努力工作的大问题。 在 Gooele 地图上有人做了一个 2011-2012 年中国工人群体事件地图列举过去一年和今年元月份共计 13 个月的中国工人群体事件 233 起,其中包括劳资纠纷、出租车停运、拖欠工 资、退休待遇等等类型。 2010 年 10 月8 日中国血房地图出现在互联网上,这份以 Google 地图为母本标注了“ 暴力拆迁事件发生地 ” 的电子地图问世不到一

3、个月,已引来超过 21 万的点击量。地图制作发起者声称只有经媒体公开报道的暴力拆迁事件,才能登上这张 “ 血房地图 ” 。而事件完美解决,被拆户获道歉的事件可以下榜。笔者粗略统计一下,截止 2012年 2月 15日该血房地图标注的拆迁流血事件200 余起,看了令人触目惊心。地图主要发起人表示如果有一天,这份小小的地图能让某个拆迁利益链上的人对自己的行为方式有所顾忌,目的就达到了 。至今,进入 “ 血房地图 ” 的事件还无一下榜。从地图上看,多个省份被注上标注,而东部沿海地区相对集中。 有分析认为, “ 血房地图 ” 折射了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民众的尊严意识、参与社会生活的意愿得到加强,同时社会

4、更加多元和开放,更加呼唤法治,而拆迁纠纷正成为中国在推进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面对的一个比较突出的挑战。 正如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所说,互联网已成为中国政府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改进工作的重要渠道。一位地方官员表示,来自网友的舆论监督正日益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 “ 血房地图 ” 带来的不仅仅是压力,还 应该引起地方政府对自己执行 “ 惠民政策 ” 过程中产生问题的审视, “ 中央和群众都期待我们在民生问题上,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 。 为了制止悲剧发生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对于程序不合法、补偿不到位、被拆迁人居住条件未得到保障以及未制订应急预案的,一律不得实施强制拆迁。因工作不力引发征地拆

5、迁恶性事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将被追究责任。但国务院办公厅的政令出台后,各地仍不时曝出暴力拆迁事件。 1.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胡锦涛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 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

6、是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然要 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2.国际国内社会和谐稳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特点 苏联解体(俄语: )发生在 1991 年 12 月 25 日,立国 69 年的苏联划上句号。作为曾经辉煌过的世界第二超级大国苏联解体原因 1991 年以来,国内外政治界、学术界许多人士对这场剧变的原因、影响和后果进行了多视角的探视和研究,已经出版的著述和发表的论文数量浩繁,观点各异。从内部原因分析主要是一体制僵化、

7、经济衰 退;二领导失职;三政党腐败;四民族问题。从外部原因分析主要是和平演变和军备竞赛。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南斯拉夫也发生了分裂。 1991 年 6 月,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宣布独立。此后,马其顿、波黑也相继宣布独立。二战后形成的社会主义阵营找到瓦解。 “9?11 事件 ” 后,国际恐怖主义蔓延。为了解决恐怖主义的危害,美国提出 “ 大中东民主改造计划 ” ,希望用软硬兼施的各种手段,促使中东地区推行所谓的民主制度,消除恐怖主义土壤。从此,在战略上把美国在中东的霸权态势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的硝烟久久不能散去, 使素有火药桶之称的中东局势更加动荡,埃及、利比亚、叙利

8、亚相继发生动荡,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3.当前我们国家社会和谐稳定状况以及群体性事件发生状况 2011-2012 年中国工人群体事件地图列举了 2011 年年初至今年元月份共计 13 个月的中国工人因劳资纠纷、出租车停运、拖欠工资、退休待遇等类型群体事件 233起,涉及人数从几十人、数百人乃至几千人不等,浙江钱云会事件、广东乌坎事件等典型案例在全国乃至世界都造成了不良影响。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房地产开发大跃进引发的拆迁群体性事件更是此起彼伏, 粗略统计也有数百起之多。这些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觑。 4.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及危害 群体性事件直接造

9、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处置需要耗费大量投入,破坏当地投资环境和市场秩序,影响政治稳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容易被敌对势力利用,干扰正常的社会生活和生产秩序,容易形成 “ 示范效应 ” 。大量群体性事件的爆发加重社会危机。 5.造成群体性事件成因分析 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特征一是群体性特征,二是利益性特征 ,三是突发性特征,四是对抗 性特征,五是危害性特征,六是变异性特征,七是扩散性特征。造成群体性事件的直接原因是社会不满群体存在,群众缺乏表达渠道,政府管理能力应对能力不足,群体性心理因素诱导。 6.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对策 一是加强法制建设。笔者认为,当前解决群体性事件的核心问题是

10、加强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干部乃至普通百姓尤其要不断增强法制观念。我们个别党政干部缺乏忧患意识,缺乏大局观念,老和尚打伞无法无天,为所欲为,我行我素。对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漠不关心,对上访群众缺乏热情,往往导致矛盾激化,引发社会 矛盾。纵观近年来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有许多都是因为当地官员处置不当造成的,更令人不能容忍的是发生群体性事件以后,个别官员互相推诿,文过饰非,找出种种借口为自己开脱,实在找不到理由就来一个境外敌对势力扇动云云。 二要不断吸取教训。要认真反思群体性事件的经验教训,总结过去解决群体性事件的成功经验,查找群体性事件造成的社会危害,积极引导人民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要学法、知法、守

11、法。 三积极疏通信访渠道,妥善解决人民群众的信访问题。近年来由于国企改制、劳资纠纷、拆迁纠纷引发的信访案件不断增多, 缠访、闹访、持久战式上访问题时有发生。应该看到当前做信访工作确实辛苦,但是个别官员接待处理信访工作缺乏耐心,由于信访工作中对出现群体性上访要进行责任追究等原因,个别地方,个别领导热衷于截访,造成信访渠道不畅通,人民群众的诉求得不到解决,使矛盾激化。 四是落实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8年 10月 8日至 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做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

12、发展,必须坚持改革 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等六项要求。对城乡建设,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 7个方面的发展建设提出明确要求。要认真领会积极落实这个决议精神,努力做好和谐工作。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泱泱十三亿人口大国,偶发几起群体性事件不足为怪,但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研究新舆论情况下群体事件发生规律,总结经验教训,找出妥善解决群体性事件的对策,让我们这个社会更和谐,更健康,这才是确保共和国万里江山千秋万代永不变色的治本之策。和谐凝聚力量,和谐成就 伟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当前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十分艰巨,任重道远,这就需要我们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万众一心、锐意进取,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作者简介: 吴颖( 1974-),女,武汉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mpa 研究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