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探索.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66302 上传时间:2019-02-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下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课标下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课标下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课标下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 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 为落实这一理念,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笔者在新课程数学教学中对 “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数学思考,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 作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下载 一、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云: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者不如乐之者。 ”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学习的催化剂,它对学

2、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因此,数学教学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 【案例 1】在教学苏科版八年级数学生活中的不等式时,可以设计如下学习情境:世纪公园的门票价是每人 5 元,若一次购票满 30 张,每张票可少收 1 元。某班有 27 名学生去世纪公园春游,当班长准备好零钱到售票处买 27张票时,爱动脑筋的小李喊住了班长,提议买 30张票。但有的同学不明白,明明我们只有 27个人,买 30张票,岂不是 “ 浪费 ” 吗?请你想一想 ,小李同学的提议对吗?并说说你的看法。这样,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设置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情境,提供学生思考的机会。而

3、问题对学生而言是熟悉的、鲜活的、有生气的,有一定的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足够的吸引力,从而将学生引入到心欲通而不能、口欲讲而不会的境界。学生带着心理上的渴望,积极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这种学习是自发的、主动的,也是最有效的。 成功的数学教育无不是建立在学生对数学极大的兴趣基础之上的。教师应在研究教材与学生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 “ 二次加工 ” ,结合具 体内容创设必要的教学情境,利用有效的学习机制和教学手段,营造高效的学习氛围,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实现学生由“ 苦学 ”“ 厌学 ” 到 “ 乐学 ” 的转变。 二、精心设计问题,引发学生进

4、行数学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向我们指出了 “ 数学思考 ” 这一方面课程目标希望达到的三个目的: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思想,体会数学思维方式。数学思考是数学教学中最有价值的行为。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会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思考远比学会知识本身更重要。 “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 ,问题是教学的 心脏,是思维的起点,适切的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案例 2】 “ 多边形内角和 ” 教学(苏教版七年级) 问题 1:我们已经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 ,那么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呢?能否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推导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引导性问题,无需学生立即回答) 问题 2

5、:数学研究中,如果一般的情形不容易解决的话,常常从特殊情形入手,我们知道长方形的内角和为 360 ,你能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导出这个结果吗?(由 360 引导学生形成 “ 剖 ” 的思想:将长方形转化为两个三角形) 问题 3:是否任意一个四边形的内角和都是 360 ?为什么? 问题 4:根据上述思路,你能推导出五边形的内角和吗?六边形、七边形呢? n 边形呢?(同时完成表格,表格分多边形的边数、分成的三角形个数、多边形的内角和三栏) 问题 5:将多边形 “ 剖 ” 成三角形还有哪些 “ 剖 ” 法?请利用你的 “ 剖 ”法求出 n 边形的内角和。 该问题串按照 “ 从特殊到一般 ” 的研究思

6、路,按 “ 矩形一般四边形 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 n 边形 ” 的顺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得出结论,这里的关键是 “ 剖 ” 的思想的形成。问题设计重在引导学 生自己探究发现,而不是直接教给学生,渗透了化归、转化的数学思想,最后问题 5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寻找不同的 “ 剖 ” 法和推导思路。 事实上,数学知识的形成往往与学生的思考、探索等活动融合在一起。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与发展过程,不可错失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良机。 三、设计试验操作,使学生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论述学习方式时指出: “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

7、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 学习数学的最好方法是做数学,有 些数学知识可通过引导学生自己亲自操作、实验或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演示及操作,让学生以 “ 再发现 ” 和 “ 再创造 ” 的方式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容易地自己发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获得对这些知识所蕴含的基本数学思想的感悟、对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以及获得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案例 3】确定圆的条件探索 对于 “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 这一知识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获得,具体操作要求如下: ( 1)在纸上作出一个点 A,经过点 A 作圆。你能作出多少个 ? ( 2)在纸上作出两

8、个点 A 与 B,经过点 A、 B 作圆。你能作出多少个?这些圆的圆心在哪里? ( 3)在纸上作出三个点 A、 B、 C。如果 A、 B、 C 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那么经过这三点能作出一个圆吗?如果能,怎样作出经过这三点的圆?经过这三点的圆的圆心在哪里?经过这三点可以作出多少个圆? 学生在动手操作( 1)时得到的结论是经过一个点可以作出无数个圆,如图 1 所示。 学生在动手操作( 2)时得到的结论是经过两个点可以作出无数个圆,如图 2 所示,这些圆的圆心在同一条直线上(图 2 中的虚线所在 的直线)。这条直线就是过已知两点构成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发现这一点非常重要,为解决问题( 3)做了铺垫。

9、 学生在研究第( 3)个问题时,可能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用下面的问题进行提示引导: 师:假如经过三点 A、 B、 C 的圆已经作出,则圆心 O 到 A、 B、 C 三点的距离是怎样的? 生:相等。 师:到 A、 B 两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哪里? 生:在线段 AB 的垂直平方线上。 师:到 B、 C 两点距离相等的点在哪里? 生:在线段 BC 的垂直平方线上。 师:怎样确定经过 A、 B、 C 三点的圆的圆心? 生:先作出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再作出线段 BC 的垂直平分线,其交点就是圆心。 至此,学生已经能独立作出经过 A, B, C 三点的圆来,而且发现这个圆是唯一的,如图 3 所示。 这

10、样的实验过程恰好经历了确定圆的条件的探索过程,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除了能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形成能力外,还能受到科学价值观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并发展自己的个性。 四、实施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 创新意识 ” 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十个核心概念之一。关于创新意 识的培养问题,在过去的十余年里人们讨论得比较多,也积累了一些好的方法。如实施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就是一例。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因为它的条件不完备、答案不确定且具有层次性,解决策略具有发散性和创新性等特征,容易使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也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问题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让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在成功的基础上探索更深层次

11、的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创新思维。 【案例 4】 “ 相似三角形 ” 复习 问题 1:如图 4, D、 E分别在 ABC 的边 AB、 AC上,当满足什么条件时,ADE 与 ABC 相似?(让学生从角与边两个方面考虑添加条件) 问题 2:如图 5,在 ABC 中, D 是 AB 边上一点,过点 D 作一条直线 DE交另一边与 E,使所得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共有几种方法,请试一试。 由于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学生有了创新的空间,在寻求多种答案的过程中,全体学生认真思考,动手实践,参与讨论,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分享智慧,最终获得如图的四种方法。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所复习内容的理解,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既提高了学生发散思维与求异思维的能力,发展了其创造性思维,又培养了学生钻研问题的习惯 与能力。 总之,新课程改革理念主导下的有效教学是一个开放性的、探索性的动态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此,我们要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不断探索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新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