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贸易战的启示.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66467 上传时间:2019-02-1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美贸易战的启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日美贸易战的启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日美贸易战的启示 日本政策失误当为中国的 “ 前车之鉴 ” ,中国正处于十字路口,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减轻贸易摩擦对实体经济的伤害,最终成功跨过 “ 中等收入陷阱 ” 。 下载 日美贸易摩擦绵延三十余年,总体来说,日美及中美贸易摩擦基本围绕“ 低端产品对美出口增加 -遭到美国遏制 -产业升级 -中高端产品出口增加 -遭到美国更激烈的反击 -对美贸易摩擦激化 -形成更为复杂的复合摩擦 ” 的逻辑。 这两次贸易战的相似点之一是,摩擦的起源以及升温,源于对美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之二是贸易摩擦升级时期中日两国都处在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之三是贸易摩擦使得外需的不确定性增加,内部方面,中日两国均面临着

2、“ 国内高房价、较高杠杆与不良债堆积 ” 的问题。外部方面,上世纪 80 年代末期的日本与现阶段的中国 都面临着美国挑起的贸易战。之四是日本与中国分别施行 “ 雁阵发展模式 ” 与 “ 一带一路 ” 战略,国内产能向海外转移。 “ 雁阵发展模式 ” 和 “ 一带一路 ” 战略本质上都是通过建立以本国为主导的区域性经济分工体系,对美国的霸主地位做出战略性反应,但最终都加深了美国的不安,引起了更激烈的摩擦和对抗。最后一点相似是,日美与中美贸易摩擦升级都发生在美国逐步走出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之后。 80 年代中期美国刚刚走出 “ 滞胀危机 ” ,而 2018 年本 ?中美贸易战也发生在美国逐步走出 “

3、 次贷危机 ” 的阴影时。 不同点在于,日本 1987年后人均收入 已超过美国,而同阶段的中国尚未跨过 “ 中等收入陷阱 ” ,正处在努力阶段。而中美贸易战节奏总体要快于日美贸易战,两国之间摩擦的激烈程度也会高于日美当年。 日本政策失误当为我们 “ 前车之鉴 ” ,中国正处于十字路口,经济发展平稳,生产资料丰富,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减轻贸易摩擦对实体经济的伤害,最终成功跨过 “ 中等收入陷进 ” 。 中国在贸易战中,除了采取 “ 边打边谈,以打促谈 ” 的外交策略外,政策更多的是需要着眼于本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首先,应进一步改革开放,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避免出口过于集中在某个区 域。由于日美特殊

4、的政治军事同盟关系,日本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日美贸易摩擦升温对日本出口型经济的负面性影响较大,且短时间内无法取得有效的改善。因此,中国应充分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改善出口区域性结构,避免出口过于集中在某个区域。 其次,实施 “ 走出去 ” 战略,鼓励大规模的、高质量的海外投资,在海外建生产基地。日本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中国可充分借鉴日本的经验,实施 “ 走出去 ” 战略,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及国际竞争,鼓励大规模的、高质量的海外投资,在海外建生产基地。一方面强调中国企业的主导性,从海外市场中 获得更多的利润;另一方有利于中国开拓国际市场,优化产业结构,争取技术来源,突破贸易保护壁垒。 第

5、三,积极扩大内需,推动出口和内需协调发展。 70 年代日本对美贸易顺差激增,美国要求日本扩大内需以期扭转长期贸易不平衡的局面。长远来看,扩大内需是维护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缓解贸易摩擦的有效方式,中国人口众多市场巨大,近年来由于 “ 消费升级 ”趋势也为内需增长带来更多潜力,但仍需警惕人口红利渐退背景下的内需减弱隐患,推动出口和内需的协调发展。 最后,不走日本金融自由化过快、制度衔接不 畅的老路。数据显示,1984年到 1989年日本全国银行贷款增幅达到 57%,非制造业增幅为 72%,住宅贷款增幅甚至达到 150%,而制造业却下降 2%。 80 年代末期日本政府一方面加快金融自由化步伐,另一方面却在 “ 住专 ” 等问题上接连失策,造成日本资本市场和资金流动性的管控失当,产生日本经济结构及制度转型期的制度缺位现象。由此可见,金融自由化的节奏以及政策操作水平是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