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66682 上传时间:2019-02-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电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机电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机电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机电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摘 要:文章从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现状的角度进行研究,结合机电一体化专业综合实训教学与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总结,通过对综合实训教学模式的基础研究与实训方法研究和实践,探索出了一套适应现阶段社会需求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综合实训的教学与实践方法。 下载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技能实训 研究 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4914( 2016) 10-228-02 一、机电专业的教育现状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新技术越来越成为生产过程中最重要手段的当下环境中,机电专业的技术水平很大程度地制约和限制着很多行业的制造工艺、生

2、产水平、生产线流量和质量。而在大学的机电专业内,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传统的实训教学,也已经不能起到更好的教学作用和实践作用了,因此,机电专业也一直在更新迭代地进行着教 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变革。 机电专业作为当今的大热科目,许多的高校开设此专业,但更多高校机电专业主要是采取理论教学,课堂教学的教育方式,而机电专业在教学中的很多特性,一直困扰着我们的教学。如何提高机电专业学生学习欲望,增强学生学习手段,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本领和技能,增加实际操作经验成为有用之才,一直是机电专业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和难点。传统的理论教学需要有设备和实训环境来配合,只有这样才可以学习到真

3、正的知识,而在教育经费有限的校园内,实训的环境和设备都很难保证,甚至难以开展教学,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机 电教学的实际效果。 纵观我国机电专业,教学水平相对落后及素质教育的提倡主要是因为应试教育的弊端所导致的,学生们大部分都掌握了很好的理论基础,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对于工作的动手部分却十分生疏,而这也正是由于实训部分的薄弱所造成的,体现了实训在机电专业中的重要性所在。随着时间的推进和发展,工业的不断需求,很多高校都建立了需要的工作室和实验室,解决了一部分学生的实际操作问题,但是在真正的实训过程中,这些相对落后的教学设备,这些相对简陋的教学环境,都成为局限机电实训和教学的瓶颈。 二、实训教学模式

4、的研究 首先,进行实训教学模式研究的基本条件就是构建自由的综合性机电一体化实训研究室。研究室要进行模块式的分类。在提高、凝练、优化的前提上,建设主要以技术员、维修员、操作员为主要方向的,交叉而又相互配合的综合性模块式实际训练全能平台。 实训平台应包括车工模块、数控操作工模块、焊工模块、钳工及维修钳工模块、维修电工模块、机电技术员模块。不同模块的设置,全方面地考虑了学生们的综合技能水平,各自的知识储备和思维方式,让这些个性的个体可以充分地分配到各自适应的学习方案中。而特定的学习方案包括了个 体化的学习目标,学习方向,资源分配,学习方法。这样的分配方式,极大地优化了现有的教学资源,形成了独特发展前

5、景的规划化教学情景,对于学生的在岗能力和学习方向,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我们尝试将教学和生产统一化、一体化、整体化。建立标准理论 实验一体实验室,该实验室以真实工作环境为基础,具有真实的职业情境,以便把课程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自我探索和自我实践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再次,建立一个立体式全方位的实训教学信息反馈系统。教师的实训教学工作状况和教学方式、方法直接受学生的监督。学生不仅是教师实训教学的直接对象,同时也参与到教师的实训教学中,和实训教师形成互动,发挥学生对实训教学质量的监控作用,并保证信息反馈渠道畅通,使学生成为实训教学质量的监控

6、主体。 实训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与理论教学是不可分的,作为理论教学的教师与实训教师都是教学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实施者和管理者。其主要任务一方面要检查日常实训纪律,督促学生认真参加实训;另一方面还要针对实训的各个环节,实行考核制度的标准化,对学生的实训情况进行公正的考核。 三、实 训教学模式的实践 当今社会,职业素质、职业素养已经成为学生走向社会,步入工作岗位最被看重的重要素质。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过程中,职业素质的高标准培养,也成为了学校教育连接教育内容与岗位需求的纽带和不可规避的责任。在完成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的教育应具有全面性,不仅在表面进行显性教育,还要从侧面进行隐性教育,完成教育改革。

7、 机电专业实训课程是一门复杂而又综合的训练课程。其中包含了液压与气压技术、控制电气与电机技术、设备的自动化检测技术、通信网络技术、PLC 等专业技术。这些繁杂的课程紧密地环绕 于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实训课程根据机电专业的核心环节,检测环节、控制环节、执行环节进行展开,在展开的过程中,加入了网络控制、云控制这些近年来全新的控制技术手段。在实训的过程中,教师时刻遵循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位置,时刻贯彻培养提高学生操作能力以及职业素质为核心目的的原则,我们要借助实训的过程,让学生熟练掌握一些理论知识,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机电设备的生产流水线操作,独立进行设备初装、设备保养,设备修理,设备调试等工作。 机

8、电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可选定某指定的生产过程或者生产产品进行完全模拟的流程,从而使 学生了解和掌握工作岗位的实际技术技巧。以自动生产加工解决方案为例,在综合实训的过程里,我们选用此系统作为培训的载体,根据此系统的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作为实训的主要流程,按照任务的分配来组织相关的实训课程。在这个项目的培训中,我们没有受到课本与教材的束缚,而是根据自动生产加工解决方案这样的一个典型案例进行展开,把实训过程分为若干个细小的任务,分配给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所需要的知识储备、操作经验也融入到了这些实训过程中。我们首先为学生讲解了实训所需装置的硬件结构,对各硬件以及元器件的组成、单元、功能进行分析,并强 调了本

9、次实训中,需要运用技术的知识点与难点。其中某一部件的操作,包含了机械、气动和 PLC技术,我们就对这几项相关技术的知识为学生进行了二次加固强调,令学生能够有目的地在实训中进行梳理和总结。整个实训过程,不仅强化了学生对有关于自动化生产解决方案涵盖的相关知识的加固和新知,也很好地建立了学生实际操作的职业感觉与临场体验,可谓教学生产 “ 零距离 ” 。 通过实训的教学模式的实践,建立学生对职业的热爱与情感,从主观上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心怀敬畏之心,心怀憧憬,夯实学生的职业技能。从客观上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具体 事宜的处理能力,特殊情况的应对能力,将所学所知,与实际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教会学生如何进

10、行完整的、有体系的团队作战,而不是单兵作战,各自为政,指引学生控制职业情感,树立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培养学生在工作岗位中积极乐观地面对工作问题,处理工作难题。 四、结论 综合实训教学是机电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实际化,能更好地适应生产实际和岗位要求。多种模式的实训教学,把机电专业技术知识的平面教学,在必须的立体空间系统,以组织学生在完成技术任务为目标的前提下展示给学生,讲究实际训练效 果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以学生真正掌握机电专业的技术知识为目的。学生不仅要接受全过程的操作训练,还可以自已进行一些探索性、自设性的训练内容,有针对性地以解决一个生产实际问题来设计总体方案,并实施

11、全过程,突出核心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 教育是为社会培养人才、输送人才,教学环节的安排和教学模式的选择直接影响人才质量的高低,人才知识的水平。因此,作为人才培养的高等院校,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企业满意的合格人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 项目基金:佳木斯大学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 jylb2012-003);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 2014 年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项目编号:14Z024);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项目编号: 14G136) 参考文献: 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 .2014 年一级建造师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2、 2014 张晋,王淑芳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课程考试改革的思考 J.现代经济信息, 2015( 16): 381-382 肖春芳 .机电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方法探析 J. 科 技视界, 2015( 34): 81, 90 朱国云 .基于过程化考核的机电一体化实训教学实践研究 J.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4( 5): 110-111 黄登红 .机电一体化专业虚实结合实训模式应用研究 J.中国科技信息,2013( 12): 161 牧仁 .论机电专业教与学的发展方向 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1( 41): 64-65 刘泽波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 双师 ” 教学团队建设 J.电子世界,2013( 22): 232 要艳惠 .关于机电专业教学的一些思 考 J.学周刊 B 版, 2011( 2): 194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责编:若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