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河南省应对农业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本文深入剖析河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问题,科学探索推进其融合发展的措施,力求为加快推进河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下载 关键词:农村 产业 融合 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1 河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及问题 所谓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就是以农业为基本依托,以科技 创新为引领,以利益联结为纽带,通过产业联动、要素集聚、技术渗透、体制机制创新
2、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农业资源等要素进行跨产业集约化配置,最终实现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生产效率提高和农民增收。据此深入考察河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可以看出,河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要实现更大成效,还亟待破解一些发展中的问题。 1.1 成就及趋势 近年来,河南省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和成效,也体现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 展的良好态势。 1.1.1 龙头企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 据统计,全省 6529家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为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主体。其中,规模以上食品企业达 3410家,经济总量
3、自 2006年以来一直稳居全国第二位。 2015 年,食品行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主 ?I业务收入突破一万亿元,达到 10603.04亿元,同比增长 8.3%;利润总额 885.05 亿元,同比增长 5.2%。围绕优势资源,河南省已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小麦生产加工基地和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其中全省小麦粉、饼干、速 冻米面食品、方便面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鲜冷藏肉产量居全国第三位,食品产业集聚发展成效显著。 1.1.2 农业与服务业不断融合 从近年来为农业服务的农机服务业,以及形形色色的农业服务外包业的发展情况看,少数农产品生产或加工企业开始实现由主要提供农产品或其加工品,或
4、向提供农业服务的功能转型,如土地托管,或面向农业产业化及新农村建设的需求,提供问题成套解决方案,如休闲农业、农家乐、农耕文化产业园等,成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 “ 领头羊 ” ,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积累了成功经验。 1.1.3 新兴业态发展迅速 出现了诸如农家乐、农村休闲游、农业观光游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典型形态。如南召县以旅游开发业为龙头,发展乡村休闲生态观光游,引导鼓励农民兴建农家乐,较好地解决了山区群众收入问题。乔端镇玉藏村坐落在国家级森林公园宝天曼景区腹地,村两委发动扶持景区附近农户发展农家乐。现已建设农家乐宾馆 22个,日接待能力 3000多人次,农家乐已成为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5、。另外,建成 10.4 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及发展了 4.3 万家种粮大户。 1.1.4 产业融合态势日趋明显 在推行农业产业 化经营过程中,出现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业装备等涉农工业和服务业加快融合的态势。通过延伸产业链、价值链,采用协议、订单等初级融合方式,形成新的综合性组织体,出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一大批独具河南省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实现了精深加工和产业拓展,提升了农业附加值,产业融合日益紧密,促使农民致富能力大大增强。 1.2 问题及挑战 河南省出现的多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态,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中央提出
6、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要求 、以及国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相比,无论从成效或者是从连接紧密程度等方面看,均有一定差距。 1.2.1 从连接的产业链长度看,产业链短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体现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延长,需要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目前河南省虽然食品工业连续 9年稳居全国第二位,形成了全国最大的肉类生产加工、速冻食品、面粉及肉制品生产加工基地,但总体看,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仍处于初加工阶段,精深加工企业数量不足。 1.2.2 从制约关键因素上看,资金短缺,高新技术缺乏 中小企业和农业的资金难问题,长期 以来虽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并未彻底解决。据调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从银行贷
7、款手续繁琐,且耗时长,贷款难,这种贷款需求转向社会上高利贷,成为加大农业生产成本的重要原因之一。 1.2.3 从发展总量和竞争力上看,数量少、规模小,竞争力弱 从目前来看,河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形态主要是拓展农业功能的农家乐等旅游业、特色农产品电商销售业、实现了循环经济发展的养殖业、农户 +基地 +龙头企业的技术指导服务类融合。这种融合体总体来看,数量少、规模小、辐射带动范围小,与河南省农 业大省的实际需求不相称。 1.2.4 农产品与产业融合的发展要求还不适应 对我国经济来说,结构问题是主要矛盾,供给侧结构问题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最大症结所在,农业生产不适应国内市场需求变化。目前,
8、河南省玉米库存积压,大豆等杂粮以及饲料、强筋小麦供应不足,国内农产品价格高,乡村文化旅游产品还有待进一步开发等,这影响了河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进程。 2 制约河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原因分析 2.1 科技创新是制约河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因素 河南 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短,附加值低,低层次过度竞争,效益低,与科技创新低密切相关。如新研发的米渣蛋白技术,不仅延伸了产业链,还极大地增加了效益。该技术利用稻米加工的副产品 碎米,用碎米生产淀粉糖,产生副产品米渣。以前,米渣作为饲料工业的原料,价值仅为几千元一吨。通过这一技术,提取的食品用米渣蛋白,价值可以翻五番。但河南省粮食加工
9、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要使河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持续高效发展,必须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创新体制机制,拓展农业功能,延伸农业价值链和产业链,才 能提高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推进农产品的多重转化增值,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跃入新阶段。 2.2 产业联结机制不规范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联结机制问题,是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首先,众多农户与企业的连接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第一道难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龙头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其本性,对于龙头企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只有得到合理的解决,才能使农业与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其次,农村资源市场配置机制
10、缺乏。之前,由于我国农村人口过多,人均耕地少,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资金缺乏,家庭联 产承包制的局限性,农村资源缺乏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机制,影响了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密切龙头企业与农业的联系,把市场的买卖关系规范为融合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 2.3 融资难,融资成本高 河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由于农民缺乏抵押物以及信息不对称,农民贷款往往难以达到金融机构的抵押贷款要求;另一方面,金融机构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回报率高的产业和地区。可见,纯粹的依靠市场逻辑不仅使农村金融机构无法有效服务 “ 三农 ” ,甚至成为农村地区的资金 “ 抽水 机 ”
11、 ,造成资金持续外流。如何解决金融支持问题,成为制约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问题。 2.4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对农业的补贴,基本是按承包户发放,这种对农业的补贴方式,实际上转化为对农民的社会性补贴,形成农业生产的风险承担者与获得补贴者错位,农业生产性补贴效应弱化。同时,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体及专业经营主体支持不够,对其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帮扶不到位。从许多发达国家的政策架构来看,农业企业都是享受补贴的主要领域。很多国家对本国农业实行了从基础设施、生产、流通、销售到出口的全方位补 贴,既能保住农民的收益,又能维护涉农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2.5 经营权流转有待创新 中央在 2008年提出
12、土地承包权长久不变,目前中央又推进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农户土地承包权有了越来越大的权利强度和含金量,但农户转让给他人的经营权,往往期限短,导致土地经营实体不肯对土地做长期投入,或土地租金很高,土地经营者不堪重负。虽然实践中也有采取土地托管经营的形式减轻了租地成本高的困扰,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河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进程。 3 促进河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 持续推进河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必须坚持科学理论指导,以问题为导向,建立规划链、动力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等有效举措,才能有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 3.1 着力培育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专业性经营
13、主体 新型专业性经营主体主要包括:农产品销售主体,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休闲游、农家乐以及农村电商,大田托管式综合服务主体,田间管理专项服务主体,良种培育主体,农机服务、烘干仓储运输服务等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专业经营主体。在产业融合产生发展 壮大的过程中,发挥政府的作用,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和帮助等。第一,调整农业补贴政策,促进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现有的对农业的补贴,实际上成为农民土地承包地权益的补贴。新增农业补贴应用于实际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上,使农业补贴真正发挥促进农业生产力提高上。第二,加大支持力度,促进涉农二三产业发展。要通过优化农村创业孵化平台,提供设计、创意、技
14、 ?g、市场、融资等定制化解决方案等服务。搭建农村综合性信息化服务平台,提供电子商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业物联网、价格信息、公共营销等服务,加快涉农二三产业发展。 3.2 加快构建有利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 创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制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农业内部产业融合,核心是以农牧结合、农林结合的融合,以及农林牧渔融合形成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二是农业产业延伸式融合,关键是加快农业由生产环节向产前、产后延伸。尤其是对特色优势农产品,可通过优化品种,提高品质,扩大经营规模,并组建合作社、精深加工、建立品牌、发展电商等新业态延伸产业链。三是拓展农业功能式产业融合,包括农业与
15、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如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创意农业、农耕体验等等 ,实现农业从单纯的生产向生态、生活功能的拓展。四是融入现代元素式融合。如实施互联网 +现代农业的融合,形成农产品电子商务,以及配送等综合服务网络的融合等。五是交叉融合。纵向融合或是横向融合,均可以进行交叉融合,如循环经济的发展业态,生产过程中的一些服务外包业务业态等。 创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包括:一是创新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支持以土地林地为基础的各种合作形式,鼓励支持承包经营者通过股份合作制或股份制形成有机的利益联结模式,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让农户分享加工 、销售环节的收益。
16、二是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而兴办的二三产业,提供贷款、税收、用地等便利条件,并以大众创业优惠政策给予扶持。 3.3 搞好产业规划完善基础设施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应与城镇化推进相协调,建立园区,把农业与城镇二三产业有机融合,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在城镇统一规划,集中布局,集聚发展,形成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提高综合竞争力和企业经济效益。 3.4 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是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性及资源市场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一要 加快推进农业生产要素中的土地、林地等确权颁证工作,并建立市场,规范交易行为,提高资源可流动性。二要疏通城乡要素流通渠道,为生产要素融入农民延
17、伸产业链,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造条件。三要完善价格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四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需求为导向,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更好满足其需求。农业产业结构,既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应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导向,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应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发挥优势,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促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健康顺利发展。 3.5 加大技术创新支持力度 创新发展居于首要位置,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延伸产业链和增值链的关键。要实行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多种创新并举,形成创新链。优化创
18、新环境,让农村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出来,并进而释放全社会的创新潜能,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动力。通过技术创新,不断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同时,要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攻关和推广工作。加大农产品及食品品牌保护,加大农产 品加工技术专利保护政策,维护公平竞争环境,使创新真正成为驱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第一动力。 3.6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建立完善金融支持体系,有效破解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融资难问题。第一,建立自下而上的农村信用体系。结合河南省农村金融现状,建立自下而上信用体系更为现实、快捷并能节省成本。第二,健全有利于金融下乡的配套政策,
19、着力加强和完善法制建设,提升金融监管水平,优化信用环境建设,建立和完善政府对农村金融市场的补贴机制。第三,引导金融机构树立服务 “ 三农 ” 理念,积极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坚定 服务 “ 三农 ”理念,避免部分金融机构撤点离乡对农村金融市场造成负面影响。第四,鼓励支农金融产品创新。通过 “ 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 ,把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农村资源、资金,以新的金融产品形式用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陈锡文,韩俊 .中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研究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林东升,梁善祥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四川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 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贾晋,申云 .农业供给侧改革 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