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型城镇化之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探析 摘要:城镇化是实现我国农村现代化和解决 “ 三农 ” 问题的必由之路,为发展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给中国农村老年人创造幸福尊严的晚年生活提供了巨大机遇,以新型城镇化思维推动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一要创新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的保障性体制机制;二要加强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府责任追究制;三要多措并举强力推动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业发展。 下载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农村 医养结合 养老模式 根据发达国家经验,构建并发展 “ 医养结合 ” 的养老模式,是实现我国农村老年健康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 路。笔者以为,当前国家新型城镇化的实施,为推行农村 “ 医
2、养结合 ” 养老模式提供了巨大机遇,各级政府、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及社会力量应当牢牢把握这一机遇,顺势而为,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在农村积极创办并大力推广 “ 医养结合 ”养老模式,以造福于我国广大农村老年人。 一、我国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状况 所谓 “ 医养结合 ” ,就是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它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生活习性、经济能力、家庭条件等提供有病治病、无病托养服务,让老年人健康养老安度晚年。从媒体最新资讯获悉,近年来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和衡水市武强县、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等地均从当地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了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其类型大致可分:
3、 从覆盖范围来看,建有县、乡(镇)、村多级机构型或居家型的医养结合养老绿色通道,其中县级的为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县朗瑞尔老年服务中心和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乡(镇)卫生院医养服务中心,乡(镇)级的为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永盛镇养老中心设立中西医馆,村级的为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南阳堡村养老院。 从投资渠道来看,有民办公助和政府补贴两种类型,前者如河北省衡水市武强 县朗瑞尔老年服务中心和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南阳堡村养老院,后者如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乡镇卫生院医养服务中心和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永盛镇养老中心设立中西医馆。 从服务性质来看,可分为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除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永盛镇居家医养型中有部分低偿服务和有
4、偿服务对象外,其他均为无偿服务。 另外,从居住方式来看,有机构医养和居家医养;从托付方式来看,有全托式医养和日托式医养;从组织方式来看,有依托卫生院建立养老机构的,也有依托养老院创办医疗机构的,还有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的等等,其构建形式、结 合方式、服务方法灵活多样,无须细述。 二、我国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存在问题 “ 医养结合 ” 新型养老模式,是我国老年健康事业中的新生事物,也是我国养老市场的新兴产业,目前均处于起步阶段。因其 “ 新 ” ,因此一方生机勃勃,成长性好;另一方面嗷嗷待哺,亟须呵护。虽有发达国家经验在前,但国情有别,不可复制,只能学习借鉴,扬长避短,发现问题,排忧解难,
5、才会健康成长。 (一)发展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业缺乏体制机制保障 国务院于 2013 年 10 月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对加强农村养老服务、推动医养融合发展及有关政策措施、相关政府部门职责等均做出相应规定。虽如此,但具体实施起来可能难以完全达到预期目的。因文件特性,首先, “ 意见 ” 属于传达宏观政策信息的公文,其内容具有指导性和原则性,对一些具体做法一般不必做出明确规定,如果执行者不能因事制宜开创性地开展工作,就难免影响文件执行力。如现行医养分离、各自为政的管理体制机制,是发展 “ 医养结合 ” 服务业的最大障碍,怎样扫清体制机制障碍,确保 “ 医养结合 ” 服务业正常
6、发展,文件对此没有明确态度,地方各级政府如何贯彻落实,从媒体资讯中即可见 一斑。其次 “ 意见 ” 不属于法规性公文,强制性和稳定性相对较弱,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其执行力。由此可见,农村 “ 医养结合 ” 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还有待进一步确立并加强。 (二)发展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业尚未形成基层政府共识 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投资压力,我国农村老年人为数甚众,支付能力偏低,居住较为分散,推行 “ 医养结合 ” 养老服务业,需要投入的人、财、物力太多,任务重,难度大,地方政府深感 “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 的压力,尤以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为甚,故目前只有一些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开
7、展该项工作。二是政绩压力,农村 “ 医养结合 ” 养老服务业,多为公益性社会福利事业,只有投入没有产出,与地方经济发展关系不大,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难以显示为官一任的政绩,不会影响仕途升迁,故能拖则拖,或雷大雨小,或有雷无雨,无所作为;如此政府官员,既淡漠 “ 公仆 ” 意识,不为人民负责,也淡漠 “ 老年 ” 意识,不为自己负责。 (三)发展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业尚未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其原因较复杂,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府及相关部门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不够,或示范性不强;或宣传不到位;或政策不到位;或引 导不到位,没有在社会上产生足够的影响,没能引起那些颇有实力并富有爱心的社会力量的关
8、注;另一方面是新常态下企业处于经济效益调整期,暂时无暇关注或无力援手社会爱心事业。 三、以新型城镇化思维推动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 新型城镇化旨在实现农村现代化,即用现代化的思想、目标和方式完成中国农村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的深刻变革的历史任务,为中国农民走出贫穷落后困境、过上富足文明生活开创了一条康庄大道,发展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为中国农村老年人创造幸福尊严的晚年生活,正是新型城镇化解决 “ 三农 ” 问题所预期的一项重要成果。因此,本文所谓“ 新型城镇化思维 ” ,简言之就是以创新创造为核心、以造福农民为根本的思想行为。 (一)创新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的保障性体制机制 国家
9、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 年)(以下简称规划)指出:新型城镇化目的在于让全国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以 “ 造福人民,全面提升生活质量 ” 。为确保新型城镇化实施中切实推行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实现 “ 造福人民 ” 的既定目的,有必要改革现行医养分离的管理体制,建立医养合一的运行机制,以扫清体制机制障碍。因此,笔者认 为应当出台“ 医养结合 ” 专项行政法规,明确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定位、投资渠道、运作方式及有关各方权益,并成立统筹协调医养结合相关工作的行政管理机构,以便统一制度、政策、规划、评价、监管等,制定 “ 医养结合 ” 养老服务业的行业管理规范、专业技术标准及服务质量测评
10、体系,促进农村“ 医养结合 ” 养老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切实维护农村老年人权益。 (二)加强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府责任追究制 规划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 “ 牢牢把握城镇化蕴含的巨大机遇 ” 。中央在印发通知中强调了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城镇化工 作应负责任。新型城镇化机遇当前,发展农村 “ 医养结合 ” 养老服务业,宜采用上下结合的工作方式。一方面,地方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应该秉承 “ 为民负责 ” 、“ 为民服务 ” 的执政宗旨,义无反顾地承担起 “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 的神圣使命,树立正确政绩观,改变思维模式,开阔理政视野,充分用好城镇化政策,积极开发、培育与整合医养社会资源
11、,以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的宽广胸襟,创造性地开展和不遗余力地推进农村 “ 医养结合 ” 养老服务业发展工作。另一方面,上级政府应将发展农村 “ 医养结合 ” 养老服务业纳入本级城镇化工作方案,明确目标责任, 限期完成,跟踪督查,到期考核,奖优罚劣,并将其工作业绩与理政能力评价、职务任免条件挂钩,以确保农村 “ 医养结合 ” 养老服务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同步进行。 (三)多措并举强力推动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业发展 新型城镇化没有统一模式,重在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发展农村 “ 医养结合 ” 养老服务业应当借势发力,不拘一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动员,多管齐下。具体而言,我国农村幅员广阔
12、,由于自然、历史等原因,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贫富差距甚大,与城市相比,总体上仍处于相对贫困状态。农村老年人大多支付能力低 下且有不少零负支付能力者,因此,发展农村 “ 医养结合 ” 养老服务业不同于发展城市 “ 医养结合 ” 养老服务业。基于这一国情,发展农村 “ 医养结合 ” 养老服务业,现阶段关键在于把握并处理好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主次关系和举办方式多样化的复杂性,即投资主体当以公办(含集体)为主,民办公助次之,民办民营再次;举办方式可采取机构、互助、个体、居家等。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首要的是政府必须竭尽全力办好福利型农村 “ 医养结合 ” 养老服务事业,确保绝大多数支付能力偏低的农村老年
13、人 “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身有所安 ” ,以不负 “ 人民政府 ” 之众望;其次,大力 发展民办公助的社会公益型农村“ 医养结合 ” 养老服务业,既可补政府力有不逮之虞,又可兴敬老爱老助老之良好社风;再次,积极探索民办民营的微利型农村 “ 医养结合 ” 养老服务产业,适度开发中、低端农村 “ 医养结合 ” 养老市场,既可满足有相当支付能力的农村老年人期望享有较好医养条件的需求,又能为新常态下企业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参考文献: 孟卫力,王艳 .“ 医养结合 ” 打造农村老人幸福窝 N.农民日报,2014-06-13. “ 老有所医、老有所养 ” 新平台 提升农村老年人健康幸福指数 N.新民网 .2015-02-09. 俐鑫,沙文婧 .医养结合关注农村老人晚年幸福 N.济南日报,2015-04-14. 李娟 . 让农村老人享受 “ 医养结合 ”N. 成都报 .2015-06-01. 燕见等 .广平县探索推行医养结合养老护理模式 医养结合创农村养老新路子 N.邯郸日报, 2015-06-03. 李艳 .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探讨 J.中国保健营养 ?中旬刊, 2013(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