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题目《答案》.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71113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5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碳经济题目《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低碳经济题目《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低碳经济题目《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低碳经济题目《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低碳经济题目《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大连市低碳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职称继续教育网上考试题及答案 距离考试结束还有 52分 35秒 是非题 1. 2007年 6月,中国政府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并于年底发表了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着重提出能源多元化发展,并将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式列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A B 2. 核能不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还是未来人类最适合、最可靠、最安全、最绿色、最 理想、最持久的替代能源 A B 3.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前夕,中国政府正式对外宣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 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年下降 70%-80% A B 4

2、. 二氧化碳的生命期很长,一旦排放到大气中,其寿命可达 200年,因而是最受关注的温室气体。 A B 5. 臭氧( O3)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它的化学性质十分活泼,很容易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A B 6.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 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 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 1990年减少 5.2%。 A B 7. 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 40、 60和 100年左右耗尽。 A B 8. 瑞典已成为风能占发电量比例最高的国家, 2006年达到 23%,到 2030年将达到 75%,铸就名副其实的 “风电王国 ”。 A 大连市低碳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

3、变职称继续教育网上考试题及答案 B 9.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能用开放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 石油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持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A B 10. “可持续消费 ”,转向消费新能源,鼓励开发新低碳技术、研发低碳产品,拓展新的消费领域 A B 单选题 1. 清洁能源包括() A 煤 B石油 C太阳能 D 汽油 2.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短期目标有() A 推进能源市场化改革 B引导社会能源需求 C调整能源结构 D 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 3. ()是低碳消费品的提供主体,是联系低碳生产性消费和低

4、碳非生产性消费的桥梁 A 消费者 B企业 C政府 D 社会 4. 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是() 大连市低碳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职称继续教育网上考试题及答案 A 碳密度 B碳丰度 C碳强度 D 碳深度 5.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对全国 900多个气象站测算 ,陆地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地区 A 北部 B中部 C南部 D 东部 6. 如果没有温室气体,则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应是( ) A+18 B18 C-15 D+15 7. CO2虽然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但其增温潜力( GWP)是( )的 A 最低 B101中等 C最高 D 未知 8. ( )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A1992年

5、B1993年 C1994年 大连市低碳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职称继续教育网上考试题及答案 D1995年 9. 一个健康成人,每天平均要喝( )毫升水 A2100 B2200 C2300 D2400 10. 世界森林总体上每年净吸收大约( )二氧化碳,相当于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的 1/4。 A15亿吨 B156亿吨 C17亿吨 D18亿吨 11.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总结为 A“1+4”模式 B“2+5”模式 C“2+3”模式 D“2+4”模式 12.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不包括 A 人 B政策 C市场机制 D 自然 13. “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 ”是在借鉴国外三种典型发展模式

6、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不包括() A 丹麦 B美国 大连市低碳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职称继续教育网上考试题及答案 C德国 D 日本 14. 延长原料或产品使用周期,通过反复使用来减少资源消耗的技术是指() A 替代技术 B减量化技术 C再利用技术 D 资源化技术 15. 核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属于() A 降碳技术 B零碳技术 C消碳技术 D 高碳技术 16. 排污权交易对市场机制的利用最充分,它的实施需要合适的条件不包括() APPP原则 B良好的信用体系 C完善的市场条件 D 政府对污染者排污的有效管理 17. 光伏发电有无可比拟的优点不包括() A 充分的清洁性 B相对的安全性 C相对的

7、广泛性 D 确实的长寿命和免维护性 18.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要缓解资源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根本出路是() A 大力发展科技 B对资源进行合理开发 和综合利用 大连市低碳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职称继续教育网上考试题及答案 C控制人口 D 发展教育 19. ()作为对环境资源与环境功能的分配与再分配的公共机制,是解决全局与局部利益、公众整体与个体利益的利益冲突与协调问题的具体方式。 A 法律机制 B道德建设 C文化建设 D 行政管理机制 20. 社会低碳责任的推动无力的原因不包括() A 低碳文化缺失 B低碳教育缺失 C低碳责任缺失 D 低碳法律缺失 多选题 1. 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

8、排放、低污染为基础,其核心是() A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B创建清洁能源结构 C技 术创新、制度创新 D 发展观的改变 2. 广义的低碳消费方式涵义包括() A 恒温消费 B安全消费 C可持续消费 D 经济消费 3. 企业低碳责任的驱动乏力主要原因有() 大连市低碳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职称继续教育网上考试题及答案 A 经济理性 B生态伦理缺失 C碳责任不清 D 设备落后 4. 发展低碳农业 的路径是() A 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有用量 B注重开发新能源 C充分利用农业的剩余能量 D 推广太阳能和沼气技术 5. 2008年初,世界自然基金会以()两市为试点推 出 “低碳城市 ”发展示范项目

9、 A 北京 B上海 C保定 D 西安 6.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有( ) A 厄尔尼诺 B干旱 C洪涝 D 雷暴 7. 富营养化是由于( )等植物营养成分大量积聚,使水生生物,特别是水藻类过分繁殖引起污染的现象。 A 氢 B氧 C氮 大连市低碳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职称继续教育网上考试题及答案 D 磷 8. 非洲的情况与亚洲类似,( )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A 自然原因 B过度 放牧 C过度耕作 D 大量砍伐树木 9. “低碳经济 ”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 ) A 阳光经济 B风能经济 C氢能经济 D 生态经济 10.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出现了三种不同模式包括() A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自发

10、战略转型模式 B具有一定技术经济基础的资源型地区战略转型模式 C中西部跨越式战略转型模式 D 中东部跨越式战略转型模式 11. 3R原则指 A 减量化 B再利用 C资源化 D 高效化 12.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财政政策包括() A 财政直接投资政策 B财政购买政策 大连市低碳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职称继续教育网上考试题及答案 C财政补贴政策 D 财政税收政策 13.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 ,加速煤炭企业转型的对策与出路有() A 优化能源结构,推进清洁生产 B 强化科技创新,推进低碳技术科技 C 倡导低碳社会氛围和生活方式 D 推进 低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 14. 要人口与环境、资源协调必

11、须遵循以下哪些原则() A 整体效应原则 B生态平衡原则 C发展科技原则 D 自我调控原则 15. 关于循环经济主体在循环经济发展各阶段起到的作用论述正确的是() A 在循环经济发展的第一阶段,政府、企业、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 B在循环经济发展的第二阶段,政府、企业、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公众、中介组织都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 C在循环经济发展的 第三阶段,企业、公众、中介组织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 D 在循环经济发展的第三阶段,政府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 16. 优化能源结构,推进清洁生产的方式有() A 优化产业结构 B降低煤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 C积极发展煤清洁技术 D 煤替代石

12、油 17. 我国的环境问题有()? A 大气环境 大连市低碳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职称继续教育网上考试题及答案 B水体环境 C固体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 D 城市工业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污染 18.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重点产业体系() A 生态工业体系 B生态农业体系 C绿色服务业体系 D 废弃物再利用 19. 碳基能源燃烧过程中排放的大量( )等温室气体是造成大气褐云、灰霾、酸雨和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 A 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氧气 D 氢气 20. 臭氧层耗损对人类健康及其生存环境的主要危害是( ) A 人类皮肤癌增高 B农作物受害 C破坏海洋生态系统 D 导致生态平衡破坏。 本次考试所得 90.0分 ,已通过考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